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上鄉

坪上鄉

坪上鄉位於鎮雄縣城西南面,距縣城53公里,國土面積98.05平方公里,地形南高北低,東西兩邊山巒連綿起伏, 坪上河從中橫穿而過,兩岸地勢開闊、平緩,海拔1120米至1860米,年平均氣溫12.3℃。

基本信息

概述

(圖)坪上鄉坪上鄉
全鄉轄6個村145個村民小組,8566戶人家37193人;耕地面積37354畝,人均耕地1.04畝,主產糧食作物玉米、小麥、馬鈴薯;共有林地面積43980畝,其中經濟林7240畝,森林覆蓋率為25%;現已探明的礦產資無煙煤為主,儲量極為豐富。經濟收入除傳統農牧業生產外,主要來源於勞務輸出、魔芋種植和栽桑養蠶。2003年糧食總產量613萬公斤,人均有糧170公斤;大牲畜存欄3393頭(匹),出欄1450頭(匹),生豬存欄12000頭,出欄11800頭,家禽存欄47500隻,出欄27850隻;經濟總收入4138.8萬元,人均純收入900元。

基礎建設

(圖)坪上鄉坪上鄉
中心集鎮功能逐步增強,新建300米長、20米寬的農貿大街,實施集鎮易地搬遷工程和雙龍塘治理工程,集鎮的容納能力將從1萬人增加到5萬人。交通便利,村社公路覆蓋率達90%,毗鄰四個鄉(鎮)中,與場壩、五德、牛場早已公路相通,坪上至以古的公路正在建設之中,貨暢其流的公路交通網路已基本形成。供電設施完善,35千伏變電站已建成投產,集鎮及周邊村社已實施了農網改造工程。煤礦資源開採初具規模,年產12萬噸的4口私營煤礦已通過改造,合格驗收。通信便捷,程控電話用戶已達483戶,聯通、移動兩個基務站建成運營以來,行動電話用戶已達1400多戶,電話普及率15%。

產業結構調整

(圖)坪上鄉坪上鄉
別具特色。全鄉堅持走“鞏固糧食生產、發展三大特色經濟(勞務輸出、魔芋蠶桑)、改造提升傳統畜牧業”的產業發展之路,努力把勞務輸出、魔芋、蠶桑打造成為新興的主導產業。勞務輸出產業規模宏大,連續兩年輸出剩餘勞動力1萬人(次)以上,2003年創利潤1370萬元,2004年利潤可穩定在1500萬元。魔芋產業已形成產業氣候,2004年種植面積達6000畝,比2003年增加1000畝,最低畝產值1800元,可實現收入1000萬元,比2003年增加180萬元。為把魔芋產業做大做強,鄉黨委政府著力構建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服務體系。與四川協力魔芋公司達成協定,引資150萬元,舉辦魔芋精粉加工廠,預計年底建成投產。栽桑養蠶產業初具規模,桑園面積已達6000畝(密植桑3000畝、地埂桑3000畝),修建蠶房5000平方米,桑園豐產期畝產值可達1800元,2004年預計可實現產值100萬元。改造提升傳統畜牧產業,重點抓“三改”,即改種、改廄、改傳統飼養方法,已投資10萬元在屯上村建成黃牛凍改站一個。通過幾年來的努力,全鄉基本形成一村一業、一社一品、多個產業並舉的良好經濟格局。

教科文衛

(圖)坪上鄉坪上鄉

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有初級中學一所,國小29所,教職工234人,在校學生7747人(小學生6238人,國中生1509人),小學生入學率99%,鞏固率99%,升學率90%;國中生入學率62.5%,鞏固率94%,升學率80%,正向“普九”目標邁進。衛生事業長足發展,農村醫療網點建設逐步完善,防疫保健覆蓋率已達85%。科學文化事業發展較快,電視普及率達25%,以掃盲提高成人教育、黨員電化教育、黨員幹部“素質教育”為主要紐帶的科技傳播體系已基本形成,科教興鄉戰略基礎逐步夯實。
堅持走可持續發展戰略之路。依法管護耕地,合理開採礦產資源,實施生態治理工程,切實保護耕地和恢復水毀田地。99年以來,共修建河堤4千米,抗旱塘30個,修建灌溉溝渠6.2千米,恢復水毀田地650畝,對7.5千米的乾溝大堰進行改造,實施屯上村800畝中低產田地改造工程,進一步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切實抓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狠抓醫學監護,強化“五術”落實,嚴格控制人口增長。

基層組織

(圖)養蠶工具蠶工

坪上鄉轄73個自然村,145個村民小組,全鄉黨支部30個,黨小組數46個,黨員人數580人,少數民族黨員19人,男性黨員486人,女性黨員94人;村幹部47人,其中女幹部6人;村小組幹部145人。

人文地理

坪上鄉居住著彝族、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民風淳樸,民族特色濃郁,少數民族喜唱茶秧歌,跳盧笙舞,每年端午節進行比賽,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坪上文化底蘊綿遠深厚,歷史悠久,有觀音廟、仙人洞等景觀。

新農村建設

(圖)藥店藥店

坪上鄉位於鎮雄縣城西半縣,距離縣城53公里,自南向北一條河流貫穿六村,風景獨秀,土質以沙壤土為主,土層深厚,肥力中等,適宜種植蠶桑、魔芋、玉米、水稻、蔬菜等作物。

未實施新農村建設前,從總體上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科技素質偏低,職業技能培訓機會少,公共事業發展滯後,村容村貌整治難度大。新農村建設實施後,合理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不搞形象工程,積極穩妥開展,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按照新農村的標準嚴格要求,充分考慮農民和財政承受能力。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加快推進新農村為目標,突出主導產業強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為保證,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示範帶動,分步實施的建設思路。鄉黨委、政府堅持政府引導,民眾參與的原則,合理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堅持從實際出發,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真抓實幹的作風,作好新農村示範建設要求。目前,坪上鄉新農村試點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著力抓好河壩村倉房新農村試點工程建設。政府已投資7.12萬元,村民自籌14.08萬元,投工投勞折資10.2萬元。其中,投資4萬元,完成了102戶的改水工程建設;投資1.16萬元,實施了52戶1000米的連戶道路硬化工程;投資14.5萬元,住房改造開工30戶竣工30戶,室內外牆壁抿糊開工33戶竣工33戶,室內外地面硬化開工13戶竣工13戶,貼外牆瓷磚開工22戶竣工22戶,建衛生節能爐灶3戶,改廄廁70戶,清除垃圾88立方米,使試點村民小組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巨大改善,魔芋、蠶桑、勞務輸出、畜牧業等產業培育工作即將全面展開。

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在村內實施綠化亮化工程,庭院綠化以苦丁茶、萬年青、黃秧木為主,幹道兩旁以重柳、竹等構植綠籬,塑造了優美的自然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