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海因茨·伯姆

卡爾海因茨·伯姆

卡爾海因茨·伯姆,1928年出生於德國達姆施塔特,演員。父親是著名指揮家卡爾·伯姆。曾在奧地利格拉茨大學攻讀哲學,並在維也納接受過戲劇表演訓練。後在維也納的布格劇院和約瑟夫施塔德劇院演出。1954年在《茜茜公主》中扮演奧地利皇帝因此一舉成名,為中國觀眾熟知。他擁有一張典型的德國帥哥的臉龐,在《茜茜公主》一身戎裝打扮的他成為不少觀眾心目中的白馬王子。2014年5月29日,卡爾海因茨·伯姆因長期疾病在家中去世,享年86歲。

基本信息

演藝經歷

卡爾海因茨·伯姆卡爾海因茨·伯姆
生於德國達姆施塔特,長著一張典型的德國帥哥的臉。父親是著名指揮家卡爾·伯姆。曾在奧地利格拉茨大學攻讀哲學,並在維也納接受過戲劇表演訓練。後在維也納的布格劇院和約瑟夫施塔德劇院演出。1952年走上銀幕,在聯邦德國演出了幾部影片,其中以《丹維茨醫生夫婦》(1956),我國譯製片名為《失業的自由》)最為成功。他還在奧地利主演過連集片《茜茜公主》(1954),與羅密·施奈德搭檔演出,扮演弗朗茲·約瑟夫皇帝,因而得以馳名與世界影壇。接著是《茜茜公主·年輕的皇后》(1956)和《茜茜公主·皇后的命運》(1957)。他在影片《三個姑娘的家庭》(1958)中所扮演的音樂家舒伯特也獲得成功。他還在法、意、美、英等國演出過影片,以扮演風度翩翩的知識分子角色見長。他在美國片《偉大的背叛者》(1960)中扮演的貝多芬和在《格林兄弟的奇妙世界》(1962)中扮演的雅各布·格林都很出色。他在聯邦德國著名導演法斯賓德攝製的影片《埃菲·卜里斯特》(1974)中的演出也很成功。
卡爾海因茨·伯姆(KarlheinzBohm,1928~2014)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電影演員。1928年生於達姆斯塔特,系著名指揮家卡爾·伯姆之子。他曾就讀于格拉茨大學,主修哲學。在維也納接受過戲劇表演卡爾早年後在維也納的布格劇院和約瑟夫施塔德劇院演出。1952年走上銀幕,在聯邦德國演出了幾部影片,其中以《丹維茨醫生夫婦》(1956,我國譯製片名為《失業的自由》)最為成功。他
還在奧地利主演過連集片《茜茜》(1956),與羅密·施奈德搭檔演出,扮演弗朗茲·約瑟夫皇帝,因而大享盛名。接著是《年輕女皇茜茜》(1956)和《茜茜——一位女皇的命運年代》(1957)。看影片《希茜公主》,大家喜愛羅密·施奈德扮演的純真好強的希茜;同時,希茜的丈夫、英俊執著的國王弗蘭茨·約瑟夫的形象也撥動了億萬觀眾的心弦,特別受女性觀眾所青睞。他的扮演者自然也被人們倍加關注,這位男演員就是卡爾·海因茨·伯姆。
《希茜公主》這套系列影片,以歷史上伊莉莎白女皇和她的丈夫弗蘭茨·約瑟夫的故事為藍本,敘述了一個傷感的愛情故事。它的上映,一次又一次地轟動德國,也使卡爾·海因茨·伯姆一舉成名,成為千百萬觀眾心中的寵兒。
現實中羅密與卡爾海因茨的感情
據說拍攝茜茜公主第一部的時候,小羅密真的挺怕卡爾海因茨伯姆的!她叫他“卡爾叔叔”,但是後來拍攝第二部年輕的皇后時,他們就產生感情了,(可以看得出,年輕的皇后中許多鏡頭他倆眉目間似乎都在傳情)但緣分弄人,卡爾當時已經結婚了,而且當時女兒“Sissy”只有幾個月大,所以兩人在影片中轟轟烈烈地愛了一回,之後用最理智的方式處理了這段感情。
在羅密的日記中寫道,他們一起出席《年輕的皇后》的首映式,開慶祝會時,卡爾在剛過午夜12點就匆匆趕回家了,羅密說卡爾忍不住對妻子和女兒“Sissy”的思念!
卡爾真是好男人阿!要是羅密跟他在一起,就不會那么早地離開人間,卡爾一定會讓她幸福,決不會像阿蘭德龍那樣傷害羅密!
據比利時記者的報導,當年卡爾再娶的時候,卡爾回答比利時記者,他說:她(羅密)是很不錯,但只可惜我沒機會和她再在一起了。
從這段話語中可以感覺到並想像得到當時卡爾說這段話的時候懷念羅米的表情,我個人猜想他一定曾經愛過她!而且據網上測評,大多數人都覺得羅密與卡爾海因茨伯姆最配!

