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與結構風工程套用基礎研究。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8年由國家計委批准建立,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並對國內外開放。它是中國土木工程領域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簡介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8年由國家計委批准建立,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並對國內外開放。它是中國土木工程領域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1997年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項海帆教授任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謝禮立研究員任學術委員會主任。著名的橋樑與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豪教授任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實驗室以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與抗風為主要研究對象,瞄準國際前沿,跟蹤研究熱點,重視基礎研究,提高對災害機理的認識,建立結構抗震與抗風理論和設計方法,為減輕災害提供合理和有效措施,為重大工程建設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主要研究方向為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與結構風工程套用基礎研究。其中包括:地震工程力學的基礎研究、地震工程的套用研究及振動台模擬試驗技術研究、建築空氣動力學及氣動彈性現象的基礎研究、風工程的套用研究及風洞試驗技術研究等。

研究目標

實驗室以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與抗風為主要研究目標,重視基礎性研究和為重大土木工程建設服務兩者的結合,研究領域所涉及的地震工程和結構風工程學科都是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地震風暴這兩種自然災害使人類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常常是由於各種土木工程結構物的倒塌造成的。

自然災害雖然難以完全防止,但可以通過工程措施加強結構物的抗禦能力,使災害儘可能減輕,以減少損失,特別是保護人的生命。因此,土木工程防災研究的主要目標就在於不斷提高對土木工程地震和風暴災害現象機理的認識,建立結構物抗風和抗震的理論和設計方法,為減輕災害提供經濟合理和有效的措施,為土木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方向

振動台試驗模型振動台試驗模型

一、工程結構抗震套用基礎研究
1、近場震源動力學
2、 複雜介質中的地震波傳播理論
3、地基土-結構相互作用
4、振動台模擬及擬動力試驗技術
5、各種結構構件的抗震動力性能
6、混凝土隨機損傷本構關係研究
7、各類結構的抗震鑑定與加固
8、抗震動力可靠度分析及計算機仿真分析
9、結構減震、隔震及振動控制

二、結構風工程套用基礎研究
1、近地風特性及大氣邊界層的風洞模擬
2、建築鈍體空氣動力學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3、 結構的各種風致振動機理及破壞模式
4、典型橋樑截面的氣動參數識別方法
5、 計算機仿真分析及"數值風洞"
6 、各類結構的抗風性能和風載識別
7、結構抗風防災及可靠度分析
8 、抗風減災及振動控制原理與技術

三、城市防災減災研究
1 、大型複雜生命線導流工程
2、城市綜合減災軟科學研究
3、重大災情中的次生災害防禦
4、 地震區域、危險性分析及震害預測

四、健康監測和振動控制研究
1 、橋樑結構地震倒塌仿真研究
2、鋼筋混凝土彈塑性動力本構建模及程式開發
3、 推倒分析及其在橋樑抗震的性能設計方法中的套用
4索承重橋樑拉索的振動控制研究

研究內容

振動台試驗模型振動台試驗模型

一、地震工程力學的基礎研究
1 、地球動力學及地層波動力學
2、地震地面運動規律
3、地基土-結構相互作用
4、振動台模擬及偽動力試驗技術
5、各種結構構件的抗震動力性能
二、地震工程的套用研究
1、地震區劃、危險性分析及震害預測
2 、各類房屋結構的抗震、鑑定與加固
3、各類特殊結構的抗震
4、橋樑結構的抗震
5 、地震反應的計算機仿真分析及抗震動力可靠度分析
6、結構減震、隔震及振動控制
三、建築空氣動力學及氣動彈性現象的基礎研究
1、近地風特性及大氣邊界層的風洞模擬
2、 建築鈍體空氣動力學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3、結構的各種風致振動機理和破壞模式
4、典型橋樑截面的氣動導數和氣動導納識別
5、 計算機仿真分析及"數值風洞"
四、風工程的套用研究
1、大跨度橋樑結構抗風
2 、高聳塔桅結構及高層建築抗風
3、大跨體育建築及屋蓋抗風
4 、農村簡易房屋的抗風防災
5、結構抗風防災及可靠度分析
6、抗風減災及振動控制

機構設定

組織機構組織機構

1)組織機構
 

2)領導班子:
實驗室名譽主任:項海帆工程院院士
實驗室主任:樓夢麟 教授、博導
實驗室副主任:呂西林 教授、博導;葛耀君 教授、博導;李傑 教授、博導
學術委員會主任:謝禮立 工程院院士
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范立礎 工程院院士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沈祖炎 工程院院士;崔爾傑 科學院院士

