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縣車胤中學

公安縣車胤中學

公安縣車胤中學創辦於1991年,校園坐落在縣城東郊,占地面積66670平方米,建築面積410000多平方米。校園布局合理,景色宜人。各種花木3700多株,草坪面積12000平方米,林蔭道350米。春天櫻花怒放,夏天玉蘭飄香,秋天菊花爭艷,冬天梅花傲霜。一年四季,佳木伴花卉,清香暗沁心。“弘藝廊”、“興星園”、“囊螢台”,“名人像”造型別致,寓意深刻。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和諧統一的校園文化無不給莘莘學子以智的領悟,美的陶冶。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公安縣車胤中學公安縣車胤中學

車胤中學具有全省一流的辦學條件,教學樓雄偉壯麗,學生公寓(豪華間、普通間)方便舒適。生活指導老師和班主任與學生同住一樓。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軟體室均達到省I類標準。圖書館藏書15萬冊,報刊300多種,並配備四個圖書閱覽室和一個電子閱覽室,同時可供400人閱覽。標準化田徑場足球場畫室琴房練功房,為全校學生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提供了場所。

近年來,車胤中學以省級示範中學的政策優勢和地處縣城的優越環境,吸引了全縣不少優秀的高中教師和名牌高校優秀的本科畢業生擔任教學工作。全校現有高級教師52人,省、市、縣骨幹教師48人,有196篇教學論文獲國家、省級優秀獎,更有一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僅2005年就有6名青年教師獲省、市級優質課獎。車胤中學堅持“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教學原則,在突出“大文大理”的同時,又注重了個別特長生的培養。真正做到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好、學有所得,“愛生如子”已成為車中人的師德風尚。正是因為全體車中人的嘔心瀝血,創造了車胤中學一個又一個“學困生”考上大學本科的奇蹟!

領導班子

劉經富校長簡介

公安縣車胤中學公安縣車胤中學劉經富校長

劉經富,男,生於1962年10月,1981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本科文化程度,中學高級教師職稱,荊州市英語教學學會會員,現任公安縣車胤中學校長。

該同志簡歷如下:1979年9月至1981年6月在公安師範學習;1981年7月至1984年8月在公安縣孟溪高級中學任英語教師;1984年9月至1992年8月在公安縣第二高級中學工作,任英語教師,備課組長,其中1987年9月至1989年6月在荊州教育學院英語專業脫產進修學習;1992年9月至1999年12月在公安縣斗湖堤鎮委,鎮人大,鎮政府工作,歷任宣傳,組織幹事,黨政辦主任,鎮人大副主席,副鎮長等職;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在公安縣車胤中學高級中學工作,任英語教師,副校長;2006年2月至今任校長。

該同志忠誠事業,嚴於律己,先後四次被授予公安縣勞動模範稱號,一次被評為縣委表彰的優秀共產黨員。

該同志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善於歸納,積累,總結,先後發表學術論文近10篇,參與編寫專著1部。

名師風采

省骨幹教師--張立成

公安縣車胤中學公安縣車胤中學

張立成,男,48歲,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學歷。荊州市首屆第二屆骨幹教師、第三屆明星教師,省級骨幹教師,荊州市優秀教師,是《學英語》《中學英語報》特約記者。省、市、教育學會教育科研和中學外語兩個專業委員會會員,省級中學教學法研究會會員,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現任公安車胤中學年級主任、英語教師。

教育教學專長:

1、把德育滲透到具體活動中使抽象的德育概念轉化為具體生動形象的事物,轉變為學生的具體行為,所帶的班班風正,學風濃,紀律嚴明,學生在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中成長;

2、運用遷移規律和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由已掌握的知識引出新知識,用比較的方法防止知識間的干擾。有利於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所教學科成績突出,在同類班級中名列前茅;

3、用構詞法和聯想記憶教辭彙,對擴充辭彙量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4、注重教育教學研究,撰寫並發表三十多篇教育教學科研論文,有二十多篇獲國家、省、市級獎。

