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漢陶博物館

大英漢陶博物館

大英漢陶博物館於2003年10月1日竣工開館。上下共二層樓的漢陶博物館室內面積為1200平方米。一樓前半部分是博物館辦公室、接待室、子瞻茶園,後半部分為“大英卓筒井展覽室”。二樓為漢陶博物館展品陳列室,展室面積為6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館內文物

內景內景
大英漢陶博物館展出的文物精品非常多,其中西王母座神燈是非常稀有的文物,陶倌、說唱俑、撫琴俑等也是不可多見的非常珍貴的文物。

口碑

2003年11月25日,省考古所文物專家、原老所長鬍教授專程到大英縣漢陶博物館參觀,對漢陶博物館展出的文物精品嘖嘖稱讚。
漢陶博物館展出的眾多文物再現了西漢時期位於郪江流域的郪國文明,引起了文物界、史學界人士的關注。

受捐

2003年9月5日,年逾六旬的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綿陽市收藏家協會理事何人老先生來到了大英縣,將自己花了數十年務心血收集起來的千餘件文物無償地損獻給大英縣。這些損贈的文物包括有南北朝時期高古瓷103件、漢代大小俑280件、青銅器800件、漢陶馬車2輛等總計千餘件,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歷史文明

漢陶博物館內現場展出的這些文物大多出土於郪江兩岸,既有漢風民俗,又有車馬出行;既有青銅文明,又有古墓復原,構成了一幅生動的漢代立體畫面,逼真地再現了郪國文明。
早在西漢時期,位於郪江流域的郪國便逐漸形成,至東漢,郪國已空前繁榮。郪國人民以其獨特的生存方式,耕種養殖,打魚狩獵,音樂舞蹈,說唱雜耍,既繼承了祖先對“神”的崇拜,又對生活充滿了美好憧憬,從而形成了歷史上罕見的郪國文明。
郪國人“面水而居,依山而葬”,在進入“天國”前都要為自己營造墓室,將自己日常生活用品大部分用土陶複製後放在墓室里。墓室簡陋與豪華,便可以證明其主人的身份。隨葬用品或雞鴨豬狗牛羊,或車馬青銅磚瓦。古人的這一隨葬習俗,使今天的郪江流域漢墓遍布,聞名中外。

展區

漢陶博物館分為漢風民俗、車馬出行、青銅鼓韻、古墓復原四個展區,展出的文物包括祭祀俑陣、漢風民俗、陶動物、廚房、青銅古韻等幾個部分,文物形象生動逼真,涉獵全面,構成了一副生動的郪國人生活畫面,這些文物許多是國家珍貴的一級文物。

宗旨

“穿越時空隧道,觸摸遠古文明,感受漢代生活,聆聽時代回聲”,這就是我們辦館的宗旨。我們將更進一步地挖掘漢代文明,為參觀者提供更多的享受,更大的驚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