研究人員

實驗室固定人員名單(在編)

序號姓名 性別 職 稱 實驗室職務研究方向或專業 工作性質
1. 項海帆 教授、院士 學術委員會委員、實驗室名譽主任 橋樑抗風 研究
2.范立礎教授、院士 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橋樑抗震 研究
3.沈祖炎 教授、院士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防災減災工程 研究
4.樓夢麟教授實驗室主任 核心組成員防災減災工程研究
5.陳清軍教 授地面運動觀測室主任防災減災工程研究
6.呂西林教 授實驗室副主任 核心組成員結構抗震研究
7.盧文勝教 授振動台試驗室主任結構抗震研究
8.趙 斌 副教授振動台試驗室副主任結構抗震研究
9.錢 江教 授結構抗震研究
10.蔣歡軍副教授結構抗震研究
11.李培振副研究員結構抗震研究
12.周 穎講 師結構抗震研究
13.葛耀君教 授實驗室副主任 核心組成員橋樑抗風研究
14.曹曙陽教 授橋樑抗風研究
15.曹豐產副教授橋樑抗風研究
16.楊詠昕副教授風洞試驗室副主任橋樑抗風研究
17. 周志勇副教授 橋樑抗風研究
18. 趙 林講 師橋樑抗風研究
19. 朱樂東研究員風洞試驗室主任 核心組成員橋樑抗風研究
20.丁泉順副 研橋樑抗風研究
21.李 傑教 授實驗室副主任 核心組成員防災減災工程研究
22.陳建兵副 研防災減災工程研究
23.陳 雋副教授防災減災工程研究
24.劉 威講 師防災減災工程研究
25.謝 強副 研防災減災工程研究
26.顧 明研究員核心組成員結構抗風研究
27.黃 鵬副 研結構抗風研究
28.全 涌副教授結構抗風研究
29.周晅助 研結構抗風研究
30.李國強教 授核心組成員結構抗火研究
31.孫飛飛副教授結構抗火研究
32.蔣首超副 研結構抗火研究
33.陳素文副教授結構抗火研究
34.孫利民教 授核心組成員健康監測研究
35. 張啟偉教 授健康監測研究
36.孫 智副教授健康監測研究
37.黃洪葳講 師健康監測研究
38.李建中教 授核心組成員橋樑抗震研究
39.葉愛君教 授橋樑抗震研究
40. 袁萬城教 授橋樑抗震研究
41.彭天波講 師支座試驗室主任橋樑抗震研究
42.陳以一教 授核心組成員鋼結構防災研究
43.李元齊教 授鋼結構防災研究
44.趙憲忠副教授鋼結構防災研究
45.王 偉講 師鋼結構防災研究
46.宋錦忠教授級高工橋樑抗風技術
47.陳 偉研究員結構抗風技術
48.宗 剛講 師防災減災工程技術
49.樓國彪講 師抗火試驗室主任結構抗火技術
50.楊澄宇講 師橋樑抗震技術
51.沈劍昊高級實驗師結構抗震技術
52.曹文清高級實驗師結構抗震技術
53.沈偉民高級實驗師防災減災工程技術
54.杜潤泉助 研實驗室辦公室主任實驗室管理管理
55.徐 樂實驗室管理管理

對外開放研究領域

模擬周圍建築環境條件下的建築環境影響的建築物表面風壓試驗,模擬周圍建築環境條件下的建築環境影響的建築物表面風壓試驗,

目前實驗室的對外開放研究領域可以歸納為下列四個方面:
(1) 工程結構抗震套用基礎研究
• 近場震源動力學
• 複雜介質中的地震波傳播理論
• 地基土-結構相互作用
• 振動台模擬及擬動力試驗技術
• 各種結構構件和結構體系抗震動力性能
• 混凝土隨機損傷本構關係研究
• 各類結構的抗震、鑑定與加固
• 抗震動力可靠度分析及計算機仿真分析
• 結構減震、隔震及振動控制
(2) 結構風工程套用基礎研究
• 近地風特性及大氣邊界層的風洞模擬
• 建築鈍體空氣動力學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 結構風致振動機理及破壞模式
• 典型橋樑截面氣動參數識別方法
• 計算機仿真分析及"數值風洞"
• 結構抗風性能和風載識別
• 結構抗風可靠度分析
• 抗風減災及振動控制原理與技術
(3) 城市防災減災研究
• 大型複雜生命線工程防災研究
• 城市綜合減災軟科學研究
• 重大災情中次生災害防禦
• 地震區劃、危險性分析及震害預測
(4) 健康監測和振動控制研究
• 大型工程結構健康監測基礎理論研究
• 橋樑測試技術研究
• 橋樑管理系統(BMS)研究
• 工程結構振動控制理論與套用研究

