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六一中學

北京第一六一中學

北京一六一中學的前身是著名的“北京女一中”,創建於1913年,建校初期即得到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的關懷,現在的北校區就是1926年李大釗同志親自為學校選定的新校址。同時,他的學生多人到校任教,使當時的師生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一二·九”時期,學校是北平市學聯所在地。解放後學校是北京市最早的市屬重點中學之一,七十年代更名為“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陳雲同志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光榮的歷史形成了學校優秀的傳統,2005年學校被評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校。

基本信息

發展

光榮的歷史形成了學校優秀的傳統。建校初期即得到革命先驅李大釗同志的關懷,並於1926年為學校選擇了校址(現北校區)。李大釗先生的學生多人到校任教,先生也曾多次到校授課,使當時的師生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一二.九”時期學校成為了北平學聯所在地。90多年來,學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中有的成為國家領導人、社會活動家,有的成為中科院院士、著名的藝術家和成功的企業家。郭明秋、卓林、于若木、郝詒純、汪大婉、張瑞芳、何魯麗、林文漪、周晉峰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

新的時期,學校以“誠真開拓 ”為訓;以“師生髮展”為本;以“創新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為辦學特色;以“質量——立校之本,人才——興校之源,科研——強校之路,科學、民主、依法——理校之綱”為辦學思路;以“為高等學校輸送優秀畢業生,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辦學目標。

嚴謹、善誘、格高、業精的教風;勤學、好問、求實、創新的學風;勤奮、樸實、團結、進取的校風,數位化的校園,花園式的環境,40餘門類的選修課程的開設和深入開展的教學改革,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了“教學相長、愉快合作的健康的學習環境;發展特長、多彩自主的健康的活動環境;尊師愛生、坦誠融洽的健康的人際環境;追求精品、文明向上的健康的校園環境”。

學校一直致力於探索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把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作為教研的重點。探討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體驗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努力構建最符合學生接受能力,有利於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自主精神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與方法。“九五”期間學校承擔了7項市區級重點課題,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並在市區有影響的科研成果。其中兩項獲北京市教育科研專項獎,一項獲北京市胡楚南優秀教育成果獎。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中、高級教師占75%,其中特級教師3人,市、區勞動模範3人,市、區學科帶頭人20人;碩士學歷教師19人;北京市骨幹教師和跨世紀優秀人才12人。多數青年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

學校的教學設備先進,信息化程度高。有專用藝術教室,形體教室,科學實驗室,有完善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近百個教室及理化生實驗室均裝有多媒體設備和實物展示設備,並備有機器人研究的教具和體育塑膠操場。

多年來,我校中、高考成績優異,高考升學率達100%,重點率85%,其中文科重點率達90%以上。學生參加全國、市級各類學科、科技競賽多次獲獎,連續四屆獲“胡楚南優秀中學生獎”。

客座教授進學校,外籍教師進課堂。開放性,世界性的辦學特點還使學校每年都要與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學校開展師生交流互訪活動。

顯著的辦學成果使學校贏得了多項榮譽和社會聲譽:

未來

北京市首批“教育科研先進校”“科技教育示範校”;北京市“德育先進單位”;全國計算機教育先進單位;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促進學校金牌校”;北京市文明單位等。並被確定為:中央教科所“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課題實驗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項目“環境、人口與可持續發展(EPD)”實驗校;全國中國小現代信息技術套用實驗學校等。“十五”期間學校承擔了4項國家級課題,5項北京市課題;3項區級課題。成為眾多初三畢業生的首選學校。

學校的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北京市中心,位於故宮、北海、中南海、中山公園的環抱之中;中校區在西長安街1號,是新建的美麗的花園式校區;北校區校舍為三層仿古小建築群;學校的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校園環境幽雅怡人。這裡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更是汲取科學知識的殿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