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胤

車胤

車胤(約333年—約401年),字武子,東晉南平郡(今湖南津市、安鄉,湖北公安一帶)人。自幼聰穎好學,家境貧寒,常無油點燈,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夜讀,學識與日俱增。歷任中書侍郎、侍中、國子監博學、驃騎長史、太常、護軍將軍、丹陽尹、吏部尚書。為人公正、不畏強權,後被會稽王司馬道子世子元顯逼令自殺。

人物生平

車胤,字武子,南平郡人。曾祖父車浚,做過吳國會稽太守。父車育,做過郡主簿。南平太守王胡之以知人聞名,見到童年時的車胤,對其父車育說:“這小兒將會光耀足下門戶,可使他學有專攻。”車胤勤奮不倦,博學多通。家中貧寒,常常缺少燈油,夏天夜裡用白色絲袋盛裝數十隻螢火蟲作照明讀書,夜以繼日(這就是《三字經》上“如囊螢”的故事)。及至年長,風姿美妙,聰明機靈敏捷有智慧,在鄉里之間很有聲望。

桓溫做荊州刺史時,召車胤為從事,因其善於辨析義理而特別器重他。引為主簿,後又遷為別駕、征西長史,於是顯名於朝廷。當時只有車胤和吳隱之是以貧寒博學知名於世的。車胤又善於賞玩集會,當時每有盛會而車胤不在,眾人都說:“沒有車公不快樂。”僕射謝安每逢游集之日,就擺設筵席恭候車胤。

桓溫主荊州,徵召車胤為從事,甚為器重,相繼提升他為別駕、征西長史。車胤以寒素博學聞名於世,每舉行盛大宴會,桓溫必邀車胤出席。

寧康初年(373),朝廷封車胤為中書侍郎、關內侯。孝武帝曾講解《孝經》,僕射謝安侍坐於旁,尚書陸納伴講,侍中卞眈伴讀,黃門侍郎謝石、吏部郎袁宏手執經書,車胤與丹楊尹王混選取文句,當時輿論把這看作是一種榮耀之盛事。車胤累遷侍中。

太元年間(376~396),朝廷增置太學生一百人,讓車胤兼任國子博士。其後第二年,朝廷討論郊廟明堂之事,車胤認為:“古代明堂的建制已很難弄清,況且樂的根本是和諧,禮的根本是恭敬,所以質樸與華美不同,音樂器具也兩樣。既然茅屋大廈尺度標準不一,那么何必要遵守其形貌而不弘揚其根本順應時代呢?天下安定,四境逆賊盡滅,然後可以大修明堂大學了。”當時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

車胤又遷職為驃騎長史、太常,晉封臨湘侯,因病離職。不久朝廷任命他為護軍將軍。當時王國寶奉承討好會稽王司馬道子,婉言勸說朝廷執事大臣上奏讓司馬道子做丞相,加以特殊的待遇。車胤說:“這是周成王尊崇周公用的禮儀。今皇上正壯年,非年幼的成王可比,在位的丞相會稽王,怎能做周公呢!聲望和實際不相稱,不宜如此,這樣做肯定大逆皇上的意願。”於是車胤稱病養身不辦理此事。王國寶等人的疏表奏上去後,孝武帝大怒,而特別嘉獎車胤。

隆安元年(397),王國寶任左僕射,威震朝廷內外,王恭疾恨道子、國寶擾亂朝政,舉兵征討。國寶恐慌,其堂弟王緒將軍獻計:“不如殺掉車胤,除去眾人之望,挾持主上和丞相,討伐諸侯”。車胤到來後,國寶終不敢殺,反而向他求教計謀。而後,國寶上書皇上,自解職務,等待降罪。朝廷任命車胤為吳興太守,俸祿二千石,車胤稱病不受。朝廷封他為輔國將軍、丹楊尹。

