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文化

園藝文化

園藝文化是人類休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門古老的文化經歷了古代的功能園藝——觀賞園藝——合宜園藝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文明進化中,植物的作用已遠遠超出了農、食和藥用功能。由於植物種類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象徵意義,這至夸仍極走地影響著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對現代植物的選擇和利用。隨著人類進入環境協調時代,園林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它已被哲學家用作反省的天堂,被藝術家和詩人作為靈感之源和善/惡之象徵,被平民百姓看作是休憩養生的好去處。

概述

日本園藝文化景觀日本園藝文化景觀

園藝文化,狹義的即園藝生產文化,它包括蔬菜生產文化、果樹生產文化、西瓜和甜瓜類(簡稱西甜瓜)生產文化、花卉和觀賞樹木生產文化、芳香與藥用植物生產文化等。它的存在是改善人們生存環境、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結合的一種形式,是人們休閒娛樂、文化素養和精神享受的一部分.經濟與文化發達的國家、地區或城鎮農村,不只是園藝生產者從事園藝活動,任何社會成員也都會參與園藝活動,把它當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廣義地說,凡是人們以自然景觀事物為基本造型,進行人工建造的美化生活的仿自然生態的活動,都可以歸納為園藝文化活動範疇。例如,除上面包括的狹義的園藝文化活動外,還包括人為圈定區域的自然景觀模擬建造活動,如園林等都是園藝文化活動的行為。它們的最終目的是適合人們追求自然情趣與人文情懷需要和諧統一的結果。原版

園藝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園藝學各學科的科學研究、教育,有園藝各種產品的流通(交換和銷售),有園藝植物在園林建築中的套用,還有更多是以文學形式、以雕塑、繪畫、插花、盆景舞蹈詩歌服飾、裝潢等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園藝文化的豐富和輝煌是舉世公認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必將有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園藝發展

紅色山茶紅色山茶

人類早在遠古年代,為了生存而採集野生植物,可能最早被採集的是野生的蔬菜植物,因為這類植物可食時間長,有的食葉,有的食根或嫩莖;由採集到栽培,首先也是這些植物。考古學和古人類學的科學家們認為,園藝業是農業中較早興起的產業。中國的黃河流域神農氏時期我們的先民已開始引種馴化芸薹屬植物白菜芥菜,栽培桃、李、橘柑等果樹以及禾穀類糧食作物。新石器時代遺址西安半坡原始村落中,發現菜籽(芸薹屬),距今7000多年;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期遺址中,發掘出7000年前的盆栽陶片,上面有清晰的花卉圖案;考古還證明,公元前5000至公元前3000年以前,中國已有了種植蔬菜的石制農具。

公元前ll至公元前6世紀,“詩經”記載了多種蔬菜、果樹和觀賞園藝植物,如葫蘆韭菜、山藥、棗、桃、橙、枳、李、梅、獼猴桃、菊、杜鵑、竹、芍藥、山茶等。那個年代我們的先民已講究園藝植物播種前的選種、播種的株行距,已使役牲畜春秋戰國時(公元前770至公元前221),園藝業發展很快,已出現大面積的梨、橘、棗、姜、韭菜種植園。距今約2000年前,中國已有溫室套用,已有嫁接技術。公元6至公元9世紀,正是唐朝時,中國的園藝技術達到很高水平,許多技術世界領先,而且有造詣很深的理論著作,如“本草拾遺”、“平泉草木記”。宋、明時期(公元960至公元1644年),園藝學專著更多,如“荔枝譜”、“菊錄”、“芍藥譜”、“菊譜”、“群芳譜”、“花鏡”等。

中國園藝業的發展,比歐美諸國早600—800年,比印度埃及巴比倫王國以及古羅馬帝國都早。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園藝植物和栽培技藝的交流,最早當數漢武帝時(公元前141至公元前87年),張騫出使西域,他由絲綢之路給西亞和歐洲帶去了中國的、梅、杏、、芥菜、蘿蔔、甜瓜、白菜、百合等,大大豐富了那些地區園藝植物的種質資源;給中國帶回了葡萄無花果蘋果石榴、黃瓜、西瓜、芹菜等,豐富了中國園藝植物的種質資源。以後海路也打通了交流的渠道。寬皮橘在公元12世紀由中國傳至日本,後傳遍世界各地;甜橙在公元15至16世紀由中國傳入葡萄牙西班牙,再傳遍歐美諸國。中國的牡丹,公元724年至公元749年間傳入日本,公元1656年傳入荷蘭,公元1789年傳入英國,公元1820年才傳入美國。

中國享有世界級“園藝大國”和“園林之母”的聲譽,因為既有如上所述悠久的歷史也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極豐富的園藝植物種質資源。許多重要園藝植物原產中國就是個證明。英國著名的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現有中國園林植物1527種及變種,該園以擁有這么多中國園林植物為驕傲。中國是世界植物起源的幾大中心之一。

中國現代園藝業的發展,主要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農業上種植結構的改革,園藝業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發展。1979年至1999年的20年間,蔬菜、果樹總面積、總產量的增長,在農業各行業中均居領先地位。1999年底,中國果樹總面積已達860萬hm2,總產量達5890萬t,兩項均居世界第一。中國果品年人均量1978年為6.8kg,1999年增至46.5kg(世界年人均65kg),增長速度也是世界第一。同期蔬菜總面積為1340萬hm2,總產量達3.6億t,年人均量達208kg(世界年人均130kg),也都是世界第一。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到1998年底花卉栽培面積已達9.1萬hm2,年產鮮切花20多億支,盆花11億盆,花卉的消費需求以年增長20%的速度上升,增長速度十分驚人。

