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

偽滿

偽滿洲國(Manchukuo)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廢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東北建立的一個傀儡政權,通過這一傀儡政權,日本在中國東北實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使東北同胞飽受了亡國奴的痛苦滋味。

皇宮外景偽滿皇宮外景

偽滿洲國是“九·一八”事變後的第二年(1932年)2月,日本侵略者在瀋陽召開“東北行政委員會”,通過滿州國建國方案,決定成立滿州國政府,以愛新覺羅·溥儀為“執政”,定都長春市,改為新京。28日,偽滿州國宣布成立。3月8日把溥儀從旅順接到長春,3月9日就任執政,年號“大同”,正式開始了他在日本帝國主義羽翼下奴役東北人民的可恥政治生涯,前後長達14年之久。

簡介

偽滿皇宮內景偽滿皇宮內景

日本人炮製偽滿洲國是蓄謀已久,早在1927年6月東京的東方會議上,由時任首相的田中起草的《田中奏摺》中便稱:“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31年4月,日本參謀部曾提出分三個階段逐步吞併中國東北,即第一階段,扶植賣國集團,成立親日政權;第二階段,建立“脫離中國本土”的“獨立國”,即扶植傀儡政權;第三階段,吞併中國東北,劃入日本版圖。“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先後起草了《滿蒙問題解決方案》、《滿蒙共和國統治大綱草案》、《滿蒙自由國建設綱領》、《中國問題處理方針綱要》等。這些方案基本點是:第一,使滿蒙完全脫離中國本土。第二,一手統一滿蒙。第三,表面上由中國統治,但實質上要掌握在日方手中,至少要掌握軍事、外交和交通的實權。

據此計畫和安排,日本一手策劃了偽滿洲國的成立和溥儀登基。1932年3月1日,日本侵略者假借“滿洲國”政府的名義,發表了“建國宣言”,宣布偽滿洲國成立。3月9日,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粉墨登場,就任“執政”,年號大同,定都長春,改稱“新京”。1932年4月溥儀遷居到原吉黑榷運局辦公樓,並將此樓改名為“緝熙樓”。1934年初,改 “滿洲國”為“滿洲帝國”,改“執政”為“皇帝”年號“康德”。同年3月1日,溥儀即帝位,並命其住所為帝宮。偽滿洲國成立後,根據事先的安排,溥儀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日滿議定書》這一賣國條約,使得日本侵略者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領域全面控制了偽滿洲國。

偽滿洲國建立後,日本帝國主義就藉此對中國東北實行軍事占領和殖民統治。首先,對中國東北實行劃小省份、分而治之的策略,對地方政權機構多次進行改組。其次,採取“內部統轄”手段,在偽皇帝身邊設“御用掛”,指導和監視溥儀行動。任命日本人擔任偽國務院總務廳長官,控制偽國務院的一切活動。推行“次長制”,由日本人擔任各部副職,掌握實權。而這一切皆聽命於日本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司令部成為主宰偽滿洲國的太上皇。在它的操縱下,一系列殘害東北人民的《國家防衛法》、《治安警察法》、《暫行保甲法》、《暫行懲治叛徒法》、《暫行懲治盜匪法》、《思想矯正法》等法西斯法律,在長春炮製出籠,並從長春推行到東北各地,長春市變成了日本帝國主義推行殖民統治的政治中心。從溥儀“登基稱帝”的偽皇宮,到偽國務院及其所屬“八大部”,即治安部(軍事部)、法務部、經濟部、交通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特別是日本關東軍大本營,均設定在長春,形成了以地質宮為中心的建築群。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投降。18日凌晨,舉行了偽滿皇帝退位儀式,溥儀按照日本人起草的“退位詔書”念了兩分鐘,偽滿洲國草草收場,存在了近14年的傀儡小朝廷可恥地覆亡了。

國旗

偽滿洲國國旗是以1928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國旗(五色旗)為基礎,於1932年作成。周圍的黃色是指滿洲民族與統一、紅色代表大和民族的熱情、藍色代表漢族的青春、白色代表蒙古族的純真、黑色代表朝鮮族的決心。國旗象徵著五族協和,四個民族在滿族的統治下聯手建立滿洲國。

國歌

偽滿國務院偽滿國務院

1933年國歌

大同二年(1933年)3月1日據同年2月24日簽署的國務院命令第四號公布。1942年新國歌公布同時更名為《滿洲國建國歌》。中文歌詞:

天地內,有了新滿洲。
新滿洲,便是新天地。
頂天立地,無苦無憂,造成我國家。
只有親愛並無怨仇,
人民三千萬,人民三千萬,
縱加十倍也得自由。
重仁義,尚禮讓,使我身修;
家已齎,國已治,此外何求。
近之則與世界同化,遠之則與天地同流。

1942年國歌

為紀念滿洲國建國十周年,康德九年(1942年)9月5日據國務院訓令201號公布新國歌。中文歌詞:

