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是指由國家標準化主管機構批准發布,對全國經濟、技術發展有重大意義,且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標準。國家標準是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技術要求,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編制計畫,協調項目分工,組織制定(含修訂),統一審批、編號、發布。法律對國家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的,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國家標準的年限一般為5年,過了年限後,國家標準就要被修訂或重新制定。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需要制定新的標準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標準是種動態信息。

基本信息

簡介

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是在全國範圍內統一的 技術要求。國家標準的年限一般為5年,過了年限後,國家標準就要被 修訂或重新制定。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需要制定新的 標準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標準是種 動態信息
國家標準代號分為GB和GB/T,國家標準的編號由國家標準的代號、國家標準發布的順序號和國家標準發布的年號(發布年份)構成。GB代號國家標準含有強制性條文及推薦性條文,當全文強制時不含有推薦性條文,GB/T代號國家標準為全文推薦性。 強制性國標是保障 人體健康、人身、 財產安全的標準和法律及行政法規規定強制執行的國家標準;推薦性國標是指生產、交換、使用等方面,通過經濟手段或市場調節而自願採用的國家標準。但推薦性國標一經接受並採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納入經濟契約中,就成為各方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將中國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DB)、企業標準(QB)四級。

國際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理事會審查,ISO理事會接納國際標準並由中央秘書處頒布;

國家標準在中國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行業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應當制定企業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並報有關部門備案。
法律對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

制定標準應當有利於合理利用國家資源,推廣科學技術成果,提高經濟效益,保障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保護環境,有利於產品的通用互換及標準的協調配套等。

中國標準按內容劃分有基礎標準(一般包括名詞術語、符號、代號、機械製圖、公差與配合等)、產品標準、輔助產品標準(工具、模具、量具、夾具等)、原材料標準、方法標準(包括工藝要求、過程、要素、工藝說明等);按成熟程度劃分有法定標準、推薦標準、試行標準、標準草案。

截至2003年底,中國共有國家標準20906項(不包括工程建設標準)。中國的國家標準主要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工程建設國家標準的發布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

一份國標通常有封面、前言、正文三部分組成。

標準號:標準號至少由標準的代號、編號、發布年代三部分組成。

標準狀態:自標準實施之日起,至標準複審重新確認、修訂或廢止的時間,稱為標準的有效期;又稱標齡

歸口單位:實際上就是指按國家賦予該部門的權利和承擔的責任、各司其責,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對標準實施管理。
替代情況:替代情況在標準文獻里就是新的標準替代原來的舊標準。即在新標準發布即日起,原替代的舊標準作廢。另外有種情況是某項標準廢止了,而沒有新的標準替代的。

實施日期:標準實施日期是有關行政部門對標準批准發布後生效的時間。

提出單位:指提出建議實行某條標準的部門。

起草單位:負責編寫某項標準的部門。

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將中國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四級。強制性標準實行條文強制的形式(詳見《關於強制性標準實行條文強制的若干規定》質技監局標發[2000]36號),其餘為推薦性條文。比如:代號為GB的國家標準含有強制性條文及推薦性條文,當全文強制時不含有推薦性條文。代號為GB/T的國家標準為全文推薦性("T"是推薦的意思);國家標準指導性技術檔案 GB/Z截至2003年底,我國共有國家標準20906項(不包括工程建設標準)。中國的國家標準主要由中國標準出版社出版。工程建設國家標準的發布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

按照標準化對象分類

技術標準 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所制定的標準。包括基礎標準、產品標準、工藝標準、檢測試驗方法標準,及安全、衛生、環保標準等
管理標準 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準
工作標準 對工作的責任、權利、範圍、質量要求、程式、效果、檢查方法、考核辦法所制定的標準

按級別分類

中國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並將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兩類。[1]
國家標準代號
國家標準 GB (含有強制性條文及推薦性條文,當全文強制時不含有推薦性條文。)
國家標準 GB/T(為全文推薦性,"T"是推薦的意思)
國家標準指導性技術檔案 GB/Z
工程建設國家標準 GBJ (現為GB 50XXX 系列標準)
國家職業衛生技術標準 GBZ
國軍標代號:GJB
例如:GJB/Z 9001-2001 (國防科工委發布)
GJB 9001-2001 (總裝備部發布)

