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戰爭

印第安人戰爭

“印第安人戰爭”的概念是指今日美國所在地區北美土著居民與歐洲移民之間的戰爭。印第安人戰爭時間跨度超過150年,早在今日美國建國以前即已開始。

基本簡介

印第安人戰爭

印第安人戰爭(1622年——1890年)

參戰各方:印第安人部族(土著居民)

歐洲移民

美利堅合眾國軍隊

戰爭動機:開拓移民領地;保護移民不受印第安人襲擊。

過程:1622年--1644年:詹姆斯敦之戰,維吉尼亞

1637年:印第安佩科特族人之戰,康乃狄克州羅得島

1640年--1655年:紐約新澤西之戰

1676年:培根事件,維吉尼亞

1675年——1678年:“菲利普斯之王之戰”,麻薩諸塞和羅得島

1689年——1697年:“威廉王之戰”,第一次英法殖民戰爭,若干印第安部族參與

1702年——1713年:“安妮女王之戰”,第二次英法殖民戰爭

1740年——1748年:“喬治王之戰”,第三次英法殖民戰爭

1754年6月4日:大草地戰役

1754年——1763年:法國——印第安人戰爭,即“七年戰爭”,第四次英法殖民戰爭

1763年:《巴黎和約》:法國、西班牙敗北,將北美殖民領地讓與英國

1774年10月10日:許多印第安部族被驅趕過俄亥俄河

1794年8月:法倫廷貝斯之戰

1811年11月7日:普洛菲茨敦(先知鎮)之戰

1814年3月27日:霍斯舒本德之戰

1817年:第一次塞米諾爾戰爭,佛羅里達。西班牙將佛羅里達割讓予美國

1830年5月28日:美國國會通過《印第安人遷移法》,強迫所有印第安人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

1835年——1842年: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佛羅里達

1854年——1876年:蘇族人之戰,為反抗移民和強制遷移、保衛自己的家園而戰

1876年6月25日:小大角河戰役

1890年12月29日:翁迪德尼之戰:印第安人反抗移民的武裝起義結束

結局:印第安人被驅趕到今日的218個指定居留地(保留地)移民遍及整個北美大陸

1975年:美國國會通過《印第安人自我決斷法案》

傷亡人數:印第安人:兩千萬(估計)

移民:超過10萬(預計)

歷史背景

“印第安人戰爭”的概念是指今日美國所在地區北美土著居民與歐洲移民之間的戰爭。印第安人戰爭時間跨度超過150年,早在今日美國建國以前即已開始。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首先是西班牙人到了北美,並在這裡建設了臨時居民點。1513年,西班牙人發現了當今的佛羅里達以後,於1565年在該地,即後來的美國建立了名為聖·奧古斯汀的第一個常設殖民地。在此以後的50年,其他歐洲航海和貿易強國也不斷的來到此地:1605年,法國人在新斯科舍建立了他們的第一個羅亞爾港,直到兩年後英國殖民者才在維吉尼亞建立了詹姆斯敦城。荷蘭移民於1613年在曼哈頓建立貿易據點。這一時期與北美土著居民互相影響相對來說還很小,兩方面和睦相處。雖然偶爾也有奴役印第安人的現象或小衝突出現,但相互間主要還是進行貿易。

隨著英國傳教士與1620年在美國東海岸普洛羅溫斯頓登入,掀起了歐洲流亡者湧入美洲大陸的浪潮。儘管如此,最初印第安人與白人移民間的緊張關係和衝突還是能通過簽訂條約和平解決。當白人移民以不容置疑的決心表明他們也想在印第安人領地上定居時,對抗就不容避免地開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