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氣

士氣

士氣是維持意志行為的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動機,外在表現為勇氣、耐心、操心三種心理狀態,內在表現為自覺性、凝聚力和競爭心理(理想抱負)三種心理狀態。士氣的作用在於激發人們的體力、精力、能力等潛在的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士氣概念中的意志是人們們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支配其其行動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簡單地說就是有明確動機和目標的心理過程,其表現於人們所具有的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上。士氣概念中的動機是指行為的原因,人們行為的原因包括人們的本能欲望希望、行為可能性必然性的認知、行為應該性必要性的意識三個方面。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士氣

拼音:shì qì

基本解釋

1. [morale]∶士兵的戰鬥意志,也指民眾的鬥爭精神

全體教員士氣高漲

2. [style]∶指讀書人的 氣勢、 作風

士氣為之一新

引證解釋

1、軍隊的鬥志

《漢書·李陵傳》:“ 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陵 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

《宋書·劉懷肅傳》:“流矢傷 懷肅 額,眾懼欲奔, 懷肅 瞋目奮戰,士氣益壯。於是士卒爭先,臨陣斬 振 首。”

宋 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七:“是時先公中流矢,得歸朝人參議 馬觀國 萬金良劑,即裹創巡城,士氣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明 高攀龍《答袁節寰中丞》:“今天下難聯者人心,難得者人才,難鼓者士氣,得老公祖( 袁可立)一點真精神不難矣。”

清 黃鈞宰《金壺浪墨·漢奸》:“公鼓勵兵民,士氣 方銳。”

徐遲《牡丹》:“後來 李印光 指揮了八月攻勢,直搗 徐 蚌 。幾員赫赫名將都上了陣,士氣又旺盛。”

2、讀書人的節操

宋 陸游 《送芮國器司業》詩:“人材衰靡方當慮,士氣崢嶸未可非。”

宋 陸游《寄別李德遠》詩:“ 中原亂後儒風替,黨禁興來士氣孱。”

清 李斗《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 謝啟昆﹞出為 揚州 太守,扶養士氣,主持風雅者數年。”

3、讀書人的風氣

明 劉基《諸暨州重修州學記》:“於是廟益邃以清,學益隆以嚴,弦誦藹然,士氣為之一新。”

4、士人作品的風格

清 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下:“其標格高下,猶畫之有匠作,有士氣。”

基本含義

士氣概念中的意志是人們們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支配其其行動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簡單地說就是有明確動機和目標的心理過程,其表現於人們所具有的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上。士氣概念中的動機是指行為的原因,人們行為的原因包括人們的本能欲望希望、行為可能性必然性的認知、行為應該性必要性的意識三個方面。所謂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動機則是指個體與行為的整體長遠目標相統一的動機,它包括個體與群體目標相統一的動機、與戰略目標相統一的 戰術動機、與長遠目標相統一的短期動機等等。

士氣激發的過程與方式可以士氣圖表示。

驅動作用

士氣是一種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動機,而動機是行為的原因,所以士氣的作用必然是對士氣性行為的作用。任何心理活動對行為的作用都有驅動力和消減力的兩面性,這種驅動力和消減力的兩面性就是指提高或削弱人們精力或體力、乃至能力的發揮。這也就是說,士氣的驅動力作用也就是指激發出人們進行意志性行為的精力體力與能力。

就某個人來講,其在群體活動中發揮出的精力體力的大小代表行為的強弱,而行為的強弱又跟隨動機的強弱。這也好比如果我們不願意做某件事,那么我們就不會去做某件事,也就是說不會為此事付出一點精力體力;但相反,如果我們願意做某件事,則為相應的事所付出的精力體力就越多。這也就是動機的強弱與精力體力的發揮所表現出的正比例關係。由於士氣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動機,相應地說,某個人在群體活動中精力體力發揮出的大小也是與這個人士氣的強弱成正比的。

士氣強的個人在群體活動中總是能付出較多較大的精力體力,而不知疲倦;相反士氣弱的個人即使在群體活動中付出較少的精力體力,他們也可能會感覺到異常的緊張和疲勞。美國心理學家 邁爾根椐前人實驗的結果提出一種 疲勞動機理論,該理論將人們可用於某項工作進行的潛在的精力體力稱之為儲存的工作能量,邁爾認為人體的總能量是一個常量,每個人每天都在根椐自己的需要和動機水平對這個總能量進行分配,把它們用於工作、學習、生活、娛樂等方面。不同的人在同一時期或者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由於各人或某一個人所具有的動機強度的差異,因此而對個體所包含與儲存的潛在能量在相關行為上進行分配的比例是不同的。個體的某種動機強度高時,其在相應行為上能量分配就多些;個體的某種動機強度低時,其在相應行為上的能量分配就少些。

