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陳列館

劉少奇陳列館

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劉少奇主席逝世處)館舍是1928年由王曼卿建造的“同合裕銀號”。1933年銀號倒閉,改為河南省銀行,後改為河南農工銀行,日偽時期在此設市政府,日本投降後仍歸河南省銀行。開封第一次解放時,曾為我冀南中州銀行駐汴聯合辦事處。解放後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992年4月1日,該處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8月,闢為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1994年11月12日對外開放。

劉少奇陳列館劉少奇開封陳列館
開封陳列館是經中央同意保留的重要人物紀念館。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北土街10號,始建於1928年,原為同和裕銀號河南農工銀行、市政府一號樓。1969年10月17日晚,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劉少奇受林彪、“四人幫”兩個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於重病中被秘密押送至此,1969年11月12日晨6點45分在這裡含冤逝世。十年動亂中,這裡還曾“疏散”過徐向前元帥、楊成武代總參謀長。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以後,開封及外地來汴的廣大黨員幹部、人民民眾強烈要求瞻仰劉少奇逝世處,緬懷一代偉人。1992年4月1日,該處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8月,闢為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1994年11月12日對外開放。

陳列館變遷

1995年8月,此處被公布為開封市中國小德育基地;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政府將劉少奇逝世處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少奇逝世處歷為同和裕銀號、河南農工銀行、市政府1號樓。1928年,同和裕銀號新址建成(當時門牌為北土街394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同和裕銀號倒閉,河南農工銀行遷此。1938年6月開封淪陷後,改為偽市政公署。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復為河南農工銀行(後改為河南省銀行)。1948年6月開封第一次解放,曾為中州、冀南銀行駐汴聯合辦事處。解放軍主動撤出後,又復為河南省銀行。1948年10月開封第二次解放後,為市政府1號樓。1969年11月,劉少奇在這裡蒙冤逝世。1994年11月,西樓一層和東樓整修後闢為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

1980年2月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作出《關於為劉少奇同志平反的決議》,恢復劉少奇同志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名譽。開封及外地來汴的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民眾,強烈要求參觀瞻仰劉少奇逝世處。省、市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提出議案提案,建議將劉少奇逝世處妥善保護。為世代緬懷劉少奇,開封市人民政府於1992年4月1日公布劉少奇逝世處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9月,市委、市政府責成市委黨史辦公室負責按原貌整修劉少奇逝世處,並建劉少奇銅像、紀念碑等。1993年8月,市委將劉少奇逝世處闢為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成立籌備組,徵集文物資料,建立展廳。1994年11月12日陳列館建成開放。1997年市委批准建立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管理處。199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督察組就貫徹落實中發[1999]7號檔案規定,對劉少奇逝世處檢查後,研究同意劉少奇逝世處作為人物紀念設施予以保留。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政府將劉少奇逝世處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少奇陳列館劉少奇開封陳列館

4月28日,楊尚昆由原河南省委書記李長春等陪同,視察了整修中的劉少奇逝世處,向劉少奇銅像敬獻了花籃,並指示“要抓緊籌建,按計畫完成建館任務”。1993年10月,為紀念劉少奇誕辰95周年,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河南省委在鄭州舉行了紀念劉少奇誕辰95周年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與會人員併到開封劉少奇逝世處參加劉少奇銅像揭幕儀式。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對紀念活動都作了廣泛宣傳報導。1994年11月12日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建成對外開放,1995年2月薄一波為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題寫了館名。劉少奇逝世處自保護開放以來,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關心、支持,引起了較大的反響。

劉少奇逝世處座西朝東,由大門;前院、保護廳房和東樓;後院、北樓、西樓(逝世房間)、南樓和南二樓等主要部分組成。整個建築雄偉壯觀,布局嚴謹,風格獨特,保持原貌較好,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

劉少奇遺物有逝世前使用的枕頭高棉西哈努克親王贈送)、大小便器。生前穿戴用過的帽子衣服、小皮箱、刮臉刀等(王光美、劉源保存贈送)。

劉少奇陳列館

位於開封市南土街10號。劉少奇同志是深受人民愛戴的卓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文革”中因慘遭迫害,於1968年11月12日在開封含冤病逝。

緬懷少奇同志業績

為緬懷少奇同志業績,在他逝世的舊址建立了《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陳列館坐西朝東,展廳前矗立著少奇同志和人民在一起的大型群雕。展廳內陳展150餘幅珍貴歷史圖片和大量文物,再現了少奇同志的豐功偉績和為他平反昭雪的感人情景。天井院正中建有少奇同志銅像,北側有漢白玉紀念碑,後廳左邊房間是少奇同志逝世處,擺放著他生前所用的床鋪、枕頭等用品,兩側陳放著少奇同志逝世前的病歷、遺體火化介紹信、骨灰盒,以供人們憑弔瞻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