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9年

公元前629年

公元前629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壬辰年(龍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是周襄王二十三年;魯僖公三十一年;秦穆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29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東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大事記

(圖)東周歷史故事書籍東周歷史故事書籍

公元前629年是:周襄王二十三年;魯僖公三十一年;秦穆公三十一年;陳共公三年;蔡莊侯十七年;鄭文公四十四年;宋成公八年;楚成王四十三年;齊昭公四年;晉文公七年;燕襄公二十九年;衛成公六年;曹共公二十四年;杞桓公八年。

公元前629年,周襄王23年,鄭文公44年,鄭洩駕惡公子瑕,鄭伯亦惡之,故公子瑕出奔楚。——《春秋•僖公三十一年》

公元前629年(周襄王二十三年,壬辰),狄攻衛國,衛不能支,再遷都帝丘(河南濮陽西南)。狄即北狄,“北狄”的稱謂最早起始於周代,周人自稱“華夏”,便把華夏周圍四方的族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

(圖)龍年紀念畫龍年紀念畫

區別華夏。“北狄”是古代華夏族人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春秋中葉以後,狄與戎在地域上有明顯的不同,但整個春秋時期,乃至戰國中葉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稱,有些部落仍兼有戎與狄兩種稱號。這種情況以及春秋北狄諸部的姓族,陝北、山西、河北諸地的戎狄文化遺存,都說明春秋時期的戎與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顯區分,族類卻比較接近。進入戰國,他們主要部分已經華夏化,也有一部分當胡人南下後已融入胡人之中,成為匈奴的重要來源之一。衛國,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載,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文王幼子)於康邑,世稱康叔。後周公(武王之弟)又將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封給康叔,建立了衛國,定都朝歌。衛立國838年,傳35君。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詔廢君角爵位,衛國滅亡。

(圖)東周時期文物東周時期文物

公元前629年,鄭文公姬捷惡公子姬瑕,姬瑕奔楚。姬瑕即周昭王,周朝第四代王,周康王之子。姬瑕自幼養尊處優,即位後又沒有賢能的大臣勸諫、輔佐,所以生活很快就奢侈荒唐起來。他酷愛奇花異草,飛禽走獸,不少佞臣就投其所好,今天奉獻珍禽,明天貢上異獸,以此博取賞賜和升官。昭王欲繼承成康事業,繼續擴大周的疆域,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昭王十九年,親自統帥六師軍隊南攻楚國,全軍覆沒,昭王死於漢水之濱。南征的失敗,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誌,後來楚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雄踞南方,問鼎周疆。周昭王在位19年,困擾害百姓而被船民設計淹死在漢水之濱,葬於少室山(今河南省登封縣嵩山中的少室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