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屬污染圖

土壤重金屬污染圖

土壤重金屬污染圖是地質調查工作的重要任務。深層樣品來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類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學背景;表層樣品來自地表25厘米以淺,是自然地質背景與人類活動污染的疊加。用表層含量減去深層含量,即得出重金屬元素“人類污染圖”。

簡介

“鎘米再現”引發公眾譁然。土生萬物,清除“鎘米”背後的土壤污染,最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全面會診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繪製土壤重金屬“人類污染圖”。土壤污染,或千百年難除;進入人體,能代代相傳。為土壤重金屬污染“透視”,是地質調查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國正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以1:20萬圖幅為基準格線單元,每一個格線都布設採樣點位,每個點位都採集一個深層土壤樣品和一個表層土壤樣品。深層樣品來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類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學背景;表層樣品來自地表25厘米以淺,是自然地質背景與人類活動污染的疊加。用表層含量減去深層含量,即得出重金屬元素“人類污染圖”。

採集深淺兩種土壤樣品繪製人類污染分布圖

土壤污染嚴重、農產品質量告急,已是不爭的事實;局部地區近五成大米、米製品鎘超標,更是讓人們直接遭受土壤污染之“痛”。

..
人們急於知道,土壤污染究竟已經到怎樣的狀況。驚人數據背後,還有多少“看不見”的土地在威脅人的生命安全?近年來隨著PM2.5、地下水污染等情況的逐步公開,人們對環境污染已經有了普遍的了解和認識,政府大可不必在發布數據上過於敏感。直面社會壓力,公開土壤污染“家底”,既維護公眾知情權和健康安全,更有利於喚起更多人的環保意識,促進社會監督,對違法排污企業、地區形成壓力,由此獲得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的最大共識。地質學家指出,土壤一旦被污染,通過自淨能力完全復原周期長達千年。為了人類健康,必須持續加大對污染行為監管和懲治力度。對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並加以切斷。土壤污染物不僅有重金屬,還有大量有機污染物。國土、地質、環境、水利等部門要通力合作為大地“排毒”。研究證實,鎘、汞等重金屬元素與人類污染存在密切關係。重金屬元素在土壤表層明顯富集並與人口密集區、工礦業區存在密切相關性。與1994-1995年的採樣相比,土壤重金屬污染分布面積顯著擴大並向東部人口密集區擴散。
據介紹,從1994年開始,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等機構就對全國土壤51個化學元素進行監測,1999年開始對中國東部農田區54個化學元素進行填圖,2008年又開始建立覆蓋全國的地球化學基準網,對含78種元素的土壤81個化學指標進行探測。數據顯示,重金屬等污染物指標在大的流域及局部工礦業和農業區上升較快。

難知“根底”

與空氣污染、水污染不同,土壤污染既看不出也聞不著,單憑人的觀察根本無法識別。然而長期以來,儘管社會輿論反覆要求、代表委員多次呼籲,我國土壤污染狀況始終沒有權威公布,一年一度的環境公報也鮮有提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