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1年

公元前391年

公元前391年,庚寅年、周貞定王介十八年、周安王十一年,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歷史上的公元前391年,是東西方歷史的重大時期的年代。公元前391年,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得到周元王認可。各諸侯國動盪不安,烽煙四起,諸禮敗廢,戰事不斷。為掠奪土地,各國不斷發動戰爭,神州大地,再無安居之所。公元前391年包括:秦惠公三年、魏武侯六年、楚悼王十一年、晉烈公二十五年、韓列侯九年、趙烈侯十八年、齊康公十四年、燕簡公二十五年、魯穆公二十五年、宋休公十三年、越王翳二十一年、周安王十一年等十二個諸侯國年號。

大事件

(圖)公元前391年公元前391年“三晉”布幣

公元前391年,三晉聯軍大舉攻楚,連敗楚軍於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榆關(今河南省中牟縣南),大梁併入魏國。楚國勢孤,只得向秦國求援,三晉才停止了攻擊。楚喪失大片土地,魏占有大梁,以後又占襄陵。

公元前391年,周安王姬驕在位期間,田成子的曾孫齊相田和將齊國最後一個國君康公放逐到海上,只留下一城之地作為他的食邑,田和成為齊國實際上的國君,史稱“田氏代齊”。

公元前391年,魏、趙、韓三國在儀邑、榆關一帶同楚國發生了一次大戰,楚國戰敗,為楚國侵占的衛國儀邑又為魏國占有。

(圖)公元前391年孟子生於公元前391年

公元前391年,拜占庭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頒布法令,關閉帝國境內所有異教神廟。一些神廟還被燒毀。當時,埃及信奉古代諸神的人已經廖廖無幾,關閉和摧毀神廟使得當時掌握文化鑰匙的祭司們作鳥獸散了。

公元前391年左右,雅典著名演說家、修辭學家伊索克拉底開始在雅典講授政治學、歷史、文學、修辭學。他強調道德訓練,要求門弟子行為正直。伊索克拉底幼時家庭富有,曾在高爾吉亞斯門下學習修辭術。他接受了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和智者派傳授的新知識,傳下21篇演說辭。

出生名人

(圖)公元前391年《孟子》學書

孟子大約生於公元前391年,約卒於公元前308年,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孟子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