美國睡蓮

美國睡蓮美國睡蓮

歷史

睡蓮,在美國水池園藝中被廣泛套用,且在眾多水生花卉中獨領風騷。—個多世紀以來,經不斷研究、開發,成績卓然。

美國土生野生睡蓮在中部偏北幾個州的有些河流、池沼中依然生存著。至於早期一些園藝品種則在17世紀時經由歐洲移民引入,並培育、發展。1881年新澤西州的愛特門突。

斯圖爾脫帆脫(EdmundD.Sturtevant)出版了美國第一本水池園藝目錄,其中輯錄入7個睡蓮品種,有一個名為‘玫瑰星’(RoseStar)的熱帶睡蓮品種迄今仍繼續保留在各地水栽植物苗圃的銷售目錄中。

1885年,有一曾在英國邱(Kew)植物園工作過的威廉姆。屈立哥(WilliamTricker)來到美國繼續從事研究睡蓮池栽和容器栽植工作。鏇後於1895年成立以自己的姓名為商號的公司,專事經營傳統水生植物及—些相關物品。他是美國第一位從事熱帶睡蓮雜交育種者,於1916年逝世,畢生培育出許多優良品種,如‘巴拿馬。太平洋’(PanamaPacific)、‘藍美人’(BlueBeauty)等,那些品種至今仍流傳,廣為人們喜愛。其後,英國青年喬治。普林(GeorgeH.Pring)來到美國,在密蘇理植物園潛心研究睡蓮培育工作長達63年之久,於20世紀初培育出許多在白天或夜晚開花的熱帶睡蓮,名重一時,一度被推崇為園藝界首領。其時,社會上—些知名睡蓮愛好者無不以擁有喬治。普林的新品種而引以為榮。

1894年,俄亥俄州有一位名叫喬治。理查遜(CeogeRichardson)培育出另—類睡蓮(Nymphaeatuberosa),命名為‘理查遜尼’(Richardsonii),該花白色,重瓣,大花,葉片比一般品種尤大,可是為惰性花,故而,其後未曾流傳於世。

20世紀伊始,費城有一位享利。地爾(HenryA.Dreer),開設‘地爾’苗圃出售一些雜交睡蓮新品種,如1899年的‘威廉姆。法爾康奴’(WilliamFalconer)、‘威廉姆。蓄’(WilliamB.Shaw),1900年的‘傑姆斯。勃拉愛登’(JamesBrydon)等。該睡蓮花圃為20世紀美國第一家自產自銷雜交品種的專業性苗圃。

馬里蘭州的喬治。湯姆斯(GeorgeL.Thomas),於1917年建立了一所蓮園、在他培育出新品種中,有一個名為‘湯姆斯夫人’品種,於1913年獲得了專利,登錄編號為2453號,這是睡蓮中第一個獲得專利的品種。

1918年加州聖布奈丁諾(SanBernardino)的馬丁。蘭迪哥(MartinE.Randig)開設了‘蘭迪哥’蓮園。他是一位睡蓮雜交育種專家,培育出許多優良新品種,如‘光輝’(Afterglow)、‘紅色火焰’(RedFlare)、‘愛佛倫。蘭迪哥’(EvelynRandig)等等,這些品種足以與聞名於睡蓮界的喬治。普林所培育出的那些優良品種相媲美。

1920年初,芝加哥公園管理處的奧古斯脫。卡啟(AugustKoch)把一粒雜交睡蓮蓮籽贈送給喬治。普林。於1922年育出藍色新品種。喬治。普林為表示感謝,就以奧古斯脫。卡啟為該品種名稱,以示榮譽。奧古斯脫。卡啟亦培育出淡藍色新品種‘攀墨拉’(Pamela),其後被列入加州哈愛茲(Hynes)市的詹森(Johnson)水生植物園的名錄中。

1969年,佛州邁阿密大學的門路。步特賽(MonroeBirdsey)博士培育出一種白天開花的熱帶睡蓮,命名為‘阿爾波脫。格林博格’(AlbertGreenberg),它的葉面上有美麗的斑紋,花瓣上粉紅、桔黃、黃色相混。當年另有德州‘A和M’大學科克。斯屈朗思(KirkStrawn)博士培育出一個艷黃色耐寒睡蓮新品種,命名為‘夏令。斯屈朗恩’(CharleneStrawn),以及另一個奶白色和乳黃色的熱帶睡蓮,命名為‘瑪林。斯屈朗恩’(MarianStrawn)。

育種家凱納茨。蘭登(KennethLandon)於1990年培育出一個熱帶睡蓮新品種,均為玫瑰紅色,一為‘凱塞琳。瑪麗’(CatherineMarie),另一為‘傑納弗。莉貝卡’(JenniferRebecca)。色彩新穎,堪稱別殊。

近幾年美國培育新種趨向,以瓣多、瓣幅寬厚、多色調和、花型大為主,如本文隨附彩照中1999年的耐寒新品種‘火球’(Fireball)、‘和平蓮’(PeaceLily)、‘煞萊。湯姆斯’(SallyThomas),1996年的‘莉利。潘斯’(LilyPons),以及1965年的‘滴翠’(GreenSmoke)。

