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師範學院

喀什師範學院

喀什師範學院是一所多民族、多學科、多形式的高等師範院校,是新疆南疆唯一的一所高等師範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也是祖國最西部的大學。學院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1962年建校,1978年8月,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喀什師範學院。2003年6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開始承擔碩士研究生培養任務。從建校到1979年底的17年間,學院是新疆5所高等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高等師範院校,在新疆教師教育和民族教育中,承前啟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基本信息

學院概況

喀什師範學院
喀什師範學院
學院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1962年上半年,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對自治區大專院校進行調整,決定將原新疆師範學院和新疆大學合併,從中抽調部分教職員工、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在喀什市組建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1978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喀什師範學院。2003年6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開始承擔碩士研究生培養任務。從建校到1979年底的17年間,學院是自治區5所高等院校(新疆大學、新疆工學院、八一農學院、新疆醫學院、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中唯一的一所高等師範院校,在新疆教師教育和民族教育中,承前啟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學院所在地喀什地處祖國西部邊陲,位於新疆西南部,北倚天山,西枕帕米爾高原,南抵喀喇崑崙山脈,東臨塔克拉瑪乾沙漠。喀什是祖國的西大門,自古就是軍事戰略要地。周邊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印度五國接壤,有紅其拉甫、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卡拉蘇四個口岸對外開放。隨著1999年南疆鐵路庫爾勒至喀什段貫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開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通航,喀什結束了遙遠封閉的歷史,一躍成為中國進入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的國際大道道、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戰略地位更顯突出。
喀什全稱“喀什噶爾”,含義為“玉石般的地方”,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文字記載的歷史2000多年。公元前60年,漢朝在新疆設西域都護府,喀什作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國版圖。到唐代這裡又是著名的“安西四鎮”之—的疏勒鎮。在十五世紀海路開通之前,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一直是中外商賈雲集的國際商埠和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
喀什師範學院教學樓
喀什市是新疆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建築風格特色,在整個新疆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觀和獨特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聞名遐邇的班超紀念公園葉爾羌汗國遺址、高台民居、莫爾佛塔、唐王城、石頭城等歷史遺址,是追尋西域歷史文化變遷的好去處。不朽的維吾爾古典名著《福樂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就誕生在這裡。這裡還是世界語言學名著、第一部《突厥語大詞典》的編纂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故里,是維吾爾音樂瑰寶——木卡姆的發源地,是極富傳奇色彩的香妃的故鄉。這裡有聞名伊斯蘭世界的全國最大的伊斯蘭教禮拜寺——艾提尕大清真寺。有世界第二高峰喬格里峰和號稱“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以及原始胡楊林等多種自然景觀和原始風光,大漠綠洲、冰河、雪嶺、原始森林在這些都可以領略到。悠久的歷史文化,東西交匯的地緣戰略地位,使喀什聞名遐爾,享譽中外。
喀什師範學院綠化風景
學院教學機構現設有人文系、法政系、語言系、數理系、生命環境科學系、信息工程技術系、體育系、藝術系、漢語教學研究部和成人教育學院、電化教育中心和網路中心。有數學與套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環境科學、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學前教育、教育學、漢語言、民語言(維語)、英語音樂學、美術學、教育技術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等23個本科專業和34個專科專業。在校普通本、專科生11133人,少數民族學生占76%。教職工862人,其中,專任教師572人,正、副教授155人,圖書館藏書70萬冊。學院占地31.02萬平方米,永久性建築20.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69億元,已建成2000個信息點的計算機校園網,通過ATM專線與中國教育科研網及INTERNET網連線。
喀什師範學院數理系教學樓
在各族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形成了“民漢合校、艱苦奮鬥”的傳統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成為新疆特別是南疆各族人民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係的縮影,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單位”光榮稱號,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截止2005年7月,學院共為國家培養了33669名(民23180人,占69%)中等學校教師和各類專門人才,其中60%以上已成為教育戰線和其他行業上的骨幹,為新疆特別是南疆民族教育、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學院已成為新疆主要是南疆培養各族中學教師和各類專門人才的搖籃。

