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企業全面風險管理(ERM,enterpriseriskmanagement)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關係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近年來,各種組織已將外部因素列為ERM中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因素。行業及政府的管理機構,還有投資者,已經開始細察公司風險管理的政策及過程。越來越多行業都要求董事會檢查報告他們所管理的組織的風險管理過程的足夠性。金融機構興旺於風險商業,他們就是得益於有效的ERM的最好例子。他們的成功取決於很好的處理了增加利潤和風險管理二者間的關係。相關定義
企業風險的定義
企業風險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企業風險一般可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法律風險等;也可以能否為企業帶來盈利等機會為標誌,將風險分為純粹風險(只有帶來損失一種可能性)和機會風險(帶來損失和盈利的可能性並存)。
風險管理的定義
風險管理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
風險的種類
1、決策風險。即由於決策不民主、不科學等原因造成決策失誤、導致企業重大損失的可能性。
2、投資風險。即因投資不當或失誤等原因造成企業經濟效益下降,投資資本下跌,甚至使企業投產之日即虧損或倒閉之時的可能性。
3、存貨風險。即因產品快速更新換代或價格變動、自然損耗、技術損耗等原因引起存貨價值大幅減少的可能性。
4、擔保風險。即企業為其他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最後因其他企業無力還款而代其償還債務,致使企業遭受重大損失的可能性。
5、債務風險。即指企業因舉債不當或舉債後資金使用不當而使企業遭受債務沉重甚至資不抵債等損失的可能性。
6、市場風險。即因市場突變、人為分割、競爭加劇、通脹或通縮、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原材料供應等變化導致市場份額急劇下降,或出現反傾銷、反壟斷指控等的可能性。
7、產品風險。即因企業新產品、服務品種開發不對路,產品有質量和問題,產品設計有缺陷,產品陳舊或更新換代不及時等導致企業損失的可能性。
8、經營風險。即由於企業內部管理混亂、股東撤資、盲目多元化、資金流轉困難、三角債困擾、資金回籠慢、資產沉澱等造成重大損失的可能性。
9、外匯風險。即因匯率波動而使以外幣計價的企業資產與負債價值上漲或下降導致企業重大損失的可能性。
10、人事風險。即企業對董事、監事、經理和管理人員任用不當,無充分授權或精英人才流失,無合格員工或員工大面積(集體)辭職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11、體制風險。即企業因選擇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組織體系、激勵機制不當而運作困難或內耗增大,或公司期限屆滿面臨解散清算的可能性。
12、併購風險。即企業的股權發生變化或轉移而引起善意或惡意的收購和企業間的合併的可能性。
13、自然災害風險。即因自然環境惡化,地震、洪水、火災、風災、沙暴、雪暴、天文異變、颱風、海嘯、地質變動等造成企業損失的可能性。
14、公關風險。即企業因多種原因,如新產品不合格、勞資糾紛、法律糾紛、重大事故等被媒體曝光,而使企業公信力和美譽度急劇下降的可能性。
15、政策風險。即因政府法律、法規、政策、管理體制、規劃的變動,稅率、利率的變化或行業專項整治,加入世貿組織後多邊或雙邊貿易摩擦,造成損害的可能性。
16、外交風險。即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政治、外交關係的惡化,導致正常經貿和技術合作的中斷或終止的可能性。
17、信用風險。即又稱交易對手風險,指一方不履行契約而給己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18、道德風險。即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擁有信息多的一方侵占信息少的一方的權益的可能性。
19、文化風險。即企業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或者併購、聯合、重組過程中,由於文化差異導致文化誤解、衝突,使企業實際收益與目標相背離甚至導致失敗的可能性。
20、法律風險。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因有意無意地違法違規違約、侵權等行為而給企業造成損害的可能性。
21、安全風險。即因安全意識淡漠、缺乏安全保障措施等等原因而造成企業重大人員或財產損失的可能性。
22、環境風險。即因自然環境的變化(如旱、澇、雹、冰、沙災等)或社會公共環境的突然變化(如非典等)。導致企業人財物損失或預期經營目標落空的可能性。
上述風險並非企業可能遇到的全部風險,也不是說企業在同一時間就一定會面臨上述所有風險。但對有些企業而言,“屋漏偏遭連夜雨”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長期與風險絕緣的企業在現實中是永遠不存在的。任一風險的發生,都可以使企業遭受到傷害,嚴重的可使企業元氣大傷,甚至使企業遭受滅頂之災。所以,清醒的經營管理者才會有“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的態度和認識。
風險的預防