在培育新品種過程中,除將現有的品種之間進行有目的有性雜交外,他們還從非洲、巴西亞馬遜河流域、紐西蘭澳大利亞,以及亞洲東南亞地區匯集野生原種,然後通過馴養,並以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雜交育種。

培育

美國養植睡蓮絕大多數以缽植沉入池底。這些池塘有的以厚層橡皮膜鋪敷挖就的空穴表面,塘口周圍以石片或石卵、石塊散亂堆砌,顯得一派返璞歸真感;或以軋碎樹皮(聯木材)

塊粒散鋪,中間放置幾塊大小不一的山石,伴以低矮觀葉植物或花卉等。在日常栽培和管理中,為促使多生髮花蕾,需有特別肥料,按照不同季節和水溫進行施肥,如水溫17—23攝氏度時,每月施肥一次,如超過23攝氏度時,每月施肥二次。至於病蟲害,有分門別類藥物,其包裝紙上有彩照說明,哪種病蟲害用哪種藥物,使人們一日瞭然。為保持池水水質所含酸鹼度符合睡蓮健壯生長,有專用儀表檢測,如偏酸或含鹼度過強,可用藥劑調整。沉入水底或置於不同深度的缽植水生植物,其缽體和頂部延伸一段水域有硬體塑膠網套保護,以免萌發幼葉、嫩莖、幼蕾時遭受魚或蟾蜍及蝌蚪或蝸牛等噬食。為保持水質清澈和所需含氧度、以利睡蓮健壯生長,在池底或近水面層裝置特用噴水器。

至於用容器養植睡蓮,有用大型木質啤酒捅一截為二,顯得古樸別致;有的為各種藝術造型的陶質容器,琳琅滿日,增加了藝術欣賞。“國際睡蓮協會”為美國最大的非牟利性觀賞性水生植物組織,旨在集合各地睡蓮愛好者交流、發展,以及介紹和報導國內外睡蓮園藝動向,並籌募基金,鼓勵愛好者撰寫培養心得或介紹新品種。協會定期出版刊物,以擴大交流。

中國園林園藝

蘇州園林蘇州園林

歷史

在人類的生產能力很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弱時,即只有依靠群體的力量才能獲得生活資料的原始社會,是談不到造園活動的。《禮記·札記》:“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到了新石器時代的繁榮時期,有了典型的村落,如西安半坡村,鋤耕農業和家畜飼養已出現,用手制的形態和花紋都很精緻的彩陶,有些陶器上還刻有類似文字的符號。但該時期的勞動生產率還是十分低下,也只能提供極其微小的多餘東西。

當社會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變後,由於生產的增長,交換的擴大,奴隸主的財富不斷增加,從而他們的思想和趣味也隨之起了變化。這時,既有奴隸經濟基礎的剩餘生活資料可供奴隸主使用,又有可供他們驅使的勞動力,這就為滿足他們要過奢侈享樂生活所需的園林的建造活動提供了條件。如在中國古代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農業手工業都有相當的發展,那時已有青銅器,有錛、鑿、刀、錐、戈等工具,為營造活動提供了技術上的條件。在夏朝已經出現了宮殿建築。

商朝的甲骨文是商代文化的巨大成就,文字構造以象形為主,現已認識的字約有兩千個。商代已有立法,有相當的天文知識,雕刻美術也很發達。從商朝的經濟、技術、文化美術的發展情況看,已具備了造園活動的基礎。而甲骨文中又有園、圃、囿等字的出現,也就引起了園林的營造活動和最初形式到底是開始於商朝還是周朝,以及最初形式是園、圃,還是囿的討論。《周禮》:“園圃樹果瓜,時斂而收之”;《說文》:“囿,養禽獸也”;《周禮地官》的:“囿人,……掌囿游之獸禁,牧百獸”等,說明囿的作用主要是放牧百獸,以供狩獵遊樂。在園、圃、囿三種形式中,囿具備了園林活動的內容,特別是從商到了周代,就有周文王的“靈囿”。《孟子》記載:“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其中養有獸、等,不僅供狩獵,同時也是周文王欣賞自然之美,滿足他的審美享受的場所。囿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種最初形式。

到了封建社會代,秦始皇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在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統一的大國後,連續不斷的建設宮、苑,大小不下三百處,其中最為有名的應推上林苑中的阿房宮,周圍三百里,內有離宮七十所,“離宮別館,彌山跨谷”。可以想見,規模是多么宏偉。在終南山頂上建闕,在當時來說已算是一種高大的建築物了。山本靜,水流則動。當時人們已經懂得了這其中的道理,把樊川的水引來作池,苑中還有湧泉、瀑布,以及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規模相當壯觀。

漢代,所建宮苑以未央宮、建章宮、長樂宮規模為最大。漢武帝在秦上林宛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苑中有宮,宮中有苑,在苑中分區養動物,栽培各地的名果奇樹多達三千餘種,不論是其內容和規模都是相當可觀的。

三國隋朝統一中國的四百六十多年中,由於戰亂較多,在沒落、無為、循世和追求享樂的思想影響之下,宮苑建築之風盛行,又因當時建築技術與材料已相當發達,建築裝飾中色彩豐富以及優美的紋樣圖案等,都為造園活動提供了技術與美術的條件。這一時期有影響的苑室,如三國時代曹操所建的銅雀台,台是建在南北五里,東西七里的鄆城(今河南臨漳),規模雖不算太大,規劃卻相當合理,說明當時的城市規劃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就台本身來說,已經不是一般的建築,出現了五層樓閣,可以說它是當時的高層建築了。在台與台之間設有可以放置或卸下的閣道(類似浮橋),而且是用機械設備開動,足以說明當時工程技術的進步。