開放課題資助項目

訪問學者

項 目 名 稱

負責人

所在單位

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的非線性計算模型和數據計算方法及振動台模型試驗研究

李康寧
( 教 授 )

日本減輕地震災害
研究中心

考慮土-結構相互作用影響的混合控制系統的減震有效性及發展一種最最佳化的直接輸出反饋控制方法研究

陳根達

美國密蘇里大學
羅拉分校

半連線性鋼-混凝土組合樑柱框架節點的抗震試驗、理論分析和計算機模擬研究

肖 勇

英國威爾斯大學
斯旺西分校

複合材料混凝土柱的延性加固研究

向陽開
( 教 授 )

重慶交通學院

了解 ANSYS 結構分析程式在結構抗震中的套用

馬彩霞
(研究員)

寧夏大學

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設備進行拱橋抗震試驗研究

向中富
(副教授)

重慶交通學院

開放課題:

項 目 名 稱

負責人

所在單位

柔性吊橋風振主動與混合控制的試驗和研究

瞿偉廉
(教 授)

武漢理工大學

SSI體系阻尼比的試驗研究

張之穎
(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

自然通風煙塔合一冷卻塔風振研究

黃志龍
(教 授)

浙江大學

考慮流固耦合效應的柔性結構風荷載及風振研究

張愛社
(副教授)

山東建築工程學院

考慮非線性系統的節段模型顫振導數識別

馬如進
(講師)

同濟大學

格子玻爾茲曼方法模擬橋樑結構高雷諾數繞流

曹豐
(副教授)

同濟大學

地震作用下鋼結構防火保護的損傷機理研究 陳素文
(副教授)
同濟大學
基於統計模式的結構地震損傷識別研究 宗 剛
(講 師)
同濟大學
基於強勁性問題的橋樑結構多災害防治理論及套用研究 谷 音
(講 師)
同濟大學
大跨空間結構風致回響及等效靜風荷載研究 李方慧
(講師)
黑龍江大學
車輛氣動係數的風洞試驗研究 徐幼麟
(教 授)
香港理工大學
Shake Table Tests of Mass-Variable TLDs 陳根達
(助教授)
University of Missouri-Rolla
某超高層建築風特性與風振回響的現場實測 胡 亮 同濟大學
複雜結構GPS實時監測方法及風振回響分析 伊廷華
(講 師)
同濟大學
基於強迫振動法的橋樑斷面氣動導數參數研究 郭震山
(講 師)
同濟大學
相鄰建築間阻尼器連線減震實驗研究 劉紹峰
(講 師)
上海大學
薄壁鋼管混凝土框架樑柱端板連線的抗震性能和破壞機理 王靜峰
(副 研)
合肥工業大學