發展紀實

公安縣車胤中學公安縣車胤中學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有位立志成才的少年渴望讀書,白天勞作,晚上又因家貧而無油點燈,於是他捕捉了數百隻螢火蟲,裝在紗布袋中以照明夜讀。他終於功成名就,成為一代名流,官至吏部尚書。

這位少年,就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車胤。

如今,他的故里,一所以“車胤”命名的普通高級中學也同他一樣,在經過了十年的磨礪後,已悄然崛起

這所學校,就是公安縣車胤高級中學。

公安縣車胤中學始創於1991年9月,是在公安縣斗湖堤城區學校的布局調整中,由原斗湖堤中學的高中部分離出來的。創建初衷,只是為了緩解縣一中的升學壓力,人們嘲弄地稱它“分洪區”。組建之時,設施不齊,水電不通,師資不全,生源不足,尤為突出的問題是,生源文化基礎差。進入校園後,東張西望的幾個學生,坐在幾塊紅磚上,聽著教師沒精打采的說教。一屆聯考下來,考上大學的寥若晨星,家長們是哭喪著臉,老師們是低著個頭……

然而,十年後的今天,就在該校隆重舉行建校十周年慶典暨荊州市示範學校揭牌儀式的日子裡,我們再次來到這所學校,所見所聞,令人留連,所感所慨,催人奮發。

如今,這是一所全新的高級中學:“誠信、友善、自律、勤勉”,是他們共同的追求;“全員育人、全程關心、全體成才”,是他們共同的目標。教學管理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質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證”;辦學模式上,“普高為主,藝職滲透,培養為主,培訓為輔,多元並進,階段分流”。這是一所花園式高級中學:嘉木伴奇卉,清香暗沁心;園圃映長廊,濃蔭照眼碧。校園裡,塵埃不侵;層樓上,窗明几淨;公寓內,清爽雅致;食堂中,整潔亮麗。這是一所現代型高級中學:完備的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及聯網微機群,其裝備系統已達國內現代先進水平。這是一所富有特色的綜合性高級中學:他們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必修與選修、校內與校外、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由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大板塊組成的課程體系。

十年磨一劍啊!他們是如何走過來的呢?

改革篇

從老校長的“小秋收”到新校長的“大合唱”

創始之初,萬般艱辛,但最大的難題是教育質量問題。質量不上來,嚴峻地考驗著學校的生存。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學校一班人,通過走訪高校、考察外地、調查社會人才需求,分析本校的生源特點,提出了“最佳化教育理念,轉變辦學模式,圍繞社會人才需求,構建多元成才橋樑”的指導思想。十年的探索,他們完成了從老校長的“小秋收”到新校長“大合唱”,成功的實現了辦學模式改革的三次跨越。

老校長說:我們要搞“小秋收”。

面對車中的生源特點,在大文大理的“獨木橋”上被擠得落花流水之後,老校長說:“我們要根據學生個性愛好進行人才培養,搞好小秋收。”他們通過創辦“音樂美術日語體育”等興趣班,通過夯實基礎、激發興趣、培養自信等措施,將一些文化基礎差的學生按其志願和愛好分成興趣小組,採取大班上文化課,小班上專業課的辦法進行教學,讓一批所謂的“雙差生”也走進了高等藝術教育的殿堂。為了拓寬藝術特長生的深造渠道,他們不斷加強與藝術類高等院校的聯繫,定期邀請湖北美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武漢紡織學院的教授、學者到校講學、授課。這裡現已成為湖美、武音的教學實習基地。1995年,該校與日本豐田西中學正式建立友好往來關係,並經省教委同意,該校開辦了日語教學班,現已畢業三屆,每屆聯考升學率在90%以上,多數學生為國家重點院校錄取。十年來,該校有近500名藝術特長生被高等藝術學院錄取。興趣特色班的創建,使他們從三類高中脫穎而出。

