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艾倫比

埃德蒙·艾倫比

埃德蒙·艾倫比。全名:埃德蒙·亨利·海因曼·艾倫比(EdmundHenryHynmanAllenby)。生卒年:1861年4月23日-1936年5月14日。國籍:英國。最高軍銜:陸軍元帥。主要戰爭:第二次英布戰爭(1899-1902);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主要戰役:阿拉斯之戰(1917);第三次加沙之戰(1917);耶路撒冷之戰(1917);美吉多之戰(1918)。歷史地位:艾倫比很可能是一戰期間英國最好的陸軍指揮官。他機智、富有活力並充滿挑戰性。對戰略戰術的透徹理解使他成為一位天才的、巧妙的計畫者。他在美吉多的勝利是突破和追擊的傑作,這種勝利在一戰中是極為罕見的。他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

職業生涯

埃德蒙·艾倫比埃德蒙·艾倫比

埃德蒙·亨利·海因曼·艾倫比1861年4月23日出生於諾丁漢郡的布萊肯霍斯特,是海因曼·凱恩·艾倫比和卡特琳之子。結束了在位於桑赫斯特的英國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的課程後,他於1882年加入恩尼斯基倫龍騎兵,開始了其軍事生涯。

1884-1888年他在南非服役,期間參與了1884-1885年的貝專納(非洲波札那)遠征。1888年,他在祖魯蘭履行職務。1889-1893年期間,擔任恩尼斯基倫龍騎兵部隊副官。1896-1897年間,進入錢伯里參謀學院學習,畢業後晉升為少校。1898年,艾倫比在愛爾蘭第三騎兵旅中服役,軍銜是中校。1899年-1902年間的第二次布爾戰爭期間,他供職於基欽納的參謀部並活躍在戰場上。戰爭結束後,艾倫比晉升為陸軍上校,回國擔任第五皇家槍騎兵團團長直到1905年。1905-1910年期間,負責指揮第四騎兵旅。1910-1914年,艾倫比擔任騎兵部隊監察官職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後,艾倫比一開始在西線的英國遠征軍中指揮一個騎兵師。隨後不久,該騎兵師擴充為一個騎兵軍,仍由艾倫比統轄。11月,他轉任第五軍指揮官。由於表現出色,在第一次伊普斯會戰後,他於1915年10月再次晉升為第三集團軍的司令官。在1917年4月9日-15日期間英軍發動的阿拉斯攻勢中,艾倫比指揮部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他的作戰方法並不為英軍最高司令部所贊同。尤其這一點上是和道格拉斯·黑格爵士的衝突,導致他於1917年6月被調往到次要的中東戰場,取代陸軍上將阿奇博爾德·默里爵士出任在埃及的英軍司令。但是這次左遷使艾倫比因禍得福,他在中東的卓越指揮給他帶來留名戰史的巨大聲譽。

之前的巴勒斯坦戰場上,默里率領的英國埃及遠征軍兩年半來一直在西奈沙漠中與一支土德聯軍對壘,但戰果甚微。再加上自然條件惡劣,高溫、沙暴給養供給困難和嚴重缺水,英軍將士士氣低落、怨氣滿腹。而默里卻只呆在富麗堂皇的開羅薩伏伊飯店,從來沒有去過前線,面對困局一籌莫展。艾倫比於1917年6月28日步入遠征軍

埃德蒙·艾倫比艾倫比對身穿飄逸的阿拉伯長袍的勞倫斯的功績十分讚賞。
司令部,風塵僕僕就開始改變這裡的一切。他把一大批參謀、幾位年紀大的上校、一位師長和他的總參謀長遣送回國,並前往加沙前線看望部隊。幾天后,艾倫比把司令部從薩伏伊飯店挪到距前線不遠的沙漠地帶。這樣,上任不久,他富有活力的領導就使英軍低沉的士氣高漲起來。

1917年7月,艾倫比會見了原來的駐開羅的英軍情報官T·E·勞倫斯,即著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T·E·勞倫斯出生於1888年,191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牛津大學歷史系。戰爭爆發前夕,他正在為軍事目的繪製西奈半島的地圖。一戰爆發後,他受默里爵士委派擔任和反抗土耳其人統治而在漢志地區暴動的阿拉伯人之間的聯絡官,負責援助和訓練阿拉伯人。在和艾倫比會面前,勞倫斯剛剛和他的阿拉伯盟友費薩爾在認為不可逾越的沙漠中繞道800英里,以一次漂亮的迂迴機動出其不意拿下了紅海北端的亞喀巴港。這項出色的戰略活動使得阿拉伯人獲得了一個穩固的基地,也把T·E·勞倫斯從一位英國聯絡官變成了“阿拉伯的勞倫斯”——這場暴動的活躍的領導人。

