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鎮

大明鎮

大明鎮位於內蒙古赤峰市東南部靠近遼寧省,曾經是遼寧省的一個小鎮。與建平縣僅隔一個街道。北臨八肯中;南臨榆樹林子;全鎮耕地面積115809畝,38337口人。2003年GDP總量為1106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26元。所轄19個村分別為:哈爾腦、南城、一棵樹、新窩鋪、三姓莊、平房、二肯東、鐵營子、南窩鋪、曹家、城西、城裡、扎蘭、二肯西、城東、哈達、馬占、嘎斯、五官村。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大明鎮大明鎮
遼(公元916─1125年)是歷史上由北方少數民族──契丹族建立的政權。遼中京是遼代五京之一,遺址位於內蒙古寧城縣老哈河北岸的大明鎮。遼中京城始建於遼統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遼亡後,又經金、元、明各朝沿用,火廢於明初(公元1399年),歷時三百九十二年。公元十世紀初,遊牧於潢水(今赤峰市西拉木淪河畔)之濱的契丹族逐漸強大起來,公元907年,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國。九年後,建紀元“神冊”。神冊三年在臨潢(赤峰市林東鎮)建都,此為上京臨潢府。後契丹二帝耶律德光繼位,改國號為“遼”。隨著遼勢力的增大,疆域不斷擴張。為鞏固疆土,加強其統治,又相繼修建了東京遼陽府(位於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縣),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成為遼代的重要城市。
遼中京大定府是遼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原城依照北宋的都城汴梁,整個城布局為方形,城東西長八華里,南北寬七里半。城牆三重,設有外城、內城和皇城三部分,成“回”字形分布。外城由護城河圍住,居住漢、回鶻、女真等族的百姓。內城主要居住契丹百姓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貴族。當時,皇城內建有祖廟,景宗承天皇后御容殿文化殿武功殿會安殿昭慶殿等大型建築,造型優美,氣勢宏大。遼中京大定府也一度成為當時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遼代的重要陪都。元朝末年,朱元璋領導農民起義,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為明太祖。明太祖把他的24個兒子分封為王,明太祖死後,長孫朱允文繼位,為建文帝,建文帝鑒於諸王勢力太大,決定削藩。1399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清君側,誅奸臣”為號起兵,史稱“靖難”。當時鎮守中京大定府的是寧王朱權,朱權的勢力也非常強大,朝廷害怕寧燕合兵,就下詔召寧王進京,想對寧王施以軟禁。寧王雖無與燕王合兵之意,但也不願進京。就在進退兩難之際,朱棣乘機而入,發動兵變,挾寧王家小奔燕,後朱棣恐中途有變,故放火燒城,以絕寧王將士戀貪反顧之心。可惜,繁華一時的遼中京在歷時三百九十二年後,在一片火海里變成了一座廢墟,只留下三座古塔,兩重土城牆和點將台。因此城毀於明朝,人們稱這裡為大明城,稱城外的大塔為大明塔。
1960年,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對遼中京遺址進行了發掘,鑽探450萬平方米,發掘6000平方米,基本弄清了遼、金、元、明各代此城的規制和地下遺蹟
1964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中京遺址雖已廢棄六百餘年,但是在研究古契丹民族和其它民族歷史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科學價值。這裡每年都要接待很多來自國內外的遼、金史學專家學者,他們在這裡對遼、金史學進行學術交流,對遼中京遺址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一九八八年建起的遼中京博物館,收藏和展出新石器時代以來,在寧城境內發現的歷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4300多件,每天來這裡參觀,遊覽的人駱驛不絕。2003年,接待遊客20萬人次,已成為赤峰地區重要的遊覽勝地

