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扇

古扇

中國的文人雅士,自古以來就對扇子情有獨鍾。在他們手中,扇子早已不僅僅是夏季納涼之物,更是詩書圖畫的絕佳載體。各位藏家千金買扇的故事也是屢見不鮮。事實上,人們對扇子的喜愛可說不分古今中外。國外的古董扇子同樣各有千秋,價值非凡。有趣的是,他們用以製作扇子的材質並非我們熟知的竹、木、絹、紙,而是千奇百怪,讓人意想不到。

扇面的源流

古扇古扇
扇子本是實用之物,以其輕薄而面積大,可扇風取涼。中國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裝飾的傳統,於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書畫。較早的雕工書畫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種有才華富想像的藝術家也來參加,扇子也就此演變成有實用功能的藝術品,使人頓生愛羨之心、寶藏之意,成為今天集藏的一大門類。

起源

古扇古扇
我國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雛形。我國古代扇子的種類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摺扇團扇二種。
摺扇一名“摺疊扇”,又名“聚頭扇”。摺扇收則摺疊,用則撒開,故又稱“撒扇”。摺扇產生時間雖較遲,其重要性卻極大。它攜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面書畫、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團扇產生遠早於摺扇,因形狀團圓如月暗合中國人合歡吉祥之意,又名“合歡扇”。又因其由絲織物製成,故又稱“紈扇”或“羅扇”。更由於唐人王建《調笑令》中的名句“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而產生了“並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稱。

品種和特色

古扇古扇
中國扇子的品種主要有摺扇、羽扇絹扇葵扇篾絲扇、麥秸編織扇、竹板扇筍殼扇等。
扇子綜合了雕刻、編織、編結、書法、繪畫、裝裱、烙畫、玉器、漆器、刺繡等多種藝術的技法。摺扇兩旁的2支扇柄,俗稱大骨或大邊,上面鐫刻字畫;中間眾多的扇骨,俗稱小骨或心子。扇骨的裝飾技法很多,有的螺鈿,有的髹漆,其中金星珊瑚是以珊瑚紅漆為地,上灑銀末,閃爍如星。扇子下端的扇頭式樣有竹節、梅花、小花瓶、大鉤如意、荸薺圓頭等約100多種。扇墜以玉石、桃核、橄欖核雕刻而成,或編結流蘇,搖晃生姿。刺繡扇套,既美觀,又耐磨、實用。在檀香扇、骨扇、象牙扇、貝殼扇的扇面上,鏤空成精細的圖案。葵扇、檀香扇扇面上的烙畫,墨分濃淡,風格古雅。扇子的用途很多,它除了夏日納涼外,還是評彈、戲曲、舞蹈、曲藝等表演的道具。
摺扇古稱摺疊扇、聚頭扇、撒扇。品種有紙摺扇、象牙扇、貝殼扇、檀香扇、孔雀翠羽扇等,其中以紙摺扇為最普及。紙摺扇是以細長的竹片製成眾多的扇骨,然後將扇骨疊起,其下端頭部以釘鉸固定,其餘則展開為半圓形,上裱糊以紙,作扇面,並在扇面上題詩作畫。扇骨料以棕竹、湘妃竹、烏木為佳,每把扇子少則7支,多達40支,一般多為14支或16支。40支扇骨的摺扇,扇骨纖細,風格秀麗,古代專為婦女所執。象牙扇、貝殼扇、檀香扇則以象牙、貝殼、檀香木製成扇骨,直接以絲線將扇骨綴連為半圓形扇面,並在扇面上鏤雕精巧、纖細的圖案。檀香扇的扇面除鏤空圖案外,又飾以烙畫,或裱糊薄絹,彩繪花鳥、仕女畫面,風格艷麗,為婦女所喜愛。蘇州摺扇以水磨竹扇骨為著名,即以細砂紙、浸濕的木賊草和榆樹葉等反覆將竹扇骨打磨,然後上蠟,滋潤細膩,如同白玉。
羽扇以孔雀、鶴、雕、鵝、雉等鳥禽類羽毛編織成扇面,再加扇柄而成。它不僅為納涼、裝飾、舞蹈所用,也是中國古代宮廷禮儀的陳列品。中國羽扇大多以3~4支鵝羽編織而成,呈上尖下圓的桃形,在扇面中央飾以五色綾緞剪鏤或彩色絲線繡成的壽桃等圖案。扇柄有的為木柄,有的將鵝羽管劈削成篾絲,編織成古錢等圖案作為翎管柄。羽扇質輕,出風柔和。孔雀翠羽扇以象牙為扇骨,孔雀羽毛編織為扇面,色彩富麗,也是舞蹈的道具。
絹扇以竹篾、鉛絲為骨架,並以素絹等絲綢繃裱於骨架之上,大多形似滿月。又稱團扇。絹扇古代以竹篾為骨架,20世紀初改以鉛絲為骨架,請名人書畫扇面;扇柄以湘妃竹、棕竹等名貴竹材製成,也有髹漆柄和象牙柄。更有以如同蟬翼的黑色薄紗為扇面,上以白粉畫無數細竹,入手輕涼,人稱蟬翼扇。絹扇的扇面除滿月形外,還有腰圓、正六角等式樣,上面彩繪仕女、山水、花鳥等,有的以五彩絲線繡製圖案。
葵扇俗稱蒲扇。由蒲葵的葉、柄製成,質輕,價廉,是中國套用最為普及的扇子。廣東新會的葵扇,葵葉圓正,葵柄細勻,生產工藝複雜,品種多。葵扇製作工藝是先選擇柄長30多厘米、色澤淺碧的葵葉,摘後日曬約20天,乾後,色澤變白;再以水洗、烘乾,並以重物壓平;然後隨葵葉的大小,剪成不同規格的圓形,再以篾絲、絲線緣其邊,仍用其葵柄為扇柄。葵扇的品種很多,除一般常用的葵扇外,還有玻璃白葵扇、漂白編織葵扇、烙畫葵扇等。玻璃白葵扇是選擇初發未舒的淺綠嫩葉,經過日曬,色澤晶瑩潔白,再經水洗、硫磺熏蒸,色乃益白,如同玻璃,因而得名。漂白編織葵扇是將玻璃白葵葉剖成2~4mm細條,然後手工編織成杏仁形的葵扇,並在扇面上以金銀線、彩色絲線繡成各種圖案。烙畫葵扇是在扇面上烙畫人物、山水等,風格古雅。其中雙面烙畫葵扇是將兩把形狀、規格完全相同的玻璃白葵扇縫合為一把,然後在正反兩面各烙畫相同的畫面,可以兩面觀賞。葵扇的扇面除了裝飾以刺繡、烙畫外,還有漆畫,或用細針刺成各種圖案。扇面的規格不一,大者長90多厘米,可以遮陽。扇面的邊緣俗稱細邊,以金銀線、絹、彩色絲線、篾絲、細長條藤皮等手工纏繞、縫製而成。葵扇的扇柄大多用原葵葉的柄,有的在葵柄外纏繞細長條的藤皮,或外面套上染色的竹管,執於手中柔滑而舒適。高級的扇柄則另飾以方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貴竹材,或用象牙、玳瑁等製成扇柄。
篾絲扇又稱竹編扇。以篾絲編織成扇面。產於四川、浙江、湖南等地,以四川為最著名。四川篾絲扇在明代已很著名。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四川自貢匠師龔爵伍編織的篾絲扇,人稱龔扇,所用篾絲,細如毫髮,每根長400mm、寬1mm、薄0.2mm,在日光映照下透明晶瑩,微風拂之,則絲絲飛揚。所編織的扇面,光滑無痕,宛如綾絹。扇柄多為牛骨製成,下墜以流蘇。20世紀初,龔爵伍之子龔玉璋繼承父業,能編織複雜的仕女、山水、花鳥等畫面,清晰、美觀。現在,龔扇已傳至第三代,即龔玉璋之子龔長榮、龔玉文兄弟。他們編織的篾絲扇曾在美國、日本展出。
其他類扇子有麥秸編織扇、鴨腳扇、竹板扇、筍殼扇等。麥秸編織扇主要產於浙江浦江。它是以麥秸編織成扁帶,然後纏繞成圓形作為扇面;再以竹片下端為柄,上端劈削而為二,將麥秸編織扇面夾於其中,並在扇面中央貼以五色綾絹,上繡圖案,作為裝飾。鴨腳扇因扇面形如鴨腳而得名。產於浙江、廣東、四川等省。它以長30cm左右的竹片製成,以其下端的三分之一為柄,其餘三分之二則劈削成數十根篾絲,然後以細線將篾絲編結成鴨腳形扇面,再以紙糊扇面,以絹、錦緣其扇邊而成。竹板扇產於浙江。它以長30cm、寬15cm左右的竹板為扇面,熨之使其平整。因竹板扇面色澤白潤如玉,所以又名玉版扇。筍殼扇產於福建。它以巨筍殼壓平而為扇面,長30cm,寬18cm左右。扇的正面潔白光潤,有的飾以烙畫;背面為筍殼外皮赭色,如同檳榔,所以又名檳榔扇。筍殼扇執於手中,樸實而高雅。