在三國魏晉時期,產生了許多擅長山水畫的名手。他們善於畫山峰、丘、壑、岩等。為此,在山水畫的出現和發展的基礎上,由畫家所提供的構圖、色彩、層次和美好的意境往往成為造園美術的借鑑。這時文人士大夫更是以玄談隱世,寄情山水,以隱退為其高尚,更有的文人畫家以風雅自居。因此,該時期的造園活動將所謂“詩情畫意”,也運用到園林美術之中來了,為隋唐的山水園林美術發展打下了基礎。三國時,魏文帝還“以五色石起景陽山於芳林苑,樹松竹草木、捕禽獸以充其中”。吳國的孫皓在建業(今南京)“大開苑圃,起土山樓觀,功役之費以萬計”。晉武帝司馬炎重修“香林苑”,並改名為“華林苑”。

在以園林優美聞名於世的蘇州,據記載在春秋、秦漢和三國時代,統治者已開始利用這裡明山秀水的自然條件,興建花園,尋歡作樂。東晉顧辟疆在蘇州所建辟疆國,應當是這個時期江南最早的私家園林了。

南朝,梁武帝的“芳林苑”,“植嘉樹珍果,窮極雕麗”。他廣建佛寺,自己三次捨身同泰寺,以麻痹人民。北朝,在盛樂(今蒙古和林格爾縣)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拄入苑內,廣九十里,成為歷史上結合蒙古自然條件所建的重要的園林。

隋煬帝時更是大造宮苑,所建離宮別館四十餘所。楊廣所建的宮苑以洛陽最宏偉的西苑而著稱,據《隋書》記載:“西苑用二百里,其內為海,周十餘里,為蓬萊、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台觀殿閣,羅絡山上,海北有渠,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窮極華麗”,為供遊玩的龍舟及其它船隻數萬艘,由此可以看出遊園活動的規模之大。苑內有周長十餘里的人工海,海中有百餘尺高的三座海上神山造景,山水之勝和極多的殿堂樓觀、動植物等。這種極盡豪華的園林美術,在開池築山,模仿自然,聚石引水,植林開澗等有若自然的造園手法,為以後的自然式造園活動打下了厚實的基礎。園藝

唐代,此時期的造園活動和所建宮苑的壯麗,比以前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如在長安建有宮苑結合的“南內苑”、“東內苑”、“芙蓉苑”及驪山的“華清宮”等。著名的“華清宮”至今仍保留有唐代園林美術風格,是極為珍貴的了。

宋代,有著名的汴京“壽山艮岳”(今開封),周圍十餘里,規模大、景點多,其造園手法也比過去大有提高。

明朝,在北京建有“西苑”等。

清代更有占地8400多畝的熱河“避暑山莊”,以及與世界文化歷史上著名的古蹟、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相比擬的“圓明園”等。

如今,若把中國園林美術約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劃分階段的話,大致可分為:商朝產生了園林的雛形—囿;秦漢由囿發展到;唐宋由苑到園;明清則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極盛時期。

商朝囿園藝

大約在公元前16~11世紀,在商朝奴隸社會裡,以商王為首的貴族都是大奴隸主,從事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廣大勞動者,都是奴隸(農業奴隸叫“眾”或“眾人”,家內奴隸叫妾、奚、仆等);在戰爭今俘虜來的異族人也都留作奴隸。在商朝末年和周朝初期,不但“帝王”有囿,等而下之的奴隸主也有囿,只不過在規模大小上有所區別。在商朝奴隸社會裡,奴隸主盛行狩獵取樂,如殷朝的“帝王”為了遊獵和牧畜,專門種植芻秣和圈養動物,並有專人經營管理。商朝的囿,多是藉助於天然景色,讓自然環境中的草木鳥獸及獵取來的各種動物滋生繁育,加以人工挖池築台,掘沼養魚。範圍寬廣,工程浩大,一般都是方圓幾十里,或上百里,供僅隸主在其中游憨、禮儀等活動,已成為奴隸主娛樂和欣賞的一種精神享受。在囿的娛樂活動中不只是供狩獵,同時也是欣賞自然界動物活動的一種審美場所。

春秋戰國囿苑

春秋戰國是“百家爭鳴”的局面。春秋、戰國時期的繪畫也有相當發展,有壁畫、帛畫、版畫等,主要繪人物、鳥、獸、雲、龍和神仙等等。表現在建築上也有很大的進步,如宮室建築下有台基、樑柱上面都有裝飾,牆壁上也有了壁畫,磚瓦的表面有精美的圖案花紋和浮雕圖畫。如《詩經》中對當時宮殿形式的描述是“如翬斯飛”,這說明我國古典建築屋頂造型上出檐伸張和屋角起翹,在春秋戰國,甚至是周期已經有了。據記栽,吳王夫差曾造梧桐園(今江蘇吳縣),會景園(在嘉興)。記載中說:“穿沿鑿池,構亭營橋,所植花木,類多茶與海棠”,這說明當時造園活動用人工池沼,構置園林建築和配置花木等手法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水平,上古樸素的囿的形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秦漢宮苑園藝

