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帽蕊草

台灣帽蕊草

台灣帽蕊草分布於台灣局部地區海拔700至1500米山地。寄生於較陰濕的常綠闊葉林中殼斗科植物的樹根部。為台灣特有物種,是奇特的珍稀植物。

基本信息

台灣帽蕊草台灣帽蕊草
台灣帽蕊草(稀有種):一年生矮小直立寄生草本,圓柱形,高7至8厘米,寬25厘米。分布於台灣局部地區海拔700至1500米山地。寄生於較陰濕的常綠闊葉林中殼斗科植物的樹根部。為台灣特有物種,是奇特的珍稀植物。

基本信息

台灣帽蕊草台灣帽蕊草
中文名:台灣帽蕊草
拉丁科名:Rafflesiaceae
中文科名:大花草科
保護級別:3
分布:台灣
現狀:台灣帽蕊草是中國台灣的特有植物,為亞熱帶分布的寡種屬。目前僅見於中部山地及東部海岸山脈。由於植株矮小,通常僅寄生在殼斗科少數種的根上,數量極少,天然繁殖力較弱,應予保護。
海拔下限(米) :700
海拔上限(米):1500

簡單概述

大花草家族中,有兩種大花草已絕跡40多年了。剩下的幾種由於它們生活的熱帶雨林受到過度砍伐,也處於滅種的邊緣。阿爾諾利基大花草分布範圍很小,僅見於蘇門答臘和婆羅洲,拯救它已是燃眉之急。

那么,能不能用人工栽培的方法使大花草避免“滅族之災”呢?

有人在這方面做過試驗,結果是令人滿意的。但直到1981年才有人重新認真關心起大花草。80年代初期,新加坡植物園開始在一種名叫“四斑蘭謝奧拉里烏姆”的藤本植物上試栽大花草。經過幾年的努力,業已取得初步的成功。

科學家們急切地盼望它們儘快成活,不僅是為了欣賞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花王,還為了想利用它神奇的藥效,因為大花草具有補腎壯陽的功能。然而,科學家認為,少數人的努力是無濟於事的。如果不徹底改變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花王在地球上消失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正當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科學家想方設法挽救大花草的命運的時候,在中國的台灣省,一批植物學家也正注視著另一種大花草科植物——帽蕊草的前途。帽蕊草和大花草一樣,同屬於大花草科,但兩者的外形卻大大不同:大花草的花瓣大,蜜槽大,重量也大,而帽蕊草卻長得貌不驚人,身高僅七八厘米,形狀似圓柱,莖幹周圍包裹著肥厚的鱗葉,花朵則生在莖的頂端。

台灣帽蕊草雖長有鱗片葉,但這種鱗片葉的光合作用能力很差,只能依靠吸收別的植物的營養生活。它們生活在熱帶地區,常寄生在一些殼斗科樹木的根部。由於大批殼葉科植物被砍伐,帽蕊草目前也正處於岌岌可危的地步。

科屬簡介

台灣帽蕊草大花草科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杜鵑花目
科:大花草科 (牧野富太郎,1911年)
屬:帽蕊草屬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將其列在大花草目中,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分類法發現其和杜鵑花目中許多種類的基因相似,但無法分在任何目中,屬於系屬不清,2003年經過修訂的APGII分類法維持原分類。
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 大花草科雙子葉植物,8屬,約5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有2屬,2種,產雲南、廣西、福建和台灣等省區。肉質、寄生草本,生於它植物的根上或枝上;葉鱗片狀;花單生,稀排成穗狀花序,單性,稀兩性或雜性,有時十分巨大(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Rafflesia arnoldii R. Br. 直徑約1米,重達7.5公斤,產蘇門答臘。)花被合生,裂片4-10或無,稀分離;雄蕊多數至5枚,無花絲,1-3列環生於蕊柱上或合生成筒狀,花葯2室,縱裂或頂孔開裂;子房下位或近下位,1室或胎座內伸至近中部,形成許多不規則的腔隙;胚珠極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果為漿果,種子小。
所有屬:帽蕊草屬、寄生花

拉丁名:Mitrastemon

中國植物志:24:246

帽蕊草屬,大花草科,2種,產東亞和墨西哥,中國有帽蕊草M. yamamotoi Makino 1種及1變種,產雲南、廣西、福建及台灣,寄生於山毛櫸科植物的根上。一年生、寄生、禿淨小草本;莖單生,直立,肉質,有鱗片,鱗片互動對生,上部的最大;花兩性,單生於莖頂,直立,近無柄,無苞片;花被輻射對稱,合生;雄蕊合生成一帽狀體,突出,初套著花柱和柱頭,後脫落;花葯合生成一闊帶,孔裂,最初為一薄膜所包復,很快破裂,藥隔扁圓錐狀;子房上位,l室;胚珠多數,生於數個側膜胎座上;花柱頂生,短、柱頭厚;果為漿果狀;種子多數。

形態特徵

台灣帽蕊草同屬物種
一年生矮小直立寄生草本,植物體圓柱形,高7一8厘米,寬25厘米,杯狀托短小,球形,外具瘤,口部寬且具裂片。莖單一,其上有互動對生內凹而來緣的鱗片,鱗葉厚,6一7對,長2一2.5厘米,寬1.5一2厘米,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上部鱗葉較大,最上部的鱗葉有蜜槽。
兩性,整齊,單生莖頂,無柄或近無柄,花被下位,長0.5一0.6厘米,寬1.5一1.7厘米,厚0.6厘米,有粘液,呈杯形,貼生於子房,雄蕊位,圓柱狀鐘形,覆蓋著雌蕊,花絲合生成一寬筒,常在一側垂直升裂,花葯寬頻狀,著生於合生的藥隔表面上;子房上位,l室,側膜胎座,花柱著生於房頂部,與於房間具關節,柱頭球形,胚珠多數。果漿果狀,有多數具網紋的種子。

生活習性

分布區為濕潤的亞熱帶氣候。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溫在8℃以上,夏季溫熱,最熱月平均溫為25℃左右,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空氣濕度80%左右。上壤為發育良好的黃壤或山地黃壤,上層一般較深限pH值5.5一5.8。寄生於較陰濕的常綠闊葉林中殼牛科植物(如青岡Cycloba1anopsis glauca (Thunb.)Oerst.等)的樹根部。

保護價值與措施

保護價值:台灣帽蕊草系奇特的珍稀植物,分布範圍狹窄,植株稀少,對保護物種有一定的意義。
保護措施:台灣帽蕊草的產地均非自然保護區,目前並無保護措施。為使這種植物不致滅絕,建議採取措施加強保護,特別是未開闢遊覽的東部海岸山區,應進行重點保護,嚴禁砍伐寄主樹,井積極進行繁殖試驗。

栽培要點

尚未繁殖栽培。

相關詞條

熱帶珍稀瀕危植物導航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日前在瑞士格朗總部發表的《全球瀕危熱帶動植物報告》指出,全球12259種熱帶動植物面臨消失的危險。 報告說,熱帶海洋島嶼因與外界隔絕和氣候環境為世界上多種動植物創造了獨特的生 存環境,在一些熱帶海島上擁有全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