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海軍

俄羅斯海軍

俄羅斯海軍(俄語: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Флот (ВМФ))是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中的海軍部分。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由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獨立國協,蘇聯海軍成為獨立國協海軍。俄羅斯於1992年3月宣布接管蘇聯海軍在其境內的艦隊、岸上機構和設施,使其成為俄羅斯聯邦海軍。目前,俄羅斯海軍擁有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裏海獨立區艦隊。按實力排列,它們是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每個艦隊都有6個兵種:潛艇、海軍航空兵、水面艦艇、海軍特種作戰任務兵、海岸飛彈炮兵、海軍陸戰隊。

基本信息

概述

俄羅斯海軍俄羅斯海軍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80%的原蘇聯海軍力量,在此基礎上,於1992年組建了俄羅斯海軍。目前,俄羅斯海軍仍保持原蘇聯時期的編制結構,轄有四大艦隊和一個獨立區艦隊,即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和裏海艦隊。
今日的俄羅斯海軍與原蘇聯海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受俄羅斯經濟危機和艦艇、飛機老化影響,俄羅斯海軍作戰實力已大大削弱,海軍總員額由原來的45萬人減為現在的22萬餘人,艦艇總數減少了50%,僅核動力潛艇就退役200余艘,特別是原蘇聯時期建造的4艘基輔級多用航空母艦和2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空母艦,均因喪失戰鬥力而退出現役或封存;受蘇聯解體影響,波羅的海艦隊喪失了近80%的海軍基地和30%的機場,其作戰能力已落後於德國瑞典波蘭北約海軍。黑海艦隊則因烏克蘭的獨立失去了克里米亞半島上絕大部分海軍基地和岸上設施,關於塞瓦斯托波爾海軍基地的歸屬問題,俄、烏雙方分歧較大,至今仍懸而未決。近年來,俄海軍大批艦船退役,而新服役艦船卻屈指可數。
自1992年以來,加入海軍序列的各型艦船僅30余艘,而且有一部分是從蘇聯解體前就開始建造的。俄羅斯海軍經過幾年的大幅度裁減和調整,雖然實力受到極大削弱,但就其目前整體作戰能力而言,在當今世界海軍強國中仍占有突出的地位。

簡介

俄羅斯海軍俄羅斯海軍
俄羅斯海軍(俄語:Военно Морской

Флот (ВМФ))是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中的海軍部分。俄羅斯海軍的船隻的國際編號為RFS(Russian Federation Ship,俄羅斯聯邦船隻的縮寫)。

今天的俄羅斯海軍源於蘇聯海軍。1991年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原來的蘇聯海軍的艦船,武器裝備和兵員大部分被俄羅斯海軍接收,小部分被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接收。

俄羅斯海軍由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裏海分艦隊(“裏海分艦隊”是俄文翻譯,實際上裏海分艦隊和其他四大艦隊並無隸屬關係,只是規模小得多)、海軍航空兵、海軍步兵(俄文原文為“海軍步兵”,但基本上等同於其他國家的海軍陸戰隊,是多兵種合成的兩棲登入作戰部隊)和海岸炮兵組成。

由於蘇聯解體和俄羅斯在90年代中期之前持續的經濟低迷,俄羅斯海軍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削弱。 基本上沒有新的艦艇服役,有限的資金僅被用於前蘇聯時期已經在進行的造艦計畫。儘管如此,仍然有大批造艦項目因經費原因下馬。現有裝備的維護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不少海軍裝備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維護而完善率不高,事故頻發。

最近,俄羅斯政府決心將俄羅斯海軍作為一支戰略力量來重整,其中包括的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持續升級海軍的裝備直至2015年。 這一重整計畫將在2015年之前至少升級更新海軍中45%的裝備。

大約4.9兆盧比($1922億)被作為海軍經費,其中25% 會用於建造新的艦艇。"我們儘可能的像前蘇聯時期那樣的來造船" 第一副總理伊萬諾夫當他視察Severodvinsk的時候說,“錢不是問題, 關鍵是生產速度,這樣子海軍才不會在三五年後才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艦艇。”