始皇滅六國後,在較短的時間裡,修宮殿,造墳墓,伐南越,築長城,修馳道。《史記·始皇本記》記載始皇二十七年作信宮渭南,後更名信宮為極廟。自極廟道驪山,作甘泉前殿,築南道,自鹹陽屬之。《三輔黃圖》載:“始皇窮極奢侈,築鹹陽宮(信宮亦稱鹹陽宮),因北陵營殿,端門四達,以制紫宮,象帝居。引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鹹陽“北至九峻、甘泉(山名),南至鄠、杜(地名鄠縣和杜順),東至河,西至汧、渭(水名)之交,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離宮別館,相望聯屬,木衣綈繡,土被朱紫,宮人不移,樂不改懸,窮年忘歸,猶不能遍”。從這種描寫和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的規模,可見信宮的規模之大,前所未有。秦始皇還建造了歷史上著名的朝官—阿房宮。《史記·始皇本記》載“始皇帝三十五年,以鹹陽人多,先王之宮庭小,……乃營朝宮於渭南上林苑中。阿房為朝宮先作之前殿,庭中可受十萬人,車行酒,騎行炙,千人唱,萬人和”。據《三輔黃圖》記載:“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末成而亡。姑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十餘里。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絡樊川以為池。作阿房前殿,東西五十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建五丈旗。以木蘭為梁,以磁石為門,懷刃者止之”。“周馳為復道,度渭屬之鹹陽,以象太極閣道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基旁,故天下謂之阿房宮”。從“以磁石為門,懷刃者止之”的記述可以看出,當時冶煉技術相當發達。另一方面,秦始皇先後蕩平了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他自知積怨甚多,會有許多人想要暗算他,因此他的阿房宮大殿北門用巨大的磁鐵做成,為防備刺客,要有穿鐵甲或暗藏兵器潛至殿門的話,就會被磁鐵大門牢牢吸住,使你動彈不得。這也說明了園林建築被少數人所占有的性質。

漢代宮苑園藝

漢武帝劉徹在國力強盛之時,政治、經濟、軍事都很強大,並且在此時大造宮苑。把秦的舊苑上林苑,加以擴建形成為苑中有宛,苑中有宮,苑中有觀。其規模之大,可以從《漢舊儀》所載看出:“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養百獸,天子秋冬射獵取之。其中離宮七十所,皆容千乘萬騎”。中國古典園林漢代的皇家禁苑上林苑,一方面苑中養百獸供帝王狩獵,這完全繼承了古代囿的傳統,而漢代的苑中又有宮與觀(供登高遠望的建築)等園林建築,並作為苑的主題,在自然條件的基礎上,人工內容逐漸成了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上林苑,宛中又有三十六苑,如宜春苑、御宿苑、思賢苑、博望苑等,從各個不同的苑又可以看出上林苑的活動與使用內容是比較多的。如思賢苑是專為招賓客的,是搜羅人才的地方。御宿苑則是漢武帝的禁苑,是他在上林苑中的離宮別館:“游觀止宿其中,故曰御宿”。上林苑中還有各種各樣的水景區,昆明池、如祀池、郎池、東陂池、池鎬池、蒯池等池沼水景,在建章宮有太液池等。“池中有龍首船,常令宮女泛舟池中,張風蓋,建華旗,作棹歌,雜以鼓吹,帝御豫章觀臨觀焉”。上林苑中的植物配置也相當豐富,特別是遠近群臣各獻奇樹異果,單是朝臣所獻就有二千多種。建軍官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宮城,而建章宮北太液池是組景很好的園林景區,池中有蓬萊、瀛洲、方丈,像海中神山。在當時的園林布局中,栽樹移花、鑿池引泉不僅已普遍運用,並且也非常注意到如何利用自然與改造自然,而且也開始注重石構的美術,進行疊石造山,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造園手法,自然山水,人工為之。苑內除動植物景色外,還充分注意了以動為主的水景處理,學習了自然山水的形式,以期達到坐觀靜賞、動中有靜的景觀目的。

魏晉南北朝園林美術園藝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畫家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六法,對中國園林美術創作中的布局、構圖、手法等,都有較大的影響。他的六法

其一是“氣韻生動”,“氣韻”是一幅畫的總的美術效果和它的美術感染力。所謂“氣韻生動”,就是要求一幅繪畫作品有真實感人的美術魅力。

其二是“骨法用筆”,即繪畫的造型技巧。“骨法”一般指事物的形象特徵;“用筆”指技法,用墨“分其陰陽”,更好地表現大自然的陰陽明晦、遠近疏密、朝幕陰晴,以及山石的體積感、質量感等。下筆之前要充分“立意”,作到“意在筆先”,下筆後“不滯於手,不凝於心”,一氣呵成,畫完後又能作到“畫盡意在”。

其三是“應物象形”,即物體所占有的空間、形象、顏色等。

其四是“隨類賦彩”,即畫家用不同的色彩來表觀不同的對象。

其五是“經營位置”,即考慮整個結構和布局,使結構恰當,主次分明,遠近得體,變化中求得統一。

其六是“傳移模寫”,即向傳統學習。

從魏晉開始,南北朝的園林美術向自然山水園發展,由宮、殿、樓閣建築為主,充以禽獸。以山水為骨幹是園林的基礎。構山要重岩覆嶺、深溪洞壑,崎嶇山路,澗道盤紆,合乎山的自然形勢。山上要有高林巨樹、懸葛垂蘿,使山林生色。疊石構山要有石洞,能潛行數百步,好似進入天然的石灰岩洞一般。同時又經構樓館,列於上下,半山有亭,便於憩息;山頂有樓,遠近皆見,跨水為閣,流水成景。這樣的園林創作方能達到妙極自然的意境。自然山水園的出現,為後來唐、宋、明、清時期的園林美術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隋朝宮苑

