定海縣

定海縣

宋改吳越望海縣置,清改曰鎮海,即今浙江鎮海縣治。春秋越甬東地,唐置翁山縣,尋廢,明置定海沖,即舟山也,清初置定海縣,復升河北省廳,屬浙江,設定海鎮總兵駐此,民國仍改為縣,屬浙江會稽道。

定海縣定海縣
宋改吳越望海縣置,清改曰鎮海,即今浙江鎮海縣治。春秋越甬東地,唐置翁山縣,尋廢,明置定海沖,即舟山也,清初置定海縣,復升河北省廳,屬浙江,設定海鎮總兵駐此,民國仍改為縣,屬浙江會稽道,縣境有定海港,一名道頭號澳,為舟山南岸之惟一水道,清道光二十年,英人以焚毀鴉片之故,率軍艦陷定海,鏇議休戰撤軍,二十一年,復以兵攻定海,總兵王錫朋、鄭國鴻、葛雲飛死之,及後和議成,以地還我,有不得割讓他國之約。

歷史淵源

歷史文化古城——定海,是一座歷史悠久,古蹟眾多的千年古城。古城內保存有明清時期的中大街、西大街、東大街、柴水弄、留方路等歷史街區。其中始建於後晉天福五年的號稱“翁洲第一古禪林”的祖印寺,該建築雕龍畫鳳,玲瓏精美,面積5000多平方米,是去普陀山進香的道場。建於清康熙二十八年的御書樓,精雕細作,別具風格,四周濃蔭蔽日,環境優美,樓內還珍藏著康熙御筆提寫的“定海山”匾額及康熙帝畫像等重要文物。定海歷來是一個軍事要塞,除著名的鴉片戰爭外,定海還有抗倭、抗清一批歷史遺存。定海英才薈萃,是原全國人大委員長喬石、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安子介、全國政協副主席丁光訓、香港特首董建華的故鄉。歷史上曾出過如朱葆山劉鴻生董浩雲等近百位名人

三毛祖居

定海縣定海縣
小沙鎮文物古蹟頗多,有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復翁堂,三毛祖居、甩龍橋、天后宮,形成了小沙獨特的文化氛圍。三毛,(1943.3.26-1991.1.4),原名陳懋平,台灣著名女作家,曾先後到過五十九個國家和地區求學、旅遊、和旅居,發表作品二十三部,約五百萬字。她飽含濃情的筆墨寫作的《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被廣泛譯成英、法、日、西班牙等15國文字,“三毛熱”風靡全球。 三毛祖居是三毛祖父陳宗緒先生於1921年建造的位於舟山市定海區小沙鎮陳家村,三毛祖居的五間正房闢為三毛紀念室,以“充滿傳體奇的一生”、“風靡世界的三毛作品”、“萬水千山走遍”、“親情、愛情、友情、鄉情”、“想念你!三毛”、等為主題,分別陳列三毛的遺物、各個版本的作品、各個時期的照片,以及中外人士緬懷三毛的文章。北廂房設“三毛故鄉行”錄像室、茶座等。三毛祖居展室中所展出的許多珍貴展品系三毛胞弟陳杰先生從台灣寄過來的,每件展品都洋溢著三毛濃濃的民族情。三毛留給我們無盡的思念……她那種流浪、冒險和種種疑真的行徑,補足了生活的缺憾,代圓了常人不可能實現的夢境。斯人已逝,芳馨永留,三毛祖居開放以後吸引了眾多喜愛三毛的讀者前來追尋三毛的足跡。

馬岙博物館

馬岙博物館是浙江省第一所鄉鎮博物館,占地5畝,建築面積1260平方米,館內設有“海島第一村”、“海鹽文化”、“海島民風習俗”等陳列展覽。展出的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特大石犁、磨製精細的禮器——鑿形器;有工藝精湛的民俗文物;還有罕見的天落奇石——石隕石等……豐富多采的展品生動形象地勾勒了馬岙5000多年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描述了馬岙古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描述了馬岙古文化與河姆渡、良渚文化以及東瀛文化的淵源關係;介紹了舟山海鹽生產的歷史和工藝流程;展現了海島居民的生活、生產、時令、禮儀、民間文化等習俗,海洋文化氣息濃厚,極具教育性、知識性和觀賞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