老師們說:我們要搞“多手抓”。走藝術特色路,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成才渠道,也為該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近幾年來,該校學生人數越來越多,生源質量也有所好轉。針對這一變化,他們及時調整辦學思路,提出了“文、理、藝、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辦學模式。老師們說:“我們要搞‘多手抓’。”在探索中,逐步實現了“高一併進、高二分流、高三定向”的教學模式。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強化教學中心,提高教學水平。通過幾年的努力,該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發生巨大變化,教育質量顯著提高。聯考上線人數逐年增加,各級各類競賽成績突出。在2000年全縣普通高中辦學現狀等級評估中,該校以總分第一被縣政府教育督導室評定為一級甲等。僅2001年聯考,該校600人參考就有500多人達到大專起分線,其中50多人被中央美院、清華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家重點院校錄取。

新校長說:我們要搞“大合唱”。

普通高中不僅要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更要為經濟建設培養有一技之長的後備軍。教育的任務內化成學校辦學目標,就是“給學生找出路,讓每個人成才”。車胤人深諳其中之理,他們為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深化辦學模式改革,新任校長帶領大家大膽嘗試,提出“普、職、藝並舉,要搞‘大合唱’”。並率先創建“普教+職教”的辦學新模式。首先,該校打破普教在高中招生政策上限制,對部分達不到普高錄取分數線的學生,徵求家長同意,辦理職業高中學籍,這樣既滿足了學生接受高中教育的要求,又充分利用了現有教育資源,擴大了招生人數。其次,該校積極改革課程教學體系。採取“2+1”模式,即在前兩年基本完成高中文化課程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兩年自然出現的學習和擇業上的分化,在高三進行分流,組建職高班。這樣既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在就業前獲得一定的職業技能,又可以讓一部分學生通過聯考到職業技術學院深造。此外,他們利用學校特色教育優勢,開辦音樂、美術、日語、計算機、禮儀等短期培訓班,為當地經濟和文化建設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的實用人才。今年11月,該校順利地通過了荊州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組織的“荊州市示範學校”的評估驗收。

管理篇

從山重水複的“分洪區”到柳暗花明的“示範學校”

想當年,來車中就讀的基本都是雙差生,文化成績差,道德品質差。不學無術,一日三次流血事件,這給保衛科和政教處帶來了很大的考驗,保衛科成了學校的重點。十年艱辛不尋常,他們鼎新革故,狠抓內部管理,由原來公安縣重點中學的“分洪區”到如今荊州市“示範學校”,車中人的春風拂面而來。

寬容與理解讓老師們自己當家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把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作為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改變領導方式,更多地運用激勵機制和情感因素,在學校內部形成一種理解人、尊重人的和諧氛圍。在這種管理理念和價值取向的支配下,學校在決策的民主化、操作的規範化、評價的合理化方面進行了可貴的嘗試,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在推進決策民主化過程中,校領導一班人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真心實意地為學校服務,並經常深入到年級、班組與教師交心談心,虛心聽取教職工意見,為避免個人獨斷和決策失誤,學校重大決策必須經校長辦公會研究形成草案,交教代會討論通過後方能執行。為拓寬民主渠道、廣開言路,學校還通過校長信箱、校務公開、民主懇談會等形式了解教職工對學校工作的反映,主動融洽幹群關係。為規範操作程式,增強學校工作的透明度,使學校工作有章可循。學校現有的每個崗位都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制,通過幾年的努力,學校已形成行政領導值日制,教職工坐班考勤制,教師工作月評制等常規管理制度。學校在招生、基建、生活開支財務管理等熱點問題上,都有嚴格的操作程式,如調節費減免集體審批制、基建預算投標制、財務、財產期末審計制等制度,有效增強了各項開支的透明度。在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上,學校對教師工作進行合理評價。在教師工作任務的設定、工作量的計算、教學成績的評定等方面有明確的獎懲規定,通過採取“奉獻+俸祿”的辦法來評價教師,既運用經濟手段肯定教師的勞動,更要運用精神鼓勵激勵教師的創造。在評價手段上,多鼓勵,少指責,多商量,少說教,多理解,少埋怨。從而,老師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得到了充分的發揚。