隋朝也大造宮苑,隋煬帝所修的顯仁宮,“周圍數百里。課天下諸州,各貢草木花果,奇禽異獸於其中”(《隋書》卷24《食貨志》),“五年,西巡河右。……帝乃令武威,張掖士女,盛飾縱觀。夜服車馬不鮮者,州縣督課,以誇示之”(同上),“登極之處,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達河,北通涿郡,築長城東西千餘里,皆征百萬餘人,丁男不充,以婦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隋煬帝大業元年(606年)在洛陽興建的西苑,是繼漢武帝上林苑後最豪華壯麗的一座皇家園林。據《隋書》記載:“西宛周二百里,其內為海周十餘里,為蓬萊、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台觀殿閣,羅塔山上。海北有渠,縈紆注海,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窮極華麗”。《大業雜記》載:“苑內造山為海,周十餘里,水深數十丈,上有通真觀、習靈台、總仙宮,分在諸山。風亭月觀,皆以機成,或起或滅,若有神變,海北有龍鱗渠,屈曲周繞十六院入海”。

西苑總布局內容是以人工疊造山水,並以山水為園的主要脈絡,特別是龍鱗渠為全園的一條主要水系,貫通十六個苑中之園,使每個庭院三面臨水,因水而活,並跨飛橋,建逍遙亭,豐富了園景。綠化布置不僅注意品種,而且隱映園林建築,隱露結合,是非常注意造園的意境,形成了環境優美的園林建築。每個庭院雖是供妃嬪居住,但與皇帝禁宮有著明顯的不同,對以後的唐代宮苑帶來較大的影響。

唐代宮苑

朝所建著名園林之一是華清官,至今保存比較完整。它位於陝西臨潼縣,離西安東約王十公里的驪山之麓,以驪山腳下湧出的溫泉得天獨厚,和以楊貴妃賜華清池的艷事而聞名於世。華清官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中國早期出現的自然山水園林的美術特色,隨地勢高下曲折而築,是因地制宜的造園佳例。這裡青松翠柏遍岩滿谷,風光十分秀麗。綠蔭叢中,隱現著亭、台、軒、榭、樓、閣,高低錯落有致,渾然一體。登上望京樓,還可遠眺近覽,遠望山形,猶如驪馬,故名“驪山”。造園家利用驪山起伏多變的地形布置園林建築,大殿小閣鱗次櫛比,樓台亭謝相連,奇樹異花點綴其間,風光十分秀麗。尤其當夕陽西下,落日的餘輝猶如給青秀山嶺抹上一片金色,更加神奇絢麗。所謂“驪山晚照”,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

華清宮苑中的華清溫泉,發現於三千年前的西周。從周幽王在此修建驪宮起,成為秦、漢、唐代帝王遊樂沐浴的離宮別苑,其中尤以盛唐時修建的華清宮建築群規模最大。當年唐太宗利用溫泉水建溫泉宮,至唐玄宗時改為華清宮,並利用泉水建成華清池。水面有分有聚,以聚為主,則給人以池水漫漫,清澈開朗,深邃莫測之感;以分為主,則產生虛實對比,縈徊曲折,無限幽深之意境。

這裡春天山花爛漫,重巒疊翠。入夏,一池湖水,凝碧濃綠,涼爽宜人;秋日,楓松相映,燦若明霞;隆冬時節,白雪銀妝,嬌嬈迷人。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一天四時景色各異。

華清官本身是一宮城,占地二千平方米,其形方整,由宮殿、亭閣、迴廊組成。宮殿座北面南,為高台建築。進華清宮西門,就是九龍湯,堤上排列著九條精雕細刻、栩栩如生的石龍。出九龍湯南小門,東行百餘米,有著名阿房宮遺址和貴妃池。在貴妃池南面不遠處,山勢陡峻,攀緩而上,可見平地一片。據說,這裡曾是唐代長生殿遺址,“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也即是詩人白居易在著名的長詩《長恨歌》里所寫的唐玄宗和楊貴把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的地方。園林與傳說,文化歷史相結合、而使得華清宮這一園林美術而著名,人游其中,叫人頓生懷古之幽思。

宋代園藝

唐、宋的寫意山水園以汴京(今開封)西北角的著名園林“壽山艮岳”為代表。“壽山艮岳”是北宋有名的皇家園林,它具有很多園林美術的特點。

壽山艮岳是先構圖立意,然後根據畫意施工建造的,園的設計者就是以書畫著稱的趙佶本人。喜好遊山玩水的宋徽宗,更喜歡造園,達到玩物喪志的地步。他在位時,命平江人朱緬專蒐集江浙一帶奇花異石進貢,號稱“花石綱”,並專門在平江設應奉局狩花石。載以大舟,挽以千夫,鑿河斷橋,運送汴京,營造艮岳。

全園以山石奇秀、洞空幽深的艮岳為國內各景的構圖中心。“山周十餘里,其最高一峰九十步,上有介亭,分東西二嶺,直接南山”。艮岳的綴山,雄壯敦厚,是整個山嶺中高而大的主岳,而萬松嶺和壽山是賓是輔,形成主從關係,這就是我國造園美術中“山貴有脈”、“崗阜拱狀”、“主山始尊”的造園手法。