主要作品

卡爾·海因茨·伯姆扮演奧地利皇帝卡爾·海因茨·伯姆扮演奧地利皇帝
LächelndesSadisten:KarlheinzBöhmüberRainerWernerFassbindersMartha,-------(2004)
"UnsereBesten"WeristdergrößteDeutsche?-------(2003)
RomySchneider,étrangeétrangère-------(2002)
"Beckmann"-------(1999)
AVeryBritishPsycho-------(1997)
Ichwillnichtnur,daßihrmichliebt-DerFilmemacherRainerWernerFassbinder-------(1993)
屈絲特婆婆上天堂MutterKüsters'FahrtzumHimmel-------(1975)
佛克斯/狐及其友FaustrechtderFreiheit-------(1975)
血淚的控訴EffiBriest-------(1974)
瑪塔Martha-------(1974)
SchloßHubertus-------(1973)
TheVenetianAffair-------(1967)
Heuredelavérité,L'-------(1965)
卡爾海因茨·伯姆卡爾海因茨·伯姆
ComeFlywithMe-------(1963)
DurififiàTokyo-------(1963)
ForeverMyLove-------(1962)
奇妙世界/童話大王TheWonderfulWorldoftheBrothersGrimm-------(1962)
四騎士血灑自由魂TheFourHorsemenoftheApocalypse-------(1962)
GaunerundderliebeGott,Der-------(1960)
偷窺狂/偷窺者/魔光血影PeepingTom-------(1960)
TooHottoHandle-------(1960)
Paloma,La-------(1959)
Dreimäderlhaus,Das-------(1958)
SchloßinTirol,Das-------(1957)
茜茜公主3:皇后的命運Sissi-SchicksalsjahreeinerKaiserin-------(1957)
KittyunddiegroßeWelt-------(1956)
茜茜公主2:年輕的皇后Sissi-DiejungeKaiserin-------(1956)
茜茜公主Sissi-------(1954)
UnternehmenSchlafsack-------(1955)
EwigerWalzer-------(1954)
Wienerinnen-------(1952)
Weibertausch,Der-------(1952)
HausdesLebens-------(1952)
Alraune-------(1952)
EngelmitderPosaune,Der-------(1948)
丹維茨醫生夫婦(1956)
三個姑娘的家庭(1958)
偉大的背叛者(1960)
格林兄弟的奇妙世界(1962)
埃菲·卜里斯特(1974)

個人生活

婚姻:2次
子女:1個女兒,叫茜茜(因為這個女兒出生正值《茜茜公主》拍攝結束,卡爾為了紀念這部影片,便給自己的女兒取名為茜茜)

