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帕尼奧拉島

伊斯帕尼奧拉島

伊斯帕尼奧拉島是加勒比地區第二大島嶼,屬於西印度群島,是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大部分領土所在地,由哥倫布發現。

簡介

伊斯帕尼奧拉島伊斯帕尼奧拉島

伊斯帕尼奧拉島西班牙語La Española),加勒比海中第二大島,僅次於古巴島,面積76480平方公里,人口17423000人,分屬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該島位於古巴島以西,波多黎各島以東。

歷史

哥倫布登上伊斯帕尼奧拉島哥倫布登上伊斯帕尼奧拉島

1492年12月5日,克里斯多福·哥倫布首次踏足此島,並以西班牙的國名命名其為伊斯帕尼奧拉島。1493年,哥倫布在該島建立了歐洲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殖民地
伊斯帕尼奧拉島被發現時,島上居住著約100萬印第安人,主要為泰諾人,島的西北部居住著少許西沃內人。當時島上已經有五個印第安土著政權,他們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村莊裡,捕捉鳥類魚類嚙齒類動物,並耕種土地。伊斯帕尼奧拉島印第安人用石斧開墾,用木鏟耕種。主要的作物是木薯甘薯
1492年,在哥倫布的首次航行中,因為其旗艦擱淺,不能把其他兩艘船上的船員帶回西班牙,因此在今天的海地角(Cap-Haitien)附近建立了納維達德城堡。1493年哥倫布返回這裡時,發現堡內無一人存活。他在伊斯帕尼奧拉島北海岸建立了伊莎貝拉殖民地,該島的殖民統治就此開始。
1502年,伊斯帕尼奧拉島正式淪為西班牙殖民地,被命名為“聖多明各”,首府為聖多明各。島上印第安人的軍事反抗被粉碎。至16世紀,西班牙人已經在島上建立了15座城市。此外,西班牙官兵們都分得了島上的土地,並且把居住在這些土地上的印第安人變成了奴隸,用於採掘黃金、種植甘蔗和養牛。由於天花的影響,阿拉瓦克人於1544年在島上絕跡。

海地所占伊斯帕尼奧拉島部分海地所占伊斯帕尼奧拉島部分

土著絕跡以後,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的種植園和牧場紛紛被西班牙地主拋棄,該島西部遂成為荒蕪的無人區,並逐漸變成英國、法國、荷蘭等國海盜的據點。到16世紀末,這些海盜已經嚴重地威脅西班牙的海上航線。一些來自英法荷等國的獵人逐漸來到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狩獵野牛野豬,做成醃肉出售給海盜,還有一些農民種植菸草和一些基本的糧食作物。
在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的歐洲移民中,法國人占數量上的優勢。1640年,法國將伊斯帕尼奧拉島西北的托爾提島據為己有。1665年,法國政府聲稱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是法國的殖民地,稱為“聖多明克”(Saint-Domingue)。1679年,根據大同盟戰爭勒斯維克條約,聖多明克被西班牙割讓給法國。
1791年,聖多明克的黑人爆發起義,最終於1802年成立海地共和國。1795年,西班牙把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的聖多明各也轉讓給法國。1809年聖多明各重歸西班牙統治,1821年獨立,1822年被海地占領,1844年再度獨立,成立多米尼加共和國。1861年,多米尼加重新隸屬於西班牙王國,直至1865年才完全獨立。當時多米尼加曾試圖併入美國,但沒有成功。1914年和1915年,美國先後出兵占領了多米尼加和海地,分別於1924年和1934年撤軍。

地理

多米尼加所占伊斯帕尼奧拉島部分多米尼加所占伊斯帕尼奧拉島部分

伊斯帕尼奧拉島全島東西長660公里,南北最寬處為260公里。西面隔90公里的向風海峽與古巴相望,東面隔110公里的莫納海峽與波多黎各相望,西南離牙買加190公里。
伊斯帕尼奧拉島的海岸十分曲折,但是沿海只有少數幾個附屬島嶼。該島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中段,具有明顯的山地特徵,分為四條大致平行的東西走向山脈。多米尼加共和國境內中科迪勒拉山脈的最高峰達3175米。
在地質上,伊斯帕尼奧拉島並非像科迪勒拉山系那樣形成於晚白堊紀或早第三紀的阿爾卑斯褶皺運動,而是屬於晚第三紀的斷層構造產物,其地殼構造運動自上新世開始,至更新世還在繼續。
伊斯帕尼奧拉島是西印度群島中唯一具有各種熱帶氣候類型的島嶼,平原地區一般乾旱,山區一般濕潤,在科迪勒拉山則可見寒帶氣候。地形對濕度的影響很強,例如在信風的向風坡,年降水量可達1905毫米(海地的勒博內),同一地的背風坡則只有559毫米(戈納伊夫)。
伊斯帕尼奧拉島可分為北科迪勒拉山脈、北部縱谷地、中科迪勒拉山脈、中部平原和山地、聖多明各沿海平原、南部縱谷地、南科迪勒拉山脈等七個景觀區。島上的植被都是次生植物,包括熱帶稀樹草原、熱帶旱生林、半荒漠熱帶旱生灌叢、熱帶落葉林、半常綠季雨林、熱帶雨林、山地常綠林等植物。島上的主要作物包括咖啡、棉花、稻、玉米、塊莖作物、蔬菜和果樹。多米尼加的畜牧業比較發達。中科迪勒拉山脈曾經蘊藏黃金,但早在16世紀即被開採殆盡。多米尼加南部有鋁礬土資源。
伊斯帕尼奧拉島的對外交通手段為海運和空運,島上的交通依賴公路和空運。海地多米尼加之間缺乏往來,兩國間只有三條過境通道,而且只向外交官員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