介亭建於艮岳的最高峰,成為群峰之主,是全園的主要景觀。這在山水畫的創作中叫做“先立賓主之位,次定遠近之形”。有了這種總的原則,再加上恰到好處的疊石理水,使得山無止境,水無盡意,“左山而右水,後溪而旁隴”,山因水活,綿延不盡,山水生動。

因地制宜的造園原則,使艮岳構園得體,精而合宜。如依山勢建樓,有依翠樓,降雪樓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蘆,亭、榭隱於花樹之間,形成隱露的庭園景色。這種見樹當蔭,園中有院,依山就勢的園林布置手法,使得造園意境更富有情趣。所謂“宜亭斯亭,宜榭斯榭”。這種因地制宜的造園原則的運用,使得艮岳如“天造地設”,“自然生成”。

北宋洛陽園林

在十九個名園中,既有花園也有遊憩和宅園。

花園類型園藝

1、天王院花園子,園中既無池也無亭,獨有牡丹十萬株,牡丹花開時,花園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這種而專供賞花而建的園林在我國古典園林中還是少見的;

2、歸仁園,原為唐丞相朱僧孺所有,宋時屬中書李侍郎(李清臣),該園所在地是洛陽城市中一個花簇錦繡、植物配置種類繁多,以花木取勝的園子。但它與天王花園子不同,天王花園子是單一的牡丹園,花過即遊園結束,而歸仁園則是一年四季花期不斷,真可以說是百花園了;

3、李氏仁豐園是名符其實的花園類型的園林,不僅洛陽的名花在李氏仁豐園中應有盡有,遠方移植來的花卉等也種植,總計在千種以上。至少是在宋代,已用嫁接的技術來創造新的花木品種了,這在中國造園史上是了不起的成就。李氏仁豐園也不單單養花木,也有以四並、迎翠、灌纓、觀德、超然五亭等園林建築,供人們在花期遊園時賞花和休息之用;

遊憩園類型園藝

4、董氏西園的特點是“亭台花木,不為行列”,也就是說它的布局方式是模仿自然,又取山林之勝。入園門之後的起景點是三堂相望,一進門的正堂和稍西一堂劃為一個景區,過小橋流水有一高台。如登高台而望,則可略觀全園之勝。從台往西,竹叢之中又有一堂,在樹木濃郁,竹林深處有石芙蓉(荷花),更有“水自花間湧出”。在幽深的竹林之中,有令人清心的湧泉,使人“開軒窗四面甚敞,盛夏懊暑,不見畏日,清風忽來,留而不去”。這裡確實是盛夏納涼的好去處,更是有“幽禽靜鳴,各誇得意”,使人流連忘返了。循林中小路穿行,可達清水蕩漾的湖池區,這種先收後放的設計方法,創造出豁然開朗的境界,湖池之南有堂與沏池之北的高亭遙相呼應,形成對景。登亭又可總覽全園之勝,但又不是一覽無餘,“堂雖不宏大,而屈曲甚茁,游音至此,往往相失,豈前世所謂述樓者類也”。小小的西園,意境幽深,空間變化有致,不愧“城市園林”。

5、董氏東園是專供載歌載舞遊樂的園林。園中宴飲後醉不可歸,便在此坐下,“有堂可居”。記載說明當時園中有的部分已經荒蕪,而流杯亭、寸碧亭尚完好,其它的景觀與建築內容本多,而比較有特色的是除了有大可十圍的古樹外,西有大池,四周有水噴瀉池中而陰出,故朝夕如飛瀑而池水不溢出,說明此園的水景有其高人一等的地方。名園記中說,洛陽人盛醉的到了這裡就清醒,故俗稱醒酒池

6、劉氏園以園林建築取勝,最為突出的是涼堂建築高低比例構築非常適合人意。又有台一區,在不大的建築空間中,樓橫堂列,廊廡相接,組成完整的建築空間,又有花木的合理配置,使得該園的園林建築更為優美。說明宋代的園林中,不僅重視綠化的配置,而且也相當成熟了。

7、叢春園的樹木皆成行排列種植,這種西方園林布置綠化的方式宋以前還不多見,在洛陽各園中恐怕也只此一園。另一特點是借景與聞聲,名園記中寫道:其大亭有叢春亭、先春亭,叢春亭出茶園架上,北可望洛水,益洛水自西洶湧奔激而東,天津橋者,壘石為之,直力搐其怒而納之於洪下,洪下皆大石,底與水爭,噴薄成霜雪,聲聞數十里。予嘗窮冬月夜登是亭,聽洛水聲,久之覺清冽侵入肌骨,不可留,乃去”。

叢春院的設計手法有其獨特之處,別出心裁的闢地建亭得景,借景園外,景、聲俱備,為我所用的借景手法是極為成功的。

8、古樸幽雅的松島,在唐朝時為袁象先園,宋為李文(李迪)公園,後為吳氏園。園中多古松,數百年的古松參天,蒼勁古老的松樹,形成本園的一大特色,松島園也就此得名。特別是在園的東南隅,雙松尤奇。從記載中看,園中還有茅草搭建的亭榭,植竹其旁,又可以說是竹籬茅舍了。這種古雅幽靜、野趣自然的園林建築,也多為現代園所借鑑,實為我們今日造園者樣板。

