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是一個全封閉的、室內環境可調控的競技場地,總座位數5400個,其中固定座席3400個,臨時座席2000個,曾是大運會的排球場地。外形看似飛碟,北航體育館體態輕盈又充滿力量。讓人產生航空、航天、空間、宇宙的遐想,似飛碟、似航船的寓意,銀灰色現代化、高科技的造型,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裡獨特一景。

基本信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場館名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建設地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場地類型:改擴建比賽場館
奧運會期間的用途:舉重
殘奧會期間的用途:舉重
業主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設計單位: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
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
固定座位數:3400個
臨時座位數:2600個
建設開工時間:2007年1月31日
計畫完工時間:2007年下半年

場館概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南門進入校園,遠遠便可看見一座外形似飛碟、體態輕盈又充滿力量的建築,這就是北航體育館。近日通過竣工驗收的北航體育館將在明年1月20日至24日舉行“好運北京”2008舉重中國公開賽,展現由第21屆大運會時的排球館向奧運舉重館的完美變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位於北航校區南緣,建於2000年,是一個全封閉、室內環境可調控的競技場地,包括多功能綜合館,籃球、排球練習館及配套附屬用房在內的綜合體育館。北航體育館總建築面積20989平方米,此前曾舉辦過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排球比賽、全國女排聯賽、世界男排聯賽等各類體育賽事。
北航體育館外形看似飛碟,體態輕盈而充滿力量,讓人與航空、宇宙等詞聯想在一起,有似飛碟、似航船的寓意,銀灰色體現了時尚感,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裡的獨特一景。
體育館建成於2001年 多項賽事和活動曾為奧運買下“伏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建成於2001年8月,總建築面積20989平方米,占地面積21446.6平方米,場館外型以銀灰色為主色調的鋁幕外牆及巨大的架空平台,似飛碟從天而降,把北航高科技的航空航天特點和“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超前的設計理念及當代大學生的青春活力。

北航體育館是一個可安排除冰球外的所有室內競技項目的多功能綜合館,曾先後承辦了第21屆大學生運動會排球比賽,全國女排聯賽和世界男排聯賽等重要體育賽事,並且圓滿的完成了任務,為順利完成奧運比賽的重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多功能設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活動座椅可收縮 收縮區域是舞台又是看台

2001年,北航體育館建成時,是座名副其實的多功能體育館。該館進行籃、排、羽毛球比賽時,容納觀眾4300人。進行手球、體操等比賽時,能容納觀眾3740人,進行舉重比賽時,能容納觀眾5500。集會演出時,可容納觀眾4500人,視線比較好的區域可達3000人。

其中的奧妙在於——設定了一個多功能的舞台,比賽、放映時,拉出大型多排(17排)活動座椅,是看台;集會、演出時,收進活動座椅,是舞台;平時,是體育訓練場地。

歷時10個月的奧運改造工程結束後,體育館內依然保留了這些活動座椅區。對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紀素菊告訴告訴記者,北航體育館建成時間短,對現有體育館進行改造以適應奧運會及奧運會後的需要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對不適用部分進行改造,充分利用了原有建築及設施,達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節約了成本,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是“節儉辦奧運”精神的具體體現。  

設計規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7項主要改建工作 滿足奧運實用功能與賽後利用

2007年1月底,北航體育館改造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按照“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奧運理念和“新北京,新奧運”的主題,以滿足奧運使用功能要求及賽後的使用要求作為建設目標;借鑑世界體育建築設計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的設計規範,進行了以下7方面的主要改建工作。

1、增設座椅3000個,賽時共6000個座位,調整座椅方位。

2、新搭建舉重比賽台和背景牆。舉重比賽台為12米×12米×1米;背景牆為38米×13.5米。

3、新增加熱身區1392平方米。

4、新增加顯示屏、空調等大型設備。

5、改造水暖、強、弱電、消防、安防、通訊等10餘個子系統。

6、裝修改造內部輔助用房118間,共5900平方米。

7、新增室外場地、臨時用房及停車場等項目。

落實三大奧運理念 賽後主打“全民健身”

在奧運改造過程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將“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三大理念作為場館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人文關懷,將科技融入奧運建築,並始終堅持綠色環保的原則。

綠色環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綠色環保貫穿始終

場館所採用的原材料、設備均通過環保、節能部門的檢測和認證,如建築採用輕質高效的保溫吸聲材料、配有熱回收器的送排風系統、樓宇自控系統、選用節水型衛生潔具和閥件等。

場地內需搭建的2600座臨時看台,均採用模組化腳手架支撐系統搭建,便於賽後場地的恢復及看台設施的回收再利用。

建築特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科技奧運融入建築

場地燈光供電在原有雙電源供電系統基礎上,引入了臨時柴油發電機作為第三電源,同時引入了快速EPS裝置,將電源轉換過程中停電時間控制在3ms以內,大大提高了供電可靠性。

體育館為高大空間,消防報警系統設定了空氣採樣探測器,實現火災初期的即時探測和報警,報警時間較傳統的火災探測器大大縮短,可在火災初期及時發現、消除火災隱患,使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

本次對原有建築監控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對建築內的風機、空調、水泵、照明等設備的智慧型化管理和監控。做到了性能穩定、安全可靠、節能高效,既能提供舒適的環境,又可減少能耗,節省人力,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人文服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