儀器設備

設備 價格 添置時間 狀況性能指標 用途 開放
電子壓力掃描閥系統(含電子掃描閥模組)¥138.70 Jun-99 768通道,配有10in,20in,H2O低壓感測器 壓力測量
汽車測力天平 ¥48.86 Jul-98 測量精度達到SAE和國軍標指標 汽車模型及其他建築物模型測力
TJ-3風洞 ¥286.63 May-99 試驗段15mX2.0mX14m,風速1.0--17.6m/s 風洞試驗
TJ-2風洞 ¥272 Jan-96 試驗段3mX2.5mX15m,風速1.0X68m/s 風洞試驗
TJ-1風洞(含動態信號分析系統) ¥111 Jan-91 試驗段1.8mX1.8mX12m,風速1.0--30m/s 風洞試驗
熱線風速儀 ¥44.89 Mar-00 風速、風向及功率譜密度測量
B&K振動系統 ¥36.78 Jun-99 本系統由感測器BK4379(12個)和適調放大器BK2962(4×4通道)組成。BK4379:頻率範圍0.2~2800Hz,量程20g,電荷靈敏度310pg/gBK2962:頻率範圍 0.1~100Hz,帶高低通濾波器,有1次、2次積分輸出 用於各類結構的振動及地面運動測試,用於課程“隨機信號處理”和“振動測試與數據信息處理”及其他相關課程的實驗課教學。
模擬地震振動台系統(MTS) ¥834.72 Dec-83 4mX4m,25T,6自由度,96通道 模擬地震
計算機工作站 ¥92.99 Oct-97 雙CPU,時鐘195MHz,記憶體1.28GB 計算
液壓載入系統(SCHENK IST IMN) ¥154.96 Jan-88 SCHENCK作動器二個,最大出力630kN,最大行程±250mm;IST作動器一個,最大出力1000kN,最大行程±20mm。 動力載入
振動感測標定激振系統(WIN475) ¥45.62 May-01 超低頻信號標定,0.25Hz時精度1%,無附加影響的激活系統 標定、激振
計算機工作站 ¥50.95 Jan-98 雙CPU,時鐘195MHz,記憶體1.28GB 計算
超聲風速儀(CAST3) ¥32.54 Oct-00 三維,V=60m/s(水平),V=8m/s(垂直),頻響60Hz 野外風特性測量
並行計算伺服器(小型超級計算機含流體動力分析軟體) ¥218.80 May-02 12個CPU,時鐘600MHz,記憶體12GB,配有FLUENT,CFX流體計算軟體包 計算
2000噸動、靜電液伺服支座載入系統 ¥700 Dec-02 系統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 三通道全數字電液伺服協調載入控制系統及數據採集系統(MTS公司生產) 2. 豎向2000噸的電液伺服作動器(北京佛力公司生產)活塞最大行程400mm,活塞升降速度進程時大於0.5mm/s,回程時大於2mm/s 3. 水平200噸電液伺服高性能作動器(MTS 244 系列作動器)水平作動器的有效行程±500mm,工作頻率0.0~5Hz 4. 自反力機架及滑動平台 實驗空間:高3m,長2.5m,寬1.7m 5. 800L/min液壓伺服油源(北京佛力公司生產) 2000噸支座動、靜電液伺服載入系統主要用於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座、盆式橡膠支座和橋樑減震、耗能裝置的試驗研究,併兼顧橋樑小型構件的動、靜試驗。為國內同類型設備中載入噸位最大、性能最估的載入系統,該載入系統在2003年底安裝調試。
SGI圖形系統(SGI ONYX300) ¥185.25 Dec-04 SGI IP4,單通道 計算數據三維可視,試驗結果三維可視,虛擬現實。(2004年12月安裝調試)
三自由度耦合強迫振動裝置¥51.00 Mar-05 調試中振型正弦函式,模型長度:1700
三向獨立或耦合激振,(x:0-5Hz, 振幅<2cm;y:0-5Hz, 振幅<2cm;z:0-5Hz,振幅<2cm)
動力載入
4號風洞設計加工建造¥30.00 Mar-05 調試中單回臥式鋼結構,0.8*0.8*5
Umax=30m/s, △α<0.5°, △β<0.5°
標定、激振

儀器設備使用情況


>>儀器設備使用情況

一、 設備建設投資("十五"期間)
項 目 合計 國家 部門 地方 企業 自籌
實驗室設備更新二次建設 873.5* 850.0       23.5
"211工程"建設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
(含依託單位同濟大學配套)
263.9   263.9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公司 1430.0     1430.0    
汽車風洞工程中心建設 250.0**       250.0  
實驗室設備更新計畫 120.0         120.0
合 計 2937.4 850.0 263.9 1430.0 250.0 143.5

* 已進入固定資產 ** 大部分已進入固定資產

二、 設備更新改造("十五"期間)

設備名稱 更新內容 更新前 更新後
1. 模擬地震振動台 計算機
承載能力
PDP 11/34 (第一代)
15t
PC 系列機 (第三代軟體)
25t
2. TJ-1風洞 試驗段尺寸
自由振動試驗裝置
強迫振動試驗裝置
測控處系統
1.2m×1.8m
手動

模擬式、分散式
1.8m×1.8m
自動
新增
計算機管理全數字式
3. 壓力測量設備 壓力掃描閥
瞬態微壓力測量
機械式 (240 chen)
電子式 (384 chen)
新增
4. TJ-3風洞 大直徑轉盤
測控處系統
監控系統
手動
模擬式、分散式
自動
全數字式
新增
5. 強震觀測設備 強震儀 模擬式 K2強震儀 (數字式)

三、 重大設備引進("十五"期間)

設備名稱 規 格 水 平
並行計算伺服器(超級計算機) 12CPU 國內先進,接近國外先進
大型支座靜動力試驗裝置 2000t 國內領先,國外先進
大噸位擬動載試驗裝置 100t 國內先進
超低頻振動激勵及標定系統 0.25Hz 國外先進
超聲風速儀 3維, 100Hz, 60m/s 國外先進