按行業分類

國家標準:

名稱                          代號
國家標準                       GB
國家計量技術規範               JJF
國家計量檢定規程               JJG
國家環境質量標準               GHZB
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             GWPB
國家污染物控制標準             GWKB
國家內部標準                   GBn
工程建設國家標準               GBJ
國家軍用標準                   GJB 

工作方針

發展綱要

標準是構成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是規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制度。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整體提升中國標準化水平,充分發揮標準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作用,特制定本綱要。

緊迫性和重要性

長期以來,標準作為國際交往的技術語言和國際貿易的技術依據,在保障產品質量、提高市場信任度、促進商品流通、維護公平競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標準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更加凸顯,繼產品競爭、品牌競爭之後,標準競爭成為一種層次更深、水平更高、影響更大的競爭形式。因此,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標準化工作,紛紛將標準化工作提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標準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對於推動技術進步、規範市場秩序、提高產品競爭力和促進國際貿易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標準化對中國科技的貢獻率為2.98%,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16%,對中國綜合國力的貢獻率為1.5%。但是,目前,中國標準總體水平低,制定速度慢,高技術標準缺乏,安全標準體系不健全,資源節約標準滯後等,已經無法適應中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
面對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加快中國標準化事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標準化體制創新,全面提高標準的市場適應性,不斷增強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努力提升中國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的地位,實現中國標準化工作的跨越式發展。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國際貿易中的重大作用,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提供技術支撐。

基本原則

堅持企業為主原則,提高標準的適用性。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貼近經濟,緊跟市場,服務企業,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使企業成為制定標準、實施標準的主力軍。

堅持國際化原則,提升中國的綜合競爭力。遵循WTO的規則,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加大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力度,努力實現從“國際標準本地化”到“國家標準國際化”的轉變,全面提升中國的綜合競爭力。

堅持重點保障原則,促進經濟平衡較快發展。面向國民經濟的主戰場,重點加強社會急需的農業、食品、安全、衛生、環境保護、資源節約、高新技術、服務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堅持自主創新原則,提高中國的標準水平。加強標準化工作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緊密結合,促進中國自主創新技術通過標準快速形成生產力,提高標準水平,增強產品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完善以標準為基礎的技術制度,提高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標準是構成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是規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制度。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整體提升中國標準化水平,充分發揮標準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作用,特制定本綱要。

一、加快標準化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長期以來,標準作為國際交往的技術語言和國際貿易的技術依據,在保障產品質量、提高市場信任度、促進商品流通、維護公平競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標準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更加凸顯,繼產品競爭、品牌競爭之後,標準競爭成為一種層次更深、水平更高、影響更大的競爭形式。因此,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標準化工作,紛紛將標準化工作提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標準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對於推動技術進步、規範市場秩序、提高產品競爭力和促進國際貿易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標準化對我國科技的貢獻率為2.98%,對經濟的貢獻率為1.16%,對我國綜合國力的貢獻率為1.5%。但是,目前,我國標準總體水平低,制定速度慢,高技術標準缺乏,安全標準體系不健全,資源節約標準滯後等,已經無法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 
面對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加快我國標準化事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二、國家標準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標準化體制創新,全面提高標準的市場適應性,不斷增強全社會的標準化意識,努力提升我國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的地位,實現我國標準化工作的跨越式發展。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國際貿易中的重大作用,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提供技術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企業為主原則,提高標準的適用性。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貼近經濟,緊跟市場,服務企業,以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使企業成為制定標準、實施標準的主力軍。 
堅持國際化原則,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力。遵循WTO的規則,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加大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力度,努力實現從“國際標準本地化”到“國家標準國際化”的轉變,全面提升我國的綜合競爭力。
堅持重點保障原則,促進經濟平衡較快發展。面向國民經濟的主戰場,重點加強社會急需的農業、食品、安全、衛生、環境保護、資源節約、高新技術、服務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堅持自主創新原則,提高我國的標準水平。加強標準化工作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緊密結合,促進我國自主創新技術通過標準快速形成生產力,提高標準水平,增強產品競爭力。同時進一步完善以標準為基礎的技術制度,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 