種類

士氣是外在的 意志過程和內在的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個性相結合形成的心理狀態,士氣若以外在表現上的意志過程為主可分為勇氣、 耐性、操心這三個種類,但若以內在來源上的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個性心理為主則又分為自覺性、凝聚力和競爭心理這三個種類。心理狀態經過人們多次的心理體驗便轉化為性格,所以人們的心理狀態極易和相應的性格特徵發生混淆。為了避免各種士氣表現狀態和相應的性格發生混淆,在論述每一種類的士氣的性質與作用前,也就有必要首先對各種士氣狀態所相對的性格特徵實施分辨與鑑別。

行動勇氣

行動勇氣是群體行動中個體意志過程中的果斷性和積極的態度、信心這些具有積極主性的 個性心理特徵相結合而產生的士氣狀態。勇氣與膽量不同,膽量往往是人們天生就有的或是後天訓練出來的,因而比較穩定,屬於性格的範疇;而勇氣並不象膽量一樣總是會表現在各種情景與狀態下,勇氣只是具有暫時的穩定性。

先就膽量這一範疇來說,如《水滸傳》中的 李逵,《三國演義》中的 張飛恐怕也就是具有天生的膽大性格的人。還有春秋戰國後期的荊軻,據歷史上傳說荊軻此人能在任何危險情景下面不改色、心不跳,刺殺 秦王嬴正前竟然也能置秦人威煞於不顧而冷靜自若,可說是非常大膽了,是一個具有膽大性格的人。

行動勇氣與膽大的性格所表現的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只具有暫時的穩定性。比如我們大部分人的膽量也許還不足以達到荊軻那種程度,所以往往我們準備於某件危險的事之前很有勇氣,但真叫我們乾,也許又感到害怕了;同時,也許我們在乾某件危險的事時很有勇氣,但乾後,也許又感到後怕了。勇氣這種在冒險活動中起伏不定的現象,說明勇氣只有暫時的穩定性,是屬於士氣狀態的範疇。當然,如果人們在同樣情景下多次體驗勇氣這種心理狀態的話,也有可能由此形成大膽的性格。

行動勇氣是一種進取型的士氣種類,它將士氣所具有的喚發人們潛在能量的作用主要發揮於較具有危險性、冒險性的群體行動中,所以它往往是 “軍人”和“警察”等高危險職業在執行目標任務時所必須具有的 素質。

行動耐性

行動耐性是群體行動中個人意志過程中的堅持性、自制力與和積極的態度、信心這些具有積極主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相結合而產生的士氣狀態。耐性與剛強不同,剛強往往是天生就有的或是後天訓練出來的,因而比較穩定,屬於性格的範疇;而耐性並不象剛強一樣總是會表現在需要進行忍耐的各種情景與狀態下,耐性也只是具有暫時的穩定性。

剛強這一性格有很多表現方面,比如嚴守紀律的作風,處事的原則性,對外來打擊和傷害反應冷靜等等,其中人們在對肉體傷害的忍耐上,特別能表現出剛強和耐性的區別。先就剛強來說,比如古今往來很多被稱為“英雄好漢”的人,往往能對肉體的傷害不以為然。象《三國演義》中“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就描述了當時神醫華陀用刀為 關公刮骨療毒,悉悉有聲,而關公反倒能飲酒弈棋,全無痛苦之色。

人們的耐性與剛強所表現不同的地方,也是在於它只具有暫時的穩定性。比如有些部隊官兵在激烈的戰鬥中,有時由於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戰鬥行動上,所以這時往往對一些輕傷,甚至是較嚴重的槍傷暫時毫無知覺。但戰鬥一結束,緊張心理解除,其仍會感到傷口的疼痛。所以說,耐性只是具有暫時的穩定性,是屬於士氣狀態的範疇。

耐性是一種保守性的士氣種類,它將士氣所具有的激發人們潛在能量的作用,發揮於需要進行忍耐的群體生活和行動之中。所以,它往往能使個人在艱難困苦面前具有堅忍不拔和自覺自製的精神,從而使個人在群體行動中表現出一種難以震撼的力量。

