櫞

櫞,又名枸櫞,為芸香科柑橘屬植物。香櫞是植物香櫞和藥材香櫞的統稱。植物 香櫞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生於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高溫多濕環境。雲南西雙版納的闊葉林中,有 處於半野生狀態的香櫞。中藥材香櫞是植物香櫞和同屬植物香圓的成熟果實。總狀花序有花達12朵,有時兼有腋生單花;花兩性,有單性花趨向,則雌蕊退化;花瓣5片,長1.5-2厘米;雄蕊30-50枚;子房圓筒狀,花柱粗長,柱頭頭狀,果橢圓形、近圓形或兩端狹的紡錘形,重可達2 000克,果皮淡黃色,粗糙,甚厚或頗薄,難剝離,內皮白色或略淡黃色,棉質,鬆軟,瓢囊10-15瓣,果肉無色,近於透明或淡乳黃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氣;種子小,平滑,子葉乳白色,多或單胚。

基本信息

櫞(櫞)

【yuán 】ㄩㄢˊ

【枸(jǔ)~】,見“枸1”。

鄭碼:FZZG,U:6A7C,GBK:E9DA

筆畫數:16,部首:木, 筆順編號:1234551551353334

枸櫞

[medicinal citron]。又名“ 香櫞”、“佛手柑”。

香櫞(學名:Citrus medica L.)又名枸櫞,為芸香科柑橘屬植物。 香櫞是植物香櫞和藥材香櫞的統稱。植物 香櫞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植物,生於海拔350米到1750米的高溫多濕環境。雲南西雙版納的闊葉林中,有 處於半野生狀態的 香櫞。中藥材 香櫞是植物香櫞和同屬植物 香圓(學名:Citrus wilsonii Tanaka)的成熟果實。主產於浙江、江蘇、廣東、廣西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趁鮮切片,除去種子及瓤,曬乾或低溫乾燥。具有理氣寬中,消脹降痰之功效。此外,可用作砧木,但只可嫁接佛手,對其他種類嚴格不親和。

a.常綠小喬木或大灌木,有短刺。果實長圓形,黃色,有香氣,果皮可入藥或提制芳香油。

b.這種植物的果實。均亦稱“ 香櫞”。

枸櫞[jǔyuán]即 香櫞,不規則分枝的灌木或小喬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紅色,莖枝多刺,刺長達4厘米。單葉,稀兼有單身複葉,則有關節,但無翼葉;葉柄短,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6厘米,或有更大,頂部圓或鈍,稀短尖,葉緣有淺鈍裂齒。總狀花序有花達12朵,有時兼有腋生單花;花兩性,有單性花趨向,則雌蕊退化;花瓣5片,長1.5-2厘米;雄蕊30-50枚;子房圓筒狀,花柱粗長,柱頭頭狀,果橢圓形、近圓形或兩端狹的紡錘形,重可達2 000克,果皮淡黃色,粗糙,甚厚或頗薄,難剝離,內皮白色或略淡黃色,棉質,鬆軟,瓢囊10-15瓣,果肉無色,近於透明或淡乳黃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氣;種子小,平滑,子葉乳白色,多或單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枝廣展,有短硬棘刺。葉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8-15厘米,寬3.5-6.5厘米,頂端鈍或短銳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葉柄短,無翅,頂端幾無關節。花序為總狀,生於葉腋,花常單性;雄花直徑約3-4厘米,內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枚以上;子房上部漸狹,10-13室,花柱有時宿存。果實卵形、矩圓形或近球形,長10-25厘米,頂端有1乳頭狀突起,檸檬黃色,果皮粗厚而芳香。 我國長江以南均有栽培;印度,緬甸至地中海地區也有。果皮和花、葉均含芳香油;果皮供藥用。

拼音是yua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