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族自治州博物館

四川省涼山族自治州博物館,中國的地方綜合性歷史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西昌市。1960年成立。原名西昌地區博物館。1968年改為西昌地區革命委員會展覽館,1973年恢復原稱,1978年改為現名。

基本信息

四川省涼山族自治州博物館
MuseumofYiNationalityAutonomousPrefectureofLiangshan,Sichuan
中國的地方綜合性歷史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西昌市。1960年成立。原名西昌地區博物館。1968年改為西昌地區革命委員會展覽館,1973年恢復原稱,1978年改為現名。
館藏文物5539件,一級文物1件,為出土於四川冕寧縣的明代成化年間昭毅將軍李善墓的赤金束髮冠。金冠呈長方形,長5.3厘米,寬2.7厘米,重31.5克。冠體用金絲編織而成,通體飾以卷草與菊花圖案。
該館於1978年在西昌瀘山設有“西昌地震碑林”專題陳列,陳列了與西昌歷史上明嘉靖十五年(1536)、清雍正十年(1732)、清道光三十年(1850)3次大地震有關史實的碑刻89通、拓片20件,是目前中國唯一的地震考古專題陳列,1980年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館還舉辦過“涼山地區出土文物”、“紅軍長征過西昌革命文物”、“丁佑君烈士生平”等展覽。

基本介紹

四川省簡稱。位於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漢末三國時為蜀國地。秦代置蜀郡。漢屬益州。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併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截至2007年底,四川省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43個市轄區、14個縣級市、120個縣、4個自治縣;4544個鄉鎮、239個街道辦事處。基層民眾自治組織中,社區居民委員會4822個,村民委員會50182個。
其中居住著漢族彝族藏族回族羌族等民族。省會成都。四川屬中國西南內陸,西有青藏高原相扼,東有三峽險峰重疊,北有巴山秦嶺屏障,南有雲貴高原拱衛,形成了聞名於世的四川盆地。全省總面積是48.5萬多平方公里。四川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歷來有“天下山水在於蜀”之說,並有“峨眉天下秀,夔門天下雄,劍門天下險,青城天下幽”之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