人文關懷無微不至

北航體育館在08年奧運會後還將作為殘奧會舉重比賽場館,因此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對殘疾人的特殊關懷,在觀眾、運動員、裁判、記者、貴賓等出入口及交通流線均設定了無障礙坡道和設施,增設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生間和殘疾人專用席位,滿足了奧運會及殘奧會的要求。

北航體育館建成時間短,對現有體育館進行改造以適應奧運會及奧運會後的需要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對不適用部分進行改造,充分利用了原有建築及設施,達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節約了成本,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是“節儉辦奧運”精神的具體體現。

賽後北航體育館將對學生、教師及周邊區域市民開放,從而達到“全民健身”的效果,為學校獲得無形的社會效益。並為“以館養館,自負盈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精彩展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奧運改擴建工程竣工了。該場館外型仍以銀灰色為主色調的鋁幕外牆及巨大的架空平台,似飛碟從天而降;內部通過借鑑世界體育建築設計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的設計規範,經過一番精心的改造後,不僅體現了“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奧運理念,還把滿足奧運實用功能與賽後利用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奧運改擴建工程於2007年1月30日正式開工,歷時10個多月後,經參建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已順利通過北京市“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和海淀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及參建各方聯合組織的工程竣工驗收。

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紀素菊介紹,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的改擴建工作中,始終堅持把“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三大理念作為場館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綠色奧運”的理念貫穿奧運改造工程的始終。場館所採用的原材料、設備均通過環保節能部門的檢測認證,如建築採用輕質高效的保溫吸聲材料、配有熱回收器的送排風系統、樓宇自控系統、選用節水型衛生潔具和閥件等。

“場地內需搭建的2600座臨時看台,均採用模組化腳手架支撐系統搭建,便於賽後場地的恢復及看台設施的回收再利用。” 紀素菊說。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的改建過程中,場地燈光供電在原有雙電源供電系統基礎上,引入了臨時柴油發電機作為第三電源,同時引入了快速EPS裝置,將電源轉換過程中停電時間控制在3ms以內,大大提高了供電可靠性。

體育館為高大空間,消防報警系統設定了空氣採樣探測器,實現火災初期的即時探測和報警,報警時間較傳統的火災探測器大大縮短,可在火災初期及時發現、消除火災隱患,使火災的損失降到最低。

本次對原有建築監控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對建築內的風機、空調、水泵、照明等設備的智慧型化管理和監控。做到了性能穩定、安全可靠、節能高效,既能提供舒適的環境,又可減少能耗,節省人力,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在08年奧運會後還將作為殘奧會舉重比賽場館,因此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對殘疾人的特殊關懷,在觀眾、運動員、裁判、記者、貴賓等出入口及交通流線均設定了無障礙坡道和設施,增設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生間和殘疾人專用席位,滿足了奧運會及殘奧會的要求。

北航體育館建成時間短,對現有體育館進行改造以適應奧運會及奧運會後的需要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只對不適用部分進行改造,充分利用了原有建築及設施,達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節約了成本,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是“節儉辦奧運”精神的具體體現。

賽後北航體育館將對學生、教師及周邊區域市民開放,從而達到“全民健身”的效果,為學校獲得無形的社會效益。並為“以館養館,自負盈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紀素菊告訴記者,北航體育館已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標誌性建築,並將成為向世界展示北京風采的視窗之一。

奧運戰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館奧運戰績
2008年8月9日,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首日角逐。在北航體育館進行的女子舉重48公斤級決賽爭奪中,來自中國廣東的陳燮霞不負眾望,她以總成績212公斤奪取該項目金牌並打破奧運會總成績紀錄。這是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奧運會贏得的第一枚金牌!

中國奧運首金在北航體育館產生,國內外數百家新聞媒體紛紛報導,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浪網、搜狐網等國內媒體和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國外媒體等均以大篇幅報導。

8月10日晚,在奧運會舉重男子56公斤級決賽中,中國只有17歲的小將龍清泉以總成績292公斤奪得金牌。

8月11日下午,在奧運會女子舉重58公斤級比賽中,老將陳艷青以抓舉106公斤、挺舉138公斤和總成績244公斤的優異成績摘得金牌,這一成績刷新了她自己保持的挺舉和總成績兩項奧運會紀錄。這也是繼雅典奧運會稱霸之後,陳艷青第二次摘得該項目的奧運金牌,她也由此成為中國女子舉重隊第一位蟬聯奧運冠軍的選手。

8月11日晚,在男子62公斤級比賽中,張湘祥以抓舉143公斤、挺舉176公斤和總成績319公斤奪得金牌。

8月12日晚,在奧運會舉重男子69公斤級比賽中,廖輝以總成績348公斤獲得金牌。

8月13日下午,在奧運會舉重女子69公斤級比賽中,劉春紅以總成績286公斤衛冕成功,同時打破該項目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世界紀錄。在晚上進行的舉重男子77公斤級決賽中,李宏利以366公斤的總成績摘得銀牌。

8月15日下午和晚上,奧運會舉重女子75公斤級決賽和男子85公斤級決賽相繼在北航體育館舉行。在舉重女子75公斤級決賽中,曹磊以總成績282公斤奪取冠軍,並打破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奧運會紀錄。

在舉重男子85公斤級決賽中,陸永以總成績394公斤奪取金牌並打破總成績世界紀錄。

至此,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隊在舉重項目收穫八金一銀,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

地理位置

中國北京 北緯39.983349東經116.343186

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