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學

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學

大理一中坐落於大理古城,校園內有州、市兩級重點保護的西雲書院舊址,還有“種松碑”、“御碑”等著名碑刻;以及珍稀古樹。大理一中創辦於1911年,為雲南省的重點中學。

基本信息

學校歷史

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學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學

該校前身為“西雲書院”。1877年(清朝光緒三年)10月15日,雲南提督楊玉科調任,將其在大理的爵府、田產及其它產業捐贈地方辦學,由迤西道承辦“五府”(大理、楚雄、永昌[今保山]、麗江、順寧[今臨滄]),“三廳”(蒙化[今巍山]、景東、永勝)所共有的公立書院,從此辦學不綴。1902年始辦新學,1911年定為“省立第二中學”,1932年由省政府命名為“雲南省立大理中學”,素以“滇西最高學府”著稱。

學校現狀

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學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學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把大理的五所中等學校(省中、國師、女中、縣中、中正中學)合併,成立“大理人民中學”。1953年命名為“雲南省大理第一中學”,校名沿用至今。早在1951年,該校就被定為雲南省的重點中學。被省教委評為“雲南省一級(三等)完全中學”;2000年4月,晉升為“雲南省一級(二等)完成中學”。2000年11月,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光耀史冊

從1911年正式“省立第一中學”至今,該校已培養了三萬多名高、國中學生。民主革命時期名垂青史的校友有: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張伯簡王復生,東北、蒙古地區優秀黨務工作者、“蒼洱英傑”施介,中共地下組織首任省委書記王德三,抗日民族英雄、“白子將軍”周保中,著名愛國將領、軍事家楊傑等。

在文教科技界貢獻卓越的校友數不勝數,如:教育家張海秋、寸樹生,史學家馬曜、劉堯漢,國際生態學家從尿中馮耀宗,哲學家楊貴昌、文學家張文勛,醫學專家李樹楠、劉堯漢、吳天祜,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景等。雲南著名俗文學家李家瑞、音樂家林之音等,曾在校執教。新中國成立後培養的學生,工作在各條戰線,不少人已成為中堅力量。

關懷與支持

該校坐落大理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優秀旅遊城市)。校園幽靜,古色古香,花木蔥蘢,景色宜人。校園內有州、市兩級重點保護的古建築——西雲書院舊址,還有“種松碑”、“西雲書院碑”、“御碑”等著名碑刻;以及珍稀古樹、國際標準模式植物羅漢松,均得到妥善保護。

在該校的建設發展中,得到省、州、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領導的支持和關懷,自1983年以來,為改造和建設校園,三級政府已投入近1500萬元。1999年,市政府請香港中國營造公司為學校制定了高標準的校園建設規劃,經市政府審核批准後,已開始逐步實施。第一期工程西雲書院舊址(中天井)已修復和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楊公祠”(作圖書館用)、科學館的修復與新建已啟動。

市政府已把該校校園改造建設列入大理市“十五規劃”,計畫投資3000多萬元與予以完成。在建設民族文化大省中,我校將建成既體現大理“文獻名的”民族特色,又適應現代化教育需要的花園式視窗學校。

發展理念

在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方針指引下,我校今年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在全市率先實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為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曾在高三年級引入職教因素,與有關單位合作,辦過旅遊班、計算機與文秘班、花卉園藝班、高師預備班和英語特色班。結合生物教學,創辦“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培養花卉、馬鈴薯種苗,供應社會,為大理地區農村結構調整服務。

在擴大開放方面,接待過聯合國科教文衛組織官員、國際植物學學會考察組、澳大利亞為威斯理學院師生代表,還以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教育學院附中結為友好學校,多次進行師生交流互訪。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該校教育手段不斷更新。繼建成兩個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教室後,1998年建成校園調頻電台;為實現校園信息化,大幅度增加硬體投資,加強軟體建設,最佳化潛件配置,充分利用一百幾十台電腦開展各年級計算機教學和用於各辦公室辦公。今年又投資50多萬元,建成千兆校園網,成立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通過NET專線接入中國教育科研網和國際網際網路。

教育科研方面

會議室會議室

該校是一所百年老校,長期以來,歷來重視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人;以嚴謹的教風和良好校風的著稱,各種管理制度健全。近幾年來,全校上下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個相適應”和“爭創一流”的要求,積極推進末位待崗制和教職工聘任制,增強了競爭意識和質量意識,以教學為中心,促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2001年高考一共錄取學生421人,占大理市轄區各學校錄取人數的1/3。正式生錄取率為78.6%,重點大學上線人數為105人,也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國中畢業生升學率最早把91.12%;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開展文藝體育活動和學科興趣小組活動,重視培養學生特長,每年的中考和高考,都有一批外語、體育、藝術類考生被相關院校錄取。

該校今年高二和高一年級參加全省會考,生物地理平均分居大理州第一,化學、歷史、物理等學科也躍居全州前列。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近兩年來有七位教師參加了全省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有五位教師獲得全省一等獎,兩個二等獎。其中生物教師張玉代和物理教師李維剛還代表雲南省到廣東參加了全國的比賽,分獲全國一等獎和二等獎。

在教育科研方面,該校有11項教育科研課題被省教科院列為省級課題,許多教師的論文在全國和省、州、市各級刊物上發表,在去年有40多篇入編省教委出版的《雲南教育論文大系》基礎上,今年又有15篇入編。2001年該校高三年級老師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化學競賽,有11人榮獲了全國二等獎,7人榮獲省二等獎;英語競賽有27人次榮獲全國二等、三等和優勝獎。其它學科學生參加競賽也取到了很好的成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