歷史沿革

學校建於1962年,始稱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
1978年8月,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喀什師範學院。
2003年6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開始承擔碩士研究生培養任務。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南疆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心
南疆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是喀什師範學院為適應南疆五地州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高校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支撐作用,於2011年5月設立的院級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心下設南疆社會發展研究組、南疆經濟發展研究組、南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組、南疆地區社會保障研究組。擁有一批熟悉南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狀況,在相關領域造詣較高的專兼職研究人員。其中副教授以上18人,碩士生導師7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21人;另有校內外兼職科研人員。
下設南疆社會發展研究、南疆經濟發展研究、南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南疆地區社會保障研究等研究組。
研究中心的中心定位:既著眼南疆發展,又做區位文章。
研究中心的宗旨:倡導科學精神、追求創新理念、立足南疆地區開發、研討發展戰略。
目標: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資源優勢,針對南疆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

南疆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南疆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成立於2011年11月23日,是自治區﹙首批﹚批准建立的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由喀什師範學院和自治區教育廳共建,為喀什師範學院獨立的學術研究機構,隸屬教育學一級學科。
中心研究工作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認真貫徹黨和國家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方針原則,堅持正確方向、服從服務大局、發揚學術民主、銳意改革創新的理念,注重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作用,緊密圍繞南疆教育發展中具有前瞻性、緊迫性和全局性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以“南疆雙語教育”、“南疆思想政治教育”和“南疆教師教育”為研究方向,突出現實針對性和套用對策性研究,力爭產出份量重、影響大的原創性成果,為南疆教育發展提供有力理論支撐,為南疆各級黨、政教育決策提供諮詢服務,為實現南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做出貢獻。
中心發展願景是:經過努力,使中心的整體科研水平和參與南疆教育發展重大決策的能力顯著提升,在自治區居於領先地位,進入自治區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前列,在自治區學術界具有較強影響力,享有較高聲譽,成為南疆學術研究的領軍力量、南疆教育發展研究的思想庫、南疆教育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和培訓基地、南疆學術研究和交流中心、南疆教育發展情報資料信息中心和自治區人文社會科學科研管理體制和機制改革示範基地。

科研成果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重大項目 南疆雙語教育模式及其成效調查研究 劉秀明
南疆民漢教師培養、培訓模式研究 劉健
南疆宗教氛圍漸趨濃厚原因及對策研究 朱延君
增強南疆青少年“四個認同”意識研究 梁玉春
重點項目 基於“四個認同”的南疆青少年“核心價值觀”研究 顧偉偉
教育對口支援南疆模式比較研究 鄭剛
新疆少數民族漢語學習維漢詞典 吐爾遜·霍加
南疆中國小雙語教學漢語課堂教學過程研究 李少平
南疆學前雙語教育研究——以伽師縣為例 孟彩霞
一般項目 南疆民漢合校中教師專業成長路徑研究 安燕
南疆宗教環境對青少年影響研究 胡西旦·吾甫
南疆地區民族學校青少年國家認同研究 迪娜
南疆中國小“班班通”教育資源整合的行動研究 廖濤
南疆中國小“雙語班”教學質量調查研究 買買提依明·阿巴拜克
南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青少年德育研究 曹立中
新疆南疆地區民族語文教育現狀調查研究 劇朝陽
南疆雙語教師“特培計畫”課程體系研究 李佳穎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層次 分類 專業名稱
本科 工學類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法學類 法學
教育學類 學前教育
教育技術學
教育學
國小教育
理學類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數學與套用數學
生物科學環境科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地理科學
套用化學
文學類 廣播電視新聞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專科 歷史學類 歷史學
法學類 思想政治教育
理學類 物理學
化學
文學類 漢語言文學
漢語言
英語
俄語
其他 統計學
套用物理學

教學建設

截止2005年7月,學院共為國家培養了33669名(民23180人,占69%)中等學校教師和各類專門人才,其中60%以上已成為教育戰線和其他行業上的骨幹。
在各族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形成了“民漢合校、艱苦奮鬥”的傳統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單位”光榮稱號,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2003年6月,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截至2013年底,有中國語言文學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思想政治教育等1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1個自治區緊缺專業、1個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重點學科有:中國少數民族(維吾爾)語言文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底,學院有教職工954人,其中,專任教師69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占52.4%,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214人。圖書館藏書101萬冊,所有圖書、報刊和電子閱覽室都採取全開放式和一卡通,校園網及3G通信網路覆蓋全院,互聯世界。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7347.74萬元,完善的高標準的教學實驗設備和文化、體育、衛生等設施,全面保障和服務於學院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需要。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副院長 徐源智
喀什師範學院夜色中的新校門

