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港

太子港

太子港是海地共和國的首都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第一大港市。位於戈納夫灣東南岸附近的庫爾德薩克平原上。人口約51萬。1804年為海地首都。海地工業中心,工業主要有製糖、水泥、紡織、麵粉、釀酒、制皂、製藥、製鞋、服裝等。港口為一天然良港,吞吐量占全國進出口物資的60%~70%。建有國際機場,設有國際航線通加勒比海諸島,為交通樞紐。

基本信息

簡介

太子港,是海地共和國的首都,是政治、經濟及文化的中心,也是海地最大城市、西印度群島著名海港之一。太子港位於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戈納夫灣東南岸、拉薩爾山麓、庫爾德薩克平原與大海的交接處,面朝戈納夫島。海地是拉丁美洲最窮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太子港作為全國工藝中心,有製糖、碾米、水泥、製藥、製鞋及服裝等工業,但是工業幾乎被美國為主的外國資本所控制。旅遊業收入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遊客大部分是美國和加拿大人。港口距機場約40分鐘的車程,有定期的國際和國內航班。

重要作用

太子港是全國的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國重要的圖書館、博物館及其它文化設施。
有1940年建立的國家圖書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的國家資料中心,1938年建立的國家博物館、考古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1944年建立的藝術中心。
太子港的工業區向北切入庫爾德薩克平原,是全國惟一的工業基地,有製糖、碾米、水泥、劍麻加工、製鞋、服裝、體育用品等廠家,其中棒球產量居世界首位。
太子港是全國的主要港口,全國對外貿易額的70%和占出口值40%的咖啡由此出口。太子港還有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機場,5000多公里長的公路,主要是從太子港通往全國各地。太子港市區和郊區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達普-達普”車。“達普-達普”原意為“迅速”,每輛車上繪有各不相同的山水、神話、體育等圖案,以畫的優劣吸引乘客,並經常更換。港區主要碼頭泊位有4個,岸線長973m,最大水深為9.7m。裝卸設備有可移式吊、貨櫃吊、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中貨櫃吊最大起重能力為30噸,拖船的功率最大為147OkW。碼頭最大可靠長250m的船舶。裝卸效率:雜貨每小時約15噸,重貨每小時約25噸。大船錨地水深達32m。主要出口貨物為鋁土礦砂、糖、咖啡、劍麻、水泥及香料等,進口貨物主要有食品、石油、車輛、機械及化工產品等。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貿易額占其外貿易總額的1/2.其它還有加拿大、英國、法國及日本等國。

特色

太子港曾於1794年、1820年、1888年和2010年四次遭受地震、颶風和戰火破壞,發展緩慢。城市的建築為圓梯形,由低處向山坡上伸展。城市街道狹窄,港口商業區街呈拱式,通往東面廣闊練兵場的道路曲折迂迴。地勢較低的鬧市區周圍和工廠附近,是一般黑人和工人的住宅區,簡陋擁擠。在山坡上,被濃密樹蔭和繽紛鮮花包圍的小樓、別墅,舒適考究,是富裕人的住所。市中心"獨立英雄廣場"是為紀念在19世紀初海地人民武裝起義中英勇獻身的英烈而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獨立戰爭英雄紀念碑,四周花壇內鮮花爭艷,綠草如茵。市內主要的建築和古蹟有:國家宮、新大教堂、政府大廈、最高法院、聖安娜教堂、聖何塞教堂、聖弗朗西斯科教堂、聖安東尼奧教堂和聖阿萊霍醫院。

歷史文化

相傳,在殖民時代,海上颳起風暴,一艘法國“太子”號輪船駛進港口後平安無事,後來人們便以這艘輪船的名字命名它為太子港。這裡本是印第安人居地,1492年哥倫布發現海地島後,西班牙人蜂擁而至,並從非洲運來黑人充當奴隸。1697年落入法國人之手。太子港始建於1749年,1770年取代海地角成為法屬聖多明各殖民地首府。1804年,海地獨立,太子港成為首都。這裡的居民大部分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多信奉天主教和伏都教,官方語言為法語

教育情況

海地國立大學
技術專科學校
海地高級技術學校

地理

太子港是海地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海地最大城市、西印度群島著名良港。太子港位於加勒比海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戈納夫灣東南岸、拉薩爾山麓、庫爾德薩克平原與大海的交接處,面對戈納夫島。頂臨向風海峽的東南側,是海地的最大港口,是西印度群島著名良港之一。它是海地的首都及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該港屬熱帶雨林氣候,各月平均氣溫在22—28℃間。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4—6月、8—10月為雨季。多颶風。沿海地區炎熱,高原地區平均氣溫15攝氏度。全國平均氣溫24-27攝氏度。海地一年分兩季:3月至11月相對炎熱,12月至2月較為涼爽。不同的氣候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太子港曾於1794年、1820年、1888年、2010年四次遭受地震、颶風和戰火破壞,發展緩慢。城市的建築為圓梯形,由低處向山坡上伸展。城市街道狹窄,港口商業區街呈拱式,通往東面廣闊練兵場的道路曲折迂迴。地勢較低的鬧市區周圍和工廠附近,是一般黑人和工人的住宅區,簡陋擁擠。在山坡上,被濃密樹蔭和繽紛鮮花包圍的小樓、別墅,舒適考究,是富裕人的住所。9世紀初海地人民武裝起義中英勇獻身的英烈而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獨立戰爭英雄紀念碑,四周花壇內鮮花爭艷,綠草如茵。市內主要的建築和古蹟有:國家宮、新大教堂、政府大廈、最高法院、聖安娜教堂、聖何塞教堂、聖弗朗西斯科教堂、聖安東尼奧教堂和聖阿萊霍醫院。