隆安四年(400),車胤被提升為吏部尚書。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驕矜放蕩,車胤與江績私下告訴司馬道子,準備向天子奏明,事情泄露。不料事情泄露,元顯逼令車胤自殺而死,他臨死前大怒道:“吾豈懼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權奸耳!”死後朝廷非常痛惜。

人物評價

車胤囊螢車胤囊螢

車胤為官則剛正不阿,不屈權貴,《晉書》稱讚其“車殷忠壯。”他凡所歷任,則任勞任怨,竭盡心力,會稽王司馬道子示意眾大臣聯名上疏,要求皇兄孝武帝給予自己“假黃城,加殊禮。”而車胤拒絕署名,疏奏至皇帝,孝武帝大怒眾臣,“而甚嘉胤。”車胤做事不拘俗套,勇於創新,《晉書》還載: “其後年,議郊廟明堂之事,胤以‘明堂之制既甚難詳,且樂主於和,禮主於敬,故質文不同,音器亦殊。既茅茨廣廈不一其度,何必守其形范而不弘本順時乎!九服鹹寧,四野無塵,然後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時從其議。”另外車胤還能說會道,善於賞會,每逢盛坐,如果車胤不在場,都說“無車公不樂。”

重要典故

囊螢夜讀

【原文】《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傳》:“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 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於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車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白話文】晉車胤字武子,是南平人。曾祖車浚,嘗任會稽太守,他的父親車育在郡任主簿。太守王胡之善於識才,見到孩童時期的車胤,跟他的父親說曰:“這個孩子將來能當大官,應該讓他讀書深造。”車胤勤奮攻讀,博覽群書,孜孜不倦。車胤苦於家貧缺燈油,夏天捕幾十隻螢火蟲,放進手絹里,用螢光照明,夜以繼日苦讀。

明鏡不疲

【原文】孝武將講《孝經》,謝公兄弟與諸人私庭講習。車武子難苦問謝,謂袁羊曰:“不問則德音有遺,多問則重勞二謝。”袁曰:“必無此嫌。”車曰:“何以知爾?”袁曰:“何嘗見明鏡疲於屢照,清流憚於惠風?”

【白話文】晉孝武帝將要給大臣們講《孝經》,謝安、謝石兩兄弟便在自己家裡和一些人互相討論學習。車胤也在其中,他聽後有疑難,但又不敢問謝家兄弟。於是,對袁羊說:“我不問吧,怕把精彩的講解遺漏了;多問吧,又怕勞煩謝家兄弟。”袁羊說: “我看他倆決不會因你多問而嫌厭的。”車胤問道:“你怎么知道呢?”袁羊說:“哪裡見過明亮的鏡子厭倦人們常照,清澈的流水害怕和風吹拂!”

故里之爭

關於車胤出生地,目前有澧縣、安鄉、公安、臨澧等說。

《晉書·車胤傳》曰:“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這裡說南平人,有說法指今湖南津市,因當時南平郡轄澧縣東部新洲一帶,故出生於新洲車渚;還有說法指湖北公安。

《直隸澧州志》卷十五《人物誌》《名臣》篇除記載車胤生平外,還對其出生地“澧州說”進行了詳細的考證。《晉書》中所載“南平”指的是南平郡,當時南平郡地域甚廣,現澧縣東部大部分區域屬南平,南平於晉隆安年間治作唐,作唐在今匯口(既現安鄉縣安豐鄉)附近,匯口西二十里為現新洲,也是當時作唐縣範圍,所以史書記載車胤是南平人。另《晉書》載 “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於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而《世說新語》也載“南平守王胡之避司馬無忌之難,置郡澧陰,見鈗於幼童中。”“澧陰”既澧水之南,就是現在新洲,“鈗”即“胤”,太守王胡之在新洲城見車胤,那么車胤幼童時代至少就是在現新洲。新洲當時隸屬南平,後屬澧州,現屬津市。