結構與特點

古扇古扇
柄扇起源早,目前發現最早的實物是1982年在湖北江陵馬山戰國墓出土的短柄竹編扇與楚地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羽扇。柄扇,是以較為固定的扇面,下加一把柄而成。有些為了加固及裝飾所需,附以扇托。講究者,在柄下鑲嵌扇頭,垂以扇墜。由於柄扇歷史較長,所以種類多,質地雜,良莠差異大。除引風納涼外,還有表示身份的,如車駕上,儀衛的障扇
摺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為紙,也有用絹和夾紗的。其中紙的扇面占絕大部分。
紙扇面分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麵”。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最講究也最複雜,最受人歡迎。有泥金,屑金、灑金、冷金、半冷……。其中泥金在我國很早就使用。在唐代開元、天寶時已用“泥金帖子”。泥金的製造,是從金箔做起的,把黃金打成金箔。如《吳縣誌》中記載,蘇州金箔製作,又俗稱“紅飛金”,每張三寸三分見方。每兩黃金能制2319張。並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三種深淡各異的色彩。“大赤”是黃金的本色;“佛赤”則拼人紫銅,顏色顯得深赤;“田赤”則內含紋銀二成,故略呈淡黃色。製造泥金用的金箔,三者皆有之,故泥金亦有三種花色。
製造泥金的金箔必須打得枯徹,要薄要爛,製造出來的泥金才能細膩。所以泥金,有些人亦稱“渾金”。現在有的用特殊方法製造出的代金粉所替代。
根據《芥子園畫傳》記述,泥金製法,是以手指蘸膠將金箔,粘人碟內,用第二指團團磨搨而成。而蘇州《姜思序堂》的製造泥金,改用右手手掌的根部來磨搨,這樣工作效能要高一些,效果也好一些。總之,泥金是將金箔或金粉和膠成泥狀,故名“泥金”。用它塗飾在白扇面上,成泥金扇面。
而灑金,屑金,冷金……,和泥金的區別僅是工藝上的不同。它們是先在扇面上施膠,然後將金箔以小片密集狀灑上扇面,成雨夾雪灑金面,通稱“銷金”、“屑金”或“雨金”;也有稱“灑金”。如大片分布在扇面上如雪片,稱“片金”,也有稱“灑金”。如全部布滿金,即稱“冷金”。有些扇莊將一面是冷金,一面是白面的稱之為“半冷”。實際上泥金,冷金,片金,屑金都是金扇面上所常見的幾種,都有“大赤”、“佛赤”和“田赤”之別。而在具體的製作工藝上並非如陳述那么簡單。各個扇莊,在各個時期,均有自己的拿手特藝,有自己的專門客戶、對象,負責選材、定做。在手藝中各有“竅檻”。所以對各種金扇面的稱呼也不同,如有“韻松堂揀制全特加重赤泥”、“九華堂寶記監製元赤冷”、“王星記製品杭半赤冷”……。
在歷史上,大多數著名畫家都有專門為自己加工扇面的扇莊,滿足自己畫扇的需要,才能使自己的畫得心應手,隨心所欲、遊刃有餘。明《五雜俎》載:“初以重金裝飾其面為貴,近乃並其骨制之極精。”以目前傳世及出土的明代扇面,仍以泥金扇面為多。扇面重金,以顯華麗富貴,討文人、士大夫們之喜,更受收藏者之青睞。
除各種金扇面外,還有格景、柿青、上青、湖色、珊瑚等有色素麵的扇面,頗受歡迎,惜大多數品種至今已失傳。還如《長物志》記載:“其畫……又以金銀屑飾地面……其所染青綠甚奇,專以空青海綠為之,真奇物也。”
白色素麵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產品,有紙、絹、髮箋等。其中以紙質為主。產量大,品種多,出現早。從目前所見的傳世扇面中,有明早期謝縉的《汀樹釣魚圖》等。工藝複雜,有的是用多層宣紙裱成,有3層、4層、5層不等;有的選定上等的宣紙作表層,中間襯紙多用“皮棉”和“連史”。
而扇面的質量好壞不僅是選材,製作工藝相當關鍵。同樣是白色素麵扇,其高下迥然不同,真是判若雲泥。在歷史上,較有名的有鏡面箋等。解放後的“老礬扇面”最為著名,專為高檔摺扇扇骨配套。其製作精妙,素潔大方,優於引筆、平正牢韌、久用不裂。特別其製法複雜,要經過開料、刮光、切形、上礬、整理、裱制、套刷、摺疊、切通、沿邊十道工序。
另還有仿古、髮箋、絹面等白色素麵扇。特別要提到的三開扇面,專門為“春宮畫”扇配製的,可以左右撒開。向左撒,即顯“春宮圖”,向右撒開,出現的是另一幅畫面,用以隱蔽。
摺扇中扇骨的文化內涵最為豐富,形制古樸優美,幽雅別致;用材奇珍異寶,五光十色;裝飾素淨淡雅,賞心悅目;雕工巧奪天工,獨闢蹊徑,和扇面藝術交相輝映。謂之“紅花綠葉”。摺扇的扇骨取材寬廣,據《野獲編》載:在明代,“吳中摺扇,凡紫檀、象牙、烏木俱日為俗制;堆以棕竹,毛竹為者,稱懷袖雅物”。明·文震亨《長物志》云:“姑蘇最重書畫扇,其骨以白竹、棕竹、烏木、紫白檀、湘妃、眉綠為之,間有用牙及玳瑁者。”清《杖扇新錄》曰:“骨用湘妃、桃絲、烏木、檀香、象牙、玳瑁、一切珍奇之品。”

