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劉少奇而修建的。位於劉少奇故鄉湖南省寧鄉縣花明樓鄉。1984年籌建,1988年開放。有8個展室、1個聲像廳和2個懷念亭,主體建築3100平方米。紀念館西南面的山地上,有高7.1米(基座高3.1米,銅像高4米)的劉少奇銅像。故居在紀念館北面約250米的地方,是一棟半茅半瓦的土木結構農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館陳列面積約為900平方米。有藏品3000多件,其中劉少奇生前使用過的遺物近800件。這些遺物中,有生活用品,辦公用品,有劉少奇青少年時代用過的農具,1961年5月回鄉考察時睡過的床鋪和用過的草帽、眼鏡、公文包等。特別珍貴的有劉少奇赴蘇聯訪問時穿過的水獺皮大衣和用過的袖珍收音機,還有一對一直使用到逝世前的海綿枕頭。另有反映劉少奇生平業績的照片1000餘張。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劉少奇
劉少奇(1898~1969)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湖南寧鄉人。1898年11月24日生。少年時期在家鄉上過私塾和國小,1919年中學畢業。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到蘇俄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2年回國從事工人運動,在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工作。不久,受黨的委派領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任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代主任、主任。1925年5月在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上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在上海天津、北平、哈爾濱等地從事秘密工作。1930年夏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職工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執行局委員。

關於劉少奇同志更詳細的評述,請參考詞條:劉少奇

概況說明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劉少奇同志紀念館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於1988年11月24日,由已故國家主席楊尚昆同志剪彩開館。紀念館建築面積3200多平方米,其主體是具有民族風格的自由分散型群體式園林建築,正門樓上懸掛著鄧小平同志題寫的“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門匾,廣場上紅旗烈烈,奇花鬥妍,廣場側的亭台水榭,遊廊亭廊建在漣漣碧水之中,美麗自然的風光與園林式的建築相互點綴,別有一番情趣。

紀念館共有一個序廳8個展室,其中第1—7室為劉少奇生平基本陳列,第八室為音像室。 該陳列內容由湖南省和館內專家擬定,採用生平歷史和業績專題相結合的方法,經國家文物局中國革命博物館專家審定,認為突破了革命歷史人物陳列的傳統樞架與模式,克服了“千人一面”的弊病。

序廳正面牆上是“劉少奇和人民在一起”的大型浮雕,他像征著“劉少奇一生始終和人民民眾在一起,他所建立的不朽功勳與共和國同在”。序廳兩側分別有背景性浮雕,像征著劉少奇同志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 展廳內共陳列有200餘張照片,260餘件實物和複製件,7個復原模型和景箱,10個電動圖表,5件雕塑藝術品,4處音像點,這些陳列品,通過色調處理,空間構架設計,通過先進的陳列手段,使內容與形式緊密配合,給人強大的衝擊力和感染力。

劉少奇故居紀念館不斷加大對環境的保護和改造的力度,尤其是故居的周邊環境,儘量保持過去的田園風光。形成了春花爛漫、夏蔭濃郁、秋色絢麗、冬景蒼翠的四季景觀。自建了苗木基地,種植各色花草,裝點館區的不同季節。劉少奇故里就形成了集紀念、瞻仰、遊覽於一體的具有園林特色的景觀。

主要景點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劉少奇同志銅像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門樓: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牌樓,是1998年劉少奇同志誕辰百周年之際投資建成的。門樓高12.4米,寬15米,呈山牆暴露式,頗具江南古建築風格。“劉少奇故里”五個蒼勁大字由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題寫。

銅像廣場:劉少奇同志銅像是1988年劉少奇同志誕辰90周年時落成的,由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同志親自揭幕。廣場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包括踏步)。兩邊山頭青松傲立、雜樹生花,石級中央一條蒼翠的匍地龍筆直前伸,廣場視野開闊,四周山頭連綿起伏,幽遠深遂。廣場正前方,整齊的小松柏簇擁著一個莊嚴肅穆的平台,平台中央,劉少奇同志銅像威嚴地矗立著。銅像由中華全國總工會捐建,著名雕塑大師劉開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賢精心製作。銅像加底座共高7.1米(像高3.0米,座高4.1米),這個數字包含著兩層含義:第一,“七一”是黨的生日,劉少奇同志一生致力於黨的建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是黨的卓越領導人。第二,劉少奇同志享年71歲。銅像座西北朝東南,面部神情似微笑,似沉思,滿懷滄桑地遙望遠方;拿著菸頭的手自然擺放;飄逸的風衣將襯托得更加偉岸。再現了作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劉少奇同志風塵僕僕、日理萬機的光輝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種敬意和親切感。