起源

(圖)俄羅斯海軍俄羅斯海軍

俄羅斯海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到6世紀,東斯拉夫人拜占庭帝國作戰的時期。最早的斯拉夫人艦隊只有小型帆船和划艇,既可用於航海也適用於比較寬闊的河流。到了9世紀和12世紀期間,基輔羅斯建立了自己的艦隊, 擁有近百艘兩桅甚至三桅的帆船。歷史記載諾夫哥羅德的居民甚至在波羅的海進行了海戰。 (例如,1187年的Sigtuna之圍)。 Lad'ya (俄語ладья ,譯為海船) 是諾夫哥羅德軍隊的主力戰船 (約30米長,5到6米寬,2或3桅桿,裝備沖角和投石機,大約可裝載50至60人). 另外還有一些小型的帆船和划艇,比如ushkuys (ушкуи) 用於內河,湖泊和灘涂航行。 kochis (кочи),和nosads (носады)則用於運輸。

在6和17世紀之間,哥薩克用帆船和划艇和克里米亞汗國和奧斯曼帝國爆發了多次海戰。哥薩克人稱它們為strugs (струг)。這些船通常可以運載約80名士兵。哥薩克艦隊大約有80到100艘各種艦船。

在沙俄時代,俄國極力像奪取通向波羅的海,黑海和亞速海的出海口。到了17世紀末,俄羅斯人已經擁有了近海和部分遠海的海戰經驗。 沙皇Michael I of Russia在1636年建造了第一艘俄國產的三桅戰艦。在1667年到1669年間,也在伏爾加地區建造了不少艦隻,用於保障伏爾加河下游地區通向裏海地區交通暢通。1668年,俄羅斯建造了可裝載26門炮的鷹號(俄語:Орёл,英語:eagle)。

在17,18世紀,俄國哥薩克和殖民開拓者用這些koch船,在白海航行,窺探勒拿河,鄂畢河和色楞格河流域,甚至遠達黑龍江上游。毫無疑問,最著名的俄國探險家是Semyon Dezhnev,1648年他從北極海沿岸航行,繞過Chukotsk半島,通過白令海進入太平洋。

俄羅斯帝國海軍

彼得大帝下令成立了俄羅斯帝國的正規海軍。在1696年對抗奧斯曼帝國的亞速海戰中,俄國人在Voronezh河建造了2艘戰列艦,4艘火船,23艘炮艦和1300艘strugs船。在亞速海的要塞被攻占之後,俄國杜馬認識到建設一支正規海軍的重要性,並且在 1696年10月20日,通過了建設海軍的法案。這一天被認為是俄羅斯帝國海軍的誕生日。

俄羅斯海軍俄羅斯海軍

在1700-1721年間的大北方戰爭中,俄羅斯帝國建造了波羅的海艦隊。在1703-1723年間,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基地都在聖彼得堡和喀琅施塔得。最初,Vladimirsky Prikaz負責造艦。稍後,造艦被交由帝俄海軍部負責。

海軍憲章(1720)包括了俄羅斯海軍的建軍理念,指導思想,訓練方式和大綱以及其作戰原則。彼得大帝,Fyodor Matveyevich Apraksin,Alexey Senyavin,Naum Senyavin和Mikhail Golitsyn對俄羅斯帝國海軍的建設起了很大作用。 隨後俄羅斯帝國海軍還在Grigory Spiridov,Feodor Ushakov和Dmitry Senyavin的軍事理念下得到了發展。

凱薩琳大帝時期的俄土戰爭導致黑海艦隊的成立,其基地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和Kherson。從此時期俄羅斯帝國艦隊開始進入地中海。1770年開始,Grigory Spiridov的艦隊在Chesma之戰中,遠征多瑙河三角洲,摧毀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海軍,從而在 愛琴海獲得了絕對性的優勢。

在1799年的地中海遠征中,Fyodor Ushakov扶持了希臘人的七島共和國,清除了愛奧尼亞諸島的敵對勢力。 他的艦隊還封鎖了法國人在義大利的基地,如熱那亞和安科納,還成功的突襲了那不勒斯和羅馬。Ushakov,在21世紀的今天被俄羅斯海軍被稱為其主保聖人。隨後,Dmitry Senyavin成為帝俄海軍的指揮者, 他不斷重申俄國人在亞地里亞海的勢力範圍,不斷騷擾杜布洛夫尼克的海上貿易航道,以及在Athos之戰中擊潰奧斯曼帝國的海軍(1807)。在1803年到1855年間,俄國水手進行了超過40次環球航行和長距離航行,在對遠東的探險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俄國人的航海成績在別林斯高普“發現” 南極這一事件中達到了頂峰。(第一個南極發現者在歷史上仍有爭議,但是俄國人別林斯高普的可能性最大)。