明代摺扇

明代是摺扇流行的開始,這或許是由於永樂時期明成祖的倡導。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摺扇不少,可與上述記載相印證。摺扇製作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稱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黃扇、青陽扇、溧陽歌扇、豐潤畫扇、武陵夾紗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紙麥扇、吳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種。扇股扇面的製作日趨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書畫廣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認可。如果說摺扇源於日本的話,此時已真正漢化,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清代摺扇

清代是我國摺扇大發展的時期。扇子在文人官員間的使用更加頻繁。扇子不僅是用以生風涼的工具,也不僅是一種藝術品,它成為一種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徵,成為他們社會角色的道具。不僅是夏天,就是在天氣涼爽的季節,手執一扇,打開收攏,或佩掛在身,或藏於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緒交流的意義。不僅是文人,不僅是男性使用摺扇。從文人書畫扇這一主流,分出以黑紙扇、游鑒圖扇和戲畫扇為典型的工藝扇,以及女用的米扇。從扇本身出發,又有了扇袋、扇墜和扇盒等附屬的工藝品。扇子還從中國流傳到世界其他地區,特別是歐洲。乾隆時期,廣州的商人曾專門生產適應歐洲貴婦趣味愛好的象牙摺扇。摺扇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徵和與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民國時,摺扇保持了它在中國藝術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沒有什麼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創新是集錦扇。在此之前,雖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繪畫,或分段書寫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錦扇卻是將扇面空間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後由多名書畫家分別作書繪畫。從最少的兩人組合開始,到多至十餘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四大名扇

古扇古扇
(一)檀香扇〖江蘇〗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製成,其木質堅硬。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為勝。有天然香味,輕輕搖,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後,扇起來依然幽香陣陣,沁人心脾。夏令既去,藏入衣箱,還有防蟲、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種有拉花、燙花、雕花、繪畫、印花、鑲嵌和接骨等。一般經鋸片、組裝、鎪拉、裱畫、繪畫和上流蘇等十多道工序組成。
檀香扇以其獨特技藝,獨具風格,富有工藝性,而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火畫扇〖廣東〗
“火畫扇”始創於清代同治末年,後來工藝逐步發展,製作時選薄玻璃扇兩柄,合成一柄雙面扇,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火筆作畫而成,清秀典麗,永不腿色,是欣賞收藏的精品。
(三)竹絲扇〖四川〗
竹絲扇俗稱“龔扇”,有燦若雲錦、薄如蟬翼的美評。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紈扇,是用細如絹絲的竹絲精心編織而成的。它顏色嫩黃,薄而透光,綿軟而細膩,恍若織錦,圖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鳥蟲魚,無不維妙維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絲質扇墜,簡直玲瓏剔透,精美絕倫,被譽為巧奪天工的國寶。
(四)綾絹扇〖浙江〗
綾絹在摺扇出現之前就廣泛用來製作紈扇扇面,如今也用來作摺扇的扇面,凡是用綾絹作扇面的扇子都可以稱為綾絹扇。綾絹扇扇面輕如蟬翼、薄如晨霧、色澤光亮,給人以溫文爾雅之感。