經濟

海地是拉丁美洲最窮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太子港作為全國工藝中心,有製糖、碾米、水泥、製藥、製鞋及服裝等工業,但是工業幾乎被美國為主的外國資本所控制。旅遊業收入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遊客大部分是美國加拿大人。港口距機場約40分鐘的車程,有定期的國際和國內航班。

旅遊業甚盛,市區有18世紀建造的教堂、宮殿,市中心的獨立英雄廣場為集會和文化活動的主要場所,還有老城商業區和依山而築被鮮花和樹蔭環繞的私人住宅。

太子港的工業區向北切入庫爾德薩克平原,是全國惟一的工業基地,有製糖、軋米、水泥、劍麻加工、製鞋、服裝、體育用品等廠家,其中棒球產量居世界首位。太子港是全國的主要港口,海地對外貿易額的70%和占出口值40%的咖啡由此出口。

文化

太子港是全國的文化中心,集中了海地重要的圖書館博物館及其它文化設施。有1940年建立的國家圖書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的國家資料中心,1938年建立的國家博物館、考古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以及1944年建立的藝術中心。

教育

太子港有海地國立大學、技術專科學校和海地高級技術學校。

交通

太子港有一個現代化的國際機場——梅格拉特機場,空運量不大,大多數旅遊者由此來到海地。

太子港太子港

海地有4000多公里長的公路,主要是從太子港通往全國各地。太子港市區和郊區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達普-達普”車。“達普-達普”原意為“迅速”,每輛車上繪有各不相同的山水、神話、體育等圖案,以畫的優劣吸引乘客,並經常更換。港區主要碼頭伯位有4個,岸線長973m,最大水深為9.7m。裝卸設備有可移式吊、貨櫃吊、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中貨櫃吊最大起重能力為30噸,拖船的功率最大為147OkW。碼頭最大可靠長250m的船舶。裝卸效率:雜貨每小時約15噸,重貨每小時約25噸。大船錨地水深達32m。主要出口貨物為鋁土礦砂、糖、咖啡、劍麻、水泥及香料等,進口貨物主要有食品、石油、車輛、機械及化工產品等。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貿易額占其外貿易總額的1/2.其它還有加拿大英國法國日本等國。

歷史

相傳,在殖民時代,海上颳起風暴,一艘法國“太子”號輪船駛進港口後平安無事,後來人們以這艘輪船的名字命名它為太子港。這裡本是印第安人居地,1492年哥倫布發現海地島後,西班牙人蜂擁而至,並從非洲運來黑人充當奴隸。1697年落入法國人之手。太子港始建於1749年,1770年取代海地角成為法屬聖多明各殖民地首府。1804年,海地獨立,太子港成為首都。這裡的居民大部分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多信奉天主教和伏都教,官方語言為法語。

動盪見證

太子港太子港
1994年9月4日,一群海地人擠坐在卡車上逃離太子港。海地雖早在1804年就已獨立,是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共和國,但自獨立以來一直動盪不斷。

1994年9月17日,美國前總統卡特率領的高級代表團抵達海地首都太子港,並在海地士兵的護衛下乘車離開太子港機場。次日,海地軍政當局被迫同美國代表團達成“和平協定”,同意美軍“和平進駐”海地。

1994年9月19日,一架載有美軍士兵的美國軍用直升飛機進入太子港上空,一些海地居民登上市區一堵高牆觀看。從當天開始,1.5萬多名美軍及多國部隊先後進駐海地,“以維護這個島國的社會秩序”。

1994年9月29日,一名美國士兵在太子港處理一次突發事件時強行按倒一名海地人。

1994年10月15日,回國復職的阿里斯蒂德返抵太子港後向支持者揮手致意,從而結束了他在美國的3年流亡生活。

1996年2月7日,剛剛卸任的海地總統阿里斯蒂德(前左)攜夫人在太子港出席新任總統普雷瓦爾的就職宣誓儀式2000年11月25日,一名海地女孩從太子港街頭印有總統候選人阿里斯蒂德的競選宣傳畫前走過。海地臨時選舉委員會於11月28日宣布,執政黨候選人阿里斯蒂德在26日的總統選舉中獲得勝利,當選海地下屆總統。這是他第二次擔任海地總統職務。

2001年7月19日,在太子港街頭,一位販賣蔬菜的海地婦女在等待顧客的光臨。人口約830萬的海地共和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7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80%的人是文盲。
太子港太子港

2003年12月10日,一些海地人在首都太子港的總統府前舉行示威,要求總統阿里斯蒂德辭職。

2004年3月1日上午,在沒有任何抵抗的情況下,“解放海地全國抵抗陣線”領導人菲利普率領著70多名反政府武裝士兵抵達海地首都太子港市中心。而早其一天到達此地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和法國士兵均已部署在太子港各戰略要地,海地前總統阿里斯蒂德亦於2月29日宣布辭職並離開海地流亡國外。海地,這個面積不足3萬平方公里的加勒比海島國,又開始在政壇反常的更迭之中動盪起來。在印第安語中,“海地”意為“多山之國”,在近現代世界舞台上,海地又成為動盪與戰爭的代名詞。作為首都的太子港更是目睹了近十年來發生在這個國家的風雲變幻,它的百姓不得不在貧困、戰亂和屈辱中艱難地尋找和平與發展的希望。

海地行政區劃

阿蒂博尼特區:戈納伊夫
中央區:安什
大灣區:熱雷米
北部區:海地角
東北區:利貝泰堡
西北區:和平港
西部區:太子港
南部區:萊凱
東南區:雅克梅勒
尼佩區:米拉瓜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