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經營

資產經營

資產經營是以企業經營績效最大化為目的,以企業資產的流動重組為特徵,以生產經營為基礎和以獲取最有利的盈利機會為方式的現代企業經營觀念。資產經營作為一種更高級的經營方式,通過它來實現企業的產權重組或企業的購併,其直接效應就是可迅速地改變企業資產的規模和結構,增強企業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並通過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經營,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增強企業在市場變動中的應變力和承受力,從而達到規模迅速擴大,資產迅速增值的發展目標,這應當是每個有作為的企業為之奮鬥的至高目標。

基本信息

放大效應

企業通過開拓資產市場和資產經營,具有六大放大效應,即:結構放大效應、交易放大效應、市場放大效應、融資放大效應、時間放大效應、效益放大效應。

結構放大效應

跳出了傳統的、只對產品進行生產經營或提供勞務的模式,對經營對象作了極大的調整擴展,它把整個企業的資源,如廠房、設備、產品、貨幣、債權等有形資產,以及商標、專利、技術、人才、商譽、管理、行銷網路等無形資產全部利用起來,通過在資產市場的運作,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資產的快速增值。

交易放大效應

隨著經營對象的擴大和完善,資產經營的交易規模也相應急劇擴大,交易量與產品經營相比往往呈幾何級數增長,這是產品經營所無法比擬的。

市場放大效應:由於資產經營是通過價值形態、資產形態的交易方式進行的,這樣在當前資產市場日趨國際化的條件下,企業可以利用資產市場流動性強的特點和優勢,綜合運用資產市場的各種投資工具,不受空間、時間限制地與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投資者進行交易,從而使市場容量無限擴大。利用資產市場的籌資、企業重組、購併實現商品市場的放大。

融資放大效應

資產經營把產業資產與金融資產結合在一起進行融資,具有非常明顯的特點,一是直接融資,它依託資產市場進行,資金來源面廣,如寶鋼集團 。二是融資工具多元化,可根據條件和時機,靈活運用配股、注資、分拆、可轉換債券、股份出售等各種融資工具。三是資金量大。四是股本型籌資無負債,可增強企業財務基礎。五是融資無次數限制。六是具有兼容性,它不排斥一般融資方式,而且成功的資產經營還可以提高企業知名度和資信狀況,更有利於企業進行其他方式的融資。它還可運用槓桿收購以小吞大。

時間放大效應

資產經營的對象往往是已進入銷售階段且有一定盈利業績的成熟資產,因此投入和產出的周期大為縮短,而且通過資產經營可以對企業各類產品的生命周期進行有效匹配,從而使企業得以持續發展。企業還可以將有關業務或項目通過上市或出讓等資產經營活動在特定市場交易中(如在證券市場上)釋放出來,從而大大提高資金循環、周轉的速度。一般而言,企業收購其他資產,半年後可包裝上市,從而使資金循環周轉速度成倍提高。

效益放大效應

資產經營通過對資產存量和增量進行管理、重組和交易,可在短期內使資產獲得最大限度的增值,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效益,如跨行業的產、供、銷的全方位的資產運作可使企業的資源得以最優配置,從而帶動企業資產運作的高成功率和高回報率。資產經營的另一特點是其交易不是以資產的當時實際價值進行,而是以溢價方式進行,不僅包括了當時價值,還包括了未來價值,即資產的未來盈利能力,使資產的未來價值和利潤能提前獲得,這就使資產經營的投入產出比大大提高。

經營難處

資產經營資產經營

中國的資產市場正在經歷重大變革,但資產的利用率還不高,從而影響了我國企業的資產經營。具體表現在一是儲蓄率和投資率的差距表明資產的浪費或資產淨流出,二是資產產出率低,表明資金分配缺乏效率,三是國際收支狀況顯示,雖然外資大量流人,但國內市場未能提供充足的投資渠道。國內融資存在嚴重不足,也制約了我國企業的資產經營。其主要表現在:

(1)目前股票市場的規模遠不能滿足上市公司和投資者的需求;

(2)交易成本過高,市場過度投機。交易場所供不應求、上市公司素質不高、以私人投資者為主導缺乏機構投資者參與;

(3)市場結構不完善,沒有形成主機板、創業板、櫃檯交易等多種市場;

(4)金融市場狀況不良,貨幣市場、資產市場和外匯市場彼此分割;

