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教育

研究地理學教育規律,探索與交流地理學教育內容、理論、方法、實踐經驗的地理學分科。是地理學研究與發展的基礎;地理學研究帶動和促進地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中國現代地理學教育聯繫中國現代化建設實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資源觀、人口觀和環境觀,初步掌握如何協調人地關係的基本理論知識;研究世界,以博取眾長,為我所用;引導學生為生產建設準備知識和能力,要預見現代地理學發展趨勢並為其發展儲備人材。

介紹

研究地理學教育規律,探索與交流地理學教育內容、理論、方法、實踐經驗的地理學分科。是地理學研究與發展的基礎;地理學研究帶動和促進地理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正如迪金森(R.E.Dikin-son)所指出的:“地理學專業面臨著教育和研究兩方面的挑戰”。許多地理學大師和先驅者都執教於大學地理系;近代地理學研究往往紮根於大學中,表明兩者關係之密切。詹姆斯(P.E.Ja-mes)的地理學名著《地理學思想史》中,以1874年德國大學創立地理教育,作為近代地理學發展時期的開始。此後,德國的新地理學才開始傳入法、英、俄、美等國。地理學家赫特納闡述了地理教育的概念,認為地理學教育的性質,即“人們主觀上掌握科學,在生活上利用科學和使科學納入人的性格”。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在於:任何國家與民族,都生存於地理環境中,如果忽略了地理教育就會損害整個民族和國家利益。並斷定“這將是把我們引向深淵的政治錯誤”。地理教育的價值在於鍛鍊智力,減少迷信,了解人類周圍的自然環境;教育人類正確認識、利用、改造自然。證實人類的自然限制性,消除民族的傲慢,培養熱愛祖國的感情,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傾向

從地理學教育的歷史和現狀看,國際地理學教育有下列共同傾向:①重視建立從國小、中學到大學的地理系統性教育。中、國小普及基礎教育。大學地理系得到普遍重視;②強調地理學教育的獨立性,反對成為社會學或歷史學的附屬內容,也防止地理學成為純粹的自然科學而肢解;需要有人文或經濟地理學的內容;③汲取新的地理學思想進行地理學教育內容的不斷革新。有些地理學家認為從小學生起應從景觀入手進行地理教育;需要進行科學的和美學的地理教育。蘇聯地理學教育中要求使學生認識到自然景觀如何變為人文景觀。地理教育的內容一般包括地球基本特徵,闡明地表特徵是物質運動的結果;④強調地理學教育的實踐意義。目的在於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觀察與理解地理環境的能力,認識地理環境的複雜性與各種矛盾;根據自然規律調節和維護最佳生存空間。教育學生科學地認識自然保護區的意義、資源的有效利用。法國中學地理學教學大綱明確規定把地球當作星球來研究,貫徹系統觀念與生態觀念的教育。一些地理教育家認為地理教育方案應作重大改革,培養學生善於從地理角度分析各種現象,注重反映地理信息與地理學思想,強調在實踐中的套用;⑤不斷充實和改革教育方法。應將圖片、地圖研究與文獻學習結合起來。目前國際上提倡用計算機進行算題和製圖;試用多譜段掃瞄器系統和利用衛星遙感、模擬遊戲地理教學,均取得很好效果。中國近代高等地理學教育從19世紀末京師大學堂設輿地課程,到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規定五科大學都設地理課程,開創了近代地理教育的先聲。辛亥革命後高等師範學校均建立歷史地理系,迄至1937年近代地理教育已有一個飛躍,中國現代地理科學的開拓者大多出自這一時期。50年代後地理學教育取得很大發展。中國現代地理學教育聯繫中國現代化建設實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資源觀、人口觀和環境觀,初步掌握如何協調人地關係的基本理論知識;研究世界,以博取眾長,為我所用;引導學生為生產建設準備知識和能力,要預見現代地理學發展趨勢並為其發展儲備人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