科研成果

一、專利成果
1、一種新型抗震牆(1999)
2 、外置式方鋼管混凝土梁、柱連線節點(2000)
3、穿筋式方鋼管混凝土梁、柱連線節點(2000)
4、 抗震鉸(2000)
5、組合式抗震消能支撐(2002)
6、三向隔震支座 (2002)

二、規範編制
參與18部規範、指南、標準和技術條例的編制工作
1、交通部 四項(主要參編2項)
2、建設部 五項(主持編寫4項)
3、 國家地震局 一項
4、上海市建委 一項
5、上海標準辦 七項(主編6項)

三、發表論著
出版專著(23本)

(1)"橋樑抗震設計理論及套用"叢書四冊 范立礎等著
(2)高等橋樑結構理論 項海帆主編
(3)建築結構加固設計 呂西林主編
(4)工程結構動力監測理論與套用   李國強、李 傑
(5)結構動力分析的子結構方法 樓夢麟
(6)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 范立礎

四、學術成果
2001年實驗室獲得9個科技獎,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比2000年總獲獎數增加了2項。如項海帆院士主要負責的“江陰長江大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沈祖炎教授負責的“面向21世紀土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李國強教授負責的“《建築鋼結構防火規程》及其編制原理”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長江學者李傑教授負責的“鋼筋混凝土異形柱抗側力結構體系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由長江學者顧明教授承擔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大型結構風振控制的理論和套用"獲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1年實驗室鑑定項目共八項,其中六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二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由翁智遠教授主持、實驗室呂西林等人參加的"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快堆主鈉池堆芯抗震性能安全評價方法研究》在總體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研究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振動台試驗室完成的“超限高層建築抗震試驗研究與結構設計”經廣東省建設廳組織鑑定,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也獲得了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交流

1、主辦學術會議 
1993-1996年: 國際雙邊會議 1 次、國內會議 3 次
1997 年: 國內會議 2 次
1998 年: 國內會議 1 次
1999 年: 國內會議 1 次
2000 年: 國際會議 1 次、國內會議 1 次
2001 年: 國際會議 1 次、國內會議 2 次
2002 年: 國際雙邊會議2次
2、出席學術會議
94-96 97-2002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國際 65 187 15 22 18 37 31  64
國內 83 234 29 41 33 45 40   47

3、合作研究項目
與日、美、德、加、新、奧、埃合作科研與交流
1) 日本國家減輕地震研究中心(EDM) 結構抗震加固新技術、新方法
2) 日本藤田公司技術研究所 組合基礎隔震技術 鋼管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理論
3) 美國多學科地震中心 特殊橋樑抗震設計研究
4) 日本東京大學 亞太地區震害研究
5) 日本車輛株式會社 名古屋矢田川橋風洞試驗
組織雙邊或多邊學術交流系列會議
1) 中美雙邊地震工程與橋樑學術研討系列會議 (PRC-USA workshop)(2002-2005)
2) 中-埃-加三邊地震工程與加固學術研討系列會議(1996-2000)
3) 海峽兩岸及香港鋼結構技術研討會暨2000年上海鋼結構技術交流會 (2000)
4) 2001上海鋼結構防火技術國際研討會
5) 主辦國際橋樑與結構工程協會(IABSE) 2004年年會
6) 主辦風與結構進展(AWAS)2004年會議

