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羊背子

內蒙羊背子

蒙古族民眾最喜歡的名貴菜餚,只有在祭祀、婚嫁、老人慶壽或歡迎親朋貴賓的宴席上才可見到。

相關信息

羊背子,蒙古語稱[烏查宴]或[秀斯]。是內蒙古鄂爾多斯蒙古族牧民婚娶、節日招待親友時的傳統佳肴。

羊背子,也稱烏查,是蒙族人民的傳統佳肴。

羊背子不單是美食,也是非常傳統的禮節用品,鄂爾多斯部的達爾扈特人在成吉思汗大小祭奠儀式上都要放羊背子。隆重的鄂爾多斯婚禮上,盛宴更離不開羊背子,還要高唱《全羊贊》:“尊貴的客人在上,請允許我把肥嫩的整羊獻上,它那寬闊的脊背,就像廣袤的宇宙,它那粗壯的四肢就像四大部洲……”原來,烹製的時候,整羊被解為七塊:四條腿、帶尾脊背(羊背子因此得名)、上半個羊頭和一段頸椎。白水煮熟,按固定的位置擺放,然後拆卸成塊,敬過天地,然後分食。

歷史文化

“羊背子”有著悠久歷史相傳成吉思汗定天下,曾設烏查大宴功臣。民間慶壽、婚嫁、喜慶佳節、貴客到來常設此宴。據《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定天下,大宴功臣,設全羊名為烏查之宴]已有悠久的歷史。

做法

製作羊背子,選肥綿羊胴體,從腰窩往前數第四肋骨處割斷腰脊椎骨,把後面部分的肋骨分別展開,去腿骨留尾成五叉型,把前面部分按骨節分開壓在五叉下。然後白水加鹽煮熟而食。

內蒙羊背子內蒙羊背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