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阿布拉江·艾麥提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杜建新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艾爾肯·吾買爾
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司曉宏
黨委委員、紀檢委書記 胡明

校園文化

喀什師範學院
喀什師範學院校徽
校風:團結 勤奮 求實 創新
校訓:紮根邊疆 團結奮鬥
勤奮學習 為人師表
學院精神:胡楊般堅韌 紅燭般奉獻

精品課程

維吾爾古代文學史

喀什師範學院校園一角吾爾古代文學是高等院校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同時又是學院維吾爾文學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本課程在學院始於1981年,是新疆各高校中最早設定的課程之一。
本課程在學院的發展可歸納為以下三個階段:1981-1987年是第一發展階段,在這期間由瓦依提江.吾甫爾,艾斯卡爾.玉素音等知名教師授課,在上課的同時,編寫教材《維吾爾古典文學初探》(民族出版社,1987年4月),對本課程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987-2000年是第二發展階段,在這期間區內編寫出版了比較正規的高校教材,系教師艾爾肯,艾買提,阿布拉江,艾尼瓦爾等5位教師擔任授課,本課程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也有了一定的進步。自2000年至今是第三發展階段,也是本門課程的成熟階段。這時期本門課程的負責人艾爾肯?阿布都熱依木教授和艾買提副教授,阿布拉江,艾尼瓦爾等教師編寫出版了關於維吾爾古代文學的專著,參加編寫了《維吾爾古代文學史》,2002年8月由新疆教
喀什師範學院學生宿舍樓
育出版社出版,成為新疆高等院校通用教材。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也發表了關於維吾爾古代文學方面的大量論文。在課程建設方面,學校對本課程十分重視,本課程首先被列入院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投資3萬元。2003年又被列入院級精品課程,已投資6萬元。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形成梯隊,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明顯好轉。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採用先進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採取研究性的教學方式,使多媒體課件等現代教學手段走進課堂。為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技巧還專門編寫了《維吾爾古代文學作品選讀》,《學生學習手冊》,經過多方面的努力,使學生的知識面,專業水平,實踐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在任課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研究水平也有所提高,本門課程有關的畢業論文占本專業應屆畢業生畢業論文的40%,本專業十多名學生的相關論文已在學術刊物上正式發表。本課程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已出版了本門課的一本教材和三本學術論著,在各種學術雜誌上發表了100多篇論文。在資料建設方面,已建立了維吾爾古代文學資料庫,蒐集整理了維吾爾古代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準備出版古代作品選。在師資隊伍方面,擔任本課程的教師有6名,其中1名教授、1名是博士、2名副教授、3名講師,2名碩士研究生。本課程還製作了示範講稿。總之,本門課程自從開設到至今,不斷發展,現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在教師隊伍,科研,教學質量,資料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力學
課程簡介:
力學》是高
喀什師範學院學生在實驗室
等師範院校物理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中學物理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也是學習後續其它物理課程的基礎。
本門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力學的基礎知識並能較靈活地加以套用,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
力學主要是介紹巨觀機械運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學科,其主要內容包括質點運動學,動量牛頓定律,功和能及機械能守恆角動量及角動量守恆,質點在有心力場中的運動,剛體運動學、剛體平衡及剛體動力學,連續介質力學,振動,波動,狹義相對論力學及廣義相對論簡介等。
力學是物理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之一,又是物理專業學生所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因此,搞好力學的課程教學,不僅關係到學生對力學本身知識的掌握,關係到對後續課程的影響,特別對學生的物理學思維模式、學習方法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正是基於力學課程的這一特殊地位,加強力學教學有其特殊重要的意義。維吾爾現代文學史課程
喀什師範學院新圖書館

