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土祠

后土祠

后土是漢族民間廣泛信仰的神祗,總司土地之神。后土祠位於山西省萬榮縣西南40公里處黃河岸邊廟前村北,是中華神州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廟。1996年,國務院確定萬榮后土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

后土祠后土祠

后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后土———土地之神地皇———地母的處所。在上古時期,祭祀和戰爭是人們最重視的兩件大事,所以《左傳·成公十三年》有這樣的說法:“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最初的祭祀對象是“社”,“社”就是土地之神,即后土地母。從商代開始,祭祀的對象除了“社”之外,又加上“稷”,“稷”就是穀神,即周代的始祖后稷。在先秦的文獻中,“社稷”就是國家的同義詞,可見人們對土地神和穀神的敬仰程度。

后土祠后土祠

傳說軒轅黃帝平定天下,在汾陰掃地設壇,祭祀后土地母。堯、舜之時,夏、商、周三代,都在這裡舉行祭祀活動。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擬在黃河岸邊修建后土廟。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在雍縣(今陝西鳳翔縣南)祭天時,對大臣們說:“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無祀,則禮不答也。”(《漢書·郊祀志》下同)讓大臣們討論祭祀后土事宜。太史令司馬談和祠官寬舒建議在汾陰縣祭祀后土,漢武帝便“立后土祠於汾陰脽上”,率領群臣到汾陰祭祀后土,“親望拜,如上帝禮。”太史令司馬談是《史記》作者司馬遷的父親,他的家鄉夏陽(今陝西韓城)與汾陰僅一水之隔,他建議漢武帝到汾陰祭祀后土,應當說在汾陰祭祀后土的活動,在漢武帝以前就有很久的歷史了。司馬談作為史官,熟悉歷史上的祭祀情況和汾陰縣的風土人情,所以向漢武帝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漢武帝在祭祀完后土之後,泛舟於河汾之間,同群臣歡宴於船上,極目四望,秋風蕭瑟,草木落黃,鴻雁南歸,即景生情,吟唱了一首流傳千古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後來,漢武帝又先後五次到汾陰祭祀后土,並在后土祠建造了一座萬歲宮,漢宣帝兩次到汾陰祭祀后土,漢元帝三次到汾陰祭祀后土。漢成帝初年,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張譚向漢成帝上奏章,認為到汾陰祭祀后土,要“渡大川,有風波舟楫之危”,建議把對后土的祭祀活動改在長安北郊,把祭天的活動改在長安南郊。漢成帝採納了他們的建議,暫把祭天和祭地的活動改在長安近郊舉行,不再去汾陰祭祀后土了。過了兩年,匡衡因為別的事情被罷了官,朝野上下都認為這是對匡衡的報應,認為他不應該建議皇帝輕易改變祭祀天地的地方。漢成帝十分後悔當初聽了匡衡的建議。漢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漢成帝的母親看到皇帝久無子嗣,便以皇太后的名義下了一道詔令,決定恢復皇帝至汾陰祭祀后土的“先帝之制”。皇太后認為漢成帝當初把祭祀天地的地方換在長安南北郊,得罪了皇天后土,失天地之心,天地之神降罪,以致皇帝久無子嗣。漢成帝永始四年(前13年)三月,漢成帝率群臣渡黃河,到汾陰祭祀后土。其後,漢成帝又先後三次到汾陰祭祀后土。東漢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率群臣到汾陰祭祀后土。這是漢朝皇帝最後一次到汾陰祭祀后土。

唐代,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大臣張說向唐玄宗上奏說:“汾陰上有漢家后土祠,其禮久廢,陛下宜因巡幸修之,為農祈谷。”(《舊唐書·張說傳》)開元十一年(723年)、開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兩次到汾陰祭祀后土。在開元十一年祭祀后土時,在后土祠掘得兩尊古代寶鼎,便將汾陰縣改為寶鼎縣。

《唐大詔令集·祀后土賞賜行事官等制》有這樣的記載:北巡並都,南轅汾上,覽漢武故事,修后土舊祠。時為仲春,地氣萌動,將先政本,為眾祈谷寶鼎出地,奠此幣玉,榮光塞河……改汾陰為寶鼎。在開元十一年祭祀后土之前,唐玄宗下令對后土祠進行擴建,使后土祠的建築規模更加壯觀。唐代詩人李嶠的《汾陰行》一詩,對開元年間祭祀后土的盛況有如下描述:“齋宮宿寢設儲供,撞鐘鳴鼓樹羽旗。”“河東太守親掃除,奉迎至尊導鑾輿。五營夾道列容衛,三河縱觀空里閭。”“埋玉陳牲禮神畢,舉麾上馬乘興出。彼汾之曲嘉可游,木蘭為楫桂為舟。”