儘管帝俄海軍有如此輝煌的歷史,俄羅斯帝國落後的技術和經濟卻導致他們在19世紀上半葉的蒸汽船建造領域遠遠落後於其他西方列強。在1826年,俄國人建造了他們第一艘蒸汽船Izhora號。在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蒸汽船和帆船相比仍然沒有成為海戰中的主導。 在Sinope之戰中,Pavel Nakhimov領導下的帝俄海軍成為歷史上最後一次以帆船在重大海戰中取勝的海軍。在1854-1855年間的塞瓦斯托波爾之圍中,俄國水手展示了如何聯合海上和陸上一切力量來防衛海港。 儘管俄國人還第一次在波羅的海布設水雷,並解除了太平洋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之圍, 塞瓦斯托波爾仍然在有條件的,保留了榮譽的前提下投降。在隨後的巴黎條約中,俄國喪失了在黑海常駐海軍以及擁有海軍基地的權力。

因此,帝俄海軍迅速淘汰了數量龐大的帆船,開始大力建設蒸汽船隊。帝俄海軍很快建成了鐵殼炮艦Opyt號, 以及俄軍第一艘鐵甲艦Pyotr Velikiy號。在1877年1月16日海軍上將Stepan Makarov為歷史上第一個在海戰中從船上發射魚雷的指揮官。 他也是第一個提出並且監工製造第一艘遠洋破冰船 "Yermak"號的人,並指揮此船進行了兩次北極探險。幾乎同一時間, Aleksey Krylov提出了floodability理論。

在日俄戰爭前,帝俄海軍被普遍視為世界第三大海軍。 結果帝俄遠東艦隊在旅順口之圍中被日本聯合艦隊徹底擊潰,這次海戰也是水雷第一次被用於攻擊行動。 隨後波羅的海艦隊向遠東派出的增援艦隻在對馬海峽海戰中幾乎被全數殲滅。帝俄海軍再一次遭受歷史性的慘重失敗。海軍的失敗導致了遠東制海權的喪失,使得日本陸軍獲得了戰爭的主動權,更直接導致俄國陸軍在遠東的失敗。

戰後俄國深受刺激,迅速開始雄心勃勃的重建海軍。不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尚未回復元氣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沒起到很大的作用。而黑海艦隊則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布雷,以防止奧斯曼帝國海軍進入黑海。在俄國革命迫使俄國退出一站後,波羅的海艦隊撤出了芬蘭灣的赫爾辛基和塔林基地, 撤回喀琅施塔得。

現代俄羅斯海軍

(圖)蘇聯/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蘇聯/俄羅斯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

俄羅斯海軍是一支契約制志願兵和徵兵制義務兵組成的混合式海軍。 2004年俄羅斯海軍擁有16萬名水兵(包括海軍步兵)。2006年,IISS估計俄羅斯海軍有142000名水兵。

俄羅斯海軍擁有四支艦隊和一支分艦隊:

北方艦隊司令部位於北莫爾斯克,其主要錨地在摩爾曼斯克周邊。北方艦隊是俄羅斯海軍最龐大的艦隊,2004年有55000名水兵。 北方艦隊擁有11艘戰略飛彈潛艇,其中4艘處於封存狀態。 另有22艘戰術潛艇: 16攻擊型核潛艇(SSN)和6艘柴電潛艇(SSK)。根據IISS的數據,北方艦隊擁有11艘水面戰艦,包括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兩艘基洛夫級巡洋艦,1艘光榮級巡洋艦,4艘Udaloy級驅逐艦。 1艘現代級驅逐艦,以及2艘Krivak級護衛艦。 北海艦隊另有26艘近岸巡防艦隻,18艘水雷艦艇,8艘兩棲作戰艦艇,和超過130艘後勤支援艦船。

太平洋艦隊

的主要錨地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勘察加半島上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主要有15艘潛艇和8艘水面戰艦。IISS估計太平洋艦隊有4艘戰略飛彈潛艇和11艘攻擊型潛艇。主要的水面戰艦是Slava級巡洋艦Varyag號,現代級巡洋艦Burny號,4艘Udaloy級驅逐艦和兩艘護衛艦。另有30艘近岸戰鬥艦艇,8艘水雷戰艦艇,4艘兩棲作戰艦艇和57艘後勤和支援艦艇。

