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綜合症

代謝綜合症

肥胖、Ⅱ型糖尿病、糖耐量異常、高血壓、高甘油三脂血症等臨床疾病的聚集並非偶然。1988年美國著名內分泌專家Reaven發現胰島素抵抗,並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症、糖耐量異常、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壓統稱稱為“X綜合徵”。現在醫學界一般說的代謝綜合徵,就是指Reaven綜合徵,就是代謝綜合症。

簡介

世界衛生組織把一個人身上出現高血壓高血脂、肥胖、高胰島素血症等多種病理狀態集結的疾病,統稱為“代謝綜合症”。作為一種多病因、多組成、多表現、多危害的特異性症候群,代謝綜合症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腫瘤等諸多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礎。2004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公布了我國代謝綜合症的診斷標準。

判斷標準

代謝綜合症代謝綜合症

具備以下四項中三項特徵,即可診斷為代謝綜合症:

1、超重和肥胖;

2、高血糖: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6.1mmol/L,餐後血糖大於或等於7.8mmol/L及已經確診的糖尿病患者;
3、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大於或等於140/90mmHg;
4、血脂紊亂:空腹血甘油三脂大於或等於1.7mmol/L及高密度脂蛋白超標。
概括說來,“代謝綜合症”體現“四高一低”: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症、高甘油三脂、低高密度蛋白。

危害

1、人體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代謝紊亂,導致人體營養吸收和合成障礙,嚴重影響細胞和機體的新陳代謝。
2、對人體的大中血管及小血管產生進行性損害,由於血管病變和微循環障礙,因而引起人體諸如心腦腎等多臟器組織的功能障礙,機體功能減退。
3、引起人體神經和體液調節失常,人體內環境正常化學和物理條件改變,加速細胞的損害和凋亡。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受到損害,機體防禦能力下降,從而產生各種疾病。據統計:有近百種疾病的發生,都與代謝綜合症因素有關。
1999年,醫學家將高胰島素血症為基礎的內臟性肥胖、糖耐量異常、高甘油三脂症、高血壓作為冠心病危險因素,概括為“死亡四重奏”。臨床上諸多現代文明病如心腦血管病、高血壓、腫瘤、脂肪肝、痛風、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白內障青光眼、男性性功能減退、女性月經不調等等,都與代謝綜合症有關。
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調查顯示:目前中國20歲以上的人群中,代謝綜合症患病率為10%-14%,即每6至7個人中就有一個。據我國新近公布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兒童肥胖率已達到8.1%。成人血脂異常患病率為18.6%。

預測

代謝綜合症患者在未來10年中,要占人類35-70歲人群的35%,這些患病人群,每8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因代謝綜合症而死亡。代謝綜合症患者心腦血管幾率是正常人的7.5倍,患腫瘤的幾率比常人高出4.5倍。
代謝綜合症是一種可以致死的、可以治療的、但往往又不被人們所重視的一種疾病,很多患者不知自己患上代謝綜合症,不了解代謝綜合症的危害,所以就做不到防治,以致病情逐漸加重,從而影響人體健康,甚至產生一些對機體組織器官不可逆的嚴重損傷。
有很多人特別是工作壓力大的人群,平時總表現為“亞健康”的身體狀況,這些人中很大比例都是“代謝綜合症”的高危人群或臨床患者。
代謝綜合症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數研究者認為“胰島素抵抗”是代謝綜合症始動因素。胰島素抵抗及繼發的高胰島素血症,可導致一系列的代謝紊亂和心腦血管疾病,是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的“共同土壤”。對於代謝綜合徵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及早發現並採取科學的醫學干預。

危險因素

1)年齡大於40歲
2)有一項或多項代謝綜合症臨床指標(如高血壓、肥胖、高胰島素血症、高血脂症等)
3)患有心血管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痛風、多囊卵巢綜合徵等疾病
4)有相關疾病家族史:如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病、腫瘤、血脂異常、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預防措施

第一 調整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積極進行體育鍛鍊,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學的飲食習慣等等。
第二 臨床上既具備代謝綜合症指標,又以高血壓、腦血栓為突出症狀的患者,要積極採取降壓、溶栓、改善腦組織循環的治療措施,同時也要作系統胰島功能檢測,及早防治胰島素抵抗,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早檢查、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
第四 “代謝綜合症”的治療尚無特效的辦法,需注意降低體重,戒酒、禁菸等,以達到減少或消除腹部肥胖,改善胰島素抵抗。對已有的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心血管併發症等,必須堅持藥物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