扇面的保養

鑑賞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別鑑賞扇畫書畫、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鑑賞。扇面裝裱成鏡片、冊頁或立軸後,其鑑賞即與一般字畫相仿佛。
扇面書畫的鑑賞有一些自己的特點。由於扇面的尺寸和形狀限定,又由於扇面的質地和摺痕,書畫家的用筆、落款和印章都會與立軸有所不同。有些書畫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與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們扇作流傳較少的話,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無法查找以核對。
扇面書畫一般以精到工整為上。因扇子小又執於手中,宜於近觀。寥寥數筆蘭竹或四五個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較難討好。多數藏家難免有世俗之見,所以,花卉草蟲或花鳥常勝於簡單的花卉,較複雜山水加人物勝於元倪迂或宋米家風格的疏略山水,工筆仕女及界畫風格的亭台樓閣是受歡迎的題材,設色多勝於水墨,金箋勝於紙本等等。舊時畫家作扇,如構圖較簡,常會被人請求添加草蟲或人物等,也有畫家被請於別人扇作上加些東西。在別人作品上添改後不落款者也很多。齊白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寫意花葉是齊本人親筆,但工筆草蟲由門生或兒子代筆。蕭俊賢的設色山水價位較高,於是有的藏家請高手將蕭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綠或淺絳。
扇子的鑑定以時代氣息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團扇扇面,即使是無款或無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畫也是無價之寶。明代或更早的摺扇扇面,無論名頭大小或有名或無名,也都是非常珍貴的。明清的摺扇成扇,若品相完好,書畫精到,也可不計名頭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書畫個人特徵強烈,作品傳世較多可以比較,小名家或無名之輩就很難從個人風格著手進行鑑定。
扇面書畫的作假,以成扇較難,年代久遠者較難,而扇面裱片較易,晚近或當代的較易。明清成扇中的贗品,多屬前人偽作(俗謂“老沖頭”)而非眼下新出爐的貨色。一把成扇,鑑定著眼點既多,割款添款幾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對容易,各種偽作也多,單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無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壓平做手腳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於最邊上的可以去掉一兩檔,有時還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檔以保持原來的長度。所以鑑定時要從以上數端去檢查。
扇面本身也是鑑賞的對象。品相好的泥金灑金,絹本箋本,瓷青虎皮,貢發高麗,名家見之心喜,所作書畫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礬扇面,或晚清民國北京扇莊的粉連紙扇面(其中頭號粉連尚可,丁字粉連最劣),潤例上寫明劣紙不繪的名家自然公掉頭不顧,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畫,藏家也會覺得可惜,勉強入藏心中也覺得遺憾。書畫家喜在空白的舊扇面上創作,但是,明代的畫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畫,清代畫家不能在民國扇面上作畫。扇面也能作鑑定之用,但首先要學會判斷扇面的產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麗紙扇面、礬宣扇面、粉宮扇面和粗絹扇面,蘇杭滬的七層五層棉料等等,各有特點。杭州的王星記扇莊創辦於光緒元年(1875),上海城隍廟的王星記始於1893年,上海朵雲軒始於1900年,各有帶字號簽字的扇面流傳於世。北京的戴廉增扇莊創辦最早,迄今已有300餘年,而榮寶齋監製的扇面則是1894年後才問世的。
扇骨的時代特徵甚為明顯。和尚頭扇股、直式方頭烏木扇股、十三檔十四檔十五檔的扇股(特別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較早,很有可能為明清之物。十八檔八寸扇是1949年以後才大大地流行起來的。竹股的顏色也很能見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遠了也會呈紅褐色且有包漿,現代做舊的油竹扇股仔細看就覺得新,且上蠟後拿在手裡有隔一層之感,不如舊扇貼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從主題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陽刻耗時費功,平地陽刻比沙地留青更費功時,但易入能品,勤謹的工匠亦能為之。陰刻看似簡易,實見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陰刻刀法多變,線條講究刀味,與書畫篆刻的親緣關係較近。
一把成扇在手,書畫扇面扇股相輔相成。清代扇面應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與扇面畫要有呼應。閨閣畫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漢瓦秦磚紋飾。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烏黑髮光的邊款拓片,配烏木紫檀雞翅之類的深色扇骨有呼應之美。泥金渾金扇面加青綠山水也是用烏木之類的黑扇骨才壓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紙扇面有對比之美。三十檔四十檔的細骨秋扇上書畫風格也以纖麗清秀為佳,題材則以花鳥草蟲仕女等為妙。當然,審美是見仁見智的,並無絕對標準。
成扇比一般字畫更重成品相。摺扇打開收攏易於損傷扇面。疲軟老熟的扇面,特別是扇面下口開裂,常使藏家不捨得拿出來觀賞,失去了收藏的意義。
有的藏家還用以下的方法來判斷成扇扇面的品相:如打開扇子扇面平攤服貼,則扇已太“熟”(藏家用以形容疲陳舊程度的用語);如打開後會自動收攏一點,顯出很有彈性的樣子,則扇面依舊“生辣”(用以形容新或品相好)。扇面上口的綾絹裱邊也很重要。一看其顏色與扇面本身紙絹色調相配與否;二看其有否斷裂脫落,是否曾經後加粘補。裱邊的顏色也能透露年代訊息。有一種“洋連紫”的綾絹裱邊,是光緒時的特色。
扇股的大骨外側有劃損或污漬,扇釘開裂缺損或重換,大骨彈性減退,收攏時夾持扇面力量不足,這些本來只是扇骨品相之小疵,但是,如果扇面以及其上書畫完整如新,則此等小疵也如眼中之灰塵難以容忍。儘管如此,大多數藏家還是不願輕易替換扇骨,以保持可貴的“原裝貨”。特別是扇骨有工有款,其上款與扇面書畫上款一致,則更加要珍惜其完整性。
扇面裝裱,有多種形式。一為冊頁,一為扇頁,多則二十四開,最少八開。冊頁內扇面書畫,時代相近,主題相同,或花鳥或山水或人物;如為一人所作,則雜題亦佳;二為鏡片,或可視作散放之冊頁。可以置於鏡框之中懸掛室內,也可以置於函盒之中,則頁數不限;三為條幅,一軸由幾件扇片組成,多至三件,也可僅一件成軸,後者目前較多。扇麵條幅,也可由摺扇、團扇及斗方冊頁等配伍,即所謂“零活”。扇面裝裱可用綾,可用絹,可用紙,素絹及紙裱似更適宜。扇面冊頁鏡片一經裝裱,只要小心呵護,一般狀況即能穩定,可以長久保存。條幅捲起時扇面狀態仍會緩慢惡化,掛出時更易受損,但比成扇的保持容易多了。扇面亦珍重舊裱,特別是冊頁鏡片。
團扇成扇收藏者不多,存放不易是原因之一,存世珍品佳品數目太少亦是原因。大多數團扇書畫都被裝裱成條幅冊頁等。所以一般說成扇即指摺扇,說團扇即指團扇裱片。團扇書畫裱片的收藏與摺扇書畫無異。無論是團扇摺扇,裱成扇片之後,鑑賞方法就與一般書畫大同小異。大同者,即指書畫本身的真精新,畫家的名聲大小水平高低,其作品的多寡珍罕程度等等。小異者,有幾下數端:(1)扇面書畫對精的要求,勝過了對畫家名頭大小的要求。小名家的精到扇畫,常常勝過大名家的一般之作。(2)扇畫偽作的比例要低於一般書畫。如是舊裱,書畫本身較精,印章印泥看上去也正氣,一般不會是假。因為過去扇畫價格遠低於最近幾年,在扇面上作偽困難較大,舊的空白箋本紙本絹本扇面也不易得。
在扇面裱片的偽作贗品之中,有一種情況特別突出,那就是添款改款。扇面繪畫中無款者本來就較多(早先工藝畫不落款),擇其精者添款是作偽容易想到的。扇面有摺痕,裱時改去原款不易顯露痕跡,只要沿摺痕挖去即可。如款在近邊沿處,簡單地去掉也不易覺察,所以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古扇收藏