艾倫比對身穿飄逸的阿拉伯長袍的勞倫斯的功績十分讚賞。他接受了勞倫斯的建議,即把亞喀巴變成一個重要基地,提供裝備黃金,以實現阿拉伯人敘利亞的北進。艾倫比把勞倫斯提升為少校,命令費薩爾的部隊組成他自己部隊的右翼,從而把勞倫斯和費薩爾直接置於自己的麾下。

勞倫斯對漢志地區的鐵路展開了打了就跑的襲擊,實質上切斷了該條鐵路,使駐麥地那的土耳其部隊朝不保夕。同時艾倫比交替地威脅加沙和貝爾謝巴,使敵人摸不清他的意圖。1917年10月,艾倫比命令炮兵和海軍猛烈轟擊土德聯軍的加沙防線,這使得對方最高前線指揮官德國人克萊森斯泰因認定英軍將通過兩棲登入威脅加沙,從而對即將發動的對貝爾謝巴的奇襲反應遲鈍。

10月30日,艾倫比成功地攻陷貝爾謝巴。儘管面臨土軍抵抗增強,缺乏水源物資供應等問題,他仍於11月13日-15日期間在交叉站擊潰土軍,並奪取至關重要的水源。這些戰績使得土德聯軍全線崩潰,不得不急忙後撤,先後放棄加沙和耶路撒冷。12月10日,耶路撒冷為英軍占領。雖然沒有象艾倫比期望的那樣包圍殲滅敵軍,整體來說第三次加沙之戰仍然取得輝煌勝利。在這次戰役後,土德聯軍最高指揮官福爾肯漢以地中海和猶地亞丘陵為依託,在耶路撒冷北邊建立了美吉多防線。但福爾肯漢迅即因丟失耶路撒冷而被免職,取代他的是以堅守加利波利而遐邇聞名的桑德斯將軍。由於美吉多防線十分堅固,加上部分部隊被抽調往法國,艾倫比只能暫時按兵不動。

1918年7月,艾倫比試圖在傑里科附近渡過約旦河以便在安曼附近切斷漢志鐵路,但過於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這一努力虎頭蛇尾的結束了。但是從此,桑德斯對他的左翼極端敏感,將三分之一的兵力保持在約旦河東面。這正中艾倫比下懷,他制訂了一項戰略,旨在僅以一場閃電戰役就贏得對土耳其的戰爭。

艾倫比計畫佯攻約旦河谷,實際上卻在地中海岸邊發動進攻,用步兵在土德聯軍的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通過這個缺口,騎兵部隊將能夠北進穿過沙龍平原和卡爾邁勒山脈,然後東進,在敵人前線40英里左右的阿富拉和貝珊切斷土軍所有的交通線和供應線,迫使其只能通過納布盧斯到約旦河間的陡峭峽谷撤退。面對英軍的飛機和騎兵的聯合追擊,這種撤退是幾乎無法完成的,從而意味著約旦河西面的兩支敵軍的徹底毀滅,並使英軍離大馬士革和約旦河東面的土耳其人一樣近。同時一支騎兵部隊將協助勞倫斯的阿拉伯部隊奪取漢志鐵路的匯合點德拉,從而迫使約旦河東面的土軍不得不撤退。與此同時其餘的騎兵部隊將攻占大馬士革,切斷這支部隊的退路,加以殲滅。

埃德蒙·艾倫比埃德蒙·艾倫比於1925年退役,成為愛丁堡大學的校長(圖為愛丁堡大學)
這一計畫打破了一戰的塹壕戰特色,充分體現了突然性和機動性,但是其中也包含著巨大的危險。只要敵軍在卡爾邁勒山脈的一兩個小山口上部署少量裝備著機槍的步兵,就可以輕而易舉的阻止艾倫比的騎兵的挺進。艾倫比清楚的認識到這一危險,他決心動用兩種武器——他的飛機和勞倫斯的阿拉伯軍隊——使敵人的指揮部門耳聾眼瞎,行動遲緩。他命令勞倫斯的部隊四處展開游擊性質的奇襲,迫使土軍調動後備力量以應付這一威脅。同時大力增強其空軍的力量,奪取了制空權,使德軍的飛機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傑寧機場,不能起飛。艾倫比還展開大量欺敵行動,如在約旦河谷建立假司令部和假軍營,部隊白天向約旦河谷前進而晚上返回營地等等。這些周密的準備使得他的計畫順利甚至是完美的得到了實現。