關愛與誘導讓學生們溫馨如家

學校始終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過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達到使學生“成人”的目的。學校著力創建安全校園,避免不良誘因。為使學生有一個安全、穩定的學習環境,學校歷來重視安全保衛工作,主要表現在:①領導重視,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長為副組長,有關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的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並配有專兼職人員,成立工作專班。②制度健全,校園管理制度、護校隊巡查、出入人員登記、管理員查寢、安全隱患報告等制度健全並已形成常規。③措施得力,門衛、廚房、寢室等重點場所不惜“重點”把守,學校4個門衛24小時值班,廚房就餐紀律由值班領導、管理人員與學生會幹部共同維持,男女寢室均有管理員負責,每天查寢,特別是女生樓每層一人全天值班,就寢時,逐室逐床查看。幾年來,學校沒有發生一起學生惡性打架鬥毆事件和其它安全事故,學校也多次被省、市、縣綜治委評為“安全文明單位”。2000年,被省綜治委授予學校“安全文明校園”稱號。學校經常開展德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素質。學校以“五愛(愛國家、愛家鄉、愛學校、愛父母、愛同學)教育、日常行為規範教育、法制教育、環保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升國旗、演講賽、辯論會、文藝晚會、法制講座等為主要形式,各年級、各班按照學校統一布置,一月一個主題,每周一次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辨別假惡醜,領悟真善美。為拓寬德育渠道,學校以荊和烈士陵園、大聖村為固定的德育基地,聘請司法局領導任法制副校長定期來校上課,同時,學校還成立家長委員會,經常召開家長會了解學生校外表現,現已構建起“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德育網路。學校德育活動由於內容健康,形式新穎,多次受到上級領導肯定。學校組織的“中學生模擬法庭”活動,受到省普法辦領導表揚。1999年、2000年學校在“五四”青年節組織的“青春之歌”晚會曾轟動公安縣城。同時,學校還藉助於校園廣播、文化長廊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工具,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學校由團委會、學生會創辦的“車胤之聲”廣播站,每天早、中、晚三次向學生播音。學校開通的“http://www.cysmschool.com”網站,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諮詢。此外,學校還成立了“螢光”文學社,並編印了“螢光”校報。每學年學校還要集中兩周時間,在高一新生當中開展學校規、習校訓、佩校徽、唱校歌、聽校史的教育活動。濃濃的校園文化氛圍,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又對學生的教育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校的生活豐富多彩,溫馨如家。

開拓與創新車胤中學發展之魂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中心,以質量為已任,轉變教育觀念,革新教學方式,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從融洽師生關係,調動學生積極性入手,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車胤人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老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在車中教師眼裡沒有“差生”,有教無類。教師充分信任每一個學生,充分發掘每一個學生的優點和特長,相信每一個學生經過努力都會成功。在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關係,創造平等、融洽、民主的教學氛圍。學校一方面在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結構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方面,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一言堂”、“一鍋煮”。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動手能力,同學生建立一種“朋友式的”、“引導式的”、“探究式的”新型教學關係,不搞“家長制”“學究制”、“武斷制”。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學生的興趣在這裡激發,學生的自信在這裡找回,學生的特長在這裡發揮。據統計,每年聯考上線人數中有近一半是“調節生”(買分進校生),有些中考僅有100多分的學生也奇蹟般地考錄大學。為適應聯考改革的新要求,消除“時間+汗水”對學生成長的負面影響,學校通過“三減三加”,即減必修課過多的教學時數,增加選修課和活動課時間給學生更多地自學和發展個性特長。學校開設有微機課閱讀課音樂美術欣賞課,精減粗製濫造的資料和大量機械、重複的練習,增加教師個別輔導和精選資料的時間,減少學生過重的心理負擔,增加教師教學研究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的教學成績真可謂藏在深閨人未識,散發馨香令陶醉。

發展篇

從泥草叢雜的囊螢台到櫻花掩映的微機群

車胤人不會忘記,那年從城內遷出時,這裡只有一尊托螢苦讀的車胤雕像,其四周是荒蕪的一片菜地。而十年之後,這苦讀的車胤周圍飛揚起繽紛如雲的櫻花。寒暑易節,螢飛櫻放,車胤中學不斷地發展壯大著……

