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左廟

大左廟

大左廟,在臨海尤溪鎮大左村,位於村東北殿後山南麓。 大左廟,又稱大上廟,舊稱“出南鄉第一廟”,始建年代不詳。據殿內石案上刻有的“時大清雍正四年(1726年)仲冬臘月日吉重立”諸字,則廟至遲建於清代早期。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修大殿,乾隆五十年(1785年)又重修兩廂,道光七年(1827年)增建戲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又重修大殿之棟脊等。今建築基本保存完好,廟內尚存清乾隆重修及功德碑二塊。

廟的組成

廟由門房、戲台、兩廂和大殿組成。

大左廟 大左廟

門房平面五開間,重檐硬山頂,通面闊17米,通進深6.5米,建築面積221平方米。戲台北向,歇山頂,平面呈正方形,邊長4.35米,高約5米。四台柱為六角形石柱,高2.3米。台口二柱鐫有對聯,上聯“一曲商音,演成千古興亡勝負”;下聯“數聲越調,點出百年離合悲歡”。款為“道光七年丁亥孟秋穀旦”。此外,石柱還均刻有“上保”、“中保”、“下保”等字樣。台內藻井共分三層,頂層繪雙龍戲珠,四周則襯以花卉蝴蝶等圖案。角板上多繪戲曲故事,僅“甘露寺”一幅尚可辨認。兩廂硬山,平面各五間,通面闊17米,通進深4.3米,建築面積292·4平方米。

大左廟 大左廟

大殿為硬山兩坡頂建築,抬梁、穿斗混合式構架。平面五開間,通面闊17米,通進深11.3米,高約5.5米,建築面積192.1平方米。其中明間寬4.5 米,次間寬3米,梢間寬3米。明間脊檁的下面扶脊木兩端尚留有重修時的墨書,西端為“乾隆四十二年之間重修”,東端為“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次丁丑仲秋月重修”。殿內前檐柱柱頭科做有仰“八”字斜拱,間飾雲紋。工藝複雜,雕刻精美。

大左廟 大左廟

門內即戲台。戲台三面有木質圍欄;四台柱為六角形石柱,台口二柱刻有草書對聯:“一曲商音演成千古興亡勝負;數聲越調點出百年離合悲歡。”落款為“道光七年丁亥孟秋穀旦”,幾根石台柱下部又分別刻“上保弟子王榮建喜捐”、“中保弟子金公從喜捐”、“下保弟子吳廷韓喜捐”;台內藻井共分三層,頂層繪雙龍戲珠,四周則襯以花卉蝴蝶等圖案,角板上繪有西遊記、哪叱鬧海、八仙過海、布袋和尚與童子、盜仙草、古城會等戲曲故事,後台正中繪有壽星。

大左廟 大左廟

兩側廂房為兩層木結構,二層內牆上有“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要認真讀書”、“為革命學習”、“反驕破滿”等標語以及其它文革標語,又有“大左國小”字樣,當年曾作為村國小校舍。

大左廟 大左廟

右側廂房內牆上砌有清乾隆“重修大上廟碑”及功德碑,“重修大上廟碑”隸體碑文,字跡基本清晰可辨,其中有云:“三保黎兆,四方士庶,共沾聖澤,舉凡祈寒暑雨,厄難災患,到廟求保,靈應如響。”落款為“乾隆歲次丙午荷月”。廂房木樓梯下又堆放著一塊斷成兩截的“昇平橋碑記”,落款為“大清光緒□拾有伍歲次已亥年仲秋”。老橋就在廟前不遠的大左岙溪上。

重建大上廟碑

蓋聞至而伸者謂神,此造化之玄妙,而人之秉其清淑之氣者。口生則為忠臣,為孝』子、為節義之士,其沒,則不泯乎聰明正直口英靈焉。口之矣口其忠孝節義群相奉』而敬禮之,以為司人間口善禍淫之主者。緣我大上廟,供奉』東嶽長生大帝,義城鄉主蔡口王、廟主陳尊王、行乩保災阮尊王,其聲靈赫濯,功德』昭彰。三保黎兆,四方士庶,共沾聖澤,舉凡祈寒暑雨,厄難災患,到廟求保,靈應如響』。但年湮日久,廟宇傾頹,上中下三保前首事累次重修,屆今乾隆四十二年間,棟蠹』榱崩,無以妥神靈於臨上陟旁之際,是以三保首事糾約同心,向保內按戶捐資,鳩』工庀材重建。而各外村善信捐谷捐樹捐錢,慷慨樂助,至乾隆五十年間,重建左右』兩樓。事告竣時,惟上保應分數錢缺少,中下保首事人等仰體神恩廣大,正直是與』,念其村內苦樂不均,就中量取,不與甚較。嗣後三保人等,倘遇廟宇損壞坍塌,三保』定宜照分捐資修葺,不得以今日之從寬,為異日之效尤。又如每年聖壽誕辰,務要』一體奉觴薦俎,設饌獻牲,演戲慶祝,以彰前代忠孝節義之德,亦庶酬庇佑呵護之』功矣。爰勒石以志。

乾隆歲次丙午荷月 日吉公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