9月19日凌晨,艾倫比在西線達成突破。到了20日早上8點,英軍騎兵奪取戰略要塞阿富拉;下午4:30,第四騎兵師奪取貝珊。稍後,澳大利亞騎兵師到達傑寧。至此,徹底地切斷了敵軍的撤退路線。隨後,艾倫比成功的對通過峽谷撤退的土德聯軍進行追擊。不到三天,兩個土耳其集團軍和德國在巴勒斯坦的全部勢力均被摧毀,只剩下在約旦河西面的土耳其第四集團軍。補給線被切斷的第四集團軍倉皇撤退,但是被阿拉伯人和從貝珊東進的第四騎兵師拖住並不斷蠶食。土第四集團軍很快消耗殆盡,其殘部在大馬士革附近投降。10月1日,艾倫比拿下了古城大馬士革。10月16日,英軍攻陷霍姆斯;10月25日,阿拉伯部隊拿下了北方的重鎮阿頗頓。至此,土軍所有有組織的抵抗都崩潰了,土耳其政府於10月30日投降。此戰役中,英軍在38天裡推進350英里,奪取了整個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並孤立了美索不達米亞,迫使那裡的土軍撤退。此期間,英軍殲滅了敵軍3個集團軍,僅俘虜就達7.5萬人,而自己的傷亡卻不到5000人。這是一場帶著二戰色彩的一戰戰役,也是騎兵的最後一場偉大戰役。

艾倫比因為在美吉多平原的這場勝利,在1918年10月被封為美吉多和菲尼克斯通的艾倫比第一子爵。1919年,艾倫比晉升為陸軍元帥。從是年到1925年期間,他任駐埃及和蘇丹的高等專員,使埃及克服了幾次政治動亂,並使之於1922年成為主權國家。

埃德蒙·艾倫比爵士於1925年退役,成為愛丁堡大學的校長。1936年5月14日他在倫敦逝世,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典型戰例

英布戰爭
英國同荷蘭移民後裔布爾人建立的南非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為爭奪南非領土和地下資源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又稱南非戰爭、布爾戰爭。

19世紀下半葉,在南非班圖人世代居住的奧蘭治和德蘭士瓦,先後發現了蘊藏量十分豐富的金剛石礦和金礦。歐

埃德蒙·艾倫比英布戰爭的一個戰鬥場面(繪畫)
洲移民大批湧入,開礦尋寶。英國壟斷資本家C.J.羅得斯收買礦權,建立礦業公司,壟斷了金剛石和部分黃金的生產。德國也逐漸在布爾人治地內建立了強大的經濟和政治勢力。英、德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在金礦資本家的慫恿下,英國政府為控制所有礦區,力圖占領德蘭士瓦,兼併布爾人治地。布爾人為維護其利益,靠攏德國,對抗英國。1899年10月11日戰爭爆發。英國先後動員了44萬軍隊,布爾人有8.8萬人參戰,戰爭進程分3個階段:①第一階段(1899年10月~1900年1月)。戰爭初期,布爾人採取攻勢。12月,在科倫索、斯托姆貝赫和馬格斯方丹3條戰線上,布爾軍擊退了英軍解圍部隊的進攻。英軍損失慘重。但到年底,布爾軍進攻失去了勢頭,轉而採取分兵圍攻城市,分散了兵力,致使主力未能直搗東部沿海和德班港。②第二階段(1900年2月~1900年9月)。連遭挫折的英軍更換主帥,援軍源源開到,總數增至18萬人,分東、北兩路突入布爾人心臟地區。占領布隆泉、約翰內斯堡、比勒陀利亞等城市。9月,德蘭士瓦共和國總統克魯格流亡歐洲。英國宣布吞併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③第三階段(1900年9月~1902年5月)。布爾軍退出城市後,分成小股部隊進行游擊戰,切斷鐵路交通,掠取英軍給養,殲滅小股英軍,騷擾市郊,甚至遠襲開普中心區。英軍為了應付到處襲擊的布爾人游擊隊,疲於奔命,傷亡重大。

戰爭延續了2年7個月。英軍消耗戰費2.5億鎊,死亡21942人;布爾人死於戰場3990人,死於集中營27927人。布爾人被迫同英國妥協。1902年2月開始和平談判,5月31日簽訂和約。布爾人答應停止軍事抵抗,交出全部武器,承認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併入英帝國。英國則保證:戰後的軍事管制將儘速由民政代替,只要情況許可,就將成立導向自治的代議機構;在實行自治以前不給予非洲人選舉權,即使將來授予他們選舉權,也嚴加限制,以保證白人的絕對優勢。英國政府將支付300萬英鎊用來恢復布爾人的家園

個人評價

艾倫比很可能是一戰期間英國最好的陸軍指揮官。他機智、富有活力並充滿挑戰性。對戰略戰術的透徹理解使他成為一位天才的、巧妙的計畫者。他在美吉多的勝利是突破和追擊的傑作,這種勝利在一戰中是極為罕見的。他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統帥之一。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