劉少奇文物館於少奇同志百周年誕辰之際經中央批准,耗資200多萬元建成的。建築面積1530平方米,為三進三院式布局,集辦公、文物收藏、展覽於一體。文物館內設三個展廳,分別為劉少奇中南海故居—福祿居復原陳列和與劉少奇同志生平業績有關的其它專題陳列。

炭子沖民俗文化展基本保持了二十世紀初江南農村的原始風貌。炭子沖民俗文化展的匾額,是由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親筆題寫。主要陳列是炭子沖民俗文化展。其主要內容是反映過去湖南農村生產、生活場景的民俗文物,陳列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能讓人們在輕鬆的遊覽過程中感受到濃郁的鄉土風情。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懷念亭
劉少奇故居是一棟土木結構的普通江南四合院,占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074平方米,共有房屋21間半,其中瓦房16間半,茅屋5間。故居於1959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對外開放,1988年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文化大革命”期間,故居遭受了嚴重破壞,所藏文物展品幾乎散失殆盡。1980年2月劉少奇同志平反後,根據“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針和“整舊如舊”的原則,對故居進行了全面修繕和復原,基本上恢復了1961年少奇同志回鄉調查在此居住時的情形,並於1980年3月5重新對外開放.故居共陳列展品200多件,生動地再現了湖南農家的風貌和劉少奇在這裡學習活動的部分場景。

花明園是以江澤民同志“以德治國”戰略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指導,以湖湘文化為背景,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主題,以劉少奇同志《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為重點,採用寓教於游的方式,對旅遊觀光者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劉少奇坐過的飛機伊爾18-240是中國於1959年從前蘇聯購買的第一批(共5架)伊爾18型飛機中僅存的一架,保存較為完整,機內的座椅和休息艙內的軍用床、床單都是原物。該機作為當時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專機,劉少奇、周恩來彭真陳毅等都曾乘坐過。它曾伴隨劉少奇同志參加過許多外事活動。2002年12月,國家文物局下達了文物博函[2002]1160號檔案,擬徵集劉少奇乘坐過的飛機。該專機經當年駕駛過的機長和機械師鑑定,確定無疑,具有較高歷史價值。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劉少奇坐過的飛機
修養亭是為紀念少奇同志的光輝著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而修建的。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餘平方米,由前後兩個院落及小型集會廣場組成,是一座以當地民居形式為基礎,運用中國傳統造園手法建成的仿古園林建築群,質樸大方、莊重典雅。“修養亭”由全國政協委員、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鐸題寫。陳列有《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提綱手跡、歷代名家論修養和中國三代領導人對《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評價及名家讚頌《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的書畫作品。

一葉湖是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湖,取名於鄭板橋先生“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以此體現劉少奇同志心中時刻關心人民民眾的高尚品格。四周配以石拱橋、假山、涼亭、楊柳紫薇等,使整個園區顯得簡潔明快、生氣盎然。花明德育園設計極具親和力,用大面積的植物景觀來營造繽紛的色彩,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讓遊客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感受偉人的情懷,在步移景異中品味獨特的文化氛圍。

旅遊相關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參觀線路圖
美食
劉少奇同志紀念館美食較多,還可去寧鄉縣城品嘗以下美食
雞翅:肯得雞斜對面十子路口右轉彎靠邊的那個攤位最好吃!
臭豆腐:寧鄉電影院(大西門)對面的臭豆腐數寧鄉最好吃!
酸辣粉:寧鄉步行街中間廣場月亮島的酸辣粉數寧鄉最好吃!
麻辣燙:寧鄉八一路中間段四川麻辣燙數寧鄉最好吃!
口味蛇:寧鄉大成橋鄉口味蛇數創始店數寧鄉最好吃!
鴨霸王:寧鄉紫金廣場A棟安鄉九三鴨霸王數寧鄉最好吃!
土雞:寧鄉縣青華鋪鄉(三岔路口)土雞數寧鄉最好吃!
田螺:寧鄉再就業商城(城南市場、夜宵城)的田螺數寧鄉最好吃!
龍蝦:寧鄉南門橋下龍蝦數寧鄉最好吃!
燒烤:寧鄉動搖頻道旁邊熊熊燒烤店數寧鄉最好吃!

門票:18元

交通:紀念館位於長沙市寧鄉縣花明樓鎮,長沙長途客運西站每日均有長途客車發往寧鄉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