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6年

公元716年,中國紀年,丙辰年(龍年),唐開元四年,日本靈龜二年。

簡介

公元716年是開元四年

歷史紀事

山東又大旱蝗。姚崇斥“修以禳之”之說,再令捕蝗。六月,上皇(睿宗)死(662-)。默啜大破拔曳固、回紇、同羅、霫、仆固五部降唐。突騎施蘇祿稱可汗。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降唐。使二人分任松漠、饒樂都督,並封郡王(參見648年。十一月,黃門監盧懷慎死,家元餘蓄。死前上青推薦宋璟等。懷慎,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閏十二月,姚崇罷相,宋璟與蘇頲同相。

文化紀事

李思訓

思訓(六五一至七一六)字建見,隴西人,唐宗室。高宗時為江都令,武后時棄官,中宗時復官宗正卿,開元初,進右武衛大將軍。工畫,人稱李(大)將軍山水。

畢構

字隆擇,偃師人。六歲能文,第進士。景龍末,拜御史大夫,與李傑齊名,號為清廉,並稱畢李。睿宗嘉其有古人風,賜璽書袍帶。官終太子詹事。
盧懷慎

懷慎,滑州人,第進士,開元初,與姚崇並相,遇事推而不專,人稱伴食宰相。然清謹無欲,大智若愚。開元四年(七一六)十一月卒。病重時,上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盧從願,謂皆一時人才,所坐者小,所棄者大(四人皆因小過被貶),望玄宗錄用。玄宗從之。家無餘蓄,惟一老僕,請賣身以辦喪事。

王友貞

友貞(六一八至七一六)河內人。官長水令。重人倫,曾刳腹療母。口不言人過,重然諾,人以為君子。年九十九卒。

李乂

乂字尚真,房子人。第進士,長安中官監察御史,劾奏無所避。睿宗時遷吏部侍郎,知制誥,請謁不行,時人謂“李下無蹊徑”(猶言沒有後門)。改黃門侍郎,制敕不便,輒改正。堅不附太平公主。官終刑部尚書。為人沈正方雅,時稱有宰相才器。與兄尚一、尚貞俱以文章名,同著一集,號《李氏花萼集》。開元四年卒。

尹思貞

思貞,長安人。舉明經,仕高宗至玄宗,前後為刺史歷十三郡,皆以清廉稱。官終工部尚書,開元四年(七一六)卒,謚簡。

雜譚逸事

玄宗不私外戚

皇后妹夫尚衣奉御長孫昕與御史大夫李傑不協,開元四年(七一六)正月,昕與其妹夫楊仙玉於里巷伺傑而毆之。傑上表自訴:“髮膚見毀,雖則痛身;冠冕被陵(辱),誠為辱國。”玄宗大怒,命將昕與玉仙在朝堂杖殺,以謝百官。且以敕書慰傑,曰:“昕等乃朕之親戚,朕不能訓導,使之陵辱衣冠,雖處以極刑,未足謝罪,卿宜以剛腸疾惡,勿以凶人介意。”按:玄宗初年懲武、韋之禍,故不私於外戚;末年寵楊妃,遂及於國忠與秦、韓、虢,亦略同於武、韋。然史家言唐代三禍,但云藩鎮、宦官、后妃,而不言外戚,蓋外戚為禍必自后妃逾寵而來。玄宗初年,六宮尚無專寵,故不私外戚未為難也。

始以諸王遙領節度使

開元四年(七一六)正月,以郯王嗣直為安北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以安北都護張知運為之副。以陝王嗣升為安西大都護,安撫河西、四鎮諸蕃大使,以安西都護郭虔瓘為之副。二王皆不出閣,諸王遙領節度自此始。

吐蕃圍松州,敗於城下

開元四年(七一六)二月,吐蕃圍松州(今四川松藩)。二十六日,松州都督孫仁獻襲擊吐蕃於城下,大破之。

班生此行,何異登仙

自開元二年(七一四)始定內外官出入常制(見該年正月該條),然當時士夫猶輕外任,視同貶謫。開元四年(七一六)二月二十四日以尚書右丞倪若水為汴州刺史兼河南採訪使,會揚州採訪使班景倩入為大理少卿,路過汴州(今開封),若水為之餞行,立望其西行行塵,謂下屬曰:“班生此行,何異登仙!”

