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一中

大理一中

大理一中 ,前身為“西雲書院”。1877年(清朝光緒三年)10月15日,雲南提督楊玉科調任,將其在大理的爵府、田產及其它產業捐贈地方辦學,由迤西道承辦“五府”(大理、楚雄、永昌【今保山】、麗江、順寧【今臨滄】),“三廳”(蒙化【今巍山】、景東、永勝)所共有的公立書院,從此放學不綴。1902年始辦新學,1911年定為“省立第二中學”,1932年由省政府命名為“雲南省立大理中學”,素以“滇西最高學府”著稱。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大理一中大理一中

1910年(清宣統二年),定名為“雲南省第二模範中學堂”。 1928年(民國十七年),在李浚校長任內,校務會議確定1887年10月15日為學校成立紀念日。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由省政府命名為雲南省立大理中學,素以“滇西最高學府”著稱。1947年10月(民國三十六年),學校舉行了70周年校慶,當時的省府主席盧漢、省教育廳廳長王政為學校題詞祝賀。1949年5月,雲南省政府決定將省立大理女中併入大理省中,實行男女合校。1950年1月,中共大理地委、大理專署把大理的五所中等學校(省立大理中學、省立大理女子中學、國立大理師範學校、縣立大理中學、私立中正中學)合併,成立“大理人民中學”。

大理一中大理一中

1951年,學校就被定為雲南省的重點中學。1953年,學校命名為雲南省大理第一中學,校名沿用至今。1993年7月,學校被省教育廳評為雲南省一級三等完全中學。1996年11月,學校被雲南省科協、教委、青少年科技輔導委員會評為“雲南省青少年小火星計畫科技活動先進集體”。1997年3月,學校被省教委評為“雲南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1995年5月,經市、州、省領導部門批准,學校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教育學院附中結成友好學校,通過互訪,建立了經常的交流與合作關係。2000年4月,學校晉升為“雲南省一級二等完全中學”。11月,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11年,學校被評為雲南省一級一等中學。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大理一中大理一中

截至2010年6月,學校占地42667平方米,有3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12人。

硬體設施

截至2010年6月,學校有符合國家標準的田徑和籃球、排球、足球場,標準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多功能語音室、多功能廳、多媒體計算機房等教學設施。

2004年8月,學校建成二層仿古建築教學樓,該教學樓共有24個教室。

校園網

校園環境校園環境

根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在2000年建成主幹千兆、百兆交換機至桌面的校園網,新建了2間學生機房、2間多媒體教室、2間語音室、及教師備課室等多功能教室,2004年啟動了校園網建設二期工程,在2004年9月份完工並投入使用。

圖書館

截至2015年6月,學校圖書館館藏圖書120085冊,是雲南省內學校館藏圖書最多的學校之一,圖書館管理採用北京師範大學管理模式,設有密集型書庫。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5月,學校有在編教職工171人,其中雲南省中學特級教師4人,碩士研究生16人,參加“跨世紀園丁工程”國家級、省級培訓5人,在聘高級教師67人、中級職稱49人,全國中國小外語教師園丁獎獲得者1人,雲南優秀教師1人,大理州“白州教學名師3人。

全國中國小外語教師園丁獎獲得者:李紅光

雲南優秀教師:楊群紅

對外交流

截至2014年5月,學校分別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教育學院附中、泰國曼甲必中學、泰國博丁一中、澳大利亞米爾迪拉市梅爾濱中學等國外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派出七批139名師生分別到日本、泰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進行教育考察和訪問。接待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德國等國的教育考察團計150多名師生到學校進行教育考察或交流訪問。2012年4月9日上午,德國慕尼黑管樂團到大理一中進行交流演出。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大理一中大理一中

