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

周成王在位時把唐國所在的地(今天的河南省方城縣)封給他的弟弟叔虞,公元前505年唐國被楚國滅掉,...古代還有一個姬姓的唐國,在今天的湖北隨縣西北的唐北鎮,春秋時被楚國所吞併。

唐國,古代封國名稱。我國歷史上曾經有兩個地域不同的唐國。

其一是指夏商周三朝到春秋戰國時代地處今山西翼城的一個古諸侯國,侯爵爵位,國君為祁姓。堯號稱陶唐氏,後代的封國在今山西省南部中心地域,即古唐國。周朝時,周成王滅古唐國後,分封其弟唐叔虞(桐葉封弟)的封國也在古唐國的故土,為(北方的姬姓)唐國,即後來的晉國。《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有記載::“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唐叔子(姬)燮,是為晉侯。”“昭侯元年,封文侯弟成師於曲沃。曲沃大於翼。翼,晉君都邑也。”

公元前458年,晉哀公即位不久,晉國六卿(智、趙、魏、韓、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了晉國的實權,他夥同韓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著,智伯又聯合韓、魏圍攻趙國都城晉陽,準備水灌晉陽城,企圖一舉滅趙。趙襄子以“唇亡則齒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說服了韓、魏兩家,三家一起聯合起來反對智伯,大敗智軍於晉陽,殺死智伯。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家瓜分了晉國的領地(史稱“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晉烈公十七年),趙、魏、韓受封為諸侯。由於趙、魏、韓都孕育於晉國,“三國分晉”後,雖然晉國宣告滅亡,但晉作為公國,其君烈公、孝公、靜公在狹小的天地中,還有名無實地苟延殘喘了28年。

其二是堯的後裔改封到今河南唐河縣、湖北棗陽市一帶(也有人說在河南方城縣)所建立的(南方的)唐國(今湖北隨縣西北的唐縣鎮)。前506年,此唐國與吳國、蔡國結盟,一起參加過伐楚的“柏舉之戰”擊敗楚國,但次年,此唐國被復仇的楚國所滅。

柏舉之戰是春秋後期吳、楚兩國發生的一場著名戰役。《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吳國)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輿有力焉!”當年,楚昭王得知前線兵敗,不顧主戰大臣子期、子西反對和全城軍民存亡,自已帶著少數人逃走。楚軍得知昭王已逃,全軍潰散,子期率兵趕去保護楚王,而子西就率領士兵西逃。11月29日,吳軍入主郢都,屠城並燒殺搶掠,吳軍暴行累累。當時,楚昭王出逃後,先逃到雲夢,但雲夢人不知他是他們的大王,故射傷了楚昭王。楚昭王再逃到鄖國(今安陸市),鄖公之弟企圖謀殺楚昭王,結果楚昭王帶著鄖公流亡到隨國(今隨州市),方才安全下來。伍子胥入郢後,尋得楚平王之墓,開棺鞭屍三百下,又尋找楚昭王。隨國收藏了楚昭王,闔閭命隨國交出,隨國本來想交出,但因為占卜結果不利而拒絕。舊時,申包胥和伍子胥有交情,伍子胥逃亡時對申包胥說「我必覆楚。」申包胥就回答「我必存之。」其後,申包胥藏於夷陵,得知伍子胥鞭屍,申包胥派人指摘他「子之報仇,其以甚乎!吾聞之,人觿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但伍子胥說「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即成語【日暮途遠】和【倒行逆施】的由來。)申包胥得知伍子胥之言,遂於前505年春天到秦國求救。秦哀公認為楚王無道,不應救援,申包胥遂於秦宮門外痛哭七日七夜(秦庭之哭),秦哀公憐憫他說「楚雖無道,有臣如此,可無存乎!」,賜與申包胥《無衣》,然後命大將子蒲、子虎率五百乘戰車,連同殘餘楚軍南下幫助楚復國。當時,越趁機伐吳,攻入吳國境內。而申包胥領秦兵殺來,連同楚殘軍,敗吳軍於沂;而楚將子西也率兵於軍祥戰敗吳軍;秦楚聯軍滅亡了吳的屬國——唐國,斷絕吳軍的支援,雙方各有勝負。而吳王闔閭之弟夫概,潛亡回國,發動叛亂,最後兵敗奔楚,為楚容留。

相關連結

古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