黑海艦隊

的主要錨地有塞瓦斯托波爾地區的塞瓦斯托波爾,Karantinnaya,和Streletskaya灣。另有錨地位於Novorossiysk。黑海艦隊擁有一艘基洛級潛艇,莫斯克瓦號。 1艘Slava級巡洋艦,刻赤號。 1艘卡拉級巡洋艦,2艘驅逐艦,包括Smetlivy號 (屬於卡辛級驅逐艦)。以及2艘Krivak級護衛艦。IISS評價其“該艦隊的勤務狀況相當的低。”[6]這一原因主要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兩國對黑海地區海軍基地的使用權爭端所導致的。
波羅的海艦隊的錨地主要在喀琅施塔得和波羅的斯克。波羅的海艦隊有2艘基洛級潛艇,2艘現代級驅逐艦,3艘Krivak級護衛艦,以及1艘Neustrashimy級護衛艦。另有26艘近岸戰鬥艦船, 13艘水雷戰艦船, 5艘兩棲作戰艦船和約130後勤和支援艦隻。
裏海分艦隊被部署在裏海, 司令部位於阿斯特拉罕,另有錨地在Mahachkala。

成為世界海軍強國

首先,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戰略核力量。俄羅斯海軍戰略核力量,是俄“叄位一體”戰略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彈道飛彈戰略核潛艇比美國海軍多一倍。
其次,主要水面作戰艦艇現代化程度高。俄羅斯海軍現有飛彈護衛艦以上主要水面作戰艦隻130余艘。“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光榮、基洛夫級飛彈巡洋艦,現代、無畏級飛彈驅逐艦克里瓦克級飛彈護衛艦及一批相當數量的近海防禦型護衛艦構成了俄羅斯海軍海上作戰力量的主體,均為原蘇聯後期建造,服役時間短,艦載武備系統現代化程度高,具有較強的作戰能力。
另外,海軍陸戰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俄羅斯海軍現有1個海軍陸戰師、3個海軍陸戰旅,總兵力1萬餘人。近年來,在俄海軍進行大幅度精簡的情況下,海軍陸戰隊不但未受到任何影響,而且在兵員補充、武器裝備、訓練等方面還得到了全面加強。在車臣戰爭期間,俄羅斯多次從各艦隊抽調陸戰隊隊員赴車臣作戰,使這支部隊經受了實戰考驗。目前,俄海軍陸戰隊已成為俄軍機動作戰力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俄羅斯瀕臨兩個大洋、13個海,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客觀上需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武裝力量,彼得大帝時代的名言“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就沒有強大的俄羅斯”在當今俄羅斯人的思想意識中根深蒂固。因此,維護海軍大國地位,建立一支與國家經濟實力相適應的規模適度的海軍,將成為今後俄羅斯海軍發展的主要方向。

俄羅斯艦艇級別

“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

庫茲涅佐夫”級(原蘇聯級)是前蘇聯第三代航空母艦,原計畫建造2艘,即“庫茲涅佐夫”號(原“提比里西”號)和“瓦良格”(原“加里”號),“瓦良格”號在船體工程才完成70%時,蘇聯即告解體,“瓦良格”號隨後停工,最後作為廢船賣與韓國。“庫茲涅佐夫”號於1983年1月動工,1985年12月下水,1991年服役,是目前俄羅斯海軍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長304.5米,寬38.5米,吃水10.5米,飛行甲板最寬73米,採用艦首滑躍式跑道,滿載排水量67500噸,動力裝置為4台燃氣輪機,航速32節。可搭載SU-33戰鬥機、SU-25攻擊機、卡-29戰鬥直升機和卡-27反潛直升機等各種艦載機60架。武器裝備有:4座六聯裝SA-N-9艦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總備彈192枚),12具SS-N-19反艦飛彈導發射器,2座RBU-12000十管反潛火箭發射架,8座CADS-N-1“卡什坦”近防系統,6座AK630“加特林”艦炮和1座雙聯裝30毫米艦炮,各種雷達近20部。

基洛夫”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

俄羅斯海軍首級核動力飛彈巡洋艦,也是當今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飛彈巡洋艦,共建造4艘,首艦092“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原名“基洛夫”號)1980年服役,第2艘150“拉扎耶夫海軍上將”號(原名“伏龍芝”號)1983年服役,第3艘065“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原名“加里寧”號)1989年服役,第4艘183“彼得大帝”號(原名“安德羅波夫”號)1995年10月服役。目前,第1、第2艘艦已退役,第3、第4艘艦服役於俄海軍北方艦隊。