高考成績2015年高考,學校600分以上總計46人,列大理州第二名。一本率達61.62%,列大理州第二名;二本率達95.2%,列大理州第二名;本科率達100%,列雲南省第一名。2013年高考,學校總上線率為100%,一本率為74.24%,二本率97.13%,本科上線率為100%,是全省唯一一所本科率100%的學校。一本率、本科率連續兩年獲雲南省第七名。2012年高考,學校總上線率為100%,一本率為73%,本科上線率為98.7%,1人(文科)列全省第10名,被北京大學錄取。2011年高考,學校總上線率為100%,一本率為60.20%,本科上線率為98.9%,1人獲大理州文科第一名、全省第10名、數學單科省第一名,被北京大學錄取。2010年高考,學校總上線率為100%,一本率為61.86%,本科上線率為97.59%,1人在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獲雲南省文史類第一名,高考獲雲南省文史類總分第二名,被北京大學錄取;共有2人被北京大學錄取。2009年高考,學校總上線率為100%,一本率為52.52%,本科上線率為96%,1人獲理科大理州第一名,被清華大學錄取,1人被北京大學錄取。

學科競賽

2015年,在青少年“希望之星”英語口語大賽大理市賽區中,李宇芳同學獲得特等獎,進入雲南省總決賽。2009年,學校姚家健同學在中國物理學會、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組織的第2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榮獲三等獎。2001年,學校學生參加全國化學競賽,有11人榮獲了全國二等獎,7人榮獲省二等獎;英語競賽有27人次榮獲全國二等、三等和優勝獎。

素質成績

2014年5月6號,在大理市中小學生“美麗的洱海,我想對你說”演講比賽中,學校何思雅同學獲得比賽的一等獎。2013年4月,在第28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校《大理古城酸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關於近幾年流行語及其影響的研究報告》、《綠色校園——如何為大理一中節能降耗》等4個項目榮獲三等獎。2012年,在“世紀金榜杯”全國校園文化系列活動感恩書信大賽雲南賽區中,學校2014屆左梓伊、姜霞、洛桑、張玉霞等58名同學獲得一等獎。2011年6月,在第五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技大賽中,五位同學獲一等獎,七位同學獲二等獎,九位同學獲三等獎。

教師成績

2014年9月,在2014年度雲南省優質課評比活動中,李萌老師在此項活動中獲得“一等獎”。2010年,學校蔣元春老師在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及雲南省教育學會體育與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共同組織的雲南省中國小體育學科教學競賽中榮獲高中組一等獎。2009年1月,學校教師李忠華在國家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教育學會體育專業委員會組織的“第三屆全國中國小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中,執教的體育課榮獲一等獎。2005年10月2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的“第七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表彰大會”上,學校數學特級教師宋茂基教師獲得二等獎。2004年,學校教師李紅光的《試論英語課堂教學的聽說交際模式》獲雲南省教育科研論文競賽一等獎。李儒彬的論文《淺談行為激勵對穩定教師隊伍的作用》,被評為教育部民族貧困地區中國小教師綜合素質培養項目、教育部“十五”規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新課程師資培訓策略與有效模式研究與實驗”課題優秀成果二等獎。2003年,學校教師李紅光的《新課程視野中的機輔外語教學》獲雲南省優秀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評選三等獎,《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低效現狀及其歸因》項目獲雲南省教育教學論文、案例、教學設計競賽二等獎。

學校榮譽

1992年,學校被國家語委評為全國“推廣國語先進集體”。[30]1995年,學校被國家體委、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聯合評為“全國1994—1995學年度開展冬委體育鍛鍊活動先進學校”。2000年11月,學校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4年1月,學校被雲南省教科院認定為雲南省教育科研實驗學校。2007年,學校成為成都軍區國防生生源基地。2008年12月,學校獲雲南省綠色學校稱號。2011年12月,學校成為電子科技大學優質生源基地。2013年9月,學校被評為大理州2013年高中考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徽校徽

如右圖校徽

校園文化

校訓

讀書養氣,敬業樂群釋義:1932年,學校更名為“雲南省大理中學”,把西雲書院山長陳席珍為書院撰寫的“讀書養氣,敬業樂群”楹聯確定為校訓。1987年慶祝建校110周年期間,學校再次確定“讀書養氣,敬業樂群”為校訓。[35]讀書:刻苦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培養技能。養氣:培養浩然正氣(高尚道德情操),樹立遠大志向。敬業:樹立事業心和責任感,熱愛本職崗位工作,服務社會,報效祖國。樂群:師生員工精誠團結,和諧相處,共創事業;並時刻與人民民眾同呼吸,共甘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校歌

