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飛(1902~  )

俞振飛(1902~)

正文

俞振飛(1902~)崑曲京劇演員,戲曲教育家。名遠威,號箴非、滌盦。江蘇松江縣人。父粟廬為著名崑曲唱家,得清代葉堂一派的傳授,自成“俞派”。俞振飛6歲從父習曲,14歲起,向崑曲前輩沈錫卿沈月泉學習表演。後在上海,從蔣硯香學習京劇小生。29歲,經程硯秋介紹,赴北京拜京劇小生前輩程繼先為師,成為專業演員,先後參加過程硯秋、梅蘭芳的劇團。中間,擔任過上海暨南大學文學院講師。長期與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馬連良張君秋等人以及仙霓社合作演出。1958年,曾參加中國藝術代表團赴英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等國演出崑曲《百花贈劍》80餘場,博得國際聲譽。
俞振飛天賦佳嗓,大小嗓運用自如,轉換毫無痕跡。在唱曲藝術上,注重“字、音、氣、節”,精研音韻口法,講究吞吐虛實,並嚴格要求表達曲情,發展了“俞派”唱法,在江南一帶,影響很大。工冠生、巾生、窮生、雉尾生,尤以表演巾生儒雅清新的風格最為突出。他在唱念的聲情、表演的氣度以及動作的幅度、節奏上,處處注意到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例如他表演李白柳夢梅潘必正等人物時,區分了豪邁俊逸與放蕩驕矜,風流倜儻與浮淺輕薄之間的界限,通過唱念、眼神、手勢、腳步各個方面,融成整體,顯出其“書卷氣”的特點。這種藝術特色的形成,是由於他擅長詩、書、畫,富有文化素養所致。他擅演的代表劇目,崑曲有《牡丹亭》(驚夢、拾畫、叫畫)、《長生殿》(驚變、埋玉、聞鈴、哭像)、《太白醉寫》、《荊釵記》(見娘)、《玉簪記》(琴挑)、《千忠戮》(慘睹)、《雷峰塔》(斷橋)、《牆頭馬上》等;京劇有《群英會》、《奇雙會》、《臨江會》、《狀元譜》、《鴻鸞禧》等。與梅蘭芳、言慧珠等合作演出的《驚夢》、《斷橋》、《牆頭馬上》三劇,已攝製成影片。

俞振飛(1902~)俞振飛(1902~)
俞振飛自1957年起,任上海市戲曲學校校長,並親自講課和作示範演出,為京、昆、淮等劇種培養了大批青年演員。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上海京劇院院長、上海崑劇團團長、上海市戲曲學校校長等職。1980年 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市文化局、中國戲劇家協會上海分會為他的舞台生活60周年舉行了紀念活動。著有《振飛曲譜》、《習曲要解》、《念白要領》、《訪歐散記》及有關戲曲表演的散論若干篇。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