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6年

公元586年

公元586年為農曆丙午年,屬馬年,為隋開皇六年。

大事記

(圖)公元586年長城

1、公元586年,煙陽縣改為武林縣

2、公元586年,始置新鄉縣

3、公元586年,武城縣改名清河縣

4、公元586年,隋文帝調發丁夫11萬修築長城

5、公元586年,廢常山郡,存恆州

6、公元586年,高句麗平原王將都城由平壤城遷至長安城(即今朝鮮平壤市區),直至高句麗滅亡。

(圖)公元586年公元586年

7、公元586年,復置盪陰縣

8、公元586年,始建新鄉縣

9、公元586年,復設南宮縣,初屬冀州。

10、公元586年,改泥陽為華原縣

出生名人

(圖)公元586年李大亮

李大亮(公元586年-公元644年)

李大亮,出生於公元586年,唐初將領。陝西涇陽人。隋末他在大將軍龐玉部下為行軍兵曹。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與瓦崗軍作戰被俘,隨之獲釋。李淵兵進長安,建立唐朝。大亮投歸,被授予土門令。高祖見他善於治理,提升他為金州(今陝西安康)總管府司馬。唐太宗貞觀年間改任交州(今越南河內)都督,封五陽縣男。後招入為太府卿。

貞觀十八年,太宗準備東征高麗,當時大亮患病,太宗前往探望。他苦諫太宗不要東征,以經營關中為重,太宗不納。公元644年年病卒,時年五十九歲。贈兵部侍郎,秦州都督,陪葬於昭陵

風景名勝

(圖)公元586年隆興寺

隆興寺

隆興寺位於河北正定,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保存了比較完整的一座佛教寺院。創建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稱龍藏寺。

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之命於寺內修鑄一尊高七丈三尺的銅質千手觀音並蓋大悲閣後,遂以大悲部長為主進行擴建,基本奠定了現有的平面布局和規模,成為國內名剎之一。金、元、明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清朝康乾盛世,曾兩次奉旨重修全部建築,寺院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到鼎盛時期,康熙四十九年,頒賜“敕建隆興寺”匾額。

文化紀事

詩人盧思道
(圖)隋盧思道《美女篇》詩隋盧思道《美女篇》詩
開皇六年(五八六),詩人盧思道卒。盧思道(五三五至五八六),字子行,范陽涿(今河北涿州)人。少時師事邢邵,經數年而學業卓著。仕北齊,為司空行參軍、員外散騎侍郎。文宣帝卒,令當朝文士各作輓歌十首,擇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陽休之、祖珽等人不過得一、二首,唯他獨得八首。時人稱為“八米盧郎”。後任太子舍人、司徒錄事參軍,以擅用府庫錢,免官歸家。數年後起為京畿主簿,遷給事黃門侍郎,待詔文林館。入北周,授儀同三司。因參與祖英伯叛亂,死在名籍,以文才獲免。楊堅作丞相,出為武陽太守,鬱郁不得志,作《孤鴻賦》以寄情。入隋,以母老解職。著《勞生論》,指責時弊,文甚直切。召為散騎侍郎,卒於官。今存詩二十餘首,多為友朋酬贈及侍宴從游之作,格調不高。七言樂府《從軍行》寫征人久戍邊陲及思婦的怨悵情懷,諷刺獵取功名的將軍。文字清麗流暢而又挺拔勁健,偶句迭出,換韻自然,開唐初七言歌行的先聲。又有《聽蟬鳴篇》,詞意清切,寄託較深,為庾信所讚賞,原有文集三十卷,已佚。明人輯有《盧武陽集》。

雜譚逸事

党項羌降隋
開皇六年(五八六)一月十二日,党項羌請降於隋。

頒歷突厥
開皇六年(五八六)一月十八日,隋頒布新曆於突厥。班歷則稟受正朔,表示突厥以隋為宗主國。

隋遣蘇威巡省山東
開皇六年(五八六)一月二十日,隋文帝遣民部尚書蘇威巡省山東(函谷關以東)。二月十九日,大赦天下。

隋令刺史遣使上考課
開皇六年(五八六)二月,隋始令刺史上佐(司馬、長史)每歲末入朝,上考課。

隋令崔仲方緣邊築城堡
開皇六年(五八六年)二月六日,隋文帝又令崔仲方發丁十五萬,於朔方(今陝西子長東)以東緣邊險要之地築數十城,以防備北邊遊牧民族的入侵。

陳後主封四弟一子為王
至德四年(五八六)二月十五日,陳後主立皇弟陳叔謨巴東王陳叔顯為臨江王,陳叔坦為新會王,陳叔隆為新寧王。五月七日,又立皇子陳莊為會稽王。

高德上書請隋文帝傳位太子
開皇六年(五八六)三月八日,洛陽男子高德上書請隋文帝楊堅為太上皇,傳位皇太子。文帝詔稱:朕承天命,撫育蒼生,孜孜不倦為國操勞,不效近代帝王(如周天元、齊武帝)傳位於子,自求逸樂。