古扇古扇
成扇收藏
成扇的收藏有兩種不同的目的:一種是純粹的收藏如同收藏書畫印章瓷器,平時寶藏,閒時拿出欣賞把玩;另一種是欣賞兼實用。摺扇不但可以輕扇慢搖,清風徐來令人心曠神怡;還可以表明志趣,當作生活的道具。且不說明清的文人雅士少不了摺扇,民國時期玩扇之風也極盛。
成扇收藏也可由內容而分類。有人僅收藏書畫扇,有人僅收藏名家書畫扇;有人僅收藏當代名家書畫扇,有人也兼收工藝扇;有人只收男扇,有人兼收女扇。應該說書畫扇的收藏是成扇收藏中的注流。當代書畫扇中,只有名家書畫扇才有市場交流的價值。在已逝世的當代書畫家中,可列入的名家較多像陸儼少、黃賓虹、張大千、唐雲等大名家的成扇可以說是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所以價位很高。但是由於近年來贗品的大量湧現,即使是他們那樣的大名家,其應酬之作價格平平,並有下降的跡象。同時,像陳少梅、張大壯、張石園那樣的中等名家,或像陳林齋殷梓湘吳琴木那樣畫風精細嚴整的小名家,其作品價格卻以驚人的速度上升。特別是工筆仕女、精細樓閣和大青綠山水等題材的作品。
在依然在世的書畫家,像程十髮和啟功一輩的在世名家,他們的作品,被看成和與陸儼少、張大千等扇作不相上下。
晚清民國時期的書畫扇,占各大拍賣行成扇拍品的大部分。晚清民國扇畫名家既多,去今不遠,符合“真精新”的成扇亦多,故大多藏家藏品也以此為多。
明代成扇是絕無僅有之物。出現數目最多的一次是1994蘇富比在台北舉行的張學良先生的收藏在這次拍賣會上,推出明代成扇的數目也不到十把。所以,明代成扇無論品相好壞、名頭大小,作品精粗,都可視作一流藏品。扇面收藏
扇面的收藏,主要是指扇面書畫的收藏。書畫扇用舊之後,可以折下裝裱成或冊頁或條幅,欣賞收藏與一般書畫相近,可歸類於書畫小品。
大多數摺扇的尺寸,高20厘米不足,長50厘米不足,按一般書畫的算法,約有一方尺。可是,收藏界傳統上一向有“扇面一尺算二尺”之說。所以,儘管面積相仿,一張扇面常經普通一開冊頁作價要多一倍以上(其他條件相同時)。或許這是扇面比較容易被視作一件獨立的藏品的原因吧。
同一作者相仿水準的扇面與成扇的價格有明顯差異,前者低而後者高。但是,越是小名家,其扇面與成扇的價格之差愈大;越是大名家,其價格之差愈小。
另外,扇面書畫在民間私下流通成交的價格,大大地低於在大拍賣行的成交價。這種價位的差距,明顯大於其他品種的書畫在民間與拍賣行的價格之差。
扇面的收藏當然也是以舊裱為好,冊頁是最易保存的形式,所以整冊的扇面書畫可列為藏家第一著眼點。散裝的冊頁稍次。條幅捲起打開,對扇面損傷較大,故少見完好的條幅。以前條幅常一條裱三張或兩張扇面,摺扇團扇可以合裱,愈見變化而有趣。
空白舊扇面也可入藏。心情好時可用以自作書畫,或請名家揮毫。由於保存好的舊扇面性糯,在上面寫字作畫容易得心應手。由於目前朵雲軒等書畫店出售的新的泥金箋本扇面價格不斷上升,舊扇面的價格自然更高。再加上不少以作偽牟利者利用舊扇面以仿製前代畫家的作品,所以品相好的空白舊扇面十分難得,成為新的藏品,在某些拍賣會上成為拍品,競價居然十分激烈。舊扇面入藏以品相品質為依據,其夾層中的籤條是鑑定其產地和大致生產年份的最好參考物。
扇股收藏
扇面的收藏,主要是指扇面書畫的收藏。書畫扇用舊之後,可以折下裝裱成或冊頁或條幅,欣賞收藏與一般書畫相近,可歸類於書畫小品。
大多數摺扇的尺寸,高20厘米不足,長50厘米不足,按一般書畫的算法,約有一方尺。可是,收藏界傳統上一向有“扇面一尺算二尺”之說。所以,儘管面積相仿,一張扇面常經普通一開冊頁作價要多一倍以上(其他條件相同時)。或許這是扇面比較容易被視作一件獨立的藏品的原因吧。
同一作者相仿水準的扇面與成扇的價格有明顯差異,前者低而後者高。但是,越是小名家,其扇面與成扇的價格之差愈大;越是大名家,其價格之差愈小。
另外,扇面書畫在民間私下流通成交的價格,大大地低於在大拍賣行的成交價。這種價位的差距,明顯大於其他品種的書畫在民間與拍賣行的價格之差。
扇面的收藏當然也是以舊裱為好,冊頁是最易保存的形式,所以整冊的扇面書畫可列為藏家第一著眼點。散裝的冊頁稍次。條幅捲起打開,對扇面損傷較大,故少見完好的條幅。以前條幅常一條裱三張或兩張扇面,摺扇團扇可以合裱,愈見變化而有趣。
空白舊扇面也可入藏。心情好時可用以自作書畫,或請名家揮毫。由於保存好的舊扇面性糯,在上面寫字作畫容易得心應手。由於目前朵雲軒等書畫店出售的新的泥金箋本扇面價格不斷上升,舊扇面的價格自然更高。再加上不少以作偽牟利者利用舊扇面以仿製前代畫家的作品,所以品相好的空白舊扇面十分難得,成為新的藏品,在某些拍賣會上成為拍品,競價居然十分激烈。舊扇面入藏以品相品質為依據,其夾層中的籤條是鑑定其產地和大致生產年份的最好參考物。
主題集扇
以某一主題為扇子收藏目標的做法,叫“主題集扇”。不管藏家實力大小,都很適宜採用。這種方法有利於使用有限的資金,提高藏品的水準,提高收藏的興趣。
扇子有兩面,通常是一書一畫。一書一畫加在一起,又可產生一種集扇主題。A加B不僅僅是A和B,多出來的是A與B的關係,1+1=3。例如,書家與畫家的關係可以是師徒、父子、兄弟、夫妻,等等。李鍾(吳昌碩弟子)李鈵兄弟,以及陳曾壽(清代翰林)陳曾則兄弟所作之扇,這是兄弟扇之二例。高時豐高其邁作的父子扇,馬公愚與徐綺琴的師徒扇。羅癭公與羅惇□既是兄弟,又同為康有為弟子,故他們倆合作之扇,可稱“兄弟同門扇”。若不著眼於主題,則它們僅僅是一般被人稱作“小名頭”之作。所以,主題集扇常有化平淡為神奇的作用,可以提高藏品的價值。扇具收藏
真正的藏扇家必定會講求扇具的精良。用清代的緙絲扇袋或紫檀扇盒、扇櫥存放自己心愛的清代成扇當然更令人稱心愜意。一般而言,繡品講究品相,盒櫥注意工料。織繡品易損難以保存修復,所以品相第一,否則收不勝收。再說,藏扇家收扇袋是為了藏扇,並非收藏織繡品。清代扇袋如今尚易得,價格雖在攀升,但還有機會在各地工藝品舊貨市場收到較為便宜者。繡品扇袋除品相而外,但求圖案色彩不俗。萬一遇到緙絲扇袋,則價格貴些也可收,因緙絲扇袋是扇袋中的至精至善之物。
扇盒扇櫥最理想者,料為老紅木、雞翅、紫檀等優質品種,工是老工,即能與名扇相映得彰。此等盒櫥,價格不菲,尋訪不易。不得已而求其次,則任何尺寸合適於放置扇子的盒櫥都可以用。清代的提攜式書箱,放扇正合適,價格不算太貴,本身也有收藏價值。這種書箱一般分成三或四層,可以置成扇40餘把。還有,請人用馬糞紙裱綾絹定做扇盒,也頗實惠,此法特別適宜於收藏當代名家書畫扇者。鑑賞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別鑑賞扇畫書畫、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鑑賞。扇面裝裱成鏡片、冊頁或立軸後,其鑑賞即與一般字畫相仿佛。
扇面書畫的鑑賞有一些自己的特點。由於扇面的尺寸和形狀限定,又由於扇面的質地和摺痕,書畫家的用筆、落款和印章都會與立軸有所不同。有些書畫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與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們扇作流傳較少的話,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無法查找以核對。
扇面書畫一般以精到工整為上。因扇子小又執於手中,宜於近觀。寥寥數筆蘭竹或四五個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較難討好。多數藏家難免有世俗之見,所以,花卉草蟲或花鳥常勝於簡單的花卉,較複雜山水加人物勝於元倪迂或宋米家風格的疏略山水,工筆仕女及界畫風格的亭台樓閣是受歡迎的題材,設色多勝於水墨,金箋勝於紙本等等。舊時畫家作扇,如構圖較簡,常會被人請求添加草蟲或人物等,也有畫家被請於別人扇作上加些東西。在別人作品上添改後不落款者也很多。齊白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寫意花葉是齊本人親筆,但工筆草蟲由門生或兒子代筆。蕭俊賢的設色山水價位較高,於是有的藏家請高手將蕭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綠或淺絳。