流螢閃爍迎來海外櫻花的熱情綻放

走進該校大門,一尊“囊螢苦讀”的雕像,將莘莘學子引進求知的殿堂,一條寬闊的主幹道兩旁翠綠的柏樹蒼勁挺拔,預示著學校四季長春、生機盎然。綠蔭和鮮花簇擁的校園,到處是動聽的琴聲、歌聲、笛聲……植物園內樟樹柏樹松樹桃花蘭花玫瑰海棠……這一切不僅增長了學生的知識,而且讓學生得到了美的啟迪,感受到美的呼喚。學校在狠抓綠化、美化、淨化、香化“四化”建設的同時,建有大小十多個景點。藝術長廊造型別致,紅色的園柱、綠色的藤蔓,蒼勁的書法、華美的文章、多彩的畫卷,學子們置身其間,怎不溫文爾雅、文彩飛揚。綠茵場上龍騰虎躍、豪氣沖天,加油聲、喝彩聲不絕於耳。宣傳欄里有常新的美術、書法及獲獎文章展。教室的牆報上,師生詩畫、書法作品一比高低……學校校園的“物化”環境,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既富有動態的美,又富靜態的美,既含內蘊美,又顯外在美,讓學生時刻受到美的薰陶,美的啟迪,美的激勵,並引發豐富的想像。去年日本友人又為該校贈送了千顆櫻花樹。夏則螢火閃爍,春則櫻花怒放,它對學生氣質性格到興趣、愛好的養成,都起到了積極潤化作用,真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螢屏燦爛構成莘莘學子的現代風景

他們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辦學條件逐步改善。學校占地面積36358平方米,建築面積30212.3平方米,固定資產近3000多萬元。兩幢教學大樓氣勢恢宏,樓內每個教室配備有先進的語音訓練系統。兩層樓的餐廳可供2000多學生定點定位就餐,餐廳寬敞明亮,餐桌整齊乾淨,學生就餐時還能欣賞到優美的音樂。三幢學生公寓樓設施完備,寢室內衛生間、壁櫃、晾衣繩,一應俱全。一幢融辦公和實驗於一體的綜合樓,樓內建有可供一個班學生同時上機操作的微機室;符合國家I類標準的理、化、生、勞技實驗室,可供2個班學生同時做各類操作實驗;有可供200名學生同時聽課的多媒體網路教室;有藏書近十萬冊的圖書閱覽室和校園網站;有可供2個班學生同時作畫的美術室和供1個班學生同時練琴的鋼琴房。此外,學校體育設施齊全,有比較規範的田徑場,1個足球場,2個水泥籃球場和有10多萬元的體育器材裝備。學校校園布局合理,綠樹成蔭,花香四季,是市級“花園式”學校。

星光輝耀迎來科教興校的明媚春天

學校按照“師風正、師業精、師藝高”的總體要求,以活動推動、教研拉動、待遇觸動等方式,帶動了教師師德水平、教學水平、學歷水平的全面提高。為增強教師愛崗敬業、樂業愛生的奉獻精神,他們通過開展“雙學(學師德規範、學時事政治)、雙比(比奉獻、比貢獻)”、“黨員、幹部示範崗”等活動,讓廣大教師在活動中修師德、正師風、遵師紀,從而形成“敬業、愛崗、博學、嚴謹”的教風。為了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和拓寬教師的知識面,學校以“職評、分房、評優、提乾”等待遇為桿槓鼓勵教師參加各種途徑的學歷達標教育。如今學校有1名教師脫產進修研究生,4名教師參加研究生學習,2名教師脫產進修本科,有20多人參加函授遠程教育,2年後學校教師學歷合格率將達到90%以上。為調動學歷達標教師繼續學習的積極性,校長戴源正還帶頭參加湖北大學教育管理專業的研究生班函授學習。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普及和運用,給“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書匠”帶來了挑戰。為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變,由被動教研向主動教研的轉變,實施以課題研究帶學科研究,以學科研究促教學改革的“科研興校”工程。學校從2000年開始已承研省教科院下達的“實施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多層面發展”的課題,同時還接受了市教科所關於“弘揚個性發展促進學生自我更新”的課題。在課題研究中,校長戴源正同志帶頭撰寫論文,其《因材施教的理論與實踐》一文被編入《校長優秀論文集》。近年來,教師們撰寫的論文有50多篇在國家和省級報刊上發表或獲獎,學校教科室以《教科通訊》為陣地,促進了老師教科理論水平的提高,目前已結集出版了《車胤中學教師優秀論文集》。