社會活動

走下熒幕

億萬中國電影電視觀眾都看過系列影片“茜茜公主”,都知道影片中扮演奧匈帝國皇帝的德國男演員卡爾-海因茨.波姆。然而,“茜茜公主”之後,人們就再也沒有在銀幕上見到這位令無數女性傾倒的影星。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他與扮演茜茜公主的德國著名女演員羅密施納德在這部影片中的合作表演使德國國內外的觀眾為之傾倒。但是,對於卡爾-海因茨.波姆來說,這已是很遠很遠以前的事了。因為近二十年來,他遠離電影事業,在現實生活中扮演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角色-作為援助人員,在極其貧困的衣索比亞工作。
卡爾海因茨伯姆在80年後息影是因為開始了與原來天壤之別的工作。其始於德國ZDF電視台的一個節目我也來猜,也就是這場節目使伯姆認為他要用籌款一百萬馬克為薩赫德地區饑荒救濟做一些事.使用這筆資金伯姆於1981年11月13日成立了"人人為人人”救濟組織----一個慈善團體.(因為卡爾和別人打了一個賭,認為捐助的人絕不會超過2/3,但是卡爾輸了,所以他甘願把自己後半生的精力投身於衣索比亞的公益慈善上)
儘管身為傑出的電影明星,他仍決定在貧困國家生活,他選擇了三個世界最窮的國家,其中之一就是衣索比亞,在為於冬HararBabile地區的Erer流域開始了他的自願服務,在慈善工作中,他將重點放在教育,健康,基層,農業,性別等問題上.
數年來,"人人為人人”一直致力於人道主義服務,在Illubabor,東Harar和北Shoa等地建立大量的醫院,衛生所,水井,幼稚園和學校.伯姆博士還在Harar鎮建立了諸如手工藝品中心,國小,中學和技術學院.
直到現在,伯姆仍致力於與衣索比亞難民營的飢餓與死亡做鬥爭,每年他都要在那裡最惡劣的條件下生活數月.
其餘的時間他則在歐洲"遊說","全球化與科技常常使我們忘記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星球,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政治家與商人熟視無睹,不管不問,一如既往.我們的經濟領袖什麼時候能意識到我們不能失去擁有近10億人口的非洲市場?"眾多政客,政要,名人紛紛拜訪讚許"人人為人人"組織.另一方面,德國前總理RomanHerzog博士於1996年親自造訪了Erer流域,這一地區由德國與奧地利共同扶持,(其中德國部分於2002年由德國大臣HeidemarieWieczorek-Zeul在拜訪人人為人人組織時交與伯姆管理).伯姆也獲得各種獎勵以表彰他的榜樣作用:挽救眾多生命,為他們鋪就安全的未來.伯姆還有一位衣索比亞妻子阿爾瑪茲,以及兩個孩子,尼古拉斯(1990年生),和阿伊達(1993年生).卡爾海因茨·伯姆於2003年獲得Alemaya大學的名譽哲學博士頭銜.