基本概況

大明鎮是遼中京遺址的所在地,具有豐富的考古價值。最著名的是這裡

大明鎮中京大塔
的遼中京大塔,每一年的農曆四月會有上萬的人們聚集在這裡為自己的親人祈福。大明鎮位於寧城縣中東部,距縣城天義15公里。共有耕地面積25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4.3萬畝。境內交通發達,306國道、興哈線、鐵蒼線穿村而過,縱橫貫通。此處京、津、唐及環遊海區域的中心地帶。屬於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0℃左右,最冷1月份氣溫-10.8℃,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2.3℃,年平均降水量約450毫米。轄區內有較為豐富的鐵、煤等自然資源。僅宏大礦區面積就達到2.57平方公里,總儲量1.7億噸,可開採儲量8000萬噸以上,開採期為15-20年,礦產品位多在12-18‰。另外,在哈達城子、一棵樹、占巴營子等地也儲存相當豐富鐵、煤資源。
這裡以農業工業為主要的經濟來源,近些年來,又有了一種新的經濟來源就是外出打工。大明鎮的土地資源豐富,並且土地廣闊,平均每人的耕地都在2畝地左右,是收入的主要的來源。農作物以玉米為主要的經濟作物。還有大豆甜菜小麥大麥花生大豆蕎麥蔬菜,另外,這裡的經濟作物還有菸草和花草種植。礦產多為鐵礦,水源豐富,臨近遼河的分流老河,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接近現代的城市風貌和文化,另外還有少許的封建殘留。但是正在發展的大明鎮正以驚人的毅力蓬勃發展。

工業發展

大明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工業強鎮、產業富民”的發展思路,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的戰略布

大明鎮工業發展
署,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轉變發展思路,最佳化發展環境,以資源優勢為依託,以工業經濟為突破,以最佳化服務為引力,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實現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帶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05億元,財政收入隨之大幅增長,增速位居全縣第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00元,比全縣人均收入高出近300元。實踐證明,大明鎮走出了一條以工業化帶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路子。

一、轉變發展思路,樹立加快發展的理念

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從解放思想,轉變思路入手,推動思維創新,打造投資窪地。鎮黨政一班人首先從解放思想入手,從無為的“等、靠、要”向有為的 “乾、創、闖”轉變,清楚地認識到不是窮在錢上,而是窮在腦袋上,必須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形成了強大的發展動力。以鎮黨委書記為首的鎮黨政班子成員犧牲春節休息時間,走出去招商,引進了清泉鑄件有限公司春毅糠醛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中小型企業。其次,轉變思路促進發展。大明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在目前農業生產基礎比較薄弱的前提下,僅僅依靠農業實現加快發展是比較困難的,要發展就必須打造強勢的工業項目,大明經濟發展的希望在工業,“工業強鎮”的發展戰略應運而生,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帶動農牧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步伐,“三化”並舉推動經濟發展。一張藍圖繪就成功的希望,形成了有利於工業發展的合力。

二、最佳化發展環境,培育促進發展的土壤

環境是發展的土壤,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是該鎮工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前提,鎮黨委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最佳化發展環境工作。一是加強硬環境建設。對於新建項目,鎮黨委政府從廠區規劃到水電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乃至政審、環評等前期工作全程服務,為企業落地打造良好的硬環境。為解決清泉鑄件的用電問題,專項工作組奮戰60多個日夜,架通了跨6個村、11000延長米的高壓線路。二是加強軟環境建設。大明鎮近幾年來在引導服務,發動服務,跟蹤服務,延伸服務上下功夫,下大力氣提升服務水平,堅持“一企業,一位領導,一支隊伍,一抓到底,一路護航”的服務理念,延伸服務鏈條,從項目引進一直到擴產增資,全程服務,實現政府、企業、民眾同贏。對於已經投產兩年多的宏大礦業,鎮黨委政府仍舊派助專項工作組,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因礦山占地等與百姓偶有爭議的問題,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

三、創新發展模式,走科學發展之路

大明鎮工業發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新型工業化為目標,加強排污整治,合理開採資源,延伸產業鏈條,走出了一條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之路。首先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統一排污治污,防止污染擴散。宏大礦業、明森礦業等大中型企業都建立了高標準的尾礦庫,防止尾礦四處流散,造成環境污染。二是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經濟效益。依託盛產鐵精粉這一優勢,首先引進鑫順燒結廠,實現了鐵精粉就地轉化增值。其次引進了河北客商投資5.6億元的清泉鑄件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集礦山開採、選礦、燒結、球團、煉鋼、鑄造為一體的鋼鐵、鑄造深加工聯合企業,計畫2008年下半年開工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後,形成鋼鐵鑄造深加工能力60萬噸的規模,向社會提供3000個就業崗位,實現產值18億元。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大明鎮工業經濟實現跨越發展的捷徑是藉助外力,得益於大力度的招商引資。對於工業發展基礎薄弱的大明鎮來說,僅僅依靠自身難以完成跨越發展,所需要的資本積累,必藉助外力來完成,黨政一班人認識到這點後,加大了對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獎勵政策,創新招商引資方法,實施“五個招商新策略”,即依託資源招商,制定政策招商,最佳化服務招商,通過網路招商,藉助商家招商。一系列招商措施的實施,使這個鎮的招商引資工作有了質的飛躍,自2006年以來,全鎮新上大小項目累計達到20多個,其中100萬元以上項目達13個,引進資金金額達到5.82億元,招商引資連續4年被評為全縣第一。2008年初,又引進了投資各50萬元的鐵精粉精選企業2家,生產能力均能達到10萬噸,項目分別落戶城東村和曹家村,大量域外資金的投入,激活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經濟的騰飛。