該級艦長252米,寬28.5米,吃水9.1米,標準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24300噸,2座核反應堆,2兩座燃油鍋爐,總功率12萬馬力,航速32節,續航力14000海里/30節。武器裝備:20座SS-N-19“花崗岩”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0枚飛彈;12座SA-N-6“雷聲”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96枚飛彈;2座八聯裝SA-N-9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128枚飛彈;2座雙聯裝SA-N-4“壁虎”艦對空飛彈發射器,40枚飛彈;6座CAD3-N-1“卡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第1、第2艘艦為8門30毫米艦炮),每座系統8枚SA-N-11艦空飛彈和1門30毫米雙管艦炮;1座130毫米雙管艦炮(首艦為2座100毫米單管艦炮);1座雙聯裝SS-N-14反潛飛彈發射器(後3艘艦無),14枚飛彈;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座10管RBU12000反潛火箭發射器(第1、第2艘艦為12管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2座6管RBU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搭載1架卡-25B標定直升機和2架卡-27A反潛直升機。

“光榮(莫斯科)”級飛彈巡洋艦

俄羅斯海軍飛彈巡洋艦,俄羅斯稱1164型,是“基洛夫”級的縮小型。該級艦共建造4艘,現在役3艘。首艦121“莫斯科”號(原名“光榮”號 )1976年開工建造,1979年下水,1983年1月服役,現屬俄海軍黑海艦隊;第2艘055 “烏斯季諾夫元帥”號1986年服役,現屬俄海軍北方艦隊;第3艘011“瓦良格”號(原名“紅色烏克蘭”號)1989年服役,現屬俄海軍太平洋艦隊;第4艘“烏克蘭”號(原名“羅波夫海軍上將”號 )1984年在烏克蘭開工建造,目前已完成95%。由於烏克蘭不需要該艦,可能將其向第三國出售。

該級艦長186米,寬20.8米,吃水8.4米,標準排水量9300噸,滿載排水量11300噸;4台燃氣輪主機,航速32節,續航力7500海里/18節。武器裝備:8座SS-N-12“沙箱”反艦飛彈發射裝置,16枚飛彈;8座SA-N-6“雷聲”艦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64枚飛彈;2座雙聯裝SA-N-4“壁虎”艦空飛彈發射器,40枚飛彈;6門AK-630M型6管30毫米近防炮 ;1門AK-130型雙管130毫米艦炮;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12管RBU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搭載1架卡-25B(或1架卡-27)標定直升機。

“無畏”Ⅱ級驅逐艦

俄羅斯海軍新型多用途驅逐艦。首艦“恰巴年科”號於1992年下水,1999年1月28日正式服役,是目前俄羅斯海軍唯一的一艘多用途驅逐艦,能遂行防空、反艦、反潛和護航等任務。俄方稱該艦在任何方面都不遜於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該艦長163.5米,寬19.3米,吃水7.5米,標準排水量7400噸,滿載排水量8900噸,航速30節,續航能力6000海里/20節。武器裝備有:2座4聯裝SA-N-9防空飛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64枚),2座6管30毫米“卡什坦”彈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統,1座AK-130雙管130毫米艦炮;2座4聯裝SS-N-22“日炙”反艦飛彈發射裝置;2座4聯裝533毫米反潛魚雷發射管,2座12管RBU-6000火箭深彈發射器,搭載2架卡-27反潛直升機。

“現代”級飛彈驅逐艦

俄羅斯海軍第三代飛彈驅逐艦,俄羅斯稱956型,首艦“現代”號1976年在北方造船廠開工建造,1980年建成服役,先後共建造了19艘,還有多艘在建造中。該級艦 有956-Ⅰ型、956-ⅠA型和956-Ⅱ型3個型號,前3艘艦為956-Ⅰ型、第4艘至第6艘艦為956-ⅠA型、第7艘起均為956-Ⅱ型 ,出口型為956E型、956EM型。該級艦長156.5米,寬17.2米,吃水6.5米,標準排水量6600噸,滿載排水量7940噸,航速32節,續航能力6500海里/20節,戰鬥乘員296人。武器裝備:2座四聯裝SS-N-22反艦飛彈(3M-80,也稱“日炙”或“白蛉”飛彈)發射裝置(8枚飛彈),2座SA-N-7艦空飛彈發射架(總備彈48枚),2座130毫米雙管AK-130-MR-184艦炮,4座30毫米6管AK-630M速射炮,2座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300毫米6管RBU1000反潛火箭發射器。搭載1架卡-27反潛直升機