三、國家標準化發展目標和任務

(一)發展目標
通過體制創新,建立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國際規則、科學有效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以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為主體,其他標準相互配套,重點突出、結構合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國家標準體系;形成標準、合格評定程式緊密結合的標準化實施機制; 2010年我國標準化總體水平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再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我國標準化的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領域技術標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二)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 
今後一段時期內,我國標準化工作的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是:

(1)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全面支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圍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目標,加強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產量和質量水平。 
重點項目: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動植物防疫標準 
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標準 
農業投入品安全控制標準 
農產品生產加工良好操作規範 
深加工、高附加值農產品質量標準 
推廣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2)加快食品、消費品安全標準制定,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 
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和消費品安全標準前瞻性研究,建立食品安全和消費品安全預警機制。 
重點項目: 
農獸藥殘留、有害重金屬真菌毒素限量標準 
食品添加劑標準 
轉基因標準 
食品包裝標準 
餐飲具、洗滌用品、化妝品、紡織品、兒童用品安全衛生標準 
家用電器安全標準 
室內裝飾材料安全標準 
(3)大力推進公共安全等社會公益性事業的標準化工作,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加大高危領域安全生產的標準制修訂以及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針對國內外的突發事件,建立制定標準的綠色通道,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 
重點項目: 
煤礦安全生產標準 
金屬和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標準 
特種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安全標準 
勞動防護用品標準 
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 
交通安全標準  
(4)提高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標準,推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完善資源節約標準體系,增強標準的適用性、有效性、前瞻性。加強環保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為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5)加快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標準制定速度,實現自主創新和跨越式發展 
加強具有前沿研究特徵、自主智慧財產權、可形成產業的高技術領域標準的研製,提高高技術標準化能力。儘快形成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際標準,搶占高技術國際標準的制高點,逐步改變我國高技術標準落後和受制於人的局面。

重點項目: 
新一代高速 寬頻信息網路標準 
深亞微米積體電路標準 
軟體標準 
性能計算機標準 
數字高清晰度電視(HDTV)標準 
新一代數字移動通信標準 
無線區域網路安全標準 
廣播電視 直播 衛星等系統標準 
納米技術標準 
生物技術標準 
新材料標準 
新能源標準 
航空 航天技術標準 
現代中藥關鍵技術標準 
(6)重視服務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加速制定面向市場、面向產業、面向社會的服務標準體系,促進服務業的最佳化提高和快速發展。 
重點項目: 
金融服務標準 
保險服務標準 
物流服務標準 
信息服務標準 
法律服務標準 
文化服務標準 
旅遊服務標準 
社區服務標準 
(7)加快傳統產業標準的更新和提高,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標準的更新和提高,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推進技術改造,引導產業升級換代。 
重點項目: 
重大技術裝備標準 
汽車產品標準 
農業裝備標準 
基礎 機械裝備標準 
機械安全標準 
電動汽車標準 
製造業信息化標準 
鋼鐵標準 
有色金屬標準 
(8)積極開展檢驗檢測標準體系建設,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加快先進的檢驗檢測技術的開發並快速形成標準,增加標準技術含量,提高標準水平,更好地保護國家利益和促進我國產品出口。 
重點項目: 
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標準 
動植物源重要酶製劑標準 
線上檢測技術標準 
精密檢測技術標準 
(9)全面實施標準化科技發展戰略,推動標準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全面實施標準化科技發展戰略,以科研帶動標準水平的提升,實現標準化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重點項目: 
國際先進標準跟蹤研究:開展國際標準關聯度研究,重點跟蹤研究新一代高速寬頻信息網路標準、深亞微米積體電路、軟體、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生物技術產業化、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和精準檢測等關鍵國際先進標準。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標準的重點創新研究:重點開展納米技術、航空航天、現代中藥、中文信息處理、地理標誌、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等關鍵技術標準研究。 
應對技術貿易壁壘的檢測標準研究:重點開展動植物檢驗檢疫方法、先進的線上檢測技術、精密檢測技術、快速統計抽樣 檢驗方法等標準研究。 
公共安全技術標準研究:重點開展國土安全、礦山安全生產、食品安全、消費品安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及其安全材料、 化學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標準研究。 
基礎公益標準研究:重點開展公共服務、現代信用、社會責任等基礎公益類標準以及金融、保險、物流、信息、教育、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醫療和法律等現代服務業等標準研究。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文名稱: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英文名稱: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縮寫: SAC  聯繫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馬甸東路9號 