舊址遺存

湖南常德有不少關於車胤的遺蹟,安鄉有車公山、車公亭、車公橋、車家鋪,傳為武子出生處,津市新洲有囊螢台、武子宅基、武子墓,今仍保留的地名有車溪、車渚村;臨澧縣柏枝鄉的石墨山傳為武子讀書的地方。

《直隸澧州志》中記載了車胤囊螢舊址有“武子宅基地、囊螢台、武子墓、車城、車家溪”等。這些遺存都在車胤的桑梓—津市新州鎮。

車渚村

古為車渚里,又名車渚崗,因車胤出生成長於此而得名。現更名車胤村。

囊螢台

囊螢台舊址在車胤故里車渚崗西邊邊界內,寬約八十米,長約百米許,高出四周兩三米,略呈橢圓形。關於車武子囊螢讀書處的記載也有很多。宋王齊與詩:“儒生骨朽名猶在,高冢相望已亂真,只認夜深螢聚處,便應家下讀書人。” 清王貽貞的《勸復車武子碑小引》“……即當日車武子讀書舊址。從前立石道左,上勒‘晉吏部尚書車胤囊螢讀書之故里’十四字……。”黃昌台的《囊螢照讀賦》中寫道:“故不借神火之功,不借夜珠之力,不矜豹髓之奇,不侈蘭青之色,惟茲宵行,助我學殖。”可見,今車胤囊螢讀書處遺蹟之可靠。

查《直隸澧州志》,古時在此囊螢台上建過兩個書院,一是車渚書院,時代待考,《直隸澧州志》載“州東四十里,一名螢渚,雲晉車武子囊螢讀書處(卷七·書院)。”此處“州東四十里”應該是指現澧縣城東四十里處,即現在新洲,與上面所考車胤出生地相吻合。一是延光書院,順治七年三月三日落成。《延光書院記》(龔之茗)中載:“澧之先驅宋尚已讀書博雅,又有武子允其人者,能使千年後澧人士猶稱囊螢故事不衰。其光可延也,是宜名延光(卷二十二·記)。”在舊時該書院裡頭還另闢有車公祠,供人們祭祀,書院廢后,車公祠依然香火鼎盛。

車武子墓

當地知情者反映,原來在車渚相鄰的白龍泉、豹鳴、嘉山原種場等幾個村境內,都密集地分布著東周——南朝時期的墓葬,但只有有部分墓葬的封土堆尚存。尤以車渚村西部的花廟崗和白龍泉接壤處的一處大型冢堆墓引人注目,該墓群東西呈“一” 字形排列。這與宋王齊與詩中提到的“儒生骨朽名猶存,高冢相望已亂真”的情景極其相似。1978年澧縣文化館考古工作者在該地區清挖了一批墓葬,發現花廟崗、白龍泉境內多分布為晉墓,從而縮小了考證車武子墓的範圍。最後,確定花廟崗一號墓是車武子墓。花廟崗位於嘉山腳下,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顯耀,該墓冢堆最大,直徑約30米,高約5米,從同墓區清理的一批小磚室墓來看,出土的文物有肩部施格線紋罐、雞首壺、唾壺等青瓷器,多是東晉時期的遺物。可惜的是該大墓已經被盜,據當地老人們介紹,民國時期他們目睹國民黨部隊曾對此墓進行過盜掘,該墓是一個大型的磚室墓。出土大量陶人(俑)和許多其它文物。盜掘後不久,當地人們就將盜坑回填。但又據目擊者和參與者說,文物部門於1984年秋挖掘過,並出土了七、八種珍貴文物。挖掘後就再沒有恢復,現在只存在一個一百平方米的水坑。

車胤高級中學

公安縣車胤中學創辦於1991年,校園坐落在縣城東郊,占地面積66670平方米,建築面積410000多平方米。車胤中學具有理、化、生實驗室、微機室、軟體室均達到省I類標準。圖書館藏書15萬冊,報刊300多種,並配備四個圖書閱覽室和一個電子閱覽室,同時可供400人閱覽。標準化田徑場、足球場、畫室、琴房、練功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