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宮

長樂宮

長樂宮,西漢皇家宮殿群,位於古長安城內東南隅,與未央宮、建章宮同為漢代三宮,意為“長久快樂”。因其位於未央宮西,又稱東宮。漢高祖之後為太后居所。

簡介

長安在秦代原是鹹陽附近位於渭河南岸一個鄉聚的名稱,後來由於成為交通的要衝而成了兵家的必爭之地。劉邦採納了賢臣張良的建議,遂定都於此。公元前202,漢高祖在秦朝興樂宮的基礎上建成的長樂宮。長樂宮與未央宮、建章宮,合稱“漢三宮”。 長樂宮是西漢的政治中心,是漢高祖劉邦處理政務的地方。

得名

在歷史上,長樂宮又叫“東宮”。當時著名的軍事家韓信就是被呂雉謀殺在這裡。劉邦死後,皇帝移住未央。長樂宮就專供太后居住,遂得名。

建築

長樂宮位於城東南角,平面近方形,周圍夯築宮牆,牆基寬20米,周長1萬米,面積約6平方公里,相當於漢長安城的六分之一。宮牆的四面有門。長樂宮由前殿、臨華、長信、宣德、溫室等14個宮殿組成,周長10餘公里。

遺址

長樂宮長樂宮遺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工作隊繼二00二年至二00四年分別對長樂宮二號、四號和五號建築遺址進行發掘後,二00五年底又對長樂宮六號建築遺址進行了部分發掘,證實是迄今鑽探到的長樂宮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建築遺址。它位於今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道辦事處羅家寨村北,是一個大型夯土台基,鑽探東西長約一百六十米,現存南北寬約五十餘米,台基的南部被民居占壓。

據介紹,清理出的遺蹟有夯土台基的北邊沿和東邊沿,台基北側、東側的廊道、散水以及台基以北的附屬建築、給排水設施和院牆等。在緊貼台基北邊沿發現了一條東西向半地下通道,通道鋪有地磚,在一個斜坡通道處鋪的是精緻的花紋磚。在台基北發現了一組完整的排水設施,由兩座沉澱池和數段圓形或五角形的排水管道組成。據專家分析,從房頂聚瀉的雨水先匯入庭院中的沉澱池中,待雜物沉澱後,清水通過壓在半地下通道下面的雙排陶水管排到建築之外,這樣能保證排水管道不被堵塞。

此外,發掘區還出土了許多西漢建築構件,有寬約零點五米的大板瓦、長約六十厘米帶瓦當的筒瓦、幾何紋和乳釘紋的青磚、有博局紋方磚、帶“長樂未央”、“長生無極”文字的瓦當。西部有一處較大的房屋建築遺蹟,建築之內有一組三室的半地下式房子,深入地下約半米至一米,留有壁柱柱洞和柱礎石,顯示出大殿之內小居室的神秘感,大建築還分割出四個庭院。東部是一組夯土圍成的庭院,庭院靠西北角有一眼深八米的水井,保存基本完好。

中國古代皇宮

名稱 朝代 位置 備註說明
阿房宮 秦朝 秦鹹陽城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於渭河以南修建的豪華宮殿。
長樂宮 西漢 漢長安城 又稱東宮,與未央宮、建章宮同為漢代三宮,意為“長久快樂”。
未央宮 西漢 漢時稱西宮,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宮殿。
建章宮 西漢 漢武帝在位時為顯示大漢的國威和富足所建,規模比未央宮還大。
東漢南北宮 東漢 漢洛陽城
太極宮 唐朝 唐長安城 稱大興宮,是初唐政事的中心,貞觀之治的政令皆由此發出。
大明宮 唐朝 唐朝帝王大都居住在這裡,被作為國家統治中心歷時二百餘年。
興慶宮 唐朝 唐長安城三大宮殿群之一,總面積是北京故宮面積的近兩倍。
北宋皇宮遺址 北宋 汴京 原為唐宣武節度使衙,後梁建為宮城,宋太祖即位不久後擴建。
南宋皇宮遺址 南宋 臨安 在北宋杭州州治基礎擴建而成的,當時也被稱為“大內”。
隆福宮 元朝 元大都
興聖宮 元朝
南京明故宮 明朝 南京 是北京故宮的藍本,是南京歷史上第一個全國統一王朝的皇宮。
紫禁城 明朝清朝 北京 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群。
瀋陽故宮 清朝 瀋陽 又稱盛京皇宮,是滿族人建立清政權的早期皇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