郵    編: 100088  機構簡介: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局)為國家質檢總局管理的事業單位。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是國務院授權的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統一管理全國標準化工作的主管機構。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  
(一)參與起草、修訂國家標準化 法律、法規的工作;擬定和貫徹執行國家標準化工作的方針、政策;擬定全國標準化管理規章,制定相關制度;組織實施標準化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二)負責制定國家標準化事業發展規劃;負責組織、協調和編制國家標準(含國家標準樣品)的制定、修訂計畫。 
(三)負責組織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負責國家標準的統一審查、批准、編號和發布。    
(四)統一管理制定、修訂國家標準的經費和標準研究、標準化專項經費。 
(五)管理和指導標準化科技工作及有關的宣傳、 教育培訓工作。 
(六)負責協調和管理全國標準化技術 委員會的有關工作。 
(七)協調和指導行業、地方 標準化工作;負責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備案工作。 
(八)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和其他國際或區域性標準化組織,負責組織ISO、IEC中國國家委員會的工作;負責管理國內各部門、各地區參與國際或區域性標準化組織活動的工作;負責簽定並執行標準化國際合作協定,審批和組織實施標準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負責參與與標準化業務相關的國際活動的審核工作。 
(九)管理全國組織機構代碼和商品條碼工作。  
(十)負責 國家標準的宣傳、貫徹和推廣工作;監督國家標準的貫徹執行情況。 
(十一)管理全國標準化 信息工作。 
(十二)在質檢總局統一安排和協調下,做好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WTO/TBT協定)執行中有關標準的通報和諮詢工作。 
(十三)承擔質檢總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目標任務

發展目標

通過體制創新,建立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國際規則、科學有效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以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為主體,其他標準相互配套,重點突出、結構合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型國家標準體系;形成標準、合格評定程式緊密結合的標準化實施機制; 2010年中國標準化總體水平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再經過5年左右的努力,中國標準化的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點領域技術標準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重點項目之一

今後一段時期內,中國標準化工作的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是:

(1)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全面支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圍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的目標,加強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產量和質量水平。

重點項目: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動植物防疫標準

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標準

農業投入品安全控制標準

農產品生產加工良好操作規範

深加工、高附加值農產品質量標準

推廣農業標準化示範區

(2)加快食品、消費品安全標準制定,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

積極開展食品安全和消費品安全標準前瞻性研究,建立食品安全和消費品安全預警機制。

重點項目:

農獸藥殘留、有害重金屬、真菌毒素限量標準

食品添加劑標準
轉基因標準
食品包裝標準

餐飲具、洗滌用品、化妝品、紡織品、兒童用品安全衛生標準

家用電器安全標準

室內裝飾材料安全標準

(3)大力推進公共安全等社會公益性事業的標準化工作,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加大高危領域安全生產的標準制修訂以及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針對國內外的突發事件,建立制定標準的綠色通道,保障人民民眾健康安全。
重點項目:

煤礦安全生產標準

金屬和非金屬礦山安全生產標準

特種設備(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安全標準

勞動防護用品標準

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

交通安全標準

重點項目之二 

(4)提高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標準,推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完善資源節約標準體系,增強標準的適用性、有效性、前瞻性。加強環保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為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重點項目:

節能標準

節水標準

節地標準

節材標準

資源綜合利用標準

環境質量標準

污染物排放標準

危險廢物處理標準

(5)加快高新技術和信息技術標準制定速度,實現自主創新和跨越式發展

加強具有前沿研究特徵、自主智慧財產權、可形成產業的高技術領域標準的研製,提高高技術標準化能力。儘快形成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搶占高技術國際標準的制高點,逐步改變中國高技術標準落後和受制於人的局面。