默啜被殺,突厥內亂

武后長壽二年(六九三),突厥默啜繼其兄骨咄祿自立為可汗。二十餘年來,曾統一東西兩部,西境達今裏海。開元四年(七一六),默啜擊鐵勒九姓拔曳固(一作拔野古),大破之於獨樂水(今北京平谷縣東北)。恃勝輕歸,不復設備,遇拔曳固散卒頡質略,自柳林突出,斬之。時大武軍子將(子將猶小將)郝靈荃奉使在突厥,頡質略以默啜首歸之。靈荃攜其首回長安,朝命懸其首於廣街。默啜之子小可汗繼立,為骨咄祿之子闕特勤擊殺,並及默啜諸子與親信略盡,而立兄左賢王默棘連,是為突厥毗伽可汗,國人謂之“小殺”。毗伽曾以國固讓其弟闕特勤,闕特勤不受,乃以為左賢王,專典兵馬。

拔曳固等五部來降

開元四年(七一六)六月,默啜既死,突厥內亂,原附突厥之鐵勒九姓如拔曳固、回紇、同羅、白霄、仆固(仆骨)諸部紛紛降唐,唐皆安置大武軍(即大同軍,今山西朔縣東)之北。

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帥部來降

先是武后萬歲通天時(六九六),奚、契丹相繼叛;玄宗初立,孫佺、薛訥相繼喪師,饒樂、松漠遂非唐有。至開元四年(七一六)唐已富強,突厥勢衰,鐵勒歸屬,八月,契丹酋李失活、奚酋李大酺亦帥所部來降。玄宗詔以失活(李盡忠堂弟)為松漠郡王,行左金吾大將軍兼松漠都督(今赤峰以北、西遼河上游)。以大酺為饒樂郡王,行右金吾大將軍兼饒樂都督(今承德以北、灤河上游)。

王晙上安置突厥降戶三策

開元四年(七一六)秋,突厥降戶居河曲(河套之南)者,聞毗伽可汗立,多復叛歸。并州長史王晙上言:“這批人只因本國內亂,才相繼來降,一旦國安,必然叛去。未叛去者,留作間諜,突厥入侵,必為內應。建議今冬以前,將這批人遷往內地,二十年後,漸變舊俗,皆為勁兵,可為我用。因此,處理突厥降戶,只有三策:遷往內地,才是上策;多屯兵馬,就地監督,乃是中策;仍於今日,不加防範,最為下策。”疏入,朝廷不理。不久,降戶陝跌思泰、阿悉爛等果自河曲叛逃。十月,命朔方大總管薛訥發兵追討,王晙引并州兵西渡河,晝夜追擊,斬獲三千人。

降戶生擒張知運

先是單于副都護張知運(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接收突厥降戶時,收其兵仗令渡河而南,居河曲。降戶皆怨怒。其後御史中丞姜晦為巡邊使,降戶訴無弓矢,不得射獵為生,晦命悉還其兵仗。降戶得之,十月遂叛歸。張知運未設備、與之戰於青剛嶺(今甘肅環縣西北甜水),為降戶生擒,欲送突厥。行至綏州(今陝北綏德)境,將軍郭知運以朔方兵邀擊,降戶大潰,釋張知運而逃。玄宗以張知運喪師辱國,斬之。

毗伽可汗重用暾欲谷

突厥毗伽可汗即位後,以弟闕特勤治軍旅,以妻父暾欲谷為謀主。暾欲谷年已七十餘,蕃人甚為敬服。時突厥降唐戶聞毗伽立,已紛紛逃歸。毗伽既得鋏跌思泰與阿悉爛等,便欲南下為寇,暾欲谷曰:“唐主(指玄宗)英武,人和年豐,未有空隙,不可以攻。我眾新集,須休養生息三數年,始可觀變而動。”毗伽又欲修築城堡,多建寺觀,暾欲谷曰:“不可。突厥人口稀少,之所以能抗拒唐朝,正因逐水草而遷,居處無常,若築城定居,必將為唐所並。佛、老之道,教人仁弱,突厥皆習武射獵,不須寺觀。”毗伽大悟。

姚崇罷相

崇子光祿少卿彝、宗正少卿異,交通賓客,頗受賂遺,為時所譏。又中書省主書(從七品)趙誨為崇所親信,受胡人賄賂,事發,玄宗親自審問,下獄當死,崇復營救,玄宗由是不悅。會京城曲赦,敕特標趙誨之名,杖之一百,流嶺南。崇由是憂懼,屢請避相位,薦廣州都督宋璟以自代。開元四年(七一六)閏十二月,姚崇罷為開府儀同三司,而以刑部尚書宋璟守吏部尚書兼黃門監,與紫微侍郎同平章事。

台省六品以下官如御史、遺、補等由皇帝擬授

唐舊制:凡六品以下官皆委尚書省奏擬。開元四年(七一六)始制員外郎、侍御史、起居郎(皆從六品)、補闕(七品)、拾遺、監察御史(皆八品)等台、省品低而重要之官不由尚書省奏擬,而由天子親除。

善無畏至長安

善無畏(六三七至七三五),中天竺國王之子,梵名義譯為善無畏,華言淨獅子。十三歲嗣王位,後讓位於兄,出家那爛陀寺,奉龍樹弟子達摩掬多為本師,受持瑜伽三密之教。開元四年(七一六)攜經至長安,玄宗為開內道場,尊為教主,住西明寺,系印度密宗傳入中國之第一人。譯有《蘇悉地經》、《大日經》多部。

日本第九次遣使入唐

開元四年(七一六)八月,日本遣多治比縣守為遣唐押使,阿倍安麻呂為大使,藤原馬養為副使等入唐,同行者有吉備真備等共五百五十餘人,是為第九次遣唐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