突厥沙缽略可汗遣使入隋貢獻
開皇六年(五八六)三月十二日,突厥沙缽略可汗遣使入隋貢獻方物。

(圖)周朝周朝

陳隋互聘
至德四年(五八六)四月十九日,陳遣兼散騎常侍周磻、兼通直散騎常侍江椿聘於隋。八月,隋遣散騎常侍裴豪、兼通直散騎常侍劉額聘於陳。

隋申國公李穆
開皇六年(五八六)八月三十日,隋申國公李穆卒。李穆,字顯慶,自雲漢騎都尉李陵之後。參加六鎮起義,從宇文泰克定關中,參加邙山之役,曾救宇文泰於陣,進封安武郡公,賜以鐵券,恕其十死。又從於謹破江陵,進位大將軍。二兄李賢、李遠皆為北周佐命功臣,子弟布列清顯。宇文護執政,李遠及其子李植被誅,李穆坐此除名為民。武成(五五九至五六零)中李氏子弟免宮爵者悉復位,李穆不久進位柱國,轉大司空。天和(五六六至五七一)中進爵申國公。數年後出任并州總管。楊堅作丞相,尉遲迥遣使招李穆作亂,穆鎮其使。穆子李士榮,以并州(今山西太原)居天下精兵處,暗中勸李穆起兵。穆拒絕,奉天子十三環金帶於楊堅,並密表勸進。楊堅建隋,李穆極力擁戴。及李穆來朝,文帝楊堅特加優禮,拜太師,李氏子孫悉拜儀同,其一門執象笏者百餘人,其貴盛之況,當時無比。李穆上表求退休,於是安居私宅,朝廷大事皆遣使就第詢訪,曾上表贊成修建大興城。開皇六年以老病卒於第,時年七十七歲。文帝為其舉行盛大葬禮,諡號為明。

梁士彥、宇文忻、劉昉被誅
隋郕國公梁士彥討尉遲迥有功,曾任相州刺史,因受隋文帝猜忌而召回長安。杞國公宇文忻少與文帝友善,善用兵,有威名,也受隋文帝猜忌而罷去右領軍大將軍之職。舒國公劉昉早被疏遠。三人閒居無事,頗懷怨恨,相互往來,陰謀不軌。宇文忻欲讓梁士彥去浦州(今陝西浦城)起兵,己為內應,被梁士彥外甥裴通告發。隋文帝假裝不知,開皇六年(五八六)閏八月任梁士彥為晉州(今山西臨汾)刺史,以觀察其意。晉州為兵家重鎮,梁士彥得命十分歡喜,與劉昉等以為天助其事,請薛摩兒為長史。既與公卿告別時,文帝命左右擒梁士彥、宇文忻、劉貼三人,捕薛摩兒,於殿庭當面質問其陰謀。薛摩兒全部招供,於是三人皆伏誅,其叔侄、兄弟免死除名。九月,楊堅命展示梁士彥等三家資物以誡百官。梁士彥,字相如,安定(今陝西涇川)人,性剛強果毅,有文武才。北周時以功拜儀同三司,從周武帝東伐北齊,攻拔晉州,堅守孤城,滅齊後以功封郕國公。宣帝即位後,任東南道行台徐州總管,與王軌大破陳北伐軍,擒陳軍統帥吳明徹,略定淮南。楊堅執政,從韋孝寬討尉遲迥,於鄴城(今河北磁縣南)外圍草橋大破尉遲迥兵。及圍攻鄴城時,率先攻入北門。得勝利即任相州刺史。死時年七十二。宇文忻,字仲樂,父祖皆為北周大官。少時善射,十八歲時從齊王宇文憲討突厥有功,又與韋孝寬同守玉壁,屢建戰功。從周武帝伐北齊,攻克晉州後力勸武帝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滅亡齊國。不久又與王軌大破吳明徹北伐軍,是北周著名戰將。擁戴楊堅篡周,尉遲迥作亂,隨韋孝寬征討,楊堅派高熲監軍,唯宇文忻與之共謀進取,兩軍在鄴城下對陣,官軍不利,宇文忻令士兵射觀戰民眾,觀者大囂,忻傳呼“賊敗”,使官軍復振,大破尉遲迥軍。楊堅稱其為天下英傑,封英國公,大受楊堅信任。禪代之際,宇文忻為佐命功臣。後改封杞國公。死年六十四。劉昉,博陵(今河北安平)人,周武帝時,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劉昉為人輕狡,有奸數。及宣帝宇文贇即位,出入宮掖,寵冠一時,授大都督,遷小御正。宣帝崩駕,子靜帝宇文闡年幼不堪重負,劉昉與鄭譯謀引外戚楊堅輔政,楊堅初不敢當,昉大喊:公若不敢當,昉將自為。楊堅於是從命。楊堅作相,以劉昉為相府司馬。又以定策公封黃國公,賞賜巨萬。昉自恃功高,頗有驕色,溺於財利,富商大賈充斥其門。尉遲迥起兵,楊堅欲令劉昉監韋孝寬軍,昉不敢從,而高熲請行。於是以高熲代為相府司馬。及受禪建隋,改封劉昉為舒國公,閒居無事,不復任使。昉自以佐命功臣而遭疏遠,鬱郁不得志,遂與梁士彥、宇文忻相與謀反,以致被誅。