重點項目:

新一代高速寬頻信息網路標準

深亞微米積體電路標準

軟體標準

高性能計算機標準

數字高清晰度電視(HDTV)標準

新一代數字移動通信標準

無線區域網路安全標準

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等系統標準

納米技術標準

生物技術標準

新材料標準

新能源標準

航空航天技術標準

現代中藥關鍵技術標準

(6)重視服務領域的標準化工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加速制定面向市場、面向產業、面向社會的服務標準體系,促進服務業的最佳化提高和快速發展。
重點項目:

金融服務標準

保險服務標準
物流服務標準
信息服務標準
法律服務標準
文化服務標準
旅遊服務標準
社區服務標準

重點項目之三 

(7)加快傳統產業標準的更新和提高,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標準的更新和提高,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推進技術改造,引導產業升級換代。

重點項目:

重大技術裝備標準
汽車產品標準
農業裝備標準
基礎機械裝備標準
機械安全標準
電動汽車標準
製造業信息化標準
鋼鐵標準
有色金屬標準

(8)積極開展檢驗檢測標準體系建設,促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加快先進的檢驗檢測技術的開發並快速形成標準,增加標準技術含量,提高標準水平,更好地保護國家利益和促進中國產品出口。
重點項目:

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標準
動植物源重要酶製劑標準
線上檢測技術標準
精密檢測技術標準

(9)全面實施標準化科技發展戰略,推動標準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全面實施標準化科技發展戰略,以科研帶動標準水平的提升,實現標準化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重點項目:

國際先進標準跟蹤研究:開展國際標準關聯度研究,重點跟蹤研究新一代高速寬頻信息網路標準、深亞微米積體電路、軟體、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生物技術產業化、轉基因生物風險評估和精準檢測等關鍵國際先進標準。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標準的重點創新研究:重點開展納米技術、航空航天、現代中藥、中文信息處理、地理標誌、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等關鍵技術標準研究。
應對技術貿易壁壘的檢測標準研究:重點開展動植物檢驗檢疫方法、先進的線上檢測技術、精密檢測技術、快速統計抽樣檢驗方法等標準研究。

公共安全技術標準研究:重點開展國土安全、礦山安全生產、食品安全、消費品安全、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及其安全材料、化學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等標準研究。

基礎公益標準研究:重點開展公共服務、現代信用、社會責任等基礎公益類標準以及金融、保險、物流、信息、教育、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醫療和法律等現代服務業等標準研究。

 管理機構

名稱

中文名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英文名稱: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縮寫:SAC
聯繫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馬甸東路9號

主要職責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
(一)參與起草、修訂國家標準化法律、法規的工作;擬定和貫徹執行國家標準化工作的方針、政策;擬定全國標準化管理規章,制定相關制度;組織實施標準化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二)負責制定國家標準化事業發展規劃;負責組織、協調和編制國家標準(含國家標準樣品)的制定、修訂計畫。

(三)負責組織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負責國家標準的統一審查、批准、編號和發布。

(四)統一管理制定、修訂國家標準的經費和標準研究、標準化專項經費。

(五)管理和指導標準化科技工作及有關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

(六)負責協調和管理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有關工作。

(七)協調和指導行業、地方標準化工作;負責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備案工作。

(八)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 IEC)和其他國際或區域性標準化組織,負責組織ISO、IEC中國國家委員會的工作;負責管理國內各部門、各地區參與國際或區域性標準化組織活動的工作;負責簽定並執行標準化國際合作協定,審批和組織實施標準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負責參與與標準化業務相關的國際活動的審核工作。

(九)管理全國組織機構代碼和商品條碼工作。

(十)負責國家標準的宣傳、貫徹和推廣工作;監督國家標準的貫徹執行情況。

(十一)管理全國標準化信息工作。

(十二)在質檢總局統一安排和協調下,做好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WTO/TBT協定)執行中有關標準的通報和諮詢工作。

(十三)承擔質檢總局交辦的其他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