行動操心

行動操心是群體行動中個人意志過程中的敏感度、覺察力與積極的態度、信心這些具有積極主性的個性心理特徵相結合而產生的士氣狀態。行動操心與定勢反應不同,定勢反應是天生就有的(比如嬰兒對人奶的吮吸反應)或是後天訓練出來的,因而比較穩定,屬於性格的範疇;而操心並不象定勢反應一們總是表現在相同相似的情景和狀態下,操心只具有暫時的穩定性。

先就定勢反應來說,人們的定勢反應往往難為社會環境或別人的暗示所改變,因而總是能夠自覺自主地按原定反應實施自己的行為。但在定勢反應中,又由於人們往往會將平常成功的反應泛化到相似的情景中去,從而在有些不宜做出定勢反應的時候也做出定勢反應。例如在油庫失火時人們往油庫里倒水救火、士兵在激烈的戰場上打仗時用輕機槍向敵 坦克射擊等等。定勢反應這種在不適宜狀況下,往往也不能改變自己 固定行為模式的現象,表明定勢反應具有穩固性,是屬於性格的範疇。

操心表現在個人對完成整體長遠目標相關事物的警覺和注意力上,如果人們在行為中缺乏警覺和注意力,心理活動對外界的反應就會模糊不清。操心隨著群體行動對群體乃至其個人重要性的高低而起伏不定,這正如學生對考試的反應一樣,考試前學生的學習就會非常用心而考試後他們往往就會有所放鬆。操心這種隨著群體行動在個人心中份量的高低的波動起伏性,說明操心只具有暫時的穩定性,是屬於士氣狀態。

行動操心是一種理智型的士氣種類,它將士氣所具有的激發潛在能量的基本作用發揮於需要準確穩妥地做出理智反應的群體行動之中。所以,它往往能充分挖掘出個人的工作技能和領導才幹,從而使群體行動具有機智靈活的性質。

總之,任何種類的士氣實際上都是將士氣所具有的激發潛在能量的基本作用發揮於不同方面而獲得的,而潛在能量在心理活動中即是指具有積極主動性的能力性格等個性心理特徵。

作用

士氣是一種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動機,根椐邁爾的疲勞動機理論,我們對士氣如何影響精力體力的發揮可有三個方面的了解:

第一方面

首先,就不同的人來講,當兩人具有相同的潛在能量與相同的目標任務,但完成目標任務的士氣強度顯然不同時,兩人雖然可能會支出相同總量的潛在能量,但士氣低的那一個個體必然比士氣高的那個個體感到更疲勞。這就好比兩個賽跑的 運動員,一個比賽熱情高,一個比賽熱情低。那么,當這兩個運動員在 客觀環境的影響下共同衝過終點時,那么那個熱情低的運動員,則會比那個熱情高的運動員感覺到更加的疲勞。我國清代甲午戰爭前, 日本的海軍軍官到 中國的軍艦上參觀,看見中國水兵的軍容不整,水兵們甚至把衣服搭在炮管上當晾衣架用, 日本海軍軍官看到後就說:“我們日本海軍必然能夠戰勝貌似強大的中國海軍”。日本海軍軍官之所以這樣判斷就是因為看出了中國水兵的懶散和士氣渙散,而這個因素也正是中國軍隊在 甲午海戰中會敗於日本海軍的重要原因。

第二方面

其次,當兩人具有相同的目標任務與士氣強度,但精力體力等潛在能量顯然不同時。兩人由於相同的士氣強度,雖然會各自支出自己總潛在能量中相同比例的潛在能量,且體驗到相同的疲勞 程度。但又由於兩人各自總的潛在能量顯然不同,所以總潛在能量高的個體在行為中所消耗精力體力等潛在能量,總會大於總潛在能量低的個體在行為中所消耗的潛在能量。這就好比大力士和普通人在一起都盡心盡力做體力活時,若大力士會與普通人感覺到相同的疲勞程度,那么大力士所付出的體力量肯定會大於普通人所付出的體力量的。