宋安郡元景山
開皇六年(五八六)九月九日,隋上柱國、宋安郡公元景山卒。元景山,字瑤岳,北魏帝裔。周閔帝時從大司馬賀蘭祥擊吐谷渾,以功拜撫軍將軍。後數從征討,參加邙山戰役,斬獲甚多,進封宋安郡公。從周武帝滅齊,拜大將軍。宣帝即位,從韋孝寬經略淮南,鄖州總管宇文亮謀反,襲韋孝寬,元景山率騎三百擊斬宇文亮,以功拜毫州總管。及楊堅作相,尉遲迥遣使聯接景山,被拒絕。又討擊司馬消難,平定桐柏山蠻族叛亂。及楊堅受禪,以功拜上柱國。開皇二年(五八二)任行軍元帥大舉伐陳,於漢口大破陳軍。元景山準備渡江,會陳宣帝死,有詔班師。於是威名大著,為陳人所憚。後數年因事免官,卒於家中,時年五十五歲,諡號為襄。

隋賑恤大象以來死事之家
開皇六年(五八六)九月二十九日,隋文帝下詔,凡大象(五七九至五八一)以來死事之家,皆令賑恤。

隋設山南道行台
開皇六年(五八六)十月十二日,隋文帝置山南道行台於襄州(今湖北襄陽),以秦王楊俊為行台尚書令。

百濟遣使向陳奉獻
至德四年(五八六)十月六日,百濟國遣使向陳貢獻方物。

隋文帝勤政
開皇六年(五八六)十月八日,隋文帝任兵部尚書楊尚希為禮部尚書。楊堅每日臨朝視事,朝夕不倦。楊尚希諫請文帝於政事唯舉大綱,諸事責成宰相,繁碎事務不宜皇帝親理。文帝稱讚此言,但仍日夜勤政如故。

陳後主任命將相
至德四年(五八六)九月,陳後主任鄱陽王陳伯山為東揚州刺史,岳陽王陳叔慎為丹陽尹。十月二十二日,任尚書僕射江總為尚書令,吏部尚書謝伷為尚書僕射。

吐谷渾廢立太子
吐谷渾可汗夸呂在位年久,屢因喜怒無常而廢殺太子。後太子懼死,謀擒夸呂降隋,請兵於隋邊將。隋秦州(今甘肅天水)總管楊弘企圖派兵助戰,隋文帝不許。太子謀泄,被誇呂所殺,復立少子嵬王訶為太子,疊州(今甘肅臨洮)刺史杜粲想乘機討伐吐谷渾,隋文帝又不許。開皇六年(五八六),嵬王訶懼被誇呂誅殺,謀帥部降隋,遣使至隋請兵,又為隋文帝所拒。並諭嵬王訶使者云:“父有過失,子當諫爭,不可潛謀非法,受不孝之名”。

隋移洛陽石經於長安
開皇六年(五八六),隋移洛陽石經於長安。先時北周自鄴城將石經移至洛陽,至是復自洛陽運至長安。置於秘書內省。石經已文字磨滅,莫能知者。劉焯劉炫奉敕論義,深挫諸儒。遭到妒恨,後為飛章所謗除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