9、東園坐落在土地貧瘠的城東,那裡有一片浩淼瀰漫的大水,舟游湖上,如江湖間。以水景為主,形成動觀的園林布局,又有淵映、攝水二堂建築,到映水中,成為水景中的主要建築,而在湘膚、藥圃二堂間列水石,這說明疊石理水的處理手法是有創新的,建築之間以水石過渡自然,又豐富了園景。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地形,形成景色優美的水景園。另一特點是,將原來的藥鋪圃改建為園,與水景結合,使得園林內容更為豐富。

10、紫金台張氏園是借景湖水,並引水於園中,又設定四亭,供遊園者遠眺近覽,是一個非常好的遊憩類的園林。

11、水北、胡氏二園是相距只十多步的兩個園子,它們的主要特點是依就地勢,沿渭水河岸掘窯室,開窗臨水,遠眺“林木薈蔚,煙雲掩映,高樓曲謝,時隱時見,使畫工極思不可圖……”。

12、獨樂園的面積比較小,但由於司馬光有詠諸亭台詩,詩情畫意,使得園林因詩而傳誦於世。另外釣魚庵、採藥圃等因是竹林蕃蔓顯得很有野趣。園不在大,自然有趣,詩情描寫,使得園以文傳,園以文存了。

13、呂文穆園利用自然水繫於我用,因地制宜,這是該園的一大特點。木茂竹盛,清澈的流水,直可謂是“水木清華”了。另一特點是三亭一橋的園林建築美術設計手法,成為宋以後的園林美術中的楷模,是造園中經常採用的亭橋的手法之一,亭橋結合往往成為園林中很重要的景觀建築。

宅園類型園藝

14、富鄭公園的布置是:從宅向東,先經“探春亭,登四景堂,則一園之景勝,可顧覽而得。南渡通津橋,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還。右鏇花木中,有百餘步,走(經)蔭樾亭、賞幽台,抵重波軒而止”,這是水景之南的景區。從重波軒往北走,入大竹林中,這裡有“土筠”、“水筠”、“石筠”、“謝筠”四洞,所謂洞者,“皆軒竹丈許,引流穿之而徑其上”。從四洞往北,有“叢玉”、“披鳳”、“漪嵐”、“夾竹”、“兼山”五亭錯列竹中,稍南有梅台、天光台,“洞之南而東還,有臥雲堂,堂與四景堂並南北,左右二山,背壓通流,凡坐此,則一園之勝可擁而有也。”

15、環溪,王開府宅園。環溪的造園手法是以水景取勝,臨水建亭、台、軒、榭等園林建築,採取收而為溪,放而為池,既有溪水潺潺,又有湖水蕩漾。全園以溪流和池水組成的水景為主題,臨水除構置園林建築外,綠化配置以松梅為主調,花木叢中辟出空地搭帳幕供人們賞花,足以看出在園林布局中匠心獨運的妙處。

16、苗帥園,原為唐朝天寶年間宰相王溥的宅園,“……園既古,景物皆蒼老”。園中本來有七葉樹二棵,“對峙,高百尺,春夏望之如山然”,園中有“竹萬眾桿,皆大滿二、三圍,園的東部有水,自伊水分行而來,可行大舟,在溪旁建亭,有大松七棵,引水繞之。有池,池中宜種植蓮荷荇菜,建水軒,跨於水上。“對軒有橋亭,制度甚雄侈”。

17、趙韓王園,名園記中關於該園的記載甚簡。

18、大字寺園是唐代白樂天之宅園,這一建於唐代的宅與園相結合的園林,是以水竹茂盛為其主要的特點,有一池水,並翠竹千竿,這在洛陽來說,是以水竹組成的園標正是甲洛陽之名園了。而宅與園相結合的布局手法,在明清時期更為多見了。

19、湖園為唐代裴晉公(裝度)宅園,從總體布局來看是一個水景園,湖池是全園的構圖中心,湖中有島洲,洲中有堂,湖北面有四並堂,與洲中之堂遙相吁應;湖之右者(西岸)建有迎暉亭,這種從湖岸望湖中,或從湖中望湖岸,都有景可對應,而又在構圖上取得平衡。過橫地,披林莽,這種林中穿路,曲折變化到達梅台知止庵,再從竹林小徑可達環翠亭,是曲徑通幽的處理手法,與開朗的湖水景區成鮮明的對比。而在翠樾軒周圍則以花木取勝,更妙的是池、亭、花木,形成波光倒影,相映成趣的園林建築美術氣氛,更加濃郁引人。

元代宮苑園藝

元朝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元大都和太液池。元大都周圍六十里,南北稍長,內有宮城(父又大內),宮城居中,左廟右社,前朝後市,形同周制。

元代太液池萬歲山的總體布局設計是:正中山頂是廣寒殿,是元世祖忽必烈時的主要宮殿,元代不少盛典是在這裡舉行的。廣寒殿左有金露亭,右有玉虹亭,廣寒殿前有三殿並列,中為仁智,左為介福,右為延和。方壺、瀛洲兩亭一左一右對稱相望。到了明朝這裡又曾重新修治。瓊華島和太液池沿岸部分有的增加園林建築,有的加以修繕、擴建後易名為西苑(包括中、南海部分)。清代,這裡增加和修繕的內容則更多,形成為中、南、北三海,簡稱三海。元代私家園林也有所建,如蘇州的獅子林等。但與宋朝時期所建園林不能比擬。

園藝文化園藝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