優惠政策

1、對新引進的生產經營性企業(礦山、採選企業除外)享受國家和自治區關於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基地
大明鎮西部大開發
各項優惠政策。

2、新辦工業企業(礦山、採選企業除外)固定資產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上的,自投產之日起,營業稅地方留成部分兩年內按實繳數20%由財政返還,增值稅所得稅縣內留成部分兩年內按實際上繳額由財政予以全部返還,第3-5年減半返還企業,用於扶持獎勵企業發展。投資額在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上的,自投產之日起,除享受上述政策外,所繳納的所得稅享受地方留成部分8年、10年先征後返的優惠政策。

3、新引進的工業項目使用土地,凡符合進駐工業園區條件的招商企業,可實行零地價,具體操作辦法是土地出讓金先繳,待企業投產後由縣財政返還。

4、新引進的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加工類項目和縣裡確定的重點工業項目,需依託當地資源的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優先考慮資源配置。

5、外來投資企業在執行上述優惠政策過程中,規模較大、效益較高的招商企業,可給予特殊的優惠政策。

獎勵機制

1、獎勵範圍:鎮內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包括鎮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工作人員和外來客商),在招商引
大明鎮招商引資
資上做出貢獻的,經確認後,均按本辦法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2、獎勵標準:按照引進項目的首期固定資產投資額和投產後實際年繳稅金確定一次性獎勵標準。①投資500萬元以下,納稅50萬元以上的,按投資額的1‰和上繳稅金的2%獎勵;②投資500萬元(含500萬元)——1000萬元,納稅100萬元以上的,按投資額的2‰和上繳稅金2.5%獎勵;③投資1000萬元(含1000萬元)——2000萬元,納稅200萬元以上的,按投資額的3‰和上繳稅金3%獎勵;④投資2000萬元(含2000萬元)——5000萬元,納稅500萬元以上的,按投資額的4‰和上繳稅金3.5%獎勵;⑤投資5000萬元以上(含5000萬元),納稅1000萬元以上的,按投資額的5‰和上繳稅金4%獎勵。

3、獎勵程式:由引資人向鎮政府提出書面受獎申請,填寫《招商引資獎勵申報審批表》,提交投資者身份證明、投資企業營業執照、引進資金協定、銀行進帳憑證、設備價值評估報告、新增利稅單據證明等有關材料。採取分步授獎的辦法,引進項目開工後,即予以獎金的20%獎勵,建成投產後予以獎金40%的獎勵,實現稅金後予以獎金40%的獎勵。

4、對招商引資有功人員在政治上重用。機關幹部在招商引資中取得突出成績的,經組織部門考核後,優先提拔使用,一般幹部可提拔為副科級幹部或享受副科級待遇,副科級幹部可提拔為正科級幹部或享受正科級待遇,正科級幹部可比照副處級提高工資待遇。

護林防火

大明鎮針對今春氣候特點和護林防火實際,科學安排部署護林防火人力、物力和各項防火措施。

大明鎮防火演習

該鎮在護林防火中,建立健全組織機構,鎮、村、屯層層落實責任制,成立了40人的民兵防火突擊隊,配備一輛汽車、10輛機車、5台風力滅火機等滅火用具。各村屯建立了防火小分隊,並在全鎮重點地區設立了瞭望哨,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各村入口張貼和懸掛防火宣傳條幅,提高人們護林防火意識。同時鎮機關還與護林員簽訂了護林防火責任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