課程簡介:維吾爾現代文學是高等院校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之一,同時是學院維吾爾文學專業的主要課程之一。本課程在學院設於1984年,是新疆各高校內最早設定的課程之一。本課程在學院的發展階段可歸納為以下三個階段:1984-1990年是第一發展階段,在這期間瓦依提江.吾甫爾,艾買提.德爾維西等知名教師擔任授課,一邊上課,一邊編教材,對本課程的教學與編寫打下很好的基礎。1990-2000年是第二發展階段,是本門課程的興旺時期,這期間編寫了比較正規的高校教材,對本門課程的研究也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也有了一定的進步。自2000年至今是第三發展階段,這是本門課程的成熟階段。這時期本門課程的負責人艾爾肯·阿布都熱依木教授擔任主編編寫的名為《維吾爾現代文學史》的教科書、並在2002年8月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成為新疆高等院校通用教材。在這個基礎上,本課程主講教師之一的克力木江·阿布都熱依木擔任主編,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伊犁師範學院等高等院校維吾爾現代文學史老師合編的統編教材已上交教育廳審定出版。課程建設方面,學校對本門課程的建設很支持和重視,本門課程首先被列入院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投資2萬元。在這個基礎上2003年被列入院級精品課程建設,已投資6.5萬元,經過這筆大投資,現在本課程的教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課程建設過程當中,師資隊伍建設形成梯隊,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明顯好轉。課堂教學水平明顯提高,採取先進的、有效的教學方法,採取研究性的教學方法,使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現代教學手段走進課堂,為啟發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技能編寫了《維吾爾現代文學作品選讀》,《學生學習手冊》等給學生提供很好的學習條件,經過多方面的努力,使學生的知識面,專業水平,實踐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在任課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研究水平也相對提高,本門課程有關的畢業論文占本專業應屆畢業生畢業論文的30%,本專業十名學生有關本門課程的論文已在學術刊物上正式發表。本門課程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已出版了本門課的一本教材和三本學術論著、論文集,各種學術雜誌上發表了近100篇論文。資料建設方面已建立了維吾爾現代文學資料庫,已蒐集整理了維吾爾現代文學史上所有作品的全集,準備出版。已開始製作包括維吾爾現代文學史有關的專著,教材和代表性的學術論文電子版網頁。師資隊伍方面:擔任本門課程的教師有6名,其中2名教授,一名是博士研究生,2名副教授,一名講師,一名助教。教師隊伍較強,很有發展前途。本門課程還製作了示範講稿。總之,本門課程自從開設到至今,不斷發展,現已有了一定的水平和規模。在教師隊伍,科研,教學質量,資料建設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課程特點:喀什師範學院的維吾爾現代文學史課程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喀什師範學院古樹參天
1、很好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喀什師範學院位於喀什市。喀什是經絲綢之路進行東西方文化互相交匯的,並具有特色的古代文明城市之一、也是維吾爾文化的搖籃,這個優勢對這門課程的教學和研究創造很好的條件。本課程的這項特色已被專家、同行肯定。
2、較強的理論性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本課程長期以來是作為學校維吾爾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必修的基礎理論課開設的,有二十多年的歷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到教學體系等方面都積累了較深厚的、系統的經驗,教師隊伍除了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以外,還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能為學維吾爾語言文學的大學生打下牢固的專業知識基礎。本課程在沒有任何現代化教學資源的情況下,在全疆第一次製作並使用本課程的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電子書等,建立比較完整的資料庫等。
3、較強的實踐性。該課程在注重基礎理論傳播的過程中,為了增強課程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能夠回響當前高校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各方面的實際能力。
4、本課程歷史悠久,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多樣。師資隊伍較強,具有博士學位的、高級職稱的教師。科研實力較強,國家級期刊、核心期刊上每年都有發表論文,課程負責人已完成國家級、自治區級課題多項。
5、資源豐富 本課程組已完成“維吾爾現代文學作品全集”,“維吾爾現代文學作品選讀”,“維吾爾現代文學資料庫”,“維吾爾現代文學課件”等項目,具備很好的教學和科研條件。
6、課程設計時代感強,特點突出,具有鮮活的時代性,本課程無論是基礎課還是選修課教材都及時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及時反映和描述當代最新的文學發展狀況。在教學方面,力求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最新的現代教育和教學方式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既照顧到教學的普遍性,又突出師範教育的獨特性。
分析化學
課程發展歷史沿革:
分析化學是化學及相關專業四大基礎化學課程之一,是獲取物質化學信息,研究物質的組成、狀態和結構的一門獨立的化學信息科學。
