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97年

公元前697年是中國傳統紀年,是甲申年(猴年),是在公元元年以前。是周桓王二十三年;魯桓公十五年;秦武公元年;陳莊公三年;蔡桓侯十八年。

大事記

(圖)春秋時期人物畫像春秋時期人物畫像

公元前697年是:周桓王二十三年;魯桓公十五年;秦武公元年;陳莊公三年;蔡桓侯十八年;鄭厲公四年;宋莊公十三年;楚武王四十四年;齊襄公元年;晉姬緡八年;燕桓侯元年;衛惠公三年;曹莊公五年;杞靖公七年。

公元前697年,鄭厲公姬突欲殺大臣祭仲事敗,姬突奔蔡國。祭仲迎昭公姬忽復位。而姬突由蔡返,襲據櫟城(河南禹州)。周桓王姬林卒,子莊王姬他嗣位。許桓姜政於前七一二年,居於東郊。稱鄭國內亂,潛返許國復位。宋,衛、魯、陳,四國會盟於移邑(安徽渦陽),聯軍攻鄭,欲使姬突復位,敗還。

公元前697年,秦攻戎人彭戲氏,至華山;

公元前697年,鄭祭仲專權。厲公欲殺祭仲,謀泄奔蔡。昭公還鄭。鄭厲公入櫟,宋助其守櫟。

前697年,周桓王23年,鄭厲公4年,五月,鄭伯突出奔蔡。鄭世子忽復歸於鄭。秋九月,鄭伯突入於櫟。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於袲,伐鄭。—《春秋•桓公十五年》

公元前697年,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丘。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夏,厲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秋,鄭伯因櫟人殺檀伯,而遂居櫟。冬,會於袲,謀伐鄭,將納厲公也。弗克而還。—《左傳•桓公十五年》

公元前697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厲公無奈祭仲何,怒糾曰:“謀及婦人,死固宜哉!”夏,厲公出居邊邑櫟。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復入鄭,即位。秋,鄭厲公突因棟人殺其大夫單伯,遂居之。諸侯聞厲公出奔,伐鄭,弗克而去。宋頗予厲公兵,自守於櫟,鄭以故亦不伐櫟。 — 《鄭世家》

公元前697年,祭仲立忽,公出居櫟。—《十二諸侯年表》

公元前697年(周桓王二十三年,甲申),周桓王姬林逝世,在位二十三年,子姬佗即位,是為莊王。鄭厲公姬突打算誅殺專權的大夫祭仲,事洩奔蔡,祭仲迎昭公姬忽復位。許桓公姬鄭趁鄭國內亂,返回許地復國。宋、衛、魯、陳四國聯軍攻鄭,打算使姬突復位,失利。

公元前679年,晉曲沃武公稱滅晉侯緡,次年正式代晉。

公元前697年6月,鄭厲公突出奔後,祭足迎鄭昭公復辟。

出生人物

晉文公出生: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生於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與齊桓公齊名,為春秋五霸之一。晉獻公有八子,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三人最受寵愛。晉獻公滅驪戎後,獲驪姬並納之。驪姬得寵,獻公疏遠了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後驪姬得子,名曰奚齊,獻公意欲廢申生而立奚齊。申生被逼而自盡,重耳和夷吾逃跑到外地。

逝世人物

周桓王亡:周桓王,(生年不詳,卒於前697年)。姓姬,名林,東周第二代國王,他是周平王的孫子。前720年,周平王卒,太子姬狐由鄭國奔喪至洛邑,悲傷過度而死,子姬林即位,在位二十三年,死後諡號桓王。周桓王初即位時,周天子的勢力還很強大,控制的地盤也大,相當於今河南省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此時與周相鄰的鄭國在鄭莊公的統治下日趨強大,常與周發生邊界衝突。桓王為顯天子權威,多次率兵伐鄭,結果均遭失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