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療法

信念療法

所謂信念療法,是指建立在自信心基礎上的,以自我安慰、自我解脫、自我激勵、淨化心靈、平衡心理、減輕壓力、排除焦慮和煩惱、追求力量、增強信念為內容的現代心理療法。

機理

信念療法信念療法

信念療法已經用於臨床,實現信念療法的機理,一靠意識的力量;二靠安慰劑的效應。

意識的力量

意識的力量可控制疾病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席格博士認為,患者深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時,他的精神系統會傳達一個不容置疑的指令。《心理神經免疫學》一書是研究人類身心互動關係的專著,書中業已證實:信念對於治病的功效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甚至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例如,據某權威電視台報導,數名運動員出現食物中毒,經推斷可能是喝了一種飲料引起的,廣播告誡人們不要再喝這種飲料,因為有人喝這種飲料而中毒,同時描述了中毒引發的症狀;頓時,觀眾中便發生了恐慌,有人開始反胃、嘔吐,有人昏厥。後來經過證實這種飲料沒有問題,奇怪的是觀眾中的“病人”竟然均不治自愈。由此可見,信念作為一種意識活動,對人體確實具有某種影響力。

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可使疾病解除

所謂“安慰劑效應”是指給病人一片由澱粉製成的無治療效果的“藥片”或“注射劑”,醫生告訴病人這是治療這種病的特效藥,於是病人症狀好轉了。這種“效應”實際上是一種信念作用。1990年《世界醫學新聞》報導,安慰劑可令人滿意地解除平均35%的參加試驗的病人的症狀。西方學者對這種奇特現象解釋是:人類精神可以導致實際的身體化學過程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他相信和期待的一種結果。假如一個人相信某種藥物具有能實現具體治療目標的物質,那么他的身體狀況就會或者可能向著那個目標方向變化。

因此,現在許多科學家主張軀體的疾病防治系統要與信念系統密切聯繫起來。因為希望、期待、信念和生存意識,能夠在與疾病作鬥爭中起著重要作用。信念系統能把強烈的希望、積極的期待和生存的意識轉變為與疾病鬥爭的有利因素。

流行

在美國醫學界,出現了一股信奉“信念療法”的潮流。越來越多的美國醫學院開設了諸如“安慰靈魂”的課程。

觀點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本森認為,由於傳統治療手段不能有效地解決慢性疾病,而且那些高技術手段的治療手法,也沒給病人帶來安慰和關懷,所以,許多人尋求“信念療法”。

安慰劑

本森認為,病人採取某種沉思冥想的方式,就能使某些與緊張有關的疾病得到緩解。在沉思中,心率、呼吸和大腦電波緩慢,肌肉放鬆,腎上腺素和其他緊張激素下降。本森在最新著作《永恆的治療》一書中認為,信仰的作用以放鬆反應的方式,在人體內起生化作用,引起腎上腺素和其他緊張激素變化,導致血壓降低和心率鬆弛。最近研究證明,那些緊張激素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免疫系統。

研究發現,放鬆反應由人腦的扁桃核控制,扁桃核與海馬、下丘腦一起組成邊緣系統,該系統對情緒、性生活和深層的記憶等精神因素起關鍵作用。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神經和激素通道起著“安慰劑”的作用。如果病人真的相信某種療法有作用,人體的“安慰劑”就會對人體起有益的生化反應,對治病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森認為“信念療法”就是起醫學上被稱之為“安慰劑”的作用。

精神病學研究者馬丁·瓊斯在霍華德大學醫學院研究信念與治療之間的關係。他說:“信念像是一種安慰劑,一種強大的力量,讓人們支撐下去。”

西方學者對這種奇特現象解釋是:人類精神可以導致身體裡的化學變化。假如一個人相信某種藥物具有能實現具體治療目標的物質,那么他的身體狀況就會或者可能向著那個目標變化。

有學者認為,人類80%的疾病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換句話說,如果總是覺得自己的身體哪兒出了毛病,那么早晚有一天你會“臆想成真”。

輔助療法

許多科學家主張軀體的疾病防治系統要與信念系統密切聯繫。因為希望、期待、信念和生存意識能夠在與疾病作鬥爭中起重要作用。信念系統能把強烈的希望、積極的期待和生存的意識轉變為與疾病鬥爭的有利因素。當然,信念並不是萬能藥,只能是“輔助療法”。

醫生們認為信念是一種輔助治療的手段。醫學界提倡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心理治療要三者並行,三者並重。然而,科學家預言,人類對大腦在防治疾病方面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視和全面利用,將是21世紀醫學的突破。科學家認為,人的大腦將成為替自己治病的有力的醫療工具和醫療手段。
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