扇子的鑑定以時代氣息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團扇扇面,即使是無款或無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畫也是無價之寶。明代或更早的摺扇扇面,無論名頭大小或有名或無名,也都是非常珍貴的。明清的摺扇成扇,若品相完好,書畫精到,也可不計名頭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書畫個人特徵強烈,作品傳世較多可以比較,小名家或無名之輩就很難從個人風格著手進行鑑定。
扇面書畫的作假,以成扇較難,年代久遠者較難,而扇面裱片較易,晚近或當代的較易。明清成扇中的贗品,多屬前人偽作(俗謂“老沖頭”)而非眼下新出爐的貨色。一把成扇,鑑定著眼點既多,割款添款幾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對容易,各種偽作也多,單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無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壓平做手腳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於最邊上的可以去掉一兩檔,有時還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檔以保持原來的長度。所以鑑定時要從以上數端去檢查。
扇面本身也是鑑賞的對象。品相好的泥金灑金,絹本箋本,瓷青虎皮,貢發高麗,名家見之心喜,所作書畫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礬扇面,或晚清民國北京扇莊的粉連紙扇面(其中頭號粉連尚可,丁字粉連最劣),潤例上寫明劣紙不繪的名家自然公掉頭不顧,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畫,藏家也會覺得可惜,勉強入藏心中也覺得遺憾。書畫家喜在空白的舊扇面上創作,但是,明代的畫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畫,清代畫家不能在民國扇面上作畫。扇面也能作鑑定之用,但首先要學會判斷扇面的產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麗紙扇面、礬宣扇面、粉宮扇面和粗絹扇面,蘇杭滬的七層五層棉料等等,各有特點。杭州的王星記扇莊創辦於光緒元年(1875),上海城隍廟的王星記始於1893年,上海朵雲軒始於1900年,各有帶字號簽字的扇面流傳於世。北京的戴廉增扇莊創辦最早,迄今已有300餘年,而榮寶齋監製的扇面則是1894年後才問世的。
扇骨的時代特徵甚為明顯。和尚頭扇股、直式方頭烏木扇股、十三檔十四檔十五檔的扇股(特別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較早,很有可能為明清之物。十八檔八寸扇是1949年以後才大大地流行起來的。竹股的顏色也很能見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遠了也會呈紅褐色且有包漿,現代做舊的油竹扇股仔細看就覺得新,且上蠟後拿在手裡有隔一層之感,不如舊扇貼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從主題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陽刻耗時費功,平地陽刻比沙地留青更費功時,但易入能品,勤謹的工匠亦能為之。陰刻看似簡易,實見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陰刻刀法多變,線條講究刀味,與書畫篆刻的親緣關係較近。
一把成扇在手,書畫扇面扇股相輔相成。清代扇面應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與扇面畫要有呼應。閨閣畫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漢瓦秦磚紋飾。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烏黑髮光的邊款拓片,配烏木紫檀雞翅之類的深色扇骨有呼應之美。泥金渾金扇面加青綠山水也是用烏木之類的黑扇骨才壓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紙扇面有對比之美。三十檔四十檔的細骨秋扇上書畫風格也以纖麗清秀為佳,題材則以花鳥草蟲仕女等為妙。當然,審美是見仁見智的,並無絕對標準。
成扇比一般字畫更重成品相。摺扇打開收攏易於損傷扇面。疲軟老熟的扇面,特別是扇面下口開裂,常使藏家不捨得拿出來觀賞,失去了收藏的意義。
有的藏家還用以下的方法來判斷成扇扇面的品相:如打開扇子扇面平攤服貼,則扇已太“熟”(藏家用以形容疲陳舊程度的用語);如打開後會自動收攏一點,顯出很有彈性的樣子,則扇面依舊“生辣”(用以形容新或品相好)。扇面上口的綾絹裱邊也很重要。一看其顏色與扇面本身紙絹色調相配與否;二看其有否斷裂脫落,是否曾經後加粘補。裱邊的顏色也能透露年代訊息。有一種“洋連紫”的綾絹裱邊,是光緒時的特色。
扇股的大骨外側有劃損或污漬,扇釘開裂缺損或重換,大骨彈性減退,收攏時夾持扇面力量不足,這些本來只是扇骨品相之小疵,但是,如果扇面以及其上書畫完整如新,則此等小疵也如眼中之灰塵難以容忍。
儘管如此,大多數藏家還是不願輕易替換扇骨,以保持可貴的“原裝貨”。特別是扇骨有工有款,其上款與扇面書畫上款一致,則更加要珍惜其完整性。
扇面裝裱,有多種形式。一為冊頁,一為扇頁,多則二十四開,最少八開。冊頁內扇面書畫,時代相近,主題相同,或花鳥或山水或人物;如為一人所作,則雜題亦佳;二為鏡片,或可視作散放之冊頁。可以置於鏡框之中懸掛室內,也可以置於函盒之中,則頁數不限;三為條幅,一軸由幾件扇片組成,多至三件,也可僅一件成軸,後者目前較多。扇麵條幅,也可由摺扇、團扇及斗方冊頁等配伍,即所謂“零活”。扇面裝裱可用綾,可用絹,可用紙,素絹及紙裱似更適宜。扇面冊頁鏡片一經裝裱,只要小心呵護,一般狀況即能穩定,可以長久保存。條幅捲起時扇面狀態仍會緩慢惡化,掛出時更易受損,但比成扇的保持容易多了。扇面亦珍重舊裱,特別是冊頁鏡片。
團扇成扇收藏者不多,存放不易是原因之一,存世珍品佳品數目太少亦是原因。大多數團扇書畫都被裝裱成條幅冊頁等。所以一般說成扇即指摺扇,說團扇即指團扇裱片。團扇書畫裱片的收藏與摺扇書畫無異。
無論是團扇摺扇,裱成扇片之後,鑑賞方法就與一般書畫大同小異。大同者,即指書畫本身的真精新,畫家的名聲大小水平高低,其作品的多寡珍罕程度等等。小異者,有幾下數端:(1)扇面書畫對精的要求,勝過了對畫家名頭大小的要求。小名家的精到扇畫,常常勝過大名家的一般之作。(2)扇畫偽作的比例要低於一般書畫。如是舊裱,書畫本身較精,印章印泥看上去也正氣,一般不會是假。因為過去扇畫價格遠低於最近幾年,在扇面上作偽困難較大,舊的空白箋本紙本絹本扇面也不易得。
在扇面裱片的偽作贗品之中,有一種情況特別突出,那就是添款改款。扇面繪畫中無款者本來就較多(早先工藝畫不落款),擇其精者添款是作偽容易想到的。扇面有摺痕,裱時改去原款不易顯露痕跡,只要沿摺痕挖去即可。如款在近邊沿處,簡單地去掉也不易覺察,所以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用料珍奇

