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集中概括為二十個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一基本道德規範,言簡意賅,科學準確,易懂易記,既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包含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道德傳統,又借鑑了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

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範集中概括為二十個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一基本道德規範的形成,是我們黨對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道德體系的最新認識成果,標誌著我國公民的道德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具體介紹

愛國 守法

《綱要》將愛國守法列為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首要規範,有其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愛國”是最基本的道德標準,是公民遵守各種道德規範的前提和基礎;守法是“愛國”規範的延伸。愛國必須守法,守法是愛國的重要表現和必然要求。

愛國守法愛國守法

“愛國”主要是規範公民國家的關係,其內涵就是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維護國家的統一,捍衛民族的尊嚴。“愛國”是每箇中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它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須把熱愛祖國作為自己的一個神聖的道德義務。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衛國家的利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是每一個公民的光榮責任。
“愛國”作為基本的道德要求,它滲透於公民道德建設的各種規範之中,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相聯繫,主要體現在對祖國的強烈責任感上,同時它還必須具體落實到以高度的責任感作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每一件有利於祖國強盛的事情上。同樣,它還必須具體落實到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上。
“守法”規範也主要是公民與國家的關係,其內涵就是學法、知法、用法,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我國社會是法治社會,每個公民必須具備很強的法治意識,有必備的法律知識,認真執行各項法令、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自覺遵守和服從法律,有明確的法制觀念,這是現代社會文明教養的基本要求。換句話說,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社會成員如果沒有基本的法律知識,不遵守法律,不懂得維護憲法的尊嚴,那就不能說是一個文明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我國社會中,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兩者緊密結合,相互作用。一般來說,違背法律的行為同時也是違背道德的行為。在有的情況下,違背道德的行為也是一種犯罪行為。所以,自覺地遵守憲法和法律,實質上也是在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
在學校思想道德建設中,我們要切實加強“愛國守法”教育與宣傳,引導廣大師生員工進一步增強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的思想感情,增強學法、懂法、守法的自覺性,做一個愛國守法的公民。

明禮 誠信

明禮誠信明禮誠信

“明禮”作為公民道德規範,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從狹義上講,“明禮”就是講究起碼的禮節、禮儀和禮貌、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在職業場所和個人家庭生活中,行為舉止都得體、適宜;從廣義上講,“明禮”就是講文明,特別是注重公共場合中言談舉止的文明,如愛護公共財物、維護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規則、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譁等等。講究文明禮貌是做人的起點,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貌開始的。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溫馨。如你向同學的一句不經意的問候,一個小小的幫助等等都會使同學感覺友誼的存在。
“誠信”是對“明禮”規範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即古人所說的“禮於外,誠於內”。它的基本內容是誠實、誠懇、信用,也就是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華中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曾說:做人的第一要素是誠信。試想一個習慣於坑蒙拐騙的人能贏得他人的信賴嗎?在我們校園曾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一位需要貸款助學的同學拿著助款銀行的宣傳單對銀行工作人員說:“要是我以後不還怎么辦?”弄得銀行工作人員面面相覷,不知如何解釋是好。誠信、是道德賴以維繫的前提,它既是市場經濟領域中基礎性的行為規範,也是個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基礎道德規範。不管前面這位同學當時是如何想的,但從他的問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對當代大學生加強信譽教育,還是十分必要的。
“明禮”“誠信”作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之一,在落實到行動中看起來都是一件件小事,但是正所謂“見微知著”,就是這些小事,從另一個側面能反映出一個人,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形象,因此,我們要倍加地重視。

團結 友善

團結友善團結友善

團結友善作為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其基本內容是指在追求共同理想目標上,人民通過弘揚團隊精神精神和團隊精神,形成全民族,全社會的凝聚力。友善是指友好,友誼,善良,善意,與人為善等,體現人們相互之間的親和力和親善關係。公民道德建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這種關係包括團結互助,平等友善等。使人類最終實現“以人為本”“人倫和諧”。
團結友善所包括的內容和範圍相當寬泛。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整個世界,小到我們每個人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融入於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趕走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98抗洪鬥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黨和人民經受了考驗,這都是團結所鑄就成的輝煌。而當今世界的和平發展,甚至於反恐鬥爭仍然依靠的是團結的力量。正如人們歌中所唱道的“團結就是力量”,它唱出了人們對團結的理解。而《友誼天長地久》的主題則唱出了人類對友誼的渴望和祝願。而作為學生,在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要培養自己的優良品質,團結幫助,友善待人,有強烈的責任心集體榮譽感。在學校里,曾發生過很多感人至深的事情。某外語系的一位學生在回家途中所坐的機車與汽車相撞,嚴重受傷,需要開顱手術,醫療費高達10萬元。同學們知道這情況後,紛紛解囊相助。還有一位同學,半夜裡胃出血,生命危在旦夕,是團結友愛給予了他第二次生命。在學校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處處是真情滿人間。正如清朝學者辜鴻銘在《中國人的精神》中所描述的那樣,中國人過著的是一種心靈的生活。那種心靈就是我們民族的底蘊,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友善,使我們的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禮儀之邦”、“文明之邦”的美譽,也正是那種內心的平和,使我們能正確的看待自己,面對生活和世界。
沒有團結就沒有和平與發展,沒有友善就沒有生活的爛漫。讓團結和友善充盈人們的心田。