《雲南省大理第一中學校歌》這是美麗的大理一中,各族同學相聚在這裡,為了青春的夢想,美好時光要珍惜。我愛這美麗的西雲書院,多少學子成長在這裡,前輩的光榮事跡,指引我們勇敢向前。我愛你,親愛的老師,感謝你,我永遠的母校。等著你,等著我,等著我們,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這是美麗的大理一中,各族同學相聚在這裡,為了青春的夢想,美好時光要珍惜。每當我走進這如畫的校園,就有驕傲在心中升騰。蒼山洱海塑造了我們,文憲名邦陶冶我們。我愛你,親愛的老師,感謝你,我永遠的母校。等著你,等著我,等著我們,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我愛你,親愛的老師,感謝你,我永遠的母校。走過昨天,走過今天,我要為你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文化古蹟

西雲書院西雲書院舊址位於雲南省大理第一中學校園內,建築格局保持著明清王府式宅第、花園建築規格和布局,是大理較為完整的清代古建築群。清光緒三年(1877年),雲南提督楊玉科順應潮流,採納輿情,將爵府全部房舍捐給地方辦學,原西雲書院左右兩邊分別有花苑,俗稱“南花廳”和“北花廳”,1987年,西雲書院被大理白族自治州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種松碑清末迤西道宋湘,曾自購種籽,發動鄉民在大理蒼山腳下營造松林,五年之後初見成效,欣喜之餘,賦詩並刻《種松碑》以記之,此碑現存大理一中校內。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校長 ​劉式良
黨總支部書記 ​熊春明
副校長 ​趙光利、楊捍軍

歷屆領導

歷屆黨支部書記

​姓名 ​任期
​劉欽 ​1951.9-1956.8
​劉汝達
1956.9-1958.8
​張宗榮 ​1958.9-1962.8
​劉汝達 ​1962.9-1982.8
​周鴻謹 ​1982.9-1984.3
​張光遠 ​1984.4-1993.2

歷屆校長

​姓名 ​任期
​袁思齊 ​1949.5-1949.9
​彭國濤 ​1949.12-1951.8
​劉欽
​1951.9-1958.8
​劉汝達 ​1958.9-1984.3
​宋大榮 ​1984.4-1990.9
​楊一非 ​1990.10-2005.7
​洪雲龍 ​2005.8-2004.3

知名校友

姓名 備註

張伯簡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廣州黃浦軍校政治部宣傳科長,政治教官

王復生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

施介東北、蒙古地區優秀黨務工作者、“蒼洱英傑”,曾任延安大學黨總支書記

王德三中共地下組織首任省委書記,廣州黃浦軍校政治部宣傳科長,政治教官

周保中先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中共東北委員會書記,中央國防委員會等職

楊傑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先後任國民黨支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中華民國特命全權駐蘇大使

張海秋曾任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森林第主任、雲南大學農學院院長

寸樹生歷任民盟雲南省委主任委員,曾任全國人代表、全國政協常委

馬曜曾任雲南民族學院院長、名譽院長,《雲南簡史》主編,中國民族學會副會長

劉堯漢史學家

馮耀宗中國科學院昆生態研究院所長、研究員

楊貴昌哲學家

張文勛中國西南邊疆民族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樹楠大理醫學院教授、藥學系主任,醫學專家

