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

源,是位於河流上源的地名。拼音:yuán,來源禿髮傉檀之子入後魏,魏太武帝謂之曰:與卿同源,可謂源氏。——《魏書·源賀傳》源乾曜,臨漳人,尚書左丞相。源湜,高郵人,監察御史。或源也,或委也。——《禮記·學記》。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源』 異體字:厵
田字格中的“源”字田字格中的“源”字

拼音:yuán 注音:ㄩㄢˊ
簡體部首:氵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3
data-layout="right" 繁體部首:水 部首筆畫:4 部外筆畫:10總筆畫:14
康熙字典筆畫(源:13;)
五筆86:IDRI 五筆98:IDRI 倉頡:EMHF
四角號碼:31196 UniCode:U+6E90 規範漢字編號:3008
信息源:本(現有本真的信息)的集合

字形結構

首尾分解查字:氵原(shuiyuan)
筆順編號:4411332511234
筆順讀寫:點點提橫撇撇豎橫折橫橫豎提點捺

漢字釋義

〈名〉
(1)(形聲。從水,原聲。“原”有表義作用,指水源。本義: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2)同本義
或源也,或委也。——《禮記·學記》
祈祀山川百源。——《禮記·月令》
源

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禮記·禮樂志》
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來源;根源[origin;source;cause]
啟生人之耳目,窮法度之本源。——《舊唐書·儒學傳序》
(4)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發生的根源)原宗教學名詞,後多用於姓名,宗教中指智慧才能出眾的人出自《古今圖書集成》[1]中“積土培枯根,岷河源涉屢。漾楫愛花遠,主人情更重。”的句子。姓名用此字在古代認為和五行相關係陰陽學秘法之一,女為陰用昱珀男為陽佩羼提。添“木靈御幣,集古兵要,故實除蝗”三個押契,古人認為可除難,求財。現在台灣、香港、新加坡、韓國、日本還有此種陰陽五行的風俗。
(5)姓氏;來源
禿髮傉檀之子入後魏,魏太武帝謂之曰:與卿同源,可謂源氏。——《魏書·源賀傳》
<唐>源乾曜,臨漳人,尚書左丞相。<明>源湜,高郵人,監察御史。

風水意義

《隆達小歌》裡面“源”字代表的是本命年。
書中這樣記載:本命年,在風水學上也被叫做命犯太歲。簡單那說就是一個人出生時的屬相,恰好是和本年屬相相同就被叫做“太歲相同”,民間稱為犯太歲也稱作是本命年,詩曰: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因此,在哪一年裡出現犯太歲必定百事不順,事業多困厄,身體多病變,因此務必要化解保平安。化解本命年太歲災難方法是女士佩戴藍絨晶飾品、橘子石飾品或石碑護身符(石碑護身符是由“緣金、四葉幸運石、雲海石、蜜蠟石”以上4種製作而成的)。藍絨晶飾品、橘子石飾品、石碑護身符上面3個物品同時佩戴任何兩種都可以化解,男士佩戴紅竹石飾品和石碑護身符(石碑護身符是有影子石、緣金、橘子石製作而成)紅竹石飾品和石碑護身符同時佩戴才可以化解。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源;康熙筆畫:14;頁碼:頁639第16(
【廣韻】【集韻】【韻會】&amp;#131108;愚袁切,音元。【說文】水泉本也。【禮·月令】為民祈祀山川百源。【注】眾水始出為百源。 又水名。【水經注】沁水東與丹水合,水出上黨高都縣故城東北阜下,俗謂之源源水。 又姓。【北魏書·源賀傳】禿髮傉檀之子賀入後魏,魏大武謂之曰:與卿同源,可為源氏。 【韻會】本作厵,篆省作原。

方言集匯

◎粵語:jyun4
◎客家話:&amp;#91;沙頭角腔&amp;#93;nien2&amp;#91;梅縣腔&amp;#93;ngian2&amp;#91;台灣四縣腔&amp;#93;ngien2&amp;#91;寶安腔&amp;#93;ngien2&amp;#91;海陸豐腔&amp;#93;ngien2&amp;#91;客語拼音字彙&amp;#93;ngian2&amp;#91;陸豐腔&amp;#93;gnian3&amp;#91;東莞腔&amp;#93;ngen2&amp;#91;客英字典]ngien2
◎潮州話:nguang5(ng&amp;ucirc;ang)「潮州」nguêng5(ng&amp;ucirc;eng舊時:ng&amp;ucirc;en)

拼音是yu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