熱衷慈善

卡爾海因茨從1952年到1975年參加拍攝了20多部影片以後,在他的事業和生活道路上發生了一個傳奇式的變化。非洲大陸由於連年災荒所造成的悲慘景象,使他深受觸動。卡爾作出了一項重大抉擇。他決定走出銀幕,為掙扎在死亡線上的黑人兄弟實實在在地乾一番事業。卡爾通過聯邦德國“我為人人協會”,在電視台的幫助下,從國內募捐了近400萬馬克。1981年5月16日卡爾和妻子埃瓦帶著這筆巨款和他的宏偉計畫踏上了去非洲的旅程。
衣索比亞確實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在某種程度上,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衣索比亞是一個擁有6000多萬人口的多民族國家,絢爛的文化,曲折的歷史.這裡就是最古老人類遺骸的發現地?這裡難道就是數個世紀前繁榮昌盛一時的最早的基督教君主政體國家--Axum王國的發祥地?
以角色弗蘭茨·約瑟夫大帝而馳名德國影壇的電影演員卡爾海因茨·伯姆於1981年建立"人人為人人”組織以幫助衣索比亞的貧困地區.卡爾·海因茨·伯姆認為,無論如何,這個國家的形象又一次清晰起來,整個國家的前途也是光明的."你不會有比在衣索比亞投資更豐厚的回報了”,卡爾海因茨-伯姆說,談到了他當時籌集資金的主題,"當然,你們認為要很長時間,但我堅信很快衣索比亞將會為商界所重視的.”"但不管怎樣,他必須承認他不是經濟學家,對於他不了解的觀點,他點到為止.”"但是如果你把在歐洲一家商店售賣的一公斤29歐元多的咖啡和一個咖啡工人平均一個月的工資比較,你就會發現這些國家還未加入到我們的經濟體系中來.這就是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他強調經濟一體化和諸如此類的發展援助決不能純粹依賴慈善機構帶頭(甚至於依賴於眾多的捐款人)而是要我們整個社會的協助----國家曾在非洲的殖民主義歷史使得我們有道義去彌補這一切."而真正刺激我的則是憤怒.”他解釋道,"對貧富之間不公平不人道的憤怒.”
衣索比亞居民中,82.5%是農民,總數約為六千萬。卡爾-海因茨.波姆說,衣索比亞要獲得發展,首先要建立現代化農業,要防止水土流失,進行農田建設,實行農田灌溉和綠化造林。卡爾在衣索比亞一個叫埃雷爾的谷地駐紮下來。他向當地人傳授科學種田的方法,經常頭頂烈日手把手地教人們幹活。卡爾在村里辦起了一所學校,親自為學生們講課,他和村裡的老老小小相處得十分和睦。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這些異國朋友身上。當地的人們熱愛他、崇拜他。他走到人群中,就會響起一片“卡爾,卡爾”的呼喊聲。在他的辛勤努力下,荒蕪的土地上出現了綠油油的莊稼和整齊的房屋。
此外,卡爾還籌建了另一個新農莊,安置了5000名受飢餓威脅的難民。

公共事業

除此以外,卡爾海因茨·伯姆及其基金會還從事其它援助項目,如飲用水供應、擴建公路和建設學校。基金會一共建成了67所學校和三所職業培訓中心。醫療保健也是基金會的工作中心之一,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衣索比亞每33000人才有一名醫生。為了改變衣索比亞的醫療狀況,卡爾海因茨·伯姆和他的工作人員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他們建成了四十個醫療站、三所診所和兩所醫院,第三所醫院不久即將落成。每一個實現的項目都是一項成就,但是卡爾-海因茨.波姆並不滿足業已取得的成就。他說:
“我在這裡工作的目的是,有一天,衣索比亞的政府首腦,不管他是誰,到我這裡來,對我說:卡爾,你在這裡已經待了很久,謝謝你。但是我們現在不需要你了,我們自己能解決這裡的問題。這就是我的願望,我的目的,我為這個目的而工作。”
卡爾海因茨·伯姆的基金會成立以來,一共收集了兩億歐元的捐款,每年有150萬人受益。然而,衣索比亞有六千萬人,卡爾海因茨·波姆及其基金會的工作看起來永無止境。有人用德國的成語說,他的工作就象一滴水落在火熱的石頭上,無濟於事。但是卡爾-海因茨.波姆仍然孜孜不倦地全身心地投入。他引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修女特蕾莎的話說,英語中有一個類似的說法,叫做一滴水落入大海,我們做的工作就是落入海中的一滴水,如果沒有這樣一滴一滴的水,那么就不會有大海。
卡爾寫的一封信(有中文翻譯)
LiebeFreunde,
MenschenfürMenschengibtnunseit22JahrenderBevölkerungeineMöglichkeitfüreineeigeneEntwicklung.
WirwerdenindiesenTagendasdritteKrankenhausandieGesundheitsbehördenübergeben.Ichkann
heuteleidernichtmitmeinerFrauAlmazbeiIhnensein.
DieAnerkennungdieserArbeitisteinberührendesZeichen,fürdasichIhnenunserenDanksagen
möchte.DieseAnerkennunggiltnichtnurmirundmeinerFrau,sondernauchallunserenMitarbeitern
undbesondersdenMenschen,dieunsmitihrenSpendensovielVertrauengeben.Spätestensseitdem
11.September2001wissenwir,dassesschonwiedereinen3.Weltkrieggibt:denWeltkriegdesTerrors.
Das,waswiralsMenschenfürMenschenindemBeispiellandÄthiopientun,isteinKampfumdenFrieden
unddieGerechtigkeitunterdenMenschen.
EsisteinlangerWeg,aberwirsolltenunsniebeirrenlassen,fürdiekommendenGenerationender
MenschheiteinefriedlicheZukunftzuentwickeln.EineZukunft,indereskeineWaffenundkeine
Rüstungsindustriemehrgibt.DasLebenmitderNatur,indiewirhineingeborenwerdenundallihren
Katastrophen,diewirz.T.selberkreieren,istschwergenug.GibtesdennwirklicheineBerechtigung
füreineeinzigeWaffeaufunseremgemeinsamenPlaneten?
InderHoffnungaufFriedeninderZukunftfürunsereKindergrüßeichSieausÄthiopienganz
herzlich
Ihr
KarlheinzBöhm
親愛的朋友們,
為了改善現在22年來的生活,居民會為了自己的發展奮鬥,我們將交付這些保健機構,這些天使用這三個醫院。(然後有句話我翻完了自己也看不懂——譯者小鳥注)我承認是這作品觸動我向您們致謝的。這不僅只有我和我的夫人,而且也請來所有我們合作人請他們捐贈,我們真的有許多的信任給的這些人。2001年9月11日以來我們知道,已經又有一次第3次世界大戰:這恐怖的世界大戰。深入這衣索比亞的這裡,這情況下,是戰鬥圍繞著和平和正義。是一個長時間的路程,但是我們應絕對不能使自己迷惑,要將和平的未來留給人類一代。未來,不再使用這種武器和沒有軍火工業。這生活和這本性,(後又有句話我翻完了自己也看不懂——譯者小鳥注),完完全全是大家的災難。為爭一個武器在我們的行星上,誰有權力?在這未來的、和平的這個希望中,為我們的孩子,衷心的我向來自衣索比亞的您們打招呼。
您的卡爾海因茨·伯姆