吳天祜醫學專家

陳景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家瑞雲南著名俗文學家

林之音音樂家

宋文驄中國“殲—10”戰鬥機的總設計師、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光耀史冊

新教學樓新教學樓

從1911年正式“省立第一中學”至今,我校已培養了三萬多名高、國中學生。民主革命時期名垂青史的校友有: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張伯簡、王復生,東北、蒙古地區優秀黨務工作者、“蒼洱英傑 ”施介,中共地下組織首任省委書記王德三,抗日民族英雄、“白子將軍”周保中,著名愛國將領、軍事家楊傑等。在文教科技界貢獻卓越的校友數不勝數,如:教育家張海秋、寸樹生,史學家馬曜、劉堯漢,國際生態學家從尿中馮耀宗,哲學家楊貴昌、文學家張文勛,醫學專家李樹楠、劉堯漢、吳天祜,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景等。雲南著名俗文學家李家瑞、音樂家林之音等,曾在校執教。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學生,工作在各條戰線,不少人已成為中堅力量。

關懷與支持

我校坐落大理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校園幽靜,古色古香,花木蔥蘢,景色宜人。校園內有州、市兩級重點保護的古建築——西雲書院舊址,還有“種松碑”、“西雲書院碑”、“御碑”等著名碑刻;以及珍稀古樹、國際標準模式植物羅漢松,均得到妥善保護。

在我校的建設發展中,得到省、州、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領導的支持和關懷,自1983年以來,為改造和建設校園,三級政府已投入近1500萬元。1999年,市政府請香港中國營造公司為學校制定了高標準的校園建設規劃,經市政府審核批准後,已開始逐步實施。第一期工程西雲書院舊址(中天井)已修復和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楊公祠”(作圖書館用)、科學館的修復與新建已啟動。市政府已把我校校園改造建設列入大理市“十五規劃”,計畫投資3000多萬元與予以完成。在建設民族文化大省中,我校將建成既體現大理“文獻名的”民族特色,又適應現代化教育需要的花園式視窗學校。

面向現代化

新教學區新教學區

在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方針指引下,我校今年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在全市率先實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為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曾在高三年級引入職教因素,與有關單位合作,辦過旅遊班、計算機與文秘班、花卉園藝班、高師預備班和英語特色班。結合生物教學,創辦“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培養花卉、馬鈴薯種苗,供應社會,為大理地區農村結構調整服務。在擴大開放方面,接待過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官員、國際植物學學會考察組、澳大利亞為威斯理學院師生代表,還以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教育學院附中結為友好學校,多次進行師生交流互訪。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我校教育手段不斷更新。繼建成兩個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後,1998年建成校園調頻電台;為實現校園信息化,大幅度增加硬體投資,加強軟體建設,最佳化潛件配置,充分利用一百幾十台電腦開展各年級計算機教學和用於各辦公室辦公。今年又投資50多萬元,建成千兆校園網,成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通過NET專線接入中國教育科研網和國際網際網路。

科研成果

南花廳南花廳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長期以來,歷來重視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以嚴謹的教風和良好校風的著稱,各種管理制度健全。近幾年來,全校上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個相適應”和“爭創一流”的要求,積極推進末位待崗制和教職工聘任制,增強了競爭意識和質量意識,以教學為中心,促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2001年高考一共錄取學生421人,占大理市轄區各學校錄取人數的1/3。正式生錄取率為78.6%,重點大學上線人數為105人,也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國中畢業生升學率最早把91.12%;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開展文藝體育活動和學科興趣小組活動,重視培養學生特長,每年的中考和高考,都有一批外語、體育、藝術類考生被相關院校錄取。我校今年高二和高一年級參加全省會考,生物、地理平均分居大理州第一,化學、歷史、物理等學科也躍居全州前列。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近兩年來有七位教師參加了全省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有五位教師獲得全省一等獎,兩個二等獎。其中生物教師張玉代和物理教師李維剛還代表雲南省到廣東參加了全國的比賽,分獲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在教育科研方面,我校有11項教育科研課題被省教科院列為省級課題,許多教師的論文在全國和省、州、市各級刊物上發表,在去年有40多篇入編省教委出版的《雲南教育論文大系》基礎上,今年又有15篇入編。2001年我校高三年級老師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化學競賽,有11人榮獲了全國二等獎,7人榮獲省二等獎;英語競賽有27人次榮獲全國二等、三等和優勝獎。其它學科學生參加競賽也取到了很好的成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