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塊世代

團塊世代

“團塊世代”,指的是日本戰後的第一個生育高峰期即1947年至1949年期間出生的人。這些人被認為是上世紀60年代中期推動日本經濟騰飛的主力,是日本經濟的脊樑。

簡介

團塊世代團塊世代

“團塊世代”特指二戰後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他們見證了日本從廢墟走向騰飛、乃至後來“泡沫”粉碎、企業大幅裁員的全過程;他們是第一代看著電視、翻著漫畫、聽著披頭士、上大學後如火如荼投身學生運動的一代;他們以占日本總人口5%的龐大人數,在日本獨成流派,影響著社會的走向。

日本人把1946-1951年出生的人稱為“團塊世代”,這一代人是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人口比率最高的一代,因如團成塊,故名“團塊世代”。該詞由小說家屋太一於1976年首次使用,是了解當今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一個不可缺少的視角。

在日本,“團塊世代”曾作為“企業戰士”為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是最後一批按工齡領取薪金的一代,不僅在郊外擁有自己的住宅,還擁有一定的存款。在泡沫經濟崩潰後,這一世代也曾成為下崗和降薪的對象,但已擺脫困境並享有退休年金。因此,這一年齡層的人在經濟上是比較富裕的。

特徵

團塊世代現象團塊世代現象

團塊世代是二戰後誕生的第一代日本人,是“沒有典範,獨自長大”的一代。自幼習慣了競爭,自我意識強。少年時代,親眼目睹大人們反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鬥爭。雖然沒有經歷過戰爭,但他們卻常常耳聞戰爭的悲慘,反戰意識強;美軍的接管使他們從小就接受了崇尚自由、民主的教育

個性鮮明,有自我主張,敢於接受挑戰,青年時代,在聲勢浩大的學生運動中練就了與當局集體鬥爭的本領;工作後,也有不少人繼續從事工會運動。

熱愛工作,常常以公司為家,步入中年後,被稱作“企業戰士”、“猛烈社員”,不少人甚至操勞致死。上世紀90年代初,高度膨脹的經濟泡沫破裂了,隨著他們一天天增多的白髮,日本經濟也一步步陷入不景氣的泥潭,不少人在一個尷尬的年齡,被公司掃地出門。

有幸留下來的人,進入21世紀後也即將退休,迎來第二人生。這時他們卻猛醒:除了工作,自己的生活空虛之至。於是他們想回歸家庭,與老伴共享餘生。可是相依為命大半生的妻子卻突然提出“我們離婚吧”。

儘管如此,他們仍是幸運的一代——房子早在房地產泡沫前就已買妥;退休金未受小泉改革影響,可以全額領取;敦厚的老底保證了他們餘生無憂。而未等他們慢慢設計今後的人生,企業各界早已看好他們的“錢途”:據估計,他們的退休金總額將高達80萬億日元,難怪一些日本大企業都將“團塊世代”作為開發商品的重點對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