(5)法律框架和法規不成熟。

經營步驟

首先,要確定我國企業資產經營的發展模式從全球500強企業成長過程中可以發現,一個企業通過資產經營的途徑成為巨型企業是現代經濟史上的一個突出現象。一般有兩種模式可借鑑:一是以歐美跨國大公司為代表的發展模式,他們大多是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發展起來的,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積累了雄厚的實力, 可認為是一種先髮型企業,其資產經營活動較多表現為通過吸收相關業務發展主導產業,形成核心競爭優勢,以確保在某個行業中的國際霸主地位;另一是日韓等跨國公司為代表的發展模式,他們選擇了一條超常規發展道路,創建了綜合商社型的跨國公司發展新模式,這些企業在短期內崛起成為國際級的“航空母艦”,往往以加大資產經營力度,並進入相關或無關多元化領域藉以壯大企業經營規模。我國要在較短的時期有較多的企業集團走向世界,大多只能選擇後一條路徑了。

其次,資產經營要實現資產的社會化和現代化開拓、發展資產市場,逐步實現資產社會化和現代化,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實現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面向全社會開發資金資源,開放資產市場,充分發揮資產和資產經營的市場容量及全社會資產的互補作用,加速資產的流動,從而提高資產社會化、大眾化的水平,是推進我國企業集團走向世界的當務之急和社會基礎。資產的社會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所謂資產社會化,就是社會公眾廣泛參與下的資產流動,貨幣資產的流動是資產的“生命”。馬克思在《資本論》

資產經營公司資產經營公司

中指出:“一個商人周轉十次的貨幣資產也會實現一個十倍於價值的總資產,”由此可見,貨幣資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推動力,沒有資產的流動,便沒有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不斷融入全球化的我國,應該承認全社會資產不同形式的廣泛占有,有利於資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再次, 資產經營要完善金融市場和資產市場的建設金融市場、資產市場是一個歷史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是一個金融歷史演變的產物。完善資產市場,企業可在一系列的約束條件下實現生產要素資產的最大化。這些約束條件包括市場環境條件(政策、市場競爭度、稅收等)、時空條件(企業的區位、產品的生命周期、企業自身周期和經濟周期等)、要素投入條件(科研開發費用、勞動生產率和技術裝備等)以及資產約束條件(企業原始資產大小等)。在傳統經營方式中,企業的發展無疑受限於這些約束條件,而通過資產經營不僅可以在約束條件下實現資產最大化,而且可能會突破這些約束的限制,從而進入一個更加寬廣的經營舞台。

在現時我國經濟發展中,企業所需資產金主要是靠國家直接投資或銀行間接籌措,企業直接融資因資產社會化程度過低而受到限制,這個問題的解決,很明顯與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快速發展關係極為密切。對絕大部分居民個人來說。他們手中的資金,只有通過資產市場才能轉化為企業運營和項目建設所需的資產金。這就決定了要將城鄉居民手中的錢轉化為經濟運行中的資產金,必須實現資產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完善。

最後,要逐步轉變企業觀念,綜合套用多種資產經營的手段隨著金融資產和產業資產結合的程度越來越高,企業進行資產經營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如企業可以利用龐大的、寬鬆的資產時常通過發行高利率債券等各種方式籌集資金,達到兼併、收購的目的,甚至能夠以小博大。此外,隨著企業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逐步分離,許多企業出於鞏固競爭地位和長遠利益的需要,也樂意被經營有方的大企業兼併,因而更多表現出兩廂情願的傾向。如波音和麥道、花旗銀行和旅行者、埃克森和美孚石油公司、賓士和克萊斯勒等之間的兼併,已很難說清是誰吃掉誰的問題,與其說他們是兼併,倒不如說是強強聯合更為恰當。

作為企業,目前最要緊的是實現經營思想的轉變,即從產品經營向資產經營的方向轉變。產品經營是企業的基本職能,經營者的目標是商品效益的最最佳化。然而,僅僅具有一種好的產品並依靠其銷售獲得的利潤來謀求自身發展的經營方式是不足以造就經濟“巨人”的。資產經營作為一種更高級的經營方式,通過它來實現企業的產權重組或企業的購併,其直接效應就是可迅速地改變企業資產的規模和結構,增強企業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並通過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經營,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增強企業在市場變動中的應變力和承受力,從而達到規模迅速擴大,資產迅速增值的發展目標,這應當是每個有作為的企業為之奮鬥的至高目標。

當今中國經濟的發展, 正處在一個需要企業巨人,並且必將產生企業巨人的時代。如果我國資產市場能加快達到上述要求,如果我國所有強大的企業集團能充分利用、發揮國內外的資產市場,真正、有效並有所創新地開展資產經營,那么相信不久的將來,像海爾、中海石油等那樣走向世界的企業集團會越來越多,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集團也會越來越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