勤儉 自強

勤儉自強勤儉自強

勤儉自強作為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對公民個人道德素質提出的要求。勤儉的基本內容是勤勞、勤奮、勤快、儉樸、節儉;自強的基本內涵是自尊自立、自勵,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可以積沙成塔,集液成裘。勤勞、勤奮、勤快反映的是個體對待勞動、學習、工作的態度與品質。一個具有正確人生觀的人,必然是一個熱愛勞動的人,勤奮學習的人,努力工作的人。因為他們懂得:只有用自己的雙手才能創造美好生活,只有用辛勤的汗水才能澆灌幸福之花。所謂“聰明在於勤奮”、“勤能補拙”、“天才就是勤奮”等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句都是對“勤”字的最好詮釋。儉樸、節儉折射出人們對待生活消費、勞動果實的態度。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儉樸的人在生活消費上量力而行、量入為出,不盲目攀比,不追趕時髦,不片面追求高消費,珍惜勞動果實,做到節儉而不吝惜,大方而不浪費。李嘉誠先生多年榮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華人首富,但他本人在衣食住行上非常儉樸、簡單。他曾說:“衣服和鞋子是什麼牌子,我都不怎么講究,手上戴的手錶也是普通的,已經用了好多年。”李嘉誠不抽菸、不喝酒,到工地巡察與工人一樣吃便當,但為了公益事業卻一擲千金。
自強不息表現個體的頑強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一種積極向上、堅韌不拔、勇於拼搏的精神。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困難面前,在逆境之中,受挫折以後,自強自立者勇往直前,懦弱自卑者節節敗退。青年的楷模、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張海迪身殘志堅,以堅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磨難書寫著她那美麗的人生。她自幼患高位截癱,以後又身患癌症,在坐輪椅整整40年的艱難歲月中,無數次的手術、大面積的褥瘡、撕心裂肺的疼痛,多少次與死神檫肩而過,但她不僅以燦爛的笑容、詩一般的靈魂頑強地活著,而且活得轟轟烈烈、有滋有味。她寫小說、畫油畫、唱歌、讀碩士——充實自己、奉獻社會,一息尚存、發光發熱。張海迪不愧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典範。
在學校快速發展的今天,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職工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做好本職工作,需要我們每一個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學好本領;也需要每一個師生員工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勤儉節約,反對浪費;更需要我們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為學校的新騰飛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敬業 奉獻

敬業奉獻敬業奉獻

宋朝朱熹對“敬業”的解釋是:“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即敬業的核心要求是嚴肅認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盡職盡責。古人提倡的這種工作態度今天仍然沒有過時,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將“敬業”作為公民道德規範,用來規範公民與職業的道德關係。
“敬業”基本內容是忠於職守、精益求精、德藝雙馨、遵守職業道德。敬業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的要求,一個人的價值大小就在於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為社會、為祖國作貢獻。北京公車售票員李素麗、南昌某派出所的民警邱娥國,他們都是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李素麗為了乘客方便。邱娥國尊重民眾,真情對待民眾,以致一位老人在彌留之際,連從外地趕回來的親兒子都不認識,卻輕輕呼喚著邱娥國的名字。李素麗、邱娥國以及教育戰線上的許多楷模的愛崗敬業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當然,要真正做到愛崗敬業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不是一句空話,它要求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內的每個從業者立足本職,腳踏實地,盡職盡責,造福社會。
奉獻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社會主義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因此,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必須把奉獻社會作為自己重要的道德規範,作為自己根本的職業目的。《綱要》中將“奉獻”作為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主要是規範公民與社會的道德關係,並引出公民對待他人的道德責任。
“奉獻”,作為公民道德規範,其基本內容克已奉公、服務社會,助人為樂、造福於人類。奉獻社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奉獻是無私的付出。像孔繁森同志所說的,“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路”,就是這種無私奉獻觀的最好寫照。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奉獻卻是無限的。我們的社會中像雷鋒、孔繁森、李潤五徐虎李國安等同志,之所以受到社會崇敬,就是因為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為社會作了無私的奉獻。
奉獻社會自始至終體現在愛崗敬業等各種要求之中,如果我們每個人連愛崗敬業都做不到,何以談得上為社會作奉獻,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當中應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即立足本職,腳踏實地,盡職盡責地做好“教書育人”,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到奉獻社會,造福社會。

深刻意義

這一基本道德規範,言簡意賅,科學準確,易懂易記,既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包含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道德傳統,又借鑑了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它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適用於不同社會群體。大力倡導這一基本規範,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進一步推進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每個公民都應該自覺遵守,以它作為自己的基本行為準則;社會的各個方面都應該大力倡導,使它成為社會生活遵循的基本準則。
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提出,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體現了歷史傳統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體現了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內容的豐富和拓展。

實踐途徑

大力倡導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一定要高揚愛國主義精神。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我們要大力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

相關書籍相關書籍

大力倡導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一定要抓住重點,著力解決薄弱環節。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國公民道德建設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一些領域和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醜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這些問題嚴重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損害我國在世界上的美好形象,必須引起全黨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秩序規範的經濟,也是一種道德規範的經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加入WTO的日益臨近,我們要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快健全社會信用制度,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最基本的東西,也是最基礎的東西。基本道德規範建設搞好了,社會主義道德大廈才能建立起來。這是一個需要每個公民付出努力的工程,這也是能讓每個公民受惠的工程;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建設的工程,這也是一個能夠使我們永久受益的工程。願每個公民都能從一點一滴做起,自覺實踐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為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大廈做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