諾貝爾獎

他比任何一位衣索比亞當地人為社會,為經濟的發展付出的都多,此學位特此表彰這位奧地利人道主義者,大學校長DestaHamito博士說,伯姆獲此殊榮因其在衣索比亞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貢獻.
成立民眾支持委員會,支持卡爾海因茨·伯姆先生題名2003年諾貝爾獎
由社會各界友人,傑出人事與個人組成的民眾支持委員會在奧地利與德國兩地建立,意在為"人人為人人”組織主席與創立者卡爾海因茨伯姆先生籌集提名2003年諾貝爾獎的簽名.提名旨在表揚其人道主義大無畏楷模作用以及在衣索比亞同飢餓鬥爭的不懈努力.新聞報導說,在德國與奧地利的衣索比亞團體也同樣收集衣索比亞人和各界人士的簽名以支持提名.
在衣索比亞,隨著民眾委員會的建立,收集工作如火如荼.簽名從政府人士到私企領導,傑出個人,藝術家到社會主管以及普通老百姓,他們認識,欣賞伯姆先生為埃貧困地區所做的一切.報導還說,"人人為人人”組織已經使眾多地區在教育,人與動物健康,環境保護,社會服務,農業,地方婦女計畫方面獲益.
卡爾海因茨·伯姆先生曾經是眾所周知的電影與舞台劇演員,但他毅然放棄其演員生涯,將餘生奉獻給衣索比亞的扶貧事業.伯姆先生的"人人為人人”組織從事救濟與發展工作在近20年來在各項事業上投入超過10億Birr.衣索比亞民眾支持委員會將同奧地利委員會一起,緊密合作,收集各行各業的人士簽名,以作為支持材料提交瑞典諾貝爾委員會.衣索比亞簽名支持活動將持續四周時間.
卡爾在德國慕尼黑擁有一套近20萬平方米的豪華別墅,但他卻甘願來到非洲農村,住在一間用漆布代替地毯,僅有一張床,一張寫字檯、一個柜子及一台收音機的簡陋房子裡。他雖然從銀幕上消失了,但卻投身到另一項甘願付出重大犧牲的偉大事業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