神光開宇宙 表里山河壯皇猷
帝德之隆 巍巍蕩蕩莫與儔
永受天祐兮 萬壽無疆薄海謳
仰贊天業兮 輝煌日月侔
日語歌詞:
おほみひかり あめつちにみち
帝德は たかくたふとし
とよさかの 萬壽ことほぎ
あまつみわざ あふぎまつらむ

貨幣

偽滿貨幣偽滿貨幣

滿洲國圓是偽滿洲國的流通貨幣。發行單位是滿洲中央銀行。滿洲國圓發行之初和中國的貨幣一樣,都是採用銀本位制。1935年11月起,改實施與日本相同的金本位制,與日圓等值。另外滿鐵附屬地和關東州也使用朝鮮銀行發行的朝鮮圓。

偽滿洲國貨幣為元。1元=10角=100分。偽滿洲國貨幣與日元等值。流通貨幣為偽滿洲銀行券,不可兌換金銀。朝鮮銀行券和日元在偽滿洲國境內也可自由流通。

1933年偽滿洲中央銀行紙幣發行額為6億元,1938年紙幣流通額達50億元。

政府機構

偽滿皇帝溥儀像偽滿皇帝溥儀像

國家元首:皇帝(帝制移行前為執政)
皇帝直隸機關:宮內府—尚書府—參議府—侍從武官處—軍事咨議院—祭祀府
院:國務院—法院—立法院—監察院
國軍:禁衛隊—江防艦隊—飛行隊—興安軍—間島特設隊
警察:海上警察隊—保全局
其他機關:總務廳
外圍團體:協和會

偽滿洲國國務院(日文:まんしゅうこくこくむいん),為偽滿洲國的行政機關,也是偽滿洲國政的最高機關。國務院在體制上是國家元首溥儀的直屬組織,但實際上國務院卻是日本關東軍主導,不少日本人在國務院中擔任各要職。1932年偽滿洲國建國時,國務院以“國務總理”為首,以下各部組織長官則稱為“總長”。 偽滿洲國建國當初的國務院首屆內閣如下:

國務總理

鄭孝胥

民政部總長

臧式毅

民政部次長

葆康

文教部總長

鄭孝胥

文教部次長

許汝棻

外交部總長

謝介石

外交部次長

大橋忠一

軍政部總長

馬占山

軍政部次長

王靜修

法務部總長

馮涵清

法務部次長

田正武

財政部總長

熙洽

財政部次長

孫其昌

實業部總長

張燕卿

實業部次長

高橋康順

交通部總長

丁鑒修

交通部次長

平井出貞三

1934年(康德元年),溥儀即位皇帝,各役職名有稍做變更。即:國務總理 → 國務總理大臣;總長 → 大臣

1945年(康德12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滅亡。 偽滿洲國解體(終戰)時的國務院內閣如下:

國務總理大臣

張景惠

厚生部大臣

金名世

厚生部次長

關屋悌蔵

文教部大臣

盧元善

文教部次長

前野茂

國民勤勞部大臣

於鏡濤

國民勤勞部次長

半田敏治

外交部大臣

阮振鐸

外交部次長

下村信貞

軍事部大臣

邢士廉

軍事部次長

真井鶴吉

法務部大臣

閻傳絨

法務部次長

辻朔郎

經濟部大臣

於靜遠

經濟部次長

青木實

興農部大臣

黃富俊

興農部次長

島崎庸一

交通部大臣

谷次亭

交通部次長

田倉八郎

行政區劃

1934年10月,日偽將遼、吉、黑、熱(熱河省)4省劃為10省,即奉天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濱江省、三江省、間島省、安東省、錦州省、黑河省;又將內蒙興安省(偽滿建制)的4個分省,提升為興安西省、興安南省、興安東省、興安北省,總計14個省。

1937年後,再置東安、北安、四平省等,增至19省1個特別市。安東省;奉天省;錦州省;吉林省;熱河省;間島省;黑河省;三江省;龍江省;濱江省;興安東省;興安西省;興安南省;興安北省;牡丹江省;通化省;東安省;北安省;四平省;新京特別市。

軍事

偽滿軍隊偽滿軍隊

根據1933年簽訂的《日滿議定書》,偽滿洲國的對外“國防”由關東軍負責。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陸續抽調關東軍前往中國腹地戰場,偽滿洲國國境防務日益空虛,於是在1938年頒布《國兵法》,規定“全國”20至23歲的男性都有服兵役三年的義務。每年春季徵集20萬人,予以軍事訓練,主要是充當工兵,修築軍事堡壘,或者協助警察維持地方治安。不適合服兵役者要參加為時三年的勤勞奉公隊,從事土木工程建設。

偽滿洲國全境分為十一個軍管區。其首長稱司令。偽滿洲國軍事權力為關東軍控制,其軍隊的調動、演習、裝備更換、人事變動都要經過關東軍司令部的批准。偽滿洲國軍銜分為將、校、尉三等九級。滿軍由軍官學校畢業後初任少尉,滿2年晉中尉,中尉滿2年晉上尉,上尉滿3年晉少校。少校滿3年晉中校,中校滿3年晉上校。上校4年晉少將,少將3年晉中將,中將4年晉上將。最高軍銜為上將,為終身職。上將之上又設立將軍府,仿照日本的元帥府,為榮譽軍銜。張景惠、張海鵬、於芷山、吉興四人獲得“將軍”軍銜。