“颱風”級彈道飛彈核潛艇

(圖)俄羅斯海軍俄羅斯海軍

俄羅斯海軍第四代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是冷戰時期前蘇聯海上戰略核力量的顛峰之作,主要用於抗衡美國“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核潛艇。該級艇共建6艘,首艇於1981年12月服役,目前在役4艘(其餘2艘1艘封存,另1艘待毀))。該級艇水上排水量21500噸,水下排水量26500噸,為世界之最。全長171.5米,寬24.6米,吃水12.5米。水下航速27節。2個核反應堆,2台蒸氣渦輪機。原裝載20枚SS-N-20彈道飛彈,現已改進為SS-N-28彈道飛彈,射程9260千米。每枚飛彈可攜帶6-9個威力為15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式多彈頭。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2具650毫魚雷發射管,24枚魚雷、反潛飛彈和防空飛彈。

根據1994年12月生效的俄美第一階段戰略武器條約,美國答應出資協助俄海軍拆毀32艘戰略飛彈核潛艇,其中包括5艘“颱風”級。1996年12月25日,面向21世紀的俄羅斯海軍第五代彈道飛彈核潛艇“北風之神”級的首艇“尤里.戈爾多魯基”號在北德文斯克開工建造,預計於2003年服役。西方報導說,該艇長170米,飛彈發射筒數量為“颱風”級的80%,飛彈總威力為“颱風”級的90%。

“奧斯卡”(O)級飛航飛彈核潛艇

俄羅斯海軍第三代飛航飛彈核潛艇,為俄羅斯海軍所特有,主要用於對付航母編隊及大型艦船。“奧斯卡”級首艇於1980年下水,前2艘稱“奧斯卡”I型(O-I型),第3艘以後稱奧斯卡II型(O-II型),到1996年,2艘O-I型全部退役,目前在役的有O-II型10艘,還有1艘在建。第10艘“庫爾斯克”號(K-141)於1994年10月才服役,2000年8月12日在參加俄北方艦隊演習時不幸沉沒於巴倫支海。O-II型水上排水量13900噸,水下排水量18300噸。長154米,寬18.2米,吃水9米。水上航速15節,水下航速28節,下潛深度300米。2個核反應堆。裝載24枚SS-N-19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550千米,戰鬥部位為750千克高爆炸藥或55萬噸TNT當量核裝藥。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和2具650毫魚雷發射管,28枚魚雷和反潛飛彈。

西方報導,O-II型可能已裝備了新型巡航飛彈SS-N-24,射程達3000米,具備了對陸攻擊能力

“基洛”級常規潛艇

前蘇聯“紅寶石”中央設計局設計的第三代常規潛艇。1974年開始設計,首艇於1979年在共青城造船廠開工建造,1981年底加入前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現有15艘在役。原型編號877型, 發展型有636型和636M型。除裝備俄羅斯海軍外,還出口到印度、中國、伊朗、波蘭、羅馬利亞等國,出口型為877EKM型。該級艇採用水滴形艇體,艇殼裝有消聲瓦和反聲納橡膠塗層,具有極佳的靜音效果,被稱為世界上“最安靜的常規潛艇之一”。艇長73米,寬9.5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2500噸,水下排水量3000噸,水上航速11節,水下航速17節,潛深300米,水下續航能力400海里/3節。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8枚53型魚雷或24枚水雷。據西方報導, 該級艇改進型還安裝了1座SA-N-8防空飛彈發射器(攜帶6枚飛彈)、1座“俱樂部”-S遠程反艦飛彈系統。