喀什師範學院學生在實驗室
20世紀,分析化學學科的發展經歷了三次大的變革,第一次在上世紀初,由於物理化學溶液理論的發展,為分析化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建立了溶液中四大平衡理論,使分析化學由一種技術發展為一門科學。第二次變革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物理學和電子學的發展促進了各種儀器分析方法的發展,改變了經典分析化學以化學分析為主的局面。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以計算機套用為主要標誌的資訊時代的到來,促使分析化學進入第三次變革時期。由於生命科學環境科學新材料科學發展的需要,基礎理論及測試手段的完善,現代分析化學完全可能為物質提供組成、含量、結構、狀態等全面的信息,使得微區分析、薄層分析、無損分析、線上檢測及過程控制等過去的難題都迎刃而解。分析化學廣泛吸取了當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成為當代最富活力的學科之一。
系分析化學課程組,自1982年化學系恢復隨之組建成立分析化學教研室,擔負著本系化學教育的分析化學(含分析化學實驗)、儀器分析、無機及分析化學等課程的教學。這個教學集體傳承了老教師們嚴謹求實,愛崗敬業的傳統,在各方面都做出了成績:1996年分析化學教研室受到喀什師範學院獎勵,被評為喀什師範學院先進教研室, 2003年成為學院首批重點課程。
課程組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採用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改善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提高課程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進入新世紀,委培的研究生陸續學成歸來,充實了課程教師隊伍,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年富力強具有活力和後勁的教師梯隊。在注重隊伍梯隊和學術水平建設的同時,還注意加強師資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在老教師的幫帶和潛移默化下,課程組形成了敬業奉獻,團結進取的工作作風,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課程組長期堅持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探索。課程組還注意將教研與教學的結餘多次修改和完善了教學太綱,精選教學內容,將《分析化學》教學學時從最初近102學時逐步壓縮到54學時,2001年分析化學試題庫,在全系率先實現教孝分離。同時加強實驗課教學改革,在保證實驗課時基木不變的條件下,改革教學內容,開展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探索和實踐。教學手段上,在沒有電腦和多媒體教室前,課程組自製了投影膠片,併購置了有關幻燈片錄像片分別用於課堂和實驗教學。隨著現代教學手段和教學硬體的發展和進步,課程組製作了大量電子教案,購置了實驗教學光碟,建立了課程教學網頁等輔助課堂教學。課程組堅持教學科研結合,先後主持或參加省、校級課題多項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獲得學校各種科研獎勵5項。
本系自建系以來,即開設分析化學課程,是師範院校本科生的專業基礎課,理論課54學時,實驗課54學時。2003年分析化學被列為喀什師範學院重點建設課程;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分析化學課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積累了豐碩的成果。
喀什師範學院圖書館自習室
課程目標:
分析化學(化學類)作為化學專業的一門主幹基礎課程,其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在於:向學生傳授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化學原理和基木分析方法;分析測定中的誤差來源分析、誤差的表征、實驗數據的統計處理的原理與方法;定量分析中的試樣準備與常用的分離和富集方法的原理及套用;分光光度分析的物理與化學原理、技術與套用等知 識。通過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分析化學學科的學術思想、方法和技術,獲取對未知體系從量與質到動態變化的認識。注重對學生有關量與誤差、標準化概念的教育,加強科學作風和科學態度的培養。初步學會常用分析化學文獻的查閱方法;了解分析化學在工業生產、國防建設、醫藥保健、社會法制、環境保護、能源開發、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的套用和發展,了解其他學科發展對分析科學的作用,了解分析科學發展的方向。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使學生建立起嚴格的“量”的概念和嚴謹的科學作風,掌握分析化學處理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分析化學的知識解決分析化學問題的能尤,培養學生進一步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習慣。

知名校友

中國工程院院士吾守爾·斯拉木教授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副理事長,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長期從事多語種信息處理、計算機套用及網路技術研究與開發套用。研發出20多種多語種信息處理系統軟體,開拓計算機民文處理新領域;發展了多語種信息技術的多媒體化、網路化,使民文信息處理事業有了新的突破和進展;與國內區內有關公司合作,在自治區形成了新疆多語種信息技術的研發、生產、經營、服務一體化的產學研基地,取得重大經濟及社會效益,對新疆多語種信息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1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新疆省高校一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