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狐猴

倭狐猴

倭狐猴(學名Microcebusmurinus)是倭狐猴屬的一種。目前為止是最小的一種靈長目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南部的樹林中。包括倭狐猴(Microcebusmurinus;Lessermouse-lemur密氏倭狐猴)、赤色倭狐猴(Microcebusrufus;Russetmouse-lemur)、科氏倭狐猴(Microcebuscoquereli;Coquerel'smouse-lemur)等多種狐猴。

基本信息

簡介

倭狐猴體毛為紅灰色,腹部為白色。它們體長10-14厘米,尾長10-15厘米。體重40-70克。這是一種在夜晚活動的動物,棲息在樹的低處,公猴一般單獨行動,母猴則會組成一個小的群體。它們主要以水果、花、昆蟲等為食。倭狐猴的孕期為54-69天,每胎2-4仔。平均壽命約為15年。

生活習性

出沒於潮濕的熱帶雨林,樹棲,群居,通常30隻左右結對生活在小溪或河邊。以水果為主食。白天活動,喜歡在地面上。好鬥,常常為了領地而爭鬥。主要吃素,但是有時也吃昆蟲、鳥蛋甚至幼鳥。每年11~12月發情交配,經常爭鬥。懷孕5個月,每胎2—3仔,2歲性成熟。壽命18—20年。

歷史

倭狐猴倭狐猴

科學家在非洲大陸東南部的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新物種——3種倭狐猴,它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小的靈長類動物。他們被定名為:貝氏倭狐猴桑比拉倭狐猴密氏倭狐猴

狐猴是比較原始的哺乳動物,有些狐猴的化石可以追溯到5千8百萬年前,研究狐猴及其進化等各個方面,對於研究人類的進化亦十分有意義。這是本世紀末一次重要的物種新發現。狐猴是靈長類動物中低等的一類,狐猴總科包括狐猴科和大狐猴科;狐猴科又分為狐猴亞科鼠狐猴亞科。鼠狐猴亞科分為2屬:鼠狐猴屬倭狐猴屬,新發現的3種倭狐猴隸屬於後者。狐猴是一類典型的地域種,它們僅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及其附近的葛摩島。由於長期的地理隔絕,使得狐猴進化特殊,種類特別,依賴環境性強。生態一旦遭到破壞,會嚴重導致種群衰退,所以許多種狐猴面臨著滅頂之災。

包括倭狐猴在內的鼠狐猴類,它們的頭都非常小,還沒有人的拇指大,身體只有幾十克

倭狐猴倭狐猴

重。它們長著長長的鼻子;眼睛圓溜溜的,並且非常大、占據了臉部的絕大部分,這使得它們的眼力十分敏銳;其

四肢也極為靈活,宛如機敏的小老鼠。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來自12個不同地區的倭狐猴身體特徵進行了比較研究,包括它們的牙齒、頭骨、體長、體重等等,從而證實了3個新種的存在。這3種倭狐猴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西海岸的森林中,以甲蟲等昆蟲、水果和嫩枝葉為食。它們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這也是很難發現它們的原因之一。

馬達加斯加島是大約1億6千5百萬年前與非洲大陸隔離的,由此這裡成為物種進化的特殊場所。這裡除了有近40種的狐猴外,還有約70種哺乳動物、世界上一半種數的變色龍、300餘種蝴蝶、12000餘種有花植物,並且它們全是“土著居民”。但是,馬達加斯加的森林砍伐速度之快是相當驚人的,大約90%的原始森林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並且愈演愈烈。絕大多數的狐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收錄。

肥尾倭狐猴

肥尾倭狐猴
Fat-tailed Dwarf Lemur
——把脂肪貯存在尾根的猴。

肥尾倭狐猴,又名脂尾倭狐猴,為靈長目狐猴科倭狐猴屬,學名cheirogaleus medius,共有東部和沙氏2個亞種。

倭狐猴倭狐猴

肥尾倭狐猴產於馬達加斯加島西北及南部的乾燥森林中。

肥尾倭狐猴體型約為大倭狐猴的一半,體長19厘米,尾長17厘米,體重220~440克,體重在一年中變化較大,其體態、運動方式及生境都很接近大倭狐猴。毛色淺黃,眼大尾粗,特別是在尾根積存了大量脂肪後,體態格外圓肥,尾巴粗如葫蘆,因此得名。