偽滿洲國沒有海軍。在黑龍江烏蘇里江設立“江上軍”,擔任邊防巡邏任務。在南方的渤海另有一支海上警備部隊。

外交

偽滿洲國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當時世界上約有六十個獨立國家或政權,承認偽滿洲國的共二十三個,為日本、蘇聯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克羅埃西亞、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丹麥、薩爾瓦多、蒙古人民共和國、泰國緬甸菲律賓、梵蒂岡、中華民國南京汪精衛政權、蒙古自治邦(內蒙古)和自由印度臨時政府。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由關東軍司令官兼任。

經濟

偽滿皇宮偽滿皇宮

工業:偽滿洲國原有的工業主宰部門為偽南滿洲鐵路股份公司(簡稱滿鐵)。偽滿洲國成立後,其他日本財閥的資金迅速湧入偽滿洲國。1937年後,偽滿洲國對於工業部門採取經濟統制政策,推行“一業一社”的原則,每個行業都成立一個壟斷性的公司。根據這個原則,滿鐵交出了自己的工業部門,經過重新組合,組成了龐大的康采恩——滿洲重工業股份公司(滿業),壟斷了偽滿洲國境內所有的鋼鐵、煤炭、化工和電力產業。此外,還成立了偽滿洲電電(電話電報)公司、偽滿洲機械製造公司等四十多家特殊公司。這些會社由日本投資者和偽滿洲國共同出資,贏利時按照雙方股份比例分成,虧損時偽滿洲國政府對於日方投資確保百分之十的利潤。

農業:根據1936年偽滿洲國務院的資源調查報告,偽滿洲可耕地面積為4000萬頃(40億畝),其中已耕地2500萬頃。森林面積為1億7000萬頃。年產大豆250萬噸,小麥200萬噸,稻子70萬噸,小米100萬噸,高粱800萬噸,玉米500萬噸,雜糧豆類(大豆除外)60萬噸,棉花30萬噸,菸草16萬噸。存欄牲畜包括馬400萬匹,牛300萬頭,羊3000萬頭,豬4000萬頭。

偽滿洲年產糧食約2000萬噸左右,其中農民全年所需食用糧約750萬噸,種籽糧400萬噸,同時還需負擔日本、朝鮮移民的口糧。此外,根據關東軍的要求,偽滿洲國每年要向日本提供100萬噸以上的糧食,每年8月中旬開始征糧工作,11月底結束,給農民造成了極大的負擔。日本開拓團移民不需要交納農業稅費,同時按月領取口糧。

財政:偽滿洲國的收入,1933年為6億元,1944年為21.5億元。在1944年的財政收入中,鴉片稅為4億3000萬元,占第一位。菸草稅占歲入第二位,其後依次是農業稅、牲畜稅、營業稅關稅、戶口稅。除了稅收之外,還向境內居民徵收村會費、區會費、興農會費、協和義勇奉公費、愛路團費、國防獻金、飛機獻金和強制儲蓄等雜費。

資源:中國東北地區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根據1936年偽滿洲國“國務院”的資源調查報告,炭儲量約為30億噸,鐵儲量約40億噸。其他礦物有黃金、菱鎂、鋁礬土、油頁岩、金剛石等。林業、漁業資源也非常豐富。

農業科技

當時滿洲國比較完備的農業科研設施終於形成了。同時滿洲國要求每一個省都建立一個農業試驗場,主要是為了推行農業新成果。這些部門把當時科研所的大量研究成果推廣給農民,先後品種有大豆品種“黃寶珠”、“如意珠”、“康德”、“福壽”、“公555”、“公561”、“西比瓦”等,至20世紀三十年代,滿洲國種植優良大豆的農民已經達到百分之90。年產量約400多萬噸,相當於世界年產量的三分之二。還有水稻“獎勵品種”有“陸羽132”、“萬年”、“農林一號”、“龜尾”、“嘉笠”、“熊一號”、“田泰”、“公10號”、“青森5號”、“806”、“808”、“809”、“畜國”、“坊子6號”、“走坊子”、“今日糯”、“青森糯5號”、“松本糯”、“小川糯1號”等20餘個品種,這些品種三四十年代曾在當時的安東、奉天、吉林、間島、龍江北安黑河等地種植。

交通運輸

偽滿洲境內鐵路線比較稠密。最主要的幹線為南滿鐵路(長春至大連)。1936年,偽滿洲國以1.6億日元的價格向蘇聯收購了長春至哈爾濱以及滿洲里綏芬河的北滿鐵路。其他重要鐵路還有丹東至奉天的安奉線、吉林至長春的吉長線、北平至齊齊哈爾的平齊線等。偽滿洲國的海港有大連港、營口港。內河水運主要集中在松花江地區。偽滿洲航空公司為主要的空運部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