動物內臟也可作扇子
近兩年,印度藝術市場變得繁榮起來。一家電視台做了一期介紹藝術品投資的節目,嘉賓之一就是著名收藏家、藝術家賈廷·達斯。
達斯對藝術充滿激情,曾在自己的家鄉奧里薩邦組織了印度第一屆藝術節,並成立了賈廷·達斯藝術中心(JDCA)。這是印度第一個同時展覽古代和當代藝術品的地方。
作為收藏家,達斯收藏的珍貴藝術品為數不少,但他最喜歡的還是古董扇子。只要有人願意與他談論扇子,他的臉上就會露出笑容。由於痴迷扇子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人們送了他一個綽號——“扇男”。
達斯收藏的古董扇子多達5000多把。它們大多是印度本土製作的,如喀拉拉邦比哈爾邦、古吉拉特邦、西孟加拉邦以及奧里薩邦等。此外,也有來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尼、中國以及非洲的扇子。
達斯曾經興奮地告訴人們,“無論何時,我前往一個村莊或者城市,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能否找到特別的古董扇子,或者學到一點兒製作扇子的傳統工藝。我會給那些扇子畫素描或者拍照,有時候甚至不惜當學徒,端茶送水,以期能夠學到一些扇子藝術家們祖傳的手藝。”
達斯的妻子比迪薩·羅伊·達斯認為,在這些古扇中,最美麗的是來自巴基斯坦的婚扇,其次是斯里蘭卡佛教徒用的扇子、緬甸棕櫚葉扇子,以及印尼人用動物內臟製作的一些精巧扇子。
皮革扇曾屬查爾斯一世
賈廷·達斯不過是世界各地扇迷中的一個。不論是在亞洲,還是在歐美,古董扇子都是很多收藏家的寵兒。
美國的古扇收藏家協會正是這些扇子愛好者的組織。目前,這個協會吸收了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背景各不相同的會員,其中一些人專職於古扇交易。協會中的古扇收藏家平均每人有12年的藏扇歷史,人均藏扇數量多達70多把。
他們致力於古董扇子的保存,以及扇子藝術的發展。不論是新扇迷,還是經驗豐富的收藏家都可以入會。每隔一段時間,會員們會收到一本名為《古扇收藏家》的雜誌,了解古扇收藏的最新動態。
更讓藏家們驚喜的是,每年協會還會組織一次扇子展覽會。藏家們可以彼此切磋交流扇子的收藏技巧。在協會組織的拍賣會上,他們還極有可能以低廉價格購買到高品質的扇子。
在歐洲宮廷,包括瑪麗女王、維多利亞女王在內的英國王室成員,都是有名的“扇子迷”。在英國王室收藏館中,有80餘把曾在王室婚禮、洗禮、加冕禮等重大場合露過面的扇子。每一把都有史可考,身世不凡。
在眾多名扇之中,最奢華的要數亞歷山德拉女王的藏品,她收藏的扇子多達三四百把。其中一把曾隨她出席1871年宮廷時裝舞會,上繡精緻的鳥形圖案。另一把以龜殼為扇骨,以鴕鳥毛為扇裙,扇面上綴有閃亮鑽石。
此外,還有一把誕生於1600年前後的皮革扇,據說曾是查爾斯一世手中之物。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臨終前傳給愛子愛德華七世的30把扇子,也非常珍貴。由於多數扇子都是為王室女性而制,英國王室收藏館中的制扇用料大多稀有且珍貴,有象牙、龜殼、母珠、絲綢等,上面往往還裝飾有珍貴的金屬和寶石。
古扇收藏要“內外兼修”
作為一種傳統收藏品,古扇的贗品數量也很多。所以,想收藏古扇者,切不可只看名頭,不辨真偽。古扇的鑑賞難度很大,通常要從歷史背景、藝術特色、工藝特點多方面去考證,同時注重品相和內涵。
首先,扇子的外在品相一定要完整潔淨。如稍有殘損、變污、蟲蚊、霉斑水漬,收藏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另外,要根據扇骨的材質、工藝造型、雕琢、著漆等方面,對年代進行鑑定。當然,有些數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扇,只要保存得比較完整,或是有微小破損但能復原,也可入藏。
其次,注重古扇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扇面上的書畫作品是否名家所作,作品水準如何,往往是比扇子本身更重要的價值標準。因為製作扇子的材質價值可以評估,大文豪、大畫家的墨寶卻是無價之寶。一件名家精品的價格常常頂得上數十件泛泛之作。