第三方面

最後,就某一個人來講,如果某個人在某個時間和場合內同時具有兩個動機,一個是非士氣性的優勢主導動機,另一個是士氣性的輔助次要動機,那么其為實現那種高強度的非士氣性的優勢個體性動機,其精力體力等潛在能量在相關行為上就會分配的多些。相反,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這個人不得不將大部分的精力體力分配到實現工作目標等非士氣性的輔助次要動機上,那么他就會感到異常的緊張與疲勞。但是在這裡要注意的是:如果這時把士氣性輔助次要動機統一到他的非士氣性優勢主導動機上,那么他的非士氣性動機也就會變成士氣。例如在我國三國時期,有一次 曹操帶兵攻打 南陽張繡,路途中天氣炎熱, 曹軍官兵們口渴難忍,行軍速度也因此趨於緩慢。這時曹操對曹軍官兵指出說:“前方目的地有大片的梅林可以解渴”,曹軍官兵聽後頓時口舌生津,精神也得以振奮,行軍速度便得以加快。曹操之所以能叫軍隊加快行軍速度,也就是由於他將部隊官兵“解渴”這種原不具有士氣性但卻具有優勢主導性的動機,統一到了“到梅林解渴”這一行軍目標上來,從而使“解渴”變成了士氣。

總結

總之,士氣對於精力體力等潛在能量的激發作用,表現在對個體總潛在精力體力等能量值、士氣本身的強度以及士氣的優勢主導性的提高與加強這三個方面。

影響因素

影響士氣的因素包括為行動態度和行動信心兩個方面,行動態度簡單地說是指對行為必要性的 信念,而行動信心指行為必定成功的信念。以下我將展示這一結論的推理過程:

所謂士氣是指維持意志行為的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動機,所以影響士氣的因素也就是指影響士氣性行為動機的因素。從這個結論出發,則要想研究論述影響士氣的因素,也就首先要搞清影響行為動機的因素;其次還應要搞清影響意志行為動機的因素。

影響行為動機的因素

所謂動機是指行為的原因,而所謂影響動機的因素也就是影響行為的原因的構成 要素。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將人們行為的原因分為伊德、自我和超我三部分,這也就是影響行為的原因的構成要素,即影響行為動機的因素。

伊德是指人們內心的基本欲望;自我是指人們對行為實現的各種可能性的認知或現實事物對基本欲望的吸引力與抑制力;超 我是人們對各種社會道德觀和社會價值感的認知。伊德作為人們的先天本能與基本欲望,其回答人們的行為是否需要的問題;自我作為人們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或損失且又達到目的的心理機能,它回答人們的行為能否達到目標或目標能否滿足需要的問題;而超我作為社會道德化和個人價值化的自我,它則回答人們的行為是否應該的問題。

伊德、自我與超我相互之間或是其內部各部分之間相互衝突的結果便產生“焦慮”。如果這種“焦慮”通過人們意志過程的幫助得以及時的免除,則就會產生有意識行為(即意志行為和娛樂消遣行為);但如果這種“焦慮”不能得以及時解決,則就會使人們產生無意識行為(即潛意識行為)。

心理衝突元素中的伊德對行為的作用只受“快樂原則”的支配,因而是非道德、無價值意識、盲目的,其對行為產生作用的唯一出路是通過自我;超我的主要職能是為自我對伊德進行稽查和壓抑提供依據與力量,指導自我去限止伊德的衝動,是一種道德化、價值化了的自我。

自我對行為的作用只受“現實原則”的支配,它儘可能地迎合伊德的需要,而又不違背超我的要求。但是,自我又往往很難既同時滿足伊德和超我的要求,而又符合現實原則。這時自我就發展由無意識行為組成的“ 自我防禦機制”等行為方式以求解除自我所受到的壓力,使機體免受損害。

影響意志行為動機的因素

士氣是指維持人們意志行為的具有積極主動性的動機,具有意志性和整體長遠性兩個特徵。而根椐精神分析學的觀點,所謂行為動機,從內容形式上講,也就是指伊德、自我與超我,而伊德對行為的作用只能通過自我與超我實現,所以所謂行為動機又是指包含伊德的自我與包含伊德的超我。

人的基本欲望

伊德是指人們內心的基本欲望。弗洛伊德認為人們內心的基本欲望是人們的攻擊性需求與性的需求,但這一結論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這是由於人們的吃、穿、住、行等日常行為,無論怎么說都不可能只由這兩項需求所控制所決定。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則認為人的基本欲望是人們的生理需求,但其又不能解釋很多現象:如 紅軍長征、曹雪芹著《紅樓夢》等,在艱難困苦和貧困交加下仍不屈不撓的追求與行為。