文學記載

后土祠后土祠

北宋時期的萬榮汾陰后土祠,莊嚴弘鉅,為海內祠廟之冠。后土祠廟貌圖碑所記,廟南北長732步,東西闊320步,約合南北長1204.14米,東西寬526.4米,面積為 633859.29平方米,是現存后土祠面積的25倍,比北京故宮還要大。所以說后土祠是海內祠廟之冠,中華之最。 據<中國古代建築史>載,北宋后土祠是按照最高標準修建的,與文獻所載北宋東京宮殿大致相同。北京故宮在建築布局和技法上,繼承了萬榮汾陰后土祠的建築特點。祠內的代表建築“秋風樓”巧奪天工,品字戲台國內外罕見,正殿、獻殿的石雕、木雕、琉璃飾品等精妙絕倫。萬榮后土祠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文明發展史的見證。

據<資治通鑑·漢紀七>記載,汾陰后土祠正式建廟始於文帝後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另據《史紀·孝武本紀》記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改廟為祠。

古之帝王即位,均要郊祠社、稷。萬榮后土祠,是明以前歷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廟宇。據史料記載,早在原始社會,這裡就是軒轅黃帝掃地而祭之所。后土祠位於中國歷史上盛稱為“汾陰脽上丘”。所謂“脽” ,是因此地背汾(河)帶河(黃河),自然形成一條長四、五里,寬二里有餘,高十多丈的長阜。因東周時屬魏,故又稱為“魏都”。漢武帝劉徹即位,把祭祀后土列為國家一件重要大事。從元鼎至天漢元年,漢武帝八次巡幸汾陰祀后土,設壇施祭,大筵群臣,中流飲然而賦千古絕調《秋風辭》。元鼎元年六月得寶鼎於祠旁,即興作《寶鼎之歌》,並改年號為元鼎。

后土祠后土祠

西漢宣帝、元鼎、成帝、哀帝和東漢光武帝,相繼來此祭祀不下10餘次。唐明皇先後三次巡幸,並將后土祠加以擴建,其規模壯麗,同於王居,號奉祗宮。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先命人對祠作了修葺,廟貌倍益增麗,次年亦來親祭,還為后土祠親撰了《汾陰二聖配饗之銘》碑(蕭牆碑),現仍完好地保存於廟內。現廟內明天啟年間重刻的金代廟圖碑上,記載了宋代以前歷朝立廟致祠實跡。該祠在明以前是皇家祭祀聖地,而後屬民間祭祀的廟宇。 明萬曆年間,由於黃河沖刷,脽丘塌陷,后土祠擇地遷建。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黃河泛濫,后土祠被淹,只留下門殿及秋風樓。到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秋,黃河決口,后土祠建築蕩然無存。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榮河知縣戴儒珍將此祠移遷於廟前村北的高崖上,這就是現在的后土祠。廟內現存建築有山門、井台、獻殿、香亭、正殿、秋風樓、東西五虎配殿等,建築宏偉,結構精巧。山門與井台組成國內罕見的“品”字戲台,對研究中國古代舞台形制提供了重要例證,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正殿琉璃飾件光彩奪目,極為珍貴。各建築物上的懸雕,玲瓏剔透,栩栩如生。

主要建築

秋風樓在后土廟內。漢武帝劉徹曾5次巡幸河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徹巡視河東祭祀后土廟時,正值晚秋,武帝在汾河舟中歡宴群臣,慷慨高歌,寫下了“秋風辭”。

秋風樓是為保存《秋風辭》興建的。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形制結構為明代所建。秋風樓建於汾陰睢上,靠近黃河,因黃河淹沒,曾於清代康熙、同治年間重修。現在的秋風樓,系清代同治9年(公元1870年)重建。秋風樓,樓身高達32.6米,樓身為曲尺形,主體為三層檐,2、3層上建有迴廊,全樓斗拱密布,造型美觀、大方,引人觀瞻。其兩側下方都有精雕的吊柱,共有28根,傳說代表漢武帝的雲台28將;上層是十字歇山頂,共有36個挑角,說是象徵隋末瓦崗寨36兄弟;每個玻璃挑角上都裝有彩色琉璃武將形象,共108個,據說象徵梁山一百單八將。樓內上層,現有“秋風辭”石碑兩塊,它既象徵著秋風樓的古老,又為秋風樓增加了藝術色彩。