肥尾倭狐猴是最典型的蟄伏種類,儘管它們不曾面臨北半球熊類那種冰天雪地中的冬眠,但卻為了能度過食物貧乏的旱季,蟄眠於赤道雨林。每年夏末,林木繁茂的雨季將要結束,它們採食大量水果、樹脂花粉,貯存脂肪於尾部,以備睡眠中的消耗。因為,它們鑽進樹洞,一睡就是6個月,到下一年雨季即10月份才又露面。肥尾倭狐猴為夜行性,白天,躲在樹洞裡休息,夜晚才外出覓食。10月份開始交配,這時雨季到來,適逢妊娠期,到了食物最豐盛的1月份,幼猴相繼出生。肥尾倭狐猴還有一個特別行為,即在所到之處將肛門分泌物或尿液拖曳於樹皮上,留下長長的嗅跡,這種嗅味耐久性強,能在整個乾燥的冬季保存下來。

倭狐猴屬

倭狐猴屬(學名 Microcebus),靈長目鼠狐猴科的一屬,包括倭狐猴(Microcebus murinus;Lesser mouse-lemur 密氏倭狐猴)、赤色倭狐猴(Microcebus rufus; Russet mouse-lemur) 、科氏倭狐猴(Microcebus coquereli;Coquerel's mouse-lemur)等多種狐猴。

狐猴科

狐猴科 Lemuridae;lemurs ,靈長目原猴亞目的1科,通稱狐猴。體型差異很大,外形與鼠、貓、狐和猴都有相似處。體長13~60厘米,體重60~3000克;尾長17~60厘米,相當於或超過體長,尾毛密而長,多呈掃帚狀;眼大;被毛濃密,且具鮮明的顏色;大型種類的吻部延長,形似狐嘴;外耳殼半圓形,或被毛濃密;後肢長於前肢,指、趾具扁指甲,較小的種類第2腳趾上是帶溝槽而彎曲的爪;有36個牙齒,只有鼬狐猴為32個牙齒,缺上門齒。

本科有 2亞科 6屬13種。體型較小的為倭狐猴亞科,有倭狐猴屬、大倭狐猴屬紋冠倭狐猴屬。其中體型最小的是小鼠狐猴,體重只有60克,體長13厘米;體色褐或灰,鼻中央有白色條紋;胸腹各具1對乳頭。狐猴亞科體型較大,包括鼬狐猴屬馴狐猴屬狐猴屬,共8種。斑狐猴是其中最大的種,體重達3千克,體長60厘米;雌雄的毛色完全不同;尾通常向上呈“S”形,有的尾毛具明顯的環節。

所有種類均產於馬達加斯加島,棲息於熱帶雨林或乾燥的森林或灌叢,也有的生活在竹林、蘆葦區或無林的山地。白天或夜間活動,吃昆蟲、果實、蘆葦、樹葉,偶爾吃小鳥。單獨或以家庭方式結群。倭狐猴亞科的妊娠期59~70天,12月至翌年3月份產仔,每胎1~3仔,7~10個月性成熟,經期45~55天。紋冠倭狐猴剛生下的幼仔僅重2.7~4.3克,體長3.7~5厘米。有蟄伏現象,有的只有3天,有的達數周。狐猴亞科的妊娠期120~150天,9~11月份產仔,每胎產1仔,18個月性成熟。

狐猴科統稱狐猴,是靈長目中的一個科。他們是一些樹棲動物。主要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

狐猴的鼻子短而尖,耳朵大而尖,眼睛很大。尾巴很長,呈弧形,像浣熊的尾巴。

猴類大全

動物的世界豐富多彩,猴子的種類更是多達200多種,猴子不僅以它們憨厚的外表博得人類的喜愛,更重要的是它們已經和人類建立起了真實的感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