人的基本欲望應該是指人們在各種世界觀與價值觀基礎上,對生命生存乃至世界存在意義的意識意向,這也就是尊重尊崇意識。正是由於人們有了這些具有社會化傾向的意識意向,人們才會將各種外界事物在自己心目中進行重要性的評價與配置,進而才會出現在同一條件下針對同一目標事物各人會呈現出輕重不一的關注與推崇。也許有人會說:嬰兒在生下來時其就會吃奶就會尋求食物,難道這不能證明人們的基本欲望就是生理需求嗎?但實際上嬰兒在其出生時其基本欲望雖然是生理需求,但隨著成長使其知識能力的積累越來越多和生活的經驗越來越豐富時,其基本欲望就會越來越趨向於社會化。否則我們就不可理解很多自願進行社會活動,特別是環境保護的人士如《獅子與我》的作者喬伊·亞當森,為什麼會那樣不顧艱難困苦,甚至付出自身金錢與生命的代價去進行一些動植物的保護活動。

意志化的動機

具有一定性質的事物必然是具有相應性質的原因或因素影響與構成的,比如堅固的大樓必然是由堅固的材料和建築結構等具有堅固性質的原因或因素所影響構成的。意志性行為也是一樣,具有意志性的行為,也必然是具有意志性的行為原因所造成的,即意志性行為動機必然是由意志化了的“自我”與意志化了的“超我”所組成的。

意志是人們們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支配其行動以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人的意志由於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它才能既發動符合於目的的某些行動,又能制止不符合目的某些行動。從行為動機上來講,則表現為發動某些有益於達成行為目標的動機,制止某些無益於達成行為目標的動機,具體則表現為對一般行為動機所具有的確定性、肯定性和必要性的轉化上。

如果將“伊德”概念意志化,即將人們的基本需求與欲望在人們內在意識中加以確定性的轉化,則由於信念實質上是人們與基本需要與願望相關的強烈的堅定不移的評價和行為傾向,所以這種“意志化”了的伊德指的也就是信念。

自我是指人們對行為實現的各種可能性的認知或現實事物對基本欲望的吸引力與抑制力的主觀感受。如果將“自我”概念意志化,即將行為成功的可能性的認知感受在人們內在意識上加以“肯定化”的轉化,則由於信心是指人們對行為必定成功的信念,所以這種“意志化”了的自我指的也就是信心。

超我是指人們對社會道德觀與社會價值感的認知與感受。如果將“超我”概念意志化,即將行為的應該性的 認識在人們內在意識中加以“必要化”的轉化,則由於態度是指個體在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基礎上對某一對象所持的評價和行為傾向,簡單地說也就是指個體在行為中對行為必要性的信念。所以,這種“意志化”了的超我指的也就是態度。

既然 意志性行為動機或影響意志行為動機的因素是指信心和態度,那么若再將這兩個概念整體長遠目標化,即積極主動性化,那么影響士氣的因素也就是指行動信心與行動 態度。

遊戲名稱

士氣是 游族網路出品的網頁遊戲《 大將軍》中的特色系統。

兩軍對陣作戰,在實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誰的士氣更高昂,誰就占有作戰的優勢。《大將軍》還原最真實的古代戰場,在國戰中玩家的部隊士氣會隨著戰鬥中的勝敗而不斷變化,靈活利用士氣設定,能夠讓你百戰不殆。在《大將軍》國戰中,玩家每次進入戰場的初始士氣為60點,每戰勝一次就會增加5點士氣,每戰敗一次會減少10點士氣,如果你的士氣降為0,你的部隊則會被退會首都。想要在戰場上保持自己的士氣不掉,就要掌握合適作戰時機,做到時勝時敗,如此方能在戰場上瀟灑殺敵。

在《大將軍》的國戰中,有進攻方,就有防守方,眾將士辛苦打下的城池營地,會為防守將士提供一些戰鬥力加成,不要小看這些加成,它或許就是你軍守下城池的關鍵。

在《大將軍》國戰規則中,玩家占領一個營地後,所有己方部隊的攻擊、防禦、生命都會增加3%,另外駐守在關卡中的部隊還可以額外增加5%的攻擊、防禦、生命。所以在國戰中,無論是攻防還是守方,占領更多的營地是制勝敵軍的關鍵步驟。

萬人國戰,高手雲集,遇到實力強勁的敵軍,如何才能戰勝對方?《大將軍》首創戰場BUFF玩法,讓你瞬間攻擊力大提升,攻破敵軍不再困難!

當玩家在國戰過程中,每隔2分鐘在遊戲界面右下角會隨機出現2個BUFF,點擊BUFF即可獲得效果加成,BUFF的種類也分各種,比如:恢復20點體力、下次戰鬥時攻擊力提升50%、一次性獲得10000銀兩、一次性獲得500功勳等等。在戰場上應對不同的情況,吃掉合適的BUFF就能幫你成功的扭轉戰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