秋風樓,位於祠的最後,憑河而立,崇峻壯麗。樓身分三層,磚木結構,十字歇山頂,高32.6米,下部築以高大的台階,東西貫通,其上各雕橫額一方,東曰 “瞻魯”,西曰“望秦”。正面門額嵌有“漢武帝得鼎”和“宋真宗祈祠”石刻圖。線條流暢、形象逼真,全樓結構玲巧,形制勁秀,因三層藏有元至元八年(公元 1271年)鐫刻漢武帝《秋風辭》碑而得名。

現存后土祠,雖不及唐宋時之壯觀,但其布局嚴謹完整,仍為國內最具規模的后土祠廟之冠。近年國內各界人士,港、澳、台胞及海外華僑,尋根問祖,慕名而來,祭祀后土,絡繹不絕。祈禱后土聖母所轄九州,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世道昇平、物阜民豐;保佑全家健康平安,興旺發達,萬事如意。尤其在后土聖母誕辰之日(農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廟會期間,善男信女,商旅遊客,摩肩接踵熱鬧非凡。

后土祠西側黃河岸畔的廟前古渡有史以來是秦晉交通樞紐。歷代帝王將相、名流顯貴祭祀后土及民間經濟文化交流,均由此渡往返於秦晉之間。1937年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同志等東渡黃河也是由此渡登岸挺進華北抗日戰爭前線,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這裡交通發達,經濟繁榮,商賈雲集。每年農曆三月十八日的娘娘廟會,萬榮縣委、縣政府都要在后土祠舉行后土大祭活動,吸引秦、晉、豫三省相鄰的民眾扶老攜幼,坐車乘船,紛紛趕來朝拜后土,祈禱華夏五穀豐登、國泰民安;保佑全家健康平安、萬事如意。特別是台灣同胞、海外僑胞、世界華人也紛紛組團前來尋根問祖,朝拜祭祀,銘記中華民族之根,炎黃子孫之源。隨著海外華裔歸國“尋根熱”日趨繁盛,國內民眾“朝拜熱”不斷升溫,開發后土祠風景旅遊區已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旅遊攻略

地址: 萬榮縣西南36公里處的榮河鎮廟前村

最佳旅遊時間:

4月——11月

餐飲:

榮河huole、大刀面、火燒、咚喳糕、羊肉泡。

住宿:

運城市住宿比較方便,自助旅行的遊客可下榻於紅旗西路的張家北巷兩側,這一帶小旅館與網咖較多。其它情況參照運城賓館飯店。

十大看點:

1、8位皇帝來過24次,你不該來看看嗎?

2、兩位皇帝此處得鼎,兩位皇帝為之改地名,你來了沒準也能拾點什麼?

3、漢武帝寫了首秋風辭,64個字,後人就為它建了座秋風樓,把還把編進課本。你來了,也可以寫點什麼。

4、你到黃陵去祭祖,黃帝告你說,去萬榮吧,咱們祖先在那裡。

5、秋風樓下有條古道,當年窮小伙張儀西出古道,入秦就當宰相,你也可以試試。

6、宋真宗后土祠住了一年,喜得貴子,親自撰文書寫,刻了塊碑,今天滿電腦都是宋體字,你也可以刻塊碑什麼的。

7、后土祠地處秦晉豫交界處,秦腔、蒲劇、豫劇風行當地,遂建品序台,愛嘛聽嘛。

8、古時榮河縣令七品,而后土祠官三品。

9、歷朝帝王都是泰山祭天,后土祭地,至明時都北京,仿后土祠在北京搞了個山寨版,這就是天地壇。

10、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唐時你登鸛雀樓還真能看,今天想看,最好去秋風樓,登樓便是滿眼黃河。

《楊貴妃秘史》相關背景知識

尤小剛導演的秘史系列劇第六部《楊貴妃秘史》正在湖南衛視晚10點檔熱播。根據央視索福瑞的數據,該劇開播第一天收視率1.11%,位居同時段全國收視率第一位。不過,觀眾和網友質疑該劇“太雷人、太現代”。昨天,導演尤小剛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回應說:“雖說在這部戲故事上延續了以前的秘史式敘事,但是該劇不論在風格上,還是台詞上都更輕鬆,是一部宮廷平民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