企業風險可以分為可預防發人為風險例如道德風險、決策風險等,和不可預防的例如環境風險、自然災害風險等。人為性的企業風險通過以下工作進行預防,可以很大程度減少不必要的風險發生。
1、明確的程式規定和努力實施、執行。這些規定和措施有助於企業強化反賄賂、反不正當競爭等問題的原則立場,並形成文化。這裡包括七個要素,即:內部議、決事程式及分工明確;信息披露適時完整;盡職調查要求;職場請客收受禮品規定;內部舉報要求及程式;相關培訓;事中事後監督。2、領導層的宣誓和承諾,強調對文化的帶頭培育,明確列示依法合規對公司的好處以及違法、違規後果,對後者零容忍。企業需對員工行為負責。另外,這方面投入必要資源使內部規定得到有效實施。
3、定期進行相關風險評估(內部與外部),工作底稿及結論有保管和與有關執法部門共享的規定。
4、盡職調查,認真的業務盡職調查對於減少犯罪至關重要。這一舉措必須覆蓋任何相關第三方(如主管方、廣告商、代理商、分銷商、合伙人、出險人,法律與合規服務商的遴選和更換,也包括投資、貿易對象的了解,他們的業務以及從事業務的風險)。在整個過程中牢記員工代表公司這一理念(在各級人員招聘和使用中應包括具體的盡職調查)。
5、注重溝通,讓信號準確傳達到基層員工。雙向溝通和聽取。
6、監督評估與完善。應對內控規定與程式有效性進行追蹤和後評價,及時完善與修訂。
企業風險管理步驟
成功進行風險管理的企業實踐表明,要加強企業風險管理,企業的領導者必須要有強烈的風險意識,並能全面了解企業周圍(或內外)的環境變化,了解各種變化與風險之間的互相關聯,了解自己能否阻止、減少風險的發生,了解公司和債權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了解財務和盈利狀況導致的風險結果,了解達到盈利目標的可能性,了解每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重大影響等等,這樣,才能迴避風險或降低風險的損失程度,創造、保護和提升企業的價值,並使之達到最大化。企業風險管理一般有三大基本步驟。首先是識別、確認風險之所在,風險為何;其次是評估風險的大小,即對風險進行量化分析,力求做到分析正確,胸中有數,然後再根據確認、評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風險管理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加以防範、規避、分散或者轉移。
具體來說,風險管理可分為五個步驟:一是勾畫企業所面對的風險的分布狀況;二是據此設計監督組織和風險管理結構;三是開展風險評估活動;四是設計風險監督和規劃信息流;五是實施風險管理技術。
簡括地說,風險管理一要對風險作定性分析,二要作定量分析,三要根據定性、定量分析的結果進行管理。
意義
1、企業風險管理有利於企業在面對風險時做出正確的決策,提高企業應對能力。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企業所面臨的環境越來越複雜,不確定因素越來越多,科學決策的難度大大增加,企業只有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做出正確的決策。2、企業風險管理有利於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增強企業經濟效益。企業經營活動的目標是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但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從而影響到企業經營活動目標的實現。因此,企業有必要進行風險管理,化解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以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3、企業風險管理有利於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企業的興衰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通過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降低企業的各種風險,提高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以企業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
相關倡議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一帶一路”電力和高耗能行業綠色產能合作研討會上透露,關於中國對外投資風險管理倡議的檔案初稿已經撰寫完成,這一倡議或於2017年9月5日對外公開發布。馬駿稱該倡議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牽頭,聯合國家發改委中國投資協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環境保護部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中國信託業協會等共同起草。
馬駿指出,倡議檔案的初稿有十幾條,基本的要點有:對外投資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必須要認真研究當地的法律法規;必須要充分認識和分析所在行業的環境風險,包括對大氣、水、碳排放、土壤、森林等影響;要充分利用國際第三方機構,包括NGO等專業組織的力量,來幫助評估和管理風險;要充分利用新的綠色金融工具,包括債券、保險等來幫助識別和管理環境風險等。
管理學知識(四)
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