鑑賞與保養

當代扇子的使用是用來扇風納涼的,可是在古時它是為了顯示自己地位與特權的儀仗扇。隋唐後,扇子成了文人墨客的雅物。到了清代,那就是社會各個層次各色人等喜歡的飾物。
扇子的收藏需要謹慎。鑑賞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別鑑賞扇畫書畫、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鑑賞。扇面裝裱成鏡片、冊頁或立軸後,其鑑賞即與一般字畫相仿佛。
扇面書畫的鑑賞有一些自己的特點。由於扇面的尺寸和形狀限定,又由於扇面的質地和摺痕,書畫家的用筆、落款和印章都會與立軸有所不同。有些書畫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與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們扇作流傳較少的話,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無法查找以核對。
扇面書畫一般以精到工整為上。因扇子小又執於手中,宜於近觀。寥寥數筆蘭竹或四五個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較難討好。多數藏家難免有世俗之見,所以,花卉草蟲或花鳥常勝於簡單的花卉,較複雜山水加人物勝於元倪迂或宋米家風格的疏略山水,工筆仕女及界畫風格的亭台樓閣是受歡迎的題材,設色多勝於水墨,金箋勝於紙本等等。舊時畫家作扇,如構圖較簡,常會被人請求添加草蟲或人物等,也有畫家被請於別人扇作上加些東西。在別人作品上添改後不落款者也很多。齊白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寫意花葉是齊本人親筆,但工筆草蟲由門生或兒子代筆。蕭俊賢的設色山水價位較高,於是有的藏家請高手將蕭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綠或淺絳。
扇子的鑑定以時代氣息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團扇扇面,即使是無款或無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畫也是無價之寶。明代或更早的摺扇扇面,無論名頭大小或有名或無名,也都是非常珍貴的。明清的摺扇成扇,若品相完好,書畫精到,也可不計名頭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書畫個人特徵強烈,作品傳世較多可以比較,小名家或無名之輩就很難從個人風格著手進行鑑定。
扇面書畫的作假,以成扇較難,年代久遠者較難,而扇面裱片較易,晚近或當代的較易。明清成扇中的贗品,多屬前人偽作(俗謂“老沖頭”)而非眼下新出爐的貨色。一把成扇,鑑定著眼點既多,割款添款幾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對容易,各種偽作也多,單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無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壓平做手腳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於最邊上的可以去掉一兩檔,有時還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檔以保持原來的長度。所以鑑定時要從以上數端去檢查。
扇面本身也是鑑賞的對象。品相好的泥金灑金,絹本箋本,瓷青虎皮,貢發高麗,名家見之心喜,所作書畫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礬扇面,或晚清民國北京扇莊的粉連紙扇面(其中頭號粉連尚可,丁字粉連最劣),潤例上寫明劣紙不繪的名家自然公掉頭不顧,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畫,藏家也會覺得可惜,勉強入藏心中也覺得遺憾。書畫家喜在空白的舊扇面上創作,但是,明代的畫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畫,清代畫家不能在民國扇面上作畫。扇面也能作鑑定之用,但首先要學會判斷扇面的產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麗紙扇面、礬宣扇面、粉宮扇面和粗絹扇面,蘇杭滬的七層五層棉料等等,各有特點。杭州的王星記扇莊創辦於光緒元年(1875),上海城隍廟的王星記始於1893年,上海朵雲軒始於1900年,各有帶字號簽字的扇面流傳於世。北京的戴廉增扇莊創辦最早,迄今已有300餘年,而榮寶齋監製的扇面則是1894年後才問世的。
扇骨的時代特徵甚為明顯。和尚頭扇股、直式方頭烏木扇股、十三檔十四檔十五檔的扇股(特別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較早,很有可能為明清之物。十八檔八寸扇是1949年以後才大大地流行起來的。竹股的顏色也很能見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遠了也會呈紅褐色且有包漿,現代做舊的油竹扇股仔細看就覺得新,且上蠟後拿在手裡有隔一層之感,不如舊扇貼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從主題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陽刻耗時費功,平地陽刻比沙地留青更費功時,但易入能品,勤謹的工匠亦能為之。陰刻看似簡易,實見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陰刻刀法多變,線條講究刀味,與書畫篆刻的親緣關係較近。
一把成扇在手,書畫扇面扇股相輔相成。清代扇面應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與扇面畫要有呼應。閨閣畫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漢瓦秦磚紋飾。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烏黑髮光的邊款拓片,配烏木紫檀雞翅之類的深色扇骨有呼應之美。泥金渾金扇面加青綠山水也是用烏木之類的黑扇骨才壓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紙扇面有對比之美。三十檔四十檔的細骨秋扇上書畫風格也以纖麗清秀為佳,題材則以花鳥草蟲仕女等為妙。當然,審美是見仁見智的,並無絕對標準。

實用價值和文化內涵

古扇古扇
中國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雛形。古代的扇子種類非常多,主要有團扇、矩形扇、摺扇等類型。矩形扇形狀以方形為主,團扇則整體為圓形,因形狀團圓如月暗合中國人合歡吉祥之意,又名“合歡扇”。摺扇一名“摺疊扇”,又名“聚頭扇”。摺扇收則摺疊,用則撒開,故又稱“撒扇”。
古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就團扇來講,一般在夏天用做乘涼,如漢詩云:“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這首詞就描述了以團扇乘涼的情況。矩形扇也有同樣的功能,正如班固在《竹扇賦》中所講,扇子有圓有方,都能“來風避暑至清涼”,這同人們今天對扇子的理解是一致的。
除了納涼之外,扇子還有扇旺爐火的作用。在眾多古代畫像題材中,經常可以看到人們一手拿著矩形小扇,一手拿著肉串在爐子上炙肉的情景,還有人們在爐灶邊拿著扇子燒火的畫面。
古扇拿在窈窕淑女手中,則有了另一番內涵。唐人王建《調笑令》中的名句“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就說明了當時扇子用來掩面遮羞的功能。《漢書•張敞傳》記載:“敞無威儀……使御吏驅,自以便面駙馬。”顏師古註:“便面,所以障面,蓋扇之類也。不欲見人,以此自障面所得其便,故曰便面。”晉詩中:“團扇復團扇,持許自障面,憔悴無復理,羞與郎相見”,說得也是扇子用來為女子掩面,這不免帶上封建社會三從四德禮教約束的色彩,不過扇子的這個功能在現代男女平等的社會裡已經消失了。
此外,矩形扇似乎還能象徵某類官職,有時也作儀仗用。漢代畫像石上常能見到一手拿矩形扇一手持殳(古代的一種兵器)、劍等武器的武吏形象,這些兇悍的漢子手中的扇顯然不是用來遮羞的,可能是象徵著他們所處的不同職位。
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文人雅士的興起,人們手中常持一把小扇,以示文雅。說到這個功能,一定要提起摺扇。它產生的時間雖與團扇、矩形扇相比較遲,但其重要性卻極大。由於攜帶方便,可以出入懷袖,加之精美的扇面書畫、扇骨雕琢,摺扇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
早期的團扇的畫面有很多是刺繡,後來摺扇出現後,開始流行扇面上的書畫和扇股上的雕工,它們都十分講究。不難看出,古扇是凝聚了中國古代書法、繪畫和刺繡等藝術的精美工藝品,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