基地發展

(圖)尼爾比奇亞海軍基地尼爾比奇亞海軍基地

俄羅斯將核潛艇基地建在科拉半島上,主要是因為其不僅可以直入大西洋,而且還有屬於不凍的自由通路。大多數基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起來的,尤其是在冷戰期間,作為各種核武器的載體,核潛艇的研製及建造得到了高度的優先發展權。然而,核潛艇基地的基礎建設、技術服務保養以及及核潛艇造船廠的發展,卻落後於了核潛艇本身和正在建設中的必須設備的發展速度。從新潛艇下水到這些設備準備使用,通常需要五至八年時間。蘇聯北方艦隊的第一艘核潛艇(K-3)是在1958年下水的,但是直到20世紀60年代初,才進行設備中無法使用的放射性廢棄物和廢棄核燃料的第一次處理。
隨後各種型號的潛艇,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在尼爾比奇亞海軍基地,颱風級潛艇的許多入塢設備仍然不完善,專供颱風級潛艇使用的碼頭及設備直到了九十年中期仍然沒有建成,而第一艘颱風級核潛艇卻早在1981年就已經列裝了。

許多放射性廢棄物的處理設備仍在籌劃之中,其中多數已經開始建造了。但是這些工程大多數都不曾完成。在安德列耶夫灣,正在建立一套液體放射性廢棄物處理設備,但是卻從來沒有完成過。還有一個例子,在同一個基地,一套打算投入使用的廢棄核燃料裝載設備一直停留在計畫階段。放射性廢棄物的安全處理並不是當務之急,這是由於缺乏特別為此指定的技術和財源。其實,無論由什麼地方提供經費,實際建成的設備一旦投入使用,都是為海軍服務的。

而且,雖然蘇聯海軍核潛艇基地的位置位置,是由相關軍事專家確定的。但是,建立任何一個特定基地的真正決議,都是由蘇聯高層領導人最終批准的。因此,對莫斯科而言,特殊設備及時的完成,比建築的規格和設備的質量更重要。

科拉半島的海軍基地,是由軍方的人員建造的,但他們實際上卻缺乏在北方嚴寒的氣候中建造地基堅實的建築所需要的技術和能力。雖然他們在接受任務之後都經過了相應的培訓,但那些矗立在軍營的劣質軍用建築,卻反映出那僅是一些低水平的培訓。沒有建築技能的現役士兵被調去從事軍事建築工程工作。由於負責批准基地各項工程的領導人主要是軍隊的人員,指揮官的職責也就成了保證建築工程的最終期限。

在這種情況下,海軍基地的“宜居性”及環境保護方面的考慮自然也就不言自明了。當然,最初對各種核潛艇和存貯庫可能給環境造成的惡劣結果,不僅沒有給出具體的界定定義,也沒有對這些設備工作前的工人遭受的輻射量加以限定。而且,由於蘇聯核潛艇的高速發展是與冷戰息息相關的,因此,未來不得不拆除核潛艇和清理貯存庫的可能性更是從來沒有被考慮過。簡單的輻射安全規則介紹是一個小小的進步。關於公共安全和其他權威檔案的規則都是保密的,公眾和相關監督部門很難得到。當地的權威人士從來沒有聽說過海軍基地的和造船廠內部發生的事情。即使是在今天,俄羅斯國家輻射保護機關,也都未必有權知道北方艦隊行動相關資料。

1994年,曾經打算開放海軍基地以便於普通監督機關對輻射安全進行評估。到葉利侵下命令指派國家核監督機關負責在海軍基地監督核安全時才完成的。雖然有了總統的命令,海軍還是拒絕允許國家核監督機關的代表進入海軍基地。1993年,北方艦隊否決了摩爾曼斯克當地環境委員會一項關於了解科拉半島海軍基地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庫資料的要求。1995年春,委員會被批准參觀安德列耶夫灣的設備。目前,國防部直接負責控制海軍基地放射性廢棄物和廢棄核燃料的貯存和設備。 

俄羅斯海軍艦隊

概況俄羅斯海軍由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裏海分艦隊(“裏海分艦隊”是俄文翻譯,實際上裏海分艦隊和其他四大艦隊並無隸屬關係,只是規模小得多)、海軍航空兵、海軍步兵(俄文原文為“海軍步兵”,但基本上等同於其他國家的海軍陸戰隊,是多兵種合成的兩棲登入作戰部隊)和海岸炮兵組成。
名稱基地
北方艦隊司令部設在北摩爾斯克市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設在海參崴
黑海艦隊司令部設在塞瓦斯托波爾(現為烏克蘭領土,俄軍在建設新的基地,2010年左右司令部就要搬遷),總兵力1.8萬人。
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設在加里寧格勒(二戰中與德國瓜分波蘭所得,現為俄羅斯飛地),總兵力3.6萬人。
裏海分艦隊 司令部設在阿斯特拉罕,總兵力2萬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