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

基本信息

大內
指皇帝宮殿或宮內庫房。《舊唐書·德宗紀上》:“天寶元年四月癸巳生於長安大內之東宮。”另一意義專指漢代京城內的倉庫名。《史記·景宗本紀》:“置左右內官,屬大內。”武俠作品中的大內高手,即指皇宮內負責警衛的武功高強之人。
1. 漢 代京城的國庫。《史記·孝景本紀》:“以大內為二千石,置左右內官,屬大內。” 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大內,京師府藏。”《漢書·嚴助傳》:“ 越 人名為蕃臣,貢酎之奉,不輸大內,一卒之用不給上事。”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大內,都內也,國家寳藏也。”
2.皇宮。 唐 韓愈 《論佛骨表》:“今聞陛下令羣臣迎佛骨於 鳳翔 ,御樓以觀,舁入大內。”《明史·輿服志四》:“ 洪武 八年改建大內宮殿,十年告成。”
3. 匈奴 單于的內室。《漢書·陳湯傳》:“單于下騎,傳戰大內。” 顏師古 註:“大內,單于之內室也。”
4、上京是遼朝前期國都上京城遺址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上京未建成前,名“西樓”,是遼太祖阿保機創業之地,建成後稱皇都,後改稱上京,府曰臨潢。上京城幅員廣闊,氣勢恢宏。有南北二城,北曰皇城,南曰漢城,兩城相連。全城周長12.5公里,與《遼史》記載的基本相合。
皇城是契丹貴族階級居住的地方。城呈方形,又分內外兩部,即外城和皇城(又稱大內)。皇城城牆夯(hāng)土築成,夯層清晰可辨,城牆高5-6米。牆體上窄下寬橫斷面為梯形。城牆外壁有馬面(半圓形的土壘)。皇城內近年經考古發掘,現存城門4個,宮殿建築遺蹟100餘處,其中暴露於地表的建築台基50座。城內西部山丘上有寺廟和窯址。
漢城位於皇城南面,是勞動人民居住的區域。它的北牆就是皇城的南牆。皇城與漢城已被河水隔開,城呈不規則形,牆為土築,殘存三段,牆高4米,周長57公里。牆較皇城低矮且無馬面、瓮城之設。除西門址遺留下來,其餘不存,西門豁口寬10米,殘存柱礎,應為金鳳門或雁兒門。由於白音戈洛河河床逐漸北移至皇城附近,故城內遺蹟受到洪水沖刷,現僅保存了漢城的北部的中央部分。
5,官署名。戰國,秦漢朝廷執掌收貯財務的機構。
6,天子禁中。《品字箋》:凡人寢室,皆曰臥內。而天子之禁中,則曰大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