出版學術刊物

1. Study on Wind-Rain Induced Vibration of Stay Cables of Cable-Stayed Bridges Based on Quasi-Steady Assumption (invited paper)
Ming Gu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nd Engineering
2. Recent Development of Wind Loading Codes and Their Related Activities in China (invited paper)
Yaojun Ge Xinyang Jin
4th Workshop on Regional Harmonization of Wind Loading and Wind Environmental Specifications in Asia-Pacific Economies
3. Large Span Bridges and Their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in China (invited paper)
Limin Sun Zhi Sun Danhui Dan Qiwei Zhang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Urban Safety
4. Wind-induced Damages to a Three-span, Continuous, Concrete Arch Bridge under Construction
Yaojun Ge Yongxin Yang Jiabin Pang Haifan Xiang
Structure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2007 (17) 2
5. Flutter and Buffeting Performances of Third Nanjing Bridge over Yangtze River under Yaw Wind via Aeroelastic Model Test
L.D. Zhu M. Wang D.L. Wang Z.S. Guo F.C. Cao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2007 (95) 9-11
6. Control of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Long-Span Bridges and Tall Buildings
Ming Gu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2007 (1) 1
7. Investigation on Flutter Mechanism of Long-Span Bridges with 2d-3DOF Method
Yongxin Yang Yaojun Ge Haifan Xiang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2007 (10) 5
8. Life Cycle and 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Design of Major Bridges in China
Lichu Fan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 2007 (1) 3
9. 橋樑主梁斷面氣動耦合顫振分析與顫振機理研究
丁泉順 朱樂東
土木工程學報2007 (40) 3
(Aerodynamically Coupling Flutter Analysis and Flutter Mechanism for Bridge Deck Sections / Quanshun Ding Ledong Zhu)
10. 纜索承重橋樑橋塔自立狀態渦激共振及其控制
葛耀君 丁志斌 趙 林
同濟大學學報2007 (35) 8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and Reduction of Free-Standing Pylons of Cable- Supported Bridges / Yaojun Ge Zhibin Ding Lin Zhao)
11. 超大跨度斜拉橋的橫向約束體系
葉愛君 范立礎
中國公路學報2007 (20) 2
(Lateral Constraint Systems for Super-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 Aijun Ye Lichu Fan)
12. 河床沖刷深度變化對大型樁基橋樑地震反應的影響
葉愛君 張喜剛 劉偉岸
土木工程學報 2007 (40) 3
(Effect of riverbed Scouring Depth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idges on Pile Foundations / Aijun Ye Xigang Zhang Weian Liu)

結構抗風與抗震
(Earthquake-Resistance and Wind-Resistance of Structures)
1.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Complex High-Rise Building
Xilin Lu Ying Zhou Wensheng Lu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and Special Buildings 2007 (16) 2
2. Minimal Cut-based Recursiv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for Seismic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lifeline Networks
Jie Li Yaokun Qian Wei Liu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07 (6) 1
3.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structural control concept for tall building with large podium structure
Xilin Lu Zhiguo Gong Dagen Weng Xiaosong Ren
Engineering Structure 2007 (29) 8
4. 大跨度屋蓋結構等效靜力風荷載方法及套用
顧 明 周晅毅
建築結構學報 2007 (28)1
(Equivalent Static Wind Loads of Large-span Roof Structures / M. Gu X.Y. Zhou)
5. 求解非阻尼體系復模態的實模態攝動法
樓夢麟 范么清
力學學報 2007 (39) 1
(Modal Perturbation Method for Obtaining Complex Modal Characteristic of Non-Proportional Damping Systems / Menglin Lou Yaoqing Fan)
6. 承載開閉鋼屋蓋的預應力看台結構抗震性能研究
陳以一 張大照 薛偉辰 盧文勝
土木工程學報 2007 (40) 8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Prestressed Concrete Stadium Structure Supporting a retractable Steel Roof / Yiyi Cehn Dazhao Zhang Weichen Xue Wensheng Lu)
7. 網路可行度分析的最小割遞推分解算法
李 傑 劉 威 錢搖琨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 2007 (27) 5
(Minimal Cut-based Recursiv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for Network Reliability analysis / Jie Li Wei Liu Yaokun Qian)
8. 基於能力譜法的土-樁-結構相互作用分析
陳清軍 何小安
力學季刊 2007 (28) 1
(Analysis of Soil-Pile-Structure Interaction System Based on Capacity Spectrum Method / Qingjun Chen Xiaoan He)
9. 鋼框架節點局部斷裂衝擊作用實驗研究
陳以一 卞若寧
同濟大學學報 2007 (35) 3
(Test on Impact Effect of Partial Fracture at Steel Frame Connections / Yiyi Chen Ruoning Bian)

其他
(Others)
1. Modeling of membrane action in floor slabs subjected to fire
Guoqiang Li Shixiong Guo Haosheng Zhou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7 (29) 6
2. Damage Localization of Steel Beams with Rotational Restraints
Guoqiang Li Yang Zhang Suwen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07 (7) 1
3. 捷運引起建築物振動評價研究
樓夢麟 李守繼
振動與衝擊 2007 (26) 8
(Evaluation of the Building Vibration Induced by Subway Train Vibration and Shock / Menglin Lou Shouji Li)
4. 港口貨櫃起重機平均風荷載試驗研究
黃 鵬 王勇軍 顧 明
同濟大學學報 2007 (35) 10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ean Wind Loads of a quayside Container Crane /
Peng Huang Yongjun Wang Ming Gu)
歷年論文目錄: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
2002年,2001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