尾聲

彈指一揮間,車胤中學已經走過了十年歷程,這十年里,車胤人有無數的夢想,因這無數的夢想而引發了無窮的創造力,這是車胤中學發展的強大動力。

我們在離開這美麗的校園時,戴校長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作為一所新建的學校,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工作是瑣碎的,也是系統的,只要抓好了每個小環節,我們創新教育這朵奇葩一定會開得更好,更艷。”

靈山秀水孕育了智慧的車胤人啊!

離別校園,琴聲悠長伴金風,依稀留人;丹青絢麗映夕陽,仿佛送客。

在此,我們想向各位讀者說——常去看看改革發展中的車胤中學吧!

教學成果

車胤中學2006年聯考大捷

2006年聯考成績揭曉,車胤中學聯考取得歷史性的大捷:

重點本科上線113人!

二類本科上線158人!

三類本科上線506人!

這是車胤中學師生自信、執著、勤奮的碩果,是堅韌、智慧、意志的勝利!是用“拼”字打造出來的聯考輝煌!

“車胤中學讓我創造了奇蹟!我永遠會感激我的母校!”聯考604分的理科考生李天翔同學無限深情地說;

“只有集勇者、仁者、智者於一身的老師才能引領我們走上成才之路!”聯考561分的文科學生嚴聖平同學滿懷敬意地如是說;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謝謝您,我們的恩師!”聯考572分、全國中學生物學聯賽國家三等獎獲得者牟曉峰代表全班同學將一束鮮花獻給三(1)班的老師,以答謝老師為他們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培育之恩;

“師道尊,學風善,是車胤中學三(2)班的全體望重儒林的高師讓我們鵬程正遠!”聯考575分的章琦同學在《2006年車胤中學畢業生留言冊》上寫道。

“我們這一屆畢業生會終身感謝母校,感謝恩師!在車胤中學,我們建立了最美的師生情誼,同學情誼!”聯考579分、第二十二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國家級三等獎獲得者邱家齊同學在2006屆畢業生懇談會上眼含熱淚地如是說。

“我們的成功,是拼出來的!”聯考557分、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國家三等獎獲得者彭勇同學在高三(2)班聯考經驗總結會上堅定地說。

的確,成功路上,篳路藍縷!

2006屆1441名畢業生,在2003年的中考中一級統招線僅3人(652分以上),統配線(628分以上)僅24人,二級線(530分以上)僅有439人,二級線以下的學生多達975人。正取生生源嚴重不足,擺在車胤中學師生面前的聯考之路只有一條:迎難而上,頑強拼搏。為鼓舞土氣,高三年級組打出了“挑戰人生如登高山,一路乘風凌絕頂;決勝聯考似濟滄海,千帆破浪得津涯"的紅色條幅。

聯考涉及千家萬戶,為了走出生源質量的瓶頸,車胤中學以劉經富校長為首的行政一班人,走進課堂,傾聽群言,分析情況,排憂解難,在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焊接辦學起飛平台、振教綱、促創新方面顯示了前所罕見的強大動力。車胤中學雖頭頂沉重的壓力,但不負領導與民眾的厚望,更新辦學理念,最佳化思路舉措,使師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發揮了最大潛力,奮發進取,快速超越,在2006年聯考競爭中,終於衝出重圍,拼來聯考的大捷。

車胤中學校長劉經富在聯考祝捷大會上說:全校教職工要以2006年聯考取得的優異成績為新的起點,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堅持開拓創新,進位爭先,不斷實現全校教育整體水平的新提升、新跨越,努力塑造省示範高中的名校品牌,牢固確立建設荊楚一流、全省領先的省級示範高中的目標定位,進一步加大力度實施人才強教、人才強校戰略,加大教科研的引領力度,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上下更大的功夫